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江棠
出生于1932年5月11日。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1997年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代表作品《牛盖洋桶壶》《灵芝供春壶》《礼花提梁壶》《古兽窥今壶》《大彬提梁壶》《龙宫宝灯壶》《四方冰纹壶》《三足开片盆》《汉棠盆》《井栏壶》《四代同堂》《狮头小花瓶》等。
观点:
一把壶反应的是创作者的水平与心境,壶与做壶的人在精神层面上做到天人合一才能诞生出好作品,此二者缺一不可。紫砂壶是有生命的,而我们给予它们生命,每一把壶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是心血的结晶。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做出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宜兴紫砂壶的精髓,这也是宜兴的精神。
李昌鸿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1958年来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艺术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的作品。《丙寅大吉》《九龙组壶》《四方特奎壶》《青玉四方茶具》《高八方壶》等一批作品,二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一等奖。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
观点:
紫砂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创新,这就要求同行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积极参加讨论会、报告会、交流会、展览会等活动来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加的兴旺,更加的规范。人才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要更好地带好学生,带好学徒,我相信宜兴的紫砂艺术一定会更加繁荣。
徐秀棠
1937年12月出生。1954年随著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1958年进入由轻工业部与中央工艺美院举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后转入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工作室,随张景祜先生学习民间雕塑。1960年参加淮海战役纪念碑雕塑处工作两年。1972年开始专攻紫砂雕塑。他的作品题材大都出自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饶有情趣,塑象栩栩如生。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 《四大书法家》《异兽》《钟馗》《萧翼赚兰亭》《银桥壶》《四方茶具》《陕北汉》《刘海戏金蟾》等。
观点: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这几个方面若能融会贯通,就能出现好的作品。
谭泉海
谭泉海,字石集,号“陶逸轩主人”。1939年7月生于宜兴和桥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雕刻装饰。1975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训班深造,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杨永善、张守知、白雪石、陈若菊等的教导。其作品构思新颖,风格清新洒脱。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作品俊秀细腻与粗狂奔放兼备。于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有《松鹰》《群马》《紫砂百寿瓶》《博古百寿瓶》《四体茶诗艺术盘》《鼻烟瓶》《艺术挂盘》《百帝图紫砂鼻烟瓶》《十三件小壶》等。
观点:
现代人较注重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讲,紫砂壶的收藏潜力非常巨大。首先,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珍贵的泥料加上艺术家化腐朽为神奇的非凡制作,价值自不可言;再者,大家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投资性,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这也是紫砂的魅力所在。
吕尧臣
生于1941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1970年服务于“宜兴紫砂研究所”。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独创之“吕氏绞泥”尤出神入化,堪称一绝。1993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作品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细腻严谨,深受紫砂同好和陶瓷专家赞叹,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当代珍品收藏。代表作品《凝璧壶》《三思壶》《大石瓢》《贵妃壶》《渔舟唱晚》《冰纹提梁》《秦权壶》《熊猫壶》《听雨壶》《小石冷泉》《金蝉玉璧》《华径壶》等。
观点:
创作紫砂壶作品的形式表现应是原创的,艺术性很高的有现代审美理念的作品。在艺术范围中精神内容决定紫砂壶艺术的形式表现,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功在壶外”的理念。在一件紫砂艺术作品中,对于人生某一侧面的揭示,能显示这件作品思考的深度。
汪寅仙
1943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习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其制壶态度谨慎严密,长期深入观察体会创作对象并进行艺术的提炼,使作品展现不同的神韵与优雅的美感。代表作《葡萄杯》《高寿梅桩茶具》《回方壶》《曲壶》《弯把梅桩壶》《大一粒珠》《南瓜壶》《圣思桃杯》《风转卷壶》《九头冬梅茶具》等。
观点:
作为女性,我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注入了不同的元素,在作品中强调女性的古朴美以及典雅美。紫砂艺术是承前启后的艺术,只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共存,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周桂珍
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先后师从王寅春和顾景舟学艺,后即长期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设计。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7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于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造型简练、工艺精湛、造型典雅、色泽甜美。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代表作品《扁竹提梁壶》《北瓜提梁壶》《环龙三足壶》《追月》《梅花提梁壶》《矮僧帽壶》《金鼎如意壶》《纯玉壶》《真智提梁》《鱼悦壶》《凤鸣壶》等。
观点: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创作者需要在这一点上多下工夫。比如一把壶,无论在实际用途上还是精神层面上,都要有其特有的价值,都要能够体现审美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在艺术的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
顾绍培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其作品新颖高雅、古朴大方,在国内外获得了相当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百寿瓶》《双百福寿瓶》《仰宇提梁壶》《高风亮节壶》《六方雪华壶》《豹方壶》《卧轮壶》《逸泉壶》《天龙鼎珠壶》《事事如意壶》等。
观点:
紫砂艺术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的五百多年历史,比起陶瓷其他种类,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升华,皆因紫砂的变化以及内涵都十分丰富,意蕴无穷。这也是紫砂壶能有良好的前景及收藏价
鲍志强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字乐人,室号“醉陶斋”。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在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代表作品有《鼻烟瓶》《富贵茶具》《源泉茶具》《紫玉飘香茶具》《茗香玉锦》《桂林春早》《金声玉振壶》等。
观点:
一把紫砂壶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壶本身所包含的东西,这就更要求我们做壶的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只有不停地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拥有属丁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作品,才能够将宜兴的紫砂文化发扬光大。
何道洪
生于1943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拜师于王寅春门下,深得名师真传,而后获素有“陈鸣远第二”之称的裴石民先生指导,琢磨花货及仿生蔬果的制作技艺。曾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修习陶瓷相关课程。何道洪技术全面,熟练掌握各种砂壶制作技法,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壁钰壶》《神竹壶》《鱼化龙壶》《十六竹壶》《四级如意壶》《提梁岁寒三友壶》《渴求壶》等。
观点:
在艺术上维持原状,就是落伍;作品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就意味没有进步。一个人要成长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有所成就,将制作紫砂壶这一事业进行下去,毕竟它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
出生于1932年5月11日。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1997年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代表作品《牛盖洋桶壶》《灵芝供春壶》《礼花提梁壶》《古兽窥今壶》《大彬提梁壶》《龙宫宝灯壶》《四方冰纹壶》《三足开片盆》《汉棠盆》《井栏壶》《四代同堂》《狮头小花瓶》等。
观点:
一把壶反应的是创作者的水平与心境,壶与做壶的人在精神层面上做到天人合一才能诞生出好作品,此二者缺一不可。紫砂壶是有生命的,而我们给予它们生命,每一把壶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是心血的结晶。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做出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宜兴紫砂壶的精髓,这也是宜兴的精神。
李昌鸿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1958年来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艺术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的作品。《丙寅大吉》《九龙组壶》《四方特奎壶》《青玉四方茶具》《高八方壶》等一批作品,二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一等奖。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
观点:
紫砂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创新,这就要求同行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积极参加讨论会、报告会、交流会、展览会等活动来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加的兴旺,更加的规范。人才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要更好地带好学生,带好学徒,我相信宜兴的紫砂艺术一定会更加繁荣。
徐秀棠
1937年12月出生。1954年随著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1958年进入由轻工业部与中央工艺美院举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后转入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工作室,随张景祜先生学习民间雕塑。1960年参加淮海战役纪念碑雕塑处工作两年。1972年开始专攻紫砂雕塑。他的作品题材大都出自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饶有情趣,塑象栩栩如生。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 《四大书法家》《异兽》《钟馗》《萧翼赚兰亭》《银桥壶》《四方茶具》《陕北汉》《刘海戏金蟾》等。
观点: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这几个方面若能融会贯通,就能出现好的作品。
谭泉海
谭泉海,字石集,号“陶逸轩主人”。1939年7月生于宜兴和桥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雕刻装饰。1975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训班深造,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杨永善、张守知、白雪石、陈若菊等的教导。其作品构思新颖,风格清新洒脱。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作品俊秀细腻与粗狂奔放兼备。于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有《松鹰》《群马》《紫砂百寿瓶》《博古百寿瓶》《四体茶诗艺术盘》《鼻烟瓶》《艺术挂盘》《百帝图紫砂鼻烟瓶》《十三件小壶》等。
观点:
现代人较注重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从这个方面来讲,紫砂壶的收藏潜力非常巨大。首先,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珍贵的泥料加上艺术家化腐朽为神奇的非凡制作,价值自不可言;再者,大家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投资性,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这也是紫砂的魅力所在。
吕尧臣
生于1941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1970年服务于“宜兴紫砂研究所”。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独创之“吕氏绞泥”尤出神入化,堪称一绝。1993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作品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细腻严谨,深受紫砂同好和陶瓷专家赞叹,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当代珍品收藏。代表作品《凝璧壶》《三思壶》《大石瓢》《贵妃壶》《渔舟唱晚》《冰纹提梁》《秦权壶》《熊猫壶》《听雨壶》《小石冷泉》《金蝉玉璧》《华径壶》等。
观点:
创作紫砂壶作品的形式表现应是原创的,艺术性很高的有现代审美理念的作品。在艺术范围中精神内容决定紫砂壶艺术的形式表现,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功在壶外”的理念。在一件紫砂艺术作品中,对于人生某一侧面的揭示,能显示这件作品思考的深度。
汪寅仙
1943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习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其制壶态度谨慎严密,长期深入观察体会创作对象并进行艺术的提炼,使作品展现不同的神韵与优雅的美感。代表作《葡萄杯》《高寿梅桩茶具》《回方壶》《曲壶》《弯把梅桩壶》《大一粒珠》《南瓜壶》《圣思桃杯》《风转卷壶》《九头冬梅茶具》等。
观点:
作为女性,我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注入了不同的元素,在作品中强调女性的古朴美以及典雅美。紫砂艺术是承前启后的艺术,只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共存,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周桂珍
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先后师从王寅春和顾景舟学艺,后即长期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设计。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7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于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造型简练、工艺精湛、造型典雅、色泽甜美。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代表作品《扁竹提梁壶》《北瓜提梁壶》《环龙三足壶》《追月》《梅花提梁壶》《矮僧帽壶》《金鼎如意壶》《纯玉壶》《真智提梁》《鱼悦壶》《凤鸣壶》等。
观点: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创作者需要在这一点上多下工夫。比如一把壶,无论在实际用途上还是精神层面上,都要有其特有的价值,都要能够体现审美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在艺术的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
顾绍培
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其作品新颖高雅、古朴大方,在国内外获得了相当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百寿瓶》《双百福寿瓶》《仰宇提梁壶》《高风亮节壶》《六方雪华壶》《豹方壶》《卧轮壶》《逸泉壶》《天龙鼎珠壶》《事事如意壶》等。
观点:
紫砂艺术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的五百多年历史,比起陶瓷其他种类,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升华,皆因紫砂的变化以及内涵都十分丰富,意蕴无穷。这也是紫砂壶能有良好的前景及收藏价
鲍志强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字乐人,室号“醉陶斋”。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在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代表作品有《鼻烟瓶》《富贵茶具》《源泉茶具》《紫玉飘香茶具》《茗香玉锦》《桂林春早》《金声玉振壶》等。
观点:
一把紫砂壶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壶本身所包含的东西,这就更要求我们做壶的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只有不停地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拥有属丁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作品,才能够将宜兴的紫砂文化发扬光大。
何道洪
生于1943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拜师于王寅春门下,深得名师真传,而后获素有“陈鸣远第二”之称的裴石民先生指导,琢磨花货及仿生蔬果的制作技艺。曾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修习陶瓷相关课程。何道洪技术全面,熟练掌握各种砂壶制作技法,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壁钰壶》《神竹壶》《鱼化龙壶》《十六竹壶》《四级如意壶》《提梁岁寒三友壶》《渴求壶》等。
观点:
在艺术上维持原状,就是落伍;作品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就意味没有进步。一个人要成长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有所成就,将制作紫砂壶这一事业进行下去,毕竟它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