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对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关系着重庆市是否能够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关键所在。重庆现代农村人力资源存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素质发展不平衡等现实。而各县、镇以及乡的农业发展倾向于弱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管理技术偏差等现状的存在。
  关键词: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问题探讨
  一、引言
  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当今时代,对人力资源的定义一样强调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因此探讨一个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阻碍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因素,关键在于研究该地区的内外部环境与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因此本课题既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也要考虑它的质量。以下主要从这两方面展开探讨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为重庆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研究资料。
  二、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现状
  (一)重庆农村人口数量大
  根据重庆市2011年统计年鉴可以得到重庆市2009和2010年的常住人口分别为3275.61万人和3303.45万人,而其中农村口分别是2326.92万人和2196.45万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达到了71.04%、66.49%。重庆市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最大,就2010年的比例为66.49%,而仅次于重庆的天津直辖市,农村人口占其总人口数的比重仅仅是36.14%,北京和上海的这一比重最小仅在10%左右,而重庆农村人口比例比全国平均农村人口比例36.86%还高出将近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重庆市的人口城镇化率在四大直辖市中是最低的,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突出了重庆面临的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现状。
  (二)重庆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数量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向其他产业谋求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以及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普遍选择外出工作,由此造成的就是现存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且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和技术水平较低。
  三、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重庆农村高等专业教育水平偏低
  在对2010年的重庆市各类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接受农业专业教育学生数量的数据调查分析如下,其中,重庆市在校的高等院校学生总人数为565868人,而就读于农学的学生人数为9540人,所占的比例是1.69%;而2010年全国的高等院校在校生的总人数为1482680人,其中就读于农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是43033人,所占的比例是2.90%。据此可知,重庆市接受农业高等专业教育人才的普及率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这个缺陷在亟需农业专业人才的重庆地区显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是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重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缺乏
  重庆市作为一个典型的高海拔的多山多石的喀斯特地貌型山区,造成地理位置优势出现级差化,其中,平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给教育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建设条件,而高山地区由于所处的不利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一边倒,教育事业发展一旁倾的分布状况。根据2010年重庆各区县教育和文化机构数量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查证到一小时经济圈第一产业的就业率为44.0%,渝东北翼为56.8%,而渝东南翼的为70.0%。而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看出渝东南翼作为农业的主要发展地区所占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其他的地区还是较低,存在着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均衡的明显事实。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水平亟需提高的农村人口分布地区受限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则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科学文化水平影响重庆农村人口就业转移
  农村人口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已成普遍现状,而劳动力丰富的农村地区人口由于在农村发展的局限性只能选择转移就业,寻找在其他行业的发展机会。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造成外出就业的农村人口选择的就业面较窄,特别是在对科学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较低。根据可查询数据知2009年重庆就业人口有1668.83万,其中,有950.95万农村人口,而就业于第一产业的有666.61万,第二产业有100.19万,第三产业有184.15万。但随着教育资金的逐年增加,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口受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农村人口就业于对科学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则不断地上升。由此可知,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对选择转移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产业的人数对比,进一步看出科学文化水平对农村人口选择就业的影响。
  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
  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范围太窄这一弱点得到了缓解,农民的基础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具有一定的薄弱性,比如教育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教育发展存在滞后性,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先进知识的进度。因此,促进农村教学水平提高,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已成必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实现目标。   投入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第一,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保持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而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又可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力量差距。
  2.完善升学考试制度提高农村学生的升学率
  根据2010年重庆市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分析,重庆市劳动力中城乡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城镇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集中在初中以上,而乡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大部分集中在初中及小学以下。从中可以了解到乡村劳动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在高中这一文化阶段城镇是乡村的5倍。总体对比是,城镇劳动力文化水平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口比例是33.3%,而乡村的这个比例仅仅只有4.1%,数据的比较凸显出乡村人口在文化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弱点。
  (二)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1.统筹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实行城镇和乡村的就业统筹,维持地区较低的失业率,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执行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充分考虑就地转移的需要,对内转移就业要不断拓宽当地的转移空间。首先,在农村劳动力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将剩余劳动力往当地县城和各个乡镇工业园区转移。转移的方式可以是政府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于当地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个体或者私营经济为主体,以强化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扶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副业产业诞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在外地事业有成者回家创业。一方面,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出劳动者对外地城市就业的冲击,同时,回流的优质人力资源又可以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规模。
  2.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服务中心
  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劳动力一直处于自由转移的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合法权益保障难、收入低以及医疗保险落实难等弊端,缺乏一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有效监管的管理服务机构,因此在农村设立劳动力转移管理服务中心将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收集整理劳动力市场的劳务需求信息,并向外公布就业岗位的信息要求。其次,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指明就业于不同行业应进行的相应技术培训。再次,记录劳动力转移的相关信息,以规划和监测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再次,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务用工合法权益保障服务,如提醒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购买五险一金等规范性的必备保险金,提供劳务纠纷处理等权益保障服务。最后,为农民工提供综合服务,可以根据以往收集的个人就业信息帮助农民工分析个人适合从事的行业,以减少个人的就业盲目性。
  五、结论
  农村人力资源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在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上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则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其他文献
7月1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移动国际在线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国际台发挥外语优势面向移动互联网推出的新业务。移动国际在线是面向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多媒体网站,是一个英文信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影响触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给全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由蒸汽机发明带动的18、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在欧洲和世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领域都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成果,而信息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影响绝不亚于英国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如果说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那么在信息化时代,落后的命运就不仅是挨打,而是被淘汰。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应
期刊
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其围术期风险较高。因此,这些病人麻醉前的全面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美国心脏学会(ACC/AHA)1996年制定,2000年和2001年修订的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上市融资行为愈演愈烈,IPO超募现象成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常态,它引发的思考备受各方关注。文章阐述了我国IPO超募的现状,提出了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了石墨表面的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聚乙烯的苯溶液对石墨探针或石墨管进行涂层处理,可以防止试液沿石墨表面的扩散与向石墨微孔中的渗透,从而使探针法或管壁法
把广播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套播”品种,不仅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而且严重制约了广播事业的发展。笔者以为,“新闻套播”不可取,“新闻套播”弊大干利。
5月18日,《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96.95%,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4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
本文报道用沉淀浮选法提取稀土元素。对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溶液酸度,离子强度和共存离子等对稀土元素浮选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的浮
摘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农民合作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指出广西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利益;保护伞  农民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农民利益受损原因分析:新旧体制碰撞,农业弱质性、农民弱势性和农村落后性,缺乏自己利益集团,维权意识不够;二是失地农民利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