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调整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瞄准世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趋势,江门市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新思路,以此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
王南健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造“绿色江门”,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大势所趋,二是江门有自身鲜明的优势。促使著名侨乡、珠三角中坚力量之一江门市拍板践行低碳经济的,是“时势”与“优势”。有“珠三角不可多见绿洲”之称的江门,有“优势”去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
王南健表示,未来10~20年,世界将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健康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未来的竞争将是抢夺这些制高点的竞争。他说,去年金融危机令江门触动很深,那些倒闭和亏损的都是低端的产业。
江门包括“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循环经济”在内的四大产业优势非常明显。新能源方面最大的优势是核电,而重头的就是去年底才正式动工的台山核电大型项目,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总投资为502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电力项目。
在新材料方面,江门市的化纤纺织在广东省排在第一,在全国排在第三位。江门将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并着力发展用于航空、军工、深海作业等需要的高强度特种纤维。他说,这些项目的效益非常好,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在循环经济方面,江门在新会已搞了一个工程岛,将有新的突破。
据王南健介绍,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由江门市经贸局牵头,着手开展江门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推进江门市低碳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开展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区”试点示范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江门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改善生存环境的需要。二是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三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节能降耗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应对环境污染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两者的区别在于节能降耗更关注现有企业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经济更注重新能源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开发。通过发展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推动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一是对传统优势产业导入低碳经济模式。通过对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产业引入低碳技术,改造旧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推动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认定企业、重点耗能企业等四类企业导入低碳技术,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革新,提高企业的电、油、煤、气等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培育节能设备产业,开发清洁能源。一是培育低碳材料产业。开发低碳新材料,抓好节能、长效、环保和可收回等低碳原材料及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形成低碳材料产业,逐步替代高碳材料。二是发展低碳制造业。在新领域构建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专利装备和产品制造体系。三是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全力推进台山核电项目建设,依托台山市上、下川岛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能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四是发展低碳服务业。包括低碳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的金融、保险、财务,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物流业和低碳产品的物流服务,低碳技术产品的销售、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等。
近年来,江门市把城市绿化建设、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成了16个公园,3个广场,15处游园绿地及所有的道路绿化,实现“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景观效果。
王南健特别提出提前发展服务经济的思路。他说,江门处于工业化中期,服务业比重偏低,只占了34.8%。按照一般规律,到工业化后期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将很明显,江门将重点发展服务业,令其反过来对工业化提供支撑。
王南健最后说,江门在珠三角是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是“不可多得的一块绿洲”,适宜发展总部经济。他又说,现在大城市从环境上看,已很难找到地方发展总部经济,而世界的总部经济一般都热衷到环境优美的“二线城市”。江门从环境、交通便利上都比较适合。随着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江门离广州只有40分钟的车程,江门的优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
江门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江门素为“粤省南路之要衡”、“扼四邑两阳交通之咽喉”,因境内蓬江两岸的烟墩山和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元末明初,江门便形成墟集,并逐渐成为了珠三角地区新贸易中心。1904年,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1925年,江门被定为省辖市,“江门市”的提法由此传开。今天的江门已是省辖地级市,而隶属江门市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并称“五邑”,名满海内外。
江门是古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涵化的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这里不仅有唐朝的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灭宋的新会崖门古战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如今,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台山广东音乐、新会蔡李佛拳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江门的历史文化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江门及其下辖的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俗称五邑,即江门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海外江门籍华侨同胞有四百多万人,被称为海内外两个江门,其中大部分居于美国、加拿大和港澳,江门籍的香港人有一百五十多万,澳门人有三十多万是江门籍。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王南健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造“绿色江门”,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大势所趋,二是江门有自身鲜明的优势。促使著名侨乡、珠三角中坚力量之一江门市拍板践行低碳经济的,是“时势”与“优势”。有“珠三角不可多见绿洲”之称的江门,有“优势”去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
王南健表示,未来10~20年,世界将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健康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未来的竞争将是抢夺这些制高点的竞争。他说,去年金融危机令江门触动很深,那些倒闭和亏损的都是低端的产业。
江门包括“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循环经济”在内的四大产业优势非常明显。新能源方面最大的优势是核电,而重头的就是去年底才正式动工的台山核电大型项目,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总投资为502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电力项目。
在新材料方面,江门市的化纤纺织在广东省排在第一,在全国排在第三位。江门将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并着力发展用于航空、军工、深海作业等需要的高强度特种纤维。他说,这些项目的效益非常好,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在循环经济方面,江门在新会已搞了一个工程岛,将有新的突破。
据王南健介绍,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由江门市经贸局牵头,着手开展江门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推进江门市低碳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开展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区”试点示范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江门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改善生存环境的需要。二是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三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节能降耗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应对环境污染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两者的区别在于节能降耗更关注现有企业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经济更注重新能源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开发。通过发展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推动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一是对传统优势产业导入低碳经济模式。通过对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产业引入低碳技术,改造旧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推动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认定企业、重点耗能企业等四类企业导入低碳技术,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革新,提高企业的电、油、煤、气等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培育节能设备产业,开发清洁能源。一是培育低碳材料产业。开发低碳新材料,抓好节能、长效、环保和可收回等低碳原材料及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形成低碳材料产业,逐步替代高碳材料。二是发展低碳制造业。在新领域构建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专利装备和产品制造体系。三是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全力推进台山核电项目建设,依托台山市上、下川岛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能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四是发展低碳服务业。包括低碳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的金融、保险、财务,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物流业和低碳产品的物流服务,低碳技术产品的销售、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等。
近年来,江门市把城市绿化建设、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成了16个公园,3个广场,15处游园绿地及所有的道路绿化,实现“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景观效果。
王南健特别提出提前发展服务经济的思路。他说,江门处于工业化中期,服务业比重偏低,只占了34.8%。按照一般规律,到工业化后期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将很明显,江门将重点发展服务业,令其反过来对工业化提供支撑。
王南健最后说,江门在珠三角是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是“不可多得的一块绿洲”,适宜发展总部经济。他又说,现在大城市从环境上看,已很难找到地方发展总部经济,而世界的总部经济一般都热衷到环境优美的“二线城市”。江门从环境、交通便利上都比较适合。随着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江门离广州只有40分钟的车程,江门的优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
江门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江门素为“粤省南路之要衡”、“扼四邑两阳交通之咽喉”,因境内蓬江两岸的烟墩山和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元末明初,江门便形成墟集,并逐渐成为了珠三角地区新贸易中心。1904年,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1925年,江门被定为省辖市,“江门市”的提法由此传开。今天的江门已是省辖地级市,而隶属江门市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并称“五邑”,名满海内外。
江门是古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涵化的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这里不仅有唐朝的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灭宋的新会崖门古战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如今,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台山广东音乐、新会蔡李佛拳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江门的历史文化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江门及其下辖的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俗称五邑,即江门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海外江门籍华侨同胞有四百多万人,被称为海内外两个江门,其中大部分居于美国、加拿大和港澳,江门籍的香港人有一百五十多万,澳门人有三十多万是江门籍。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