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与大学教学创新的未来:对2014年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的解读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在对EDUCAUSE发布的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发现:历经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信息化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主旋律。而如何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为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教学创新,未来我们需要在变革管理的过程中保持创新与继承的微妙平衡,鼓励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民主化,充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制度保障;学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每年都会针对前一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进行大规模、国际性的问卷调查,并发布题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已成为观察美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风向标。从这十大议题出发,我们可以一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路向进行展望。
  一、2014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的基本内容
  2014年3月, EDUCAUSE发布了2014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议题。和往年不同,本年度的十大议题实际上共包括十一个议题,其中排名第十的议题包括两项并列的内容。这些议题分别是[1]:
  1.通过能够以战略方式促使技术发生改变的制度变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运动给传统大学带来了巨大冲击,迫使高等院校对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这一议题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因此这一议题的推进首先涉及到如何从制度层面上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与协同。
  2.在信息化领导层与学校领导层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以形成对信息技术究竟能够做什么的共同认识。一方面,信息化需要上升为学校战略;另一方面,学校层面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因应信息化的发展进行重构。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信息化领导层与学校领导层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
  3.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ECAR)2013年的调查表明:55%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怀疑态度,78%的教师缺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2]。如何转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态度,并使其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关键。
  4.建立信息化的人员配置和组织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环境,并促进其开放性与灵活性。引入新技术,构建新环境,提供新服务,要求信息化部门在人员配置和组织模式上必须具有高度灵活性。为此要改变传统教育系统中科层制的人员配置模式,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在纵向上增强院校两级上下沟通的能力,在横向上加强校内二级单位之间相互协同的能力。
  5.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帮助推动获得关键性的学习成果。目前很多成熟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已经嵌入了很多种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的技术工具。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技术工具对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行政管理部门对教与学的管理提供非常有效的调节反馈信息,在准确评价教学绩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
  6.改变信息化资金投入模式,以保持核心服务、支持创新和设施设备的增长。和之前单纯关注资金投入的多寡不同,2014年度在资金投入这一问题上,更加关注如何优化资金投入模式,比如鼓励师生自带信息技术设备、外包、联合采购等等,以保持核心服务、支持创新和设施设备的增长。
  7.对接入需求以及无线和设备的爆发式增长高度重视。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爆发式增长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对学校无线网络的接入需求。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改变了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形式。如何能够为手持移动终端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乃至于校外访客提供及时的创新服务成为一项挑战。
  8.大规模采购技术与服务以降低成本。面对由移动终端大规模普及带来的对信息服务的前所未有之巨大需求,需要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把技术和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校内的所有用户。这就需要对各种技术和服务进行大规模采购,在满足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9.确定在线学习的作用,并寻求相应的策略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广在线学习,首先需要考虑:如何确立在线学习在整个大学的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课程教学形式,还是一种辅助性的课程教学形式?其次,还要考虑海量且优质的数字内容资源从哪里来?如何把这些数字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
  10.贯彻落实各种危机管理和信息安全的做法,保护学校的信息化资源/数据,并对法规遵循做出响应。在早期,对这一议题的关注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现在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层面,转而关注人与过程,诸如信息资源的保护,各种核心数据的安全性,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等等。
  形成一种富有进取精神的信息化架构,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条件和新涌现的机遇做出响应。富于进取精神的信息化架构和传统的信息技术架构不同。前者面向的是未来,为未来界定发展战略和具体的行动路线图;后者面向的则是当下,缺乏面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之未来的整体战略思考与规划。
  二、推进教学创新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而课程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自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赋予了大学追求新知这一科学研究的功能之后,世界各国先后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其首要任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下降。哈佛大学的刘易斯(Harry R. Lewis)曾经批评说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是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3]。在利用信息技术变革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也成为一个相对滞后的领域。这一点和基础教育信息化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来说,当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关注的核心问题便只有一个,那就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双向深度有效融合一直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焦点。但高等教育信息化则不然,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在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一直以来相对较低。就应用层面来说,科学研究的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端,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则长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热点,其目标在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但这种局面在2010年开始逐渐有所改观,并于2014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14年的十大议题中,至少有三个议题(议题1、3、9)直接指向的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EDUCAUSE的核心数据服务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度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信息化方面的支出已经占到了信息化总支出的40%,已经接近在行政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而且其所占比重未来会持续增长[4]。这说明: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新的投入重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发端于2012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运动成为2010年以来高等教育乃至于整个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最引人注目的亮点,第一次让传统大学的课程教学面临着生存危机。“大学已死,大学永生”[5]。这一隐喻极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使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成为当前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议题。教学与学习已成为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政策与安全之后,EDUCAUSE聚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三大核心领域之一。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方面,EDUCAUSE近年来先后启动了两大重要的战略计划,分别是“EDUCAUSE学习议程”和“下一代学习挑战”项目。前者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学习;后者则专注于通过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与学习中的大规模普及来应用推动高等学校的教育创新,特别是教学创新。
  和基础教育一样,如何在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双向深度有效融合成为关键。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课程教学关注的焦点不同。比如,大学教师把课程教学视为自己的独立王国,和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相比,他们在课程教学上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对课程教学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另外,信息技术变革课程教学的实施主体尽管是教师,但却显然需要来自其他部门之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学校的信息化部门、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部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信息技术变革大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综合性,不仅需要创新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教学需要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社会组织空间高度整合的一体化环境,需要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3)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教学创新,其核心的目标指向是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4)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动态、立体、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作为保障,需要教学支持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教学创新,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完美融合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推动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其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大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比例和能力取得了显著进步。EDUCAUSE最新的调查显示:有2/3的大学教师拥有充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够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技术;76%的大学生报告说,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学业目标,71%的学生在校园学习中使用过开放教育资源,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极为重要[6]。这意味着,伴随着“数字原住民”一代步入大学,他们已经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等院校教学与学习创新的主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大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并利用各种学习分析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反馈。另外还有一个当务之急,那就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一站式支持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为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是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
  在2014年度EDUCAUSE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半的议题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变革以及更为深层的制度转型,其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变革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其余议题关注的则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部门自身的重构,它的核心诉求也是为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从这一角度来看,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大学教学创新面临的关键挑战。
  具体来说,在推动教学创新这一核心目标的引领下,这些议题关注的焦点领域可以划分为设计和实施两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变革及更为深层的制度转型这一问题上,我们已经对“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了清晰认识,接下来的关键工作是如何贯彻和落实的问题。而在如何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部门进行重构这一问题上,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则是设计方面的。这表明: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等时代主题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对信息技术变革高等教育的愿景以及路径选择已经在大体上形成了初步共识;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变革与制度转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前期无法预料的问题,需要持续不断地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部门进行重构,以应对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信息技术推动高等院校变革与制度转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变革与制度转型的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同时,因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境,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具体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无疑也非常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的十大议题中,出现了两个新面孔。一个是如何建立富有进取精神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架构,另外一个是危机管理和信息安全。前一个议题的出现意味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是确保信息技术服务于以教学创新为核心的学校变革与制度转型的关键环节。后一个议题中的信息安全在往年的十大议题报告中也频繁出现过,但2014年度则把危机管理也纳入了进来。这表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不管是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都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过程,其中孕育着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风险,如何驾驭这种风险,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巨大的资金投入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如何在耗资巨大的技术基础设施过时前发挥其最大效能显然是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必须时刻挂怀的问题。   首席信息官(CIO)的设立是过去几十年间高等教育信息化自身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伴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教学这一纵深领域发展,首席信息官的角色也在发生了变化。在过去,我们期望首席信息官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其主要职责是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并使其转化为整个学校的战略与政策[7]。但是,现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顶层设计阶段,进入了错综复杂的实施尤其是创新应用过程。作为一所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最高负责人,首席信息官的角色已经不能仅仅限于战略家,而要成为一个实干家[8]。一方面,他需要具有杰出的战略眼光,以使高等教育信息化时刻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能偏离推动以教学创新为核心的学校变革与制度转型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他还需要能够很好地应对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中创新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其密切的合作关系,这需要其拥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娴熟的沟通技能,能够协调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把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创新的前沿与趋势,做好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教学创新服务的管理者。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2014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议题中,有很多在之前几年的年度报告中也出现过,但其关注的焦点却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云计算,在2012年和2013年就已经出现过,但2014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再是如何制定云战略,而是如何对业已形成的云战略进行贯彻实施,以降低成本,并切实为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再比如,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一直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关注的核心议题,但前些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战略层面,即如何投入更多的钱,而2014年关注的焦点则不是投入多少,而是如何投入以及投入到哪一领域,集中于如何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模式进行改革,以保持面向教学的核心服务、创新支持和设施设备的增长。这表明我们已经不再孤立地对待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是把它与在教与学上的应用及其产出密切联系在一起,更加关心如何提升资金利用的效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持续深入,正在不断走向进步。
  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大学教学创新的未来路向选择
  在2014年度的十大议题中,有很多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的十大议题报告中也曾经多次出现过,但2014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涌现了很多新的思想、措施和模式,给高等学校的信息化部门带来了强烈冲击,并影响着其所服务的高等院校。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来说,2014年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的一年,打破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既有平衡,塑造着高等教育信息化新的未来。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大学教学创新这一新的核心使命来说,在战略和战术这两个层面上,未来的路向选择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在变革管理的过程中保持创新和继承的微妙平衡
  业界公认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种革命性影响集中体现在信息技术是一种“转型性”或“颠覆性”力量上。它最具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终极目标和追求是推动教育的制度转型,而不是维系或加强既有的教育体系,即从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起来并与机器大生产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其核心表现在于重构教育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教学创新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即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教学变革是一种与传统大学教学背道而驰的创新活动,其破坏威力极为强大。因此,要适应这种创新带来的挑战,必须在现有的体制外另起炉灶,以增量变革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引入变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驾驭这一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变革过程。
  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拥有一种在创新与继承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智慧和能力。如果说创新精神强调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过程的突变性,那么继承能力强调的则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想在创新和继承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驾驭变革的高超领导艺术,即变革管理的艺术。它包括:在信息化部门内部建立一种好的治理制度(Governing Institution),并把它与整个高等教育机构的治理体系(Governing System)完美融合在一起;明确信息化部门的有限责任,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建立一种面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需求,做最关键的事。在创新和继承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懂得如何及何时为创新提供空间。
  2.鼓励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民主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终端设备在高等学校中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让每一个人都迎来了数字化生存、学习与发展的新时代,而在这背后潜藏着的则是对信息技术不可阻遏的信息消费之需求。现在,这种需求终于被充分而全面地释放了出来。当信息技术设备不再是一种紧缺资源时,教师和学生不但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愿,而且还切实具备了充分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此一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便迎来了一个民主化的新时代。在这方面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自带信息技术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运动的崛起。EDUCAUSE的调查显示:2013年,已经有58%的学生拥有三个甚至更多的网络接入设备[9]。过去,八小时内家庭里的信息技术设备是闲置的,八小时外学校里的信息技术设备是闲置的。现在,这种情况因自带信息技术设备而发生了改变。
  自带信息技术设备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构建一种自主定制的个人化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10]。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鼓励自带信息技术设备。因为它不仅可以极大降低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上的资金投入,而且还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效率。自带信息技术设备之所以能够大规模推广,从技术层面上讲源于信息技术设备持续不断的小型化与移动化。但未来自带信息技术设备是否能够持续走向深入,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校方是否能够确保这些自带的信息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第二是校方是否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引导;第三是校方是否能够为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第四是校方是否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可得且易得、海量且优质的学习资源。   3.充分利用各种分析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经验支持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产生并保存了大量有关于教与学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只是教与学的副产品,而是对于改进教与学来说具有关键价值的战略资源。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以产出对改进教与学而言有效的反馈信息,是持续推动基于技术的教学创新面临的关键挑战。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而言,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从而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受益。具体来说,在课程的层面上应用分析技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受益;在院系的层面上应用分析技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发展中受益;在学校的层面上应用分析技术,可以让管理层在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中受益;在区域、国家和国际的层面上应用分析技术,则有利于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做出科学的宏观教育决策[11]。
  学习分析技术源于21世纪前十年间兴起的教育数据挖掘及其2010年后向以学习为焦点这一视角的转向[12]。目前,分析技术在大学教与学中的应用进展非常迅速。在2014年EDUCAUSE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技术”研究报告中,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很多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这样的一种学习分析架构:有35%的学校建立了课程层面的分析架构;有35%的学校建立了业务绩效的分析架构;有32%的学校建立了学位指导的分析架构;有47%的学校建立了业务情报报告仪表盘(Business Intelligence Reporting Dashboard) [13]。未来,这些分析技术在高等院校教与学中的应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来自于不同系统的有关于教与学的海量数据信息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培育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教学决策与管理的校园文化,并建立一种能够与学校的教学这一战略优先事项相一致的分析架构,包括工具、数据和工作流程等。
  五、结束语
  经过历时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加速度的发展阶段,在经历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之后,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其新的主战场。面对来自于教学和学习强劲且高度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技术的引入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接下来我们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借助于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面向教学的各种服务的创新发展,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Susan Grajek, EDUCAUSE 2013–2014 IT Issues Panel. Top-Ten IT Issues, 2014: Be the Change You See [J]. EDUCAUSE Review, 2014, 49(2): 10-49.
  [2] Eden Dahlstrom, J. D. Walker, and Charles Dziuban. ECAR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 [R]. Louisville, CO: EDUCAUS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13.
  [3] 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4] Leah Lang. 2013 CDS Executive Summary Report [R]. Louisville, CO: EDUCAUS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13.
  [5] Amanda Ripley. College is dead. Long live college [J].Time Magazine, 2012, 180 (18): 33-41.
  [6][9] Eden Dahlstrom, J. D. Walker, and Charles Dziuban. ECAR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3[R]. Louisville,CO: EDUCAUS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13.
  [7] Carol Cartwrigh. Today’s CIO: Leader, Manager, and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Orchestra" [J]. EDUCAUSE Review, 2002, 37(1): 6-7.
  [8] Adam Marks, Yacine Rezgui. IT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IO Candidate [J]. IT Professional, 2011, 13(3): 52-56.
  [10] Larry Johnson, Adams Becker, M. Cummins, V. Estrada, A. Freeman, and H. Ludgat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3.
  [11] Siemens,G.,
其他文献
1  春天,一个大雾茫茫的早上,我拎着小小的包下了火车。那天的雾真大,辨不清方向,我就随便找了条马路,一直走下去。四个多小时后,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家叫万福的小旅馆前停下来。  当时,我的情绪特别不好,神情也有些恍惚,但是我清楚地感觉到前面有个微小的声音在喊,往这里来!他在这里!我相信冥冥之中是有定数的,从河东镇出来,没有任何目标,我便坐上汽车,又倒了火车,来到这座叫云阳的城市。我也相信你一定在
立体几何中动态轨迹问题是立体几何中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平面几何的图形识别判断能力.以立体几何为背景的圆锥曲线轨迹问题,因其知识的包容与交汇,展现出全面考查學生能力立意,成为热点的探究性问题.本文从五个角度探究立体几何中曼妙的动态轨迹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引子  我们这里的男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当背夫。  1  我的哥哥是背夫。  背夫不是我哥哥的名字,而是我哥哥的职业。我的哥哥名叫石头,是一个专门为客人背行李的人,在我们这里,做这个职业的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背夫。  我们这里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以吃食为例,我们常年吃的食物只有两种,大米和土豆。偶尔吃点鸡肉,得是重大节日。杀一只鸡,熬一大锅,全村人一起来喝鸡汤。杀了鸡的人家,就可以留下锅底熬化
伦敦的四月,最后的残忍,被两个酷爱文学女子的见面驱散而尽,到处是鲜花,到处是灿烂的阳光。那天在伦敦西南的寓所,虹影和恺蒂调了好久的镜头,才对坐下来。二楼窗外是各家红砖老屋的房顶,鸽子在烟囱上栖息。俯视能看到邻里的花园,树影婆娑,绿翠欲滴,满树海棠红艳夺人,黑猫白猫在栅栏上徘徊。虹影的新长篇《月光武士》把她们从这维多利亚的老屋拉回到山城重庆,时光倒流数十年。  那个年代,那个山城  恺蒂:我们俩认识
1背景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提出了在我国中学要进行“四基”教学,即在原来的“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笔者完全赞同,尤其是对基本活动经验这一提法,觉得非常好.因为许多中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比较重视的,但往往忽略学生的活动经验.史教授在文[1]中说的很清楚:“讲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两个经验,一个是孩子们思维的经验,就是会思考问题;还有一个就
【摘 要】 同课异构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文章呈现四位青年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加以点评,然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彰显了数学文化的融入和学科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教学思考  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了洋县中学开展的《二项式定理》(北师版教材第1课时)教学
再也沒有比铁路更长的等式  在天上飞的叫航线,在地上跑的叫高铁  祖国的两只鞋子  穿上它,就  可以称心如意地  抵达生活,或海角天涯  再也没有比铁路更长的等号  埋首苦干的筑路人  将建筑工地  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考场  一生,认真回答一道题  填写着责任  火急火燎的工期  和数不清的党员突击队的旗语  填写着海内外
吃饭被认为是一种社交行为。一桌美食,可能会加速一段感情升温,也可以促成一单生意。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居住,吃饭也从线下转换到了线上,来化解这一届“空巢青年”的孤独感。  吃播,是一种吃饭类的“真人秀”,2010年在韩国流行起来,随后传到日本和中国,进而风靡全球。吃播结合了吃和播两层含义,在直播中,主播一边吃着超大份的食物,一边跟观众互动。  吃播的流行,源自“空巢青年”的需
近两年来,90后诗歌群体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然成为文坛新的持续增长点。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认知装置,像一场雨正在途中。这既与其整体性的写作面貌有关,又离不开各种平台的大力推介。此次《清明》杂志推出的“安徽90后诗人专辑”让我们继续感受这一代人正处于进行时的写作状态。  对于正在生成、分蘖的“90后”诗歌,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就是群体性“展示”。与此同时,我们又应该持有审慎和开放并存的阅读期待。
汴河  人工的河  在某个人意志里,打开  把两千多年的时光,流淌下来  顺势而上后,我想象着  它转过身南下,顺应一个想法  用一千多公里的奔流,穿越世间  这是一个工作日的上午  我顺着这条叫作汴河的岸边  在皖北的小城之郊,散步  匆忙的人  从一座桥上越过,汇入生活的宽阔  只有我,像守着堤坝,守着虚弱的时间  世间的繁华在水流中滋养  烟火袅袅处,多少人侧身而过  来来往往的人间,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