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士大夫精神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价格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业界领袖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视线中的人物,褒贬不一。从住宅地产中抽身而出的黄怒波则显得从容很多,颇有一种远离风浪之后的恬静。黄怒波的诗人身份注定他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生活在别处”,这个“别处”既是时间的概念,也是空间的概念。如罗兹·墨菲(Murphey Rhoads)所说,中国的士大夫在工作的时候是儒家,而在工作之外则成了道家,黄怒波一方面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另一方面则是一个颇负声名的诗人,一个游山玩水写诗的商人。内心即世界,某种意义上,黄怒波将其个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移植为了中坤地产的战略—以度假地产模式打造顾客的第二生活空间,这是一片蓝海,而住宅地产已成一片红海,地王频出。黄怒波说,在金伟灿提出“蓝海理论”之前,他已意识到这一点,他当时说,要关注“不竞争模式”,避开竞争才是王道。
  
  管理与诗道
  
  诗人和商人这两种人,在大多数中国人视野里都属于异类,是被边缘化的。尽管诗人在其身后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成为一个职业诗人,在他们眼里,诗人是不容于社会的,甚至无法谋得稻粱,在精神上,世人对成功的诗人是倾慕的,当然也有附庸风雅的潜意识在内,在物质上,世人对诗人则充满鄙夷;对于商人,世人则往往持相反的态度,在物质上,对他们是羡慕的,在精神上,看他们则难免带有阿Q式的鄙夷,甚至愤怒。尽管揆诸中国三千年诗史,绝大多数诗人是以写诗为副业的官员,不少人政绩斐然,但那些为数不多、颠沛流离的诗人往往更让人们印象深刻,以至于生出诗人要么举止乖张、要么注定饿死的印象。黄怒波属于前者,尽管他已经不再是公务员,而是一个企业家了。黄怒波也承认,有一段时间,他是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诗人的。
  现在更多的人把黄怒波的两种身份结合起来,以展示其是一个异于常人的成功企业家—一个金光闪闪会吟诗的怪物,但黄怒波对诗、对管理的思考则很少为人所关注。对于诗,对于管理本身,人们很难深得个中三味。真的诗人不是风花雪月的女郎,也非饱吹饿唱的酸翁。诗是一种生命的节奏,既需要创造性,又需要节制性。某种意义上任何艺术都是生命的节奏,在诗称为韵律。管理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一项职能,不是制度和工具理性所能涵盖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尤其在信息不充分时如何决策,以及如何领导变革等问题上。
  黄怒波说:“诗歌有它自由张性的一面,因此它就与其他文体有所区别,但是它确实是非常有节制的,需要韵律、结构、笔意和意境。我经常创作诗歌,而我不能用我用过的风格,我也不能模仿别人,我得写出自己的个性来,但是它毕竟是诗,让人一读就知道是诗,不能胡来,不能写的不是诗了。反过来做企业也是一样,它是企业,必须按照企业的规则来运作,比如它需要一个团队,它要有盈利模式,要有它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样的,企业还需要个性。同时,写诗和做管理一样,都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才能提升能力,前者是把握语言和思想的能力,后者则是拿捏组织问题的能力。”
  旅法诗歌翻译家徐爽认为黄怒波的诗和弗朗西斯·彭热(Francis Ponge)存在某种冥冥中的相似性。意大利现代主义文豪卡尔维诺评价彭热:“他是无与伦比的大师,因为《万物有本心》中的简短篇章和他的其他同类作品,虽然读的是一只虾、一个石子儿或者两块肥皂,但是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战斗范例,他要迫使语言成为万物的语言,语言从万物出发,归返到我们感官时却已发生变化:获得了我们投放于万物中的人性……他要通过词汇轻而无实体的、粉未般的纤尘来重建世界万物的物性。”尽管黄怒波没有读过彭热的诗作,因为彭热诗在国内几乎见不到译本,但他承认徐爽所说的他的诗与彭热诗存在某种共性—破坏,破坏了诗歌传统的叙述结构和想象,产生了一种新的结构。黄怒波诗的散文化倾向和咏物倾向也与彭热在某些程度上暗合。
  这种暗合让黄怒波产生了很大的自信,也促使黄怒波反思,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什么?又该如何面对传统?这不但是诗歌的,也是管理的。黄怒波说:“这么多年来,从诗歌上看,我们民族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为什么呢?新诗一诞生就是模仿的,五四时期整体是在向法国等西方国家看齐的。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兴起,以北岛为代表,又是在模仿西方,一切都向西方看,不是以自己的东西来创新。”
  从深层次的民族心理上看,由于过去一百年的屈辱,反帝反封建成了时代的强音,民族自信严重缺失。黄怒波说:“这个时候大家就说我们的文化有问题,应该全部不要,所以要打倒孔孟之道。但是孔家店倒了以后,该向谁学习,我们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尽管当时有争论,但基本上全盘接收了。为什么两次新诗的崛起没有和中国的现代性启蒙结合起来,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在这个问题上,诗歌和我们企业发展也是相似的。”
  对于中国企业现在的产能过剩,黄怒波认为是习惯性模仿造成的。他说:“长期存在一个同质竞争的问题,人们只能跟进某个领域,没有别的创新能力,产能过剩是一个创新能力不够的民族悲剧,为什么中国一做就产能过剩,结构要大调整,结果消灭掉一大批。”
  黄怒波认为不但诗歌应该回到母语的怀抱,否则无法体现中国新诗的自我超越性,同时,在管理理论上也应该重新审视西方来的东西。这一点不但黄怒波,被称为“发展伦理学”之父的德尼·古莱(Denis Goulet)站在西方的立场上也早已警觉。他在《残酷的选择》一书中呼吁人们要正视“发展的代价”。“存在理性”决定弱势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得不努力发展,诸如“优先发展重工业”、“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市场化”等政策显得理直气壮。弱势文明及弱势群体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无力抵抗物质文明的“诱惑”;强势文明及强势群体也有脆弱性,因为他们无力化解发展带来的“冲突”。前者造成了生态失衡、人口暴涨、环境污染和自然家园的破坏;后者则破坏人的本真存在状态,整个世界充满了暴力、不道德、丧失理性的现象,人们普遍产生了“被疏远”、“被遗弃”、“无归宿”等感觉,精神危机和心理恐慌与日俱增。
  黄怒波说:“我们讲西方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很好,很完美,资本主义发展这么多年,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美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但是现在看到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并不能真正应对社会不断进步的需求。西方管理学架构建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内核就是新丛林法则或者是达尔文主义,就是适者生存。我们应该适度地考虑到社会公平的问题,做企业也要有一个正确的意识。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对西方的管理学提出了挑战,很完美的管理学理论和架构不能够解决社会的公正问题,最关键不能解决人的道德问题。”
  东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西方中心论者认为中国现在有什么新诗,无非是从他们那边拿过来的。这种说法让黄怒波有些郁闷,而绝大多数西方人又是这样想的。通过和日本以及欧美诗歌界多年接触,黄怒波发现其实中国新诗的张力远远超过现在的日本和西方同行。中国的新诗该何去何从,中国企业又该何去何从,这是黄怒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靠市场极大的饥渴、机会主义加上西方管理理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也带了很多困扰社会的问题,那未来的三十年,中国企业依靠什么去健康发展?
  黄怒波说:“金融危机是一个触及根本的大教训。我认为整个世界经济结构必然有所改变,中国经济结构必然有所改变,反过来整个西方管理学思想一定有改变,这是中国管理学思想出现的好时机。”其实,对于中国思想和管理本身的融合,日本企业家似乎走得更早。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曾经坦言,美国是个欲望驱动型的社会,和东方社会不同,在经营技巧上可以师法美国,但在管理问题的核心部分,他主要得力于中国的古代思想。黄怒波也说:“我们要解决掉自己心灵对财富、对社会的看法。”
  如何产生有价值的基于东方世界的管理理论,对中国的企业界和学界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摘抄古人警句比附西方理论,以显示我们先于你们多少年提出那么简单。1995年,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走访了东南亚之后就曾经问过自己,2005年后,华人企业管理的秘密能否成为管理学畅销书的题目呢?
  与日本相比,中国是华夏文明的嫡传,日本是私淑。长期做学生的日本尽管缺乏思想革新的勇气和魄力,但由于中国百年来的文化断链,旧文化、旧秩序中优秀层面,显得模糊不清,而且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现代人如何体认,如何扬弃,如何和西方理论互补也是很大的问题。
  黄怒波说:“我想中国的管理学思想要回到我们的文化源头去找,这个要尽可能去找。”就像一个游子,走得越远,则越想家,家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支撑,使内心不迷失方向。产生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理论成了当下中国商业领袖的一种责任,检讨过去,展望未来。过去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实践是否缺乏历史纵深?黄怒波说:“要回顾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尽管短,但是这种短不能拿过去的二百年来比,因为现在发展的经验和起点都不一样了。”这也是很多企业江湖大佬的共识。
  
  裂变是民企成长的秘密通道
  
  和早年羞于言诗相似,若干年前,黄怒波对中坤发展史上的一次严重分裂也曾经视为疮疤,羞于提及。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链的断裂,原本礼教约束的中国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加上很多原则性的东西,中国人并不遵守,所以很多事情变得微妙起来。当然中国人“家本位”的习惯,并未改变,视组织为“家”的扩大。在创业初期,主要创业者和老臣们亲如弟兄,这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组织的效率,但一旦企业做大,老臣们就很难管理,甚至会私下将企业瓜分。黄怒波遇到的情况是最为凶险的一种,有点你死我活的味道。他说:“我用他们做日常管理,我整天到处跑,做战略,比如弄宏村那个项目。没想到从会计到司机全都叛变了,他们把企业的一些股份都改掉了,把一些房产都放到他们的名下了。一旦发现感觉很震惊,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我没有错,可他们却认为企业是他们做的,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企业的资本是谁出的。”
  时过境迁,当时很寒心的黄怒波,如今心境超然了很多,他发现裂变的不仅仅是中坤一家企业,这几乎成了所有民营企业需要跨越的一道坎。黄怒波说:“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西方管理理论没有这个,尽管在美国也有人情存在,但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大家都是很守原则的。美国的法制很健全,产权界定很清晰,违法的成本很高。最后一点非常关键,之所以中国的经理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阶层,没有形成企业家精神,就是因为职业经理人违法的成本太低了。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太快了,大旗一树,应者云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财富的增长会那么快,心理都失衡了。大家都在问,你凭什么?儒家的思想是尊重秩序的,这在过去多少有一定的约束力。老子的思想是均贫富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财富分配不均的时候,团队也会裂变,但是对财富的分配很难做到平均。”
  如何激励高管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年薪10万的时候,他很好,你给他50万的时候出问题了。最近我们有高管辞职走了,你就难理解,他的年薪一、二百万呢。问题出在哪里?他掂量掂量,做企业不就这样嘛,你这个老板不就天天游山玩水写诗嘛,我也能啊。我反正有一笔财富了,我不一定做你这么大,回家开茶馆行不行?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激励机制,我们让他们做股东,年底分红,但解决不了组织裂变的问题,你给他期权,他第一时间变现走人。”黄怒波笑言。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黄怒波说:“西方意识中有一个假定,每个人都会尽职的,还有一个判断,从新教伦理来看每个人都是罪恶的,是需要约束的,需要救赎的,所以新教理论就是说,我们在做所有工作,都是在向社会赎罪,向上帝赎罪,我们要通过让别人快乐我才快乐。它有一个假定。但是我们没有。”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真正信仰过任何宗教,从古到今皆然。中国民众信仰的是一种暗示物质利益的、带有严重巫术色彩的“人神交易”。区别于群氓的士大夫阶层则在“修齐治平”的理想中,激励并约束自我,以寻求身心的哲学超越。当士大夫精神像一缕晚霞消失于地平线之后,能否告别“群氓时代”,对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所遇到的只是一个缩影。
  不过企业越“无情”,则越接近现代企业管理规则,老臣和新聘用的高管发生冲突往往很难避免,前者认为职位是苦劳的回报,后者则认为职位是能力的体现,同时企业也无法对老臣实施绩效考核。黄怒波说:“前十年来的人认为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怎么和你拿一样的钱?你怎么职务比我高?忠诚度就出现问题了。”
  尽管感情破裂,但还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种大家庭观念更似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意识残留。中国人的“大家庭”观念似乎应该扩大为视整个社会为“大家庭”,至少是企业所处的社区,而不是局促在手能摸得着的组织范围内,所以分家或者组织裂变并不可怕。
  黄怒波说:“过去的社会讲究仁义礼智信,仁和信在那儿,声誉败坏的成本很高,以后没有人和你做生意了。现在则是大不了我在你这里坑一把,我走了,上别的地方去。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着信任制度的严重缺失。在美国,一旦进入破产,一旦失去信誉,你再不能再经营了,信誉本身有一套体系。在中国做企业,首先产权一定要明晰,不能稀里糊涂,随随便便讲哥儿们意气;第二,利益机制、治理结构要弄清楚;第三,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这样就简单了,愿意走就走,自然会有人来;第四,创业的原始团队发生裂变不是坏事,每次裂变会走掉一些人,企业变得越来越稳定。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残酷,新人来了,会按照新的游戏规则来做事。裂变对社会来说,也不是个坏事。像冯仑他们裂变了,出来了潘石屹这么多人,这个社会又多了一些人才,回过头来还是朋友。”
  在法律框架下的企业裂变往往产生更多的企业,对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正向促进,黄怒波笑道:“裂变是一种常态,只能让中国的企业管理越来越完善,家族的概念以后一定会慢慢被打破,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像柳传志领导的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裂变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一个秘密通道。很多企业家看到这句话,就心理平衡了。”
  
  战略在别处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挤在风景区的标志牌那里排队拍照,再拿回来告诉周围人,我去过某名胜了。旅行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行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都市人对古城镇、山林、雪山和大漠的向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无家可归成了世界的命运”,这个家就是精神的家,在德尼·古莱眼里,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同样也是“发展的代价”之一。
  习惯生活在别处的诗人黄怒波把战略也定在了“别处”,先是旅游地产模式,现在已升级为度假地产模式,这种差异性战略使中坤避开了地产业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996年,黄怒波往宏村投资的时候,很多人说北京来了一个傻子,居然能给他们一年17万元的门票收入,第二年宏村门票收入就达到400万元,如今接近一亿元。李安的《卧虎藏龙》也在宏村取景,但让黄怒波骄傲的是,在中坤的适度开发,就地保护的努力下,宏村成了世界文化遗产。黄怒波又说:“宏村是我的一只强大的提供现金的奶牛。”
  社会越进步,人们就会从简单的购物等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精神需求首先便是文化需求。黄怒波说:“现在中国的城市人口只有15%-18%,日本是50%,而中国城市化步伐不可逆转,那么算一下,人口达到25-30%的时候,城市的空间就很大了,但是相对于它的另外一个空间,比如古村落的空间越来越少了,那个时候,这就变成了稀缺资源,所以一定要看到这个战略趋势。”
  度假地产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第二生活空间。中坤会员制的红山楂俱乐部,提供各种度假产品,比如每年到黄山梓路寺做禅修,参加一个研修班,通过禅修解决一个内心问题,或者去田纳西,住在中坤的牧场,美国的世界乡村音乐节在那里举办,可以体验猫王和另外一种文化。黄怒波说:“度假别墅是可以向会员销售的。销售以后中坤替会员经营,大家分成,过几年以后还可以卖回给中坤。”
  葡萄酒文化是世界性的强势文化,很多人心向往之,在法国波尔多、勃艮第拥有名庄,对富豪来说,也是极度奢侈的梦想。黄怒波说:“中坤在延庆的葡萄酒庄,今年就开始推广,有2500亩葡萄园,我们自己种500亩,剩下的2000亩招募2000个会员来,一人拿一亩,自己选葡萄品种,可以自己种,可以代种,然后提供私人酒窖,可以持有50年,也可以转让。这就变成了一种业余精神的消费,酒瓶、酒标都是自己的,所有的都是自己的,可以送朋友,可以自己喝,还可以卖。在北京找2000个人来做庄主毫无问题。中坤有规模优势,又占了最好的位置,我希望形成一个文化带,一个产业链。”葡萄酒也并非舶来品,精绝国遗址—和田尼雅古城正在中坤的管理之下,那里出土过数千年前的葡萄藤和储酒罐。黄怒波说:“‘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是中国的葡萄酒文化。”
  黄怒波认为,看到后三十年的发展,看到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就肯定站在制高点上。他说:“我又有土地,又有地产,又有宾馆,又有新的生活方式。我所做的事门槛很高,国有企业不做,因为它看不上;上市企业不做,因为它的利润回报不很强。小的民企不做,因为没有实力,大的民企不做,因为没有文化。”
  
  我是内心矛盾的人
  
  诗人本人和生活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紧张的关系,如果他和生活的关系很和谐的话,往往写不出好诗。诗人需要面对内心来写作,要体验痛苦,超越痛苦,以表达普世的情感、苦难和哲学思考。黄怒波坦言这种紧张的关系始终存在,“作为诗人有意识要给自己找张力,不能和生活协调,真正的诗人和生活不是统一的,他不会向生活妥协。诗人永远会说今天为什么不够好,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习惯批判的。诗歌有一个特点,能写出张力很强的诗的人内心一定很矛盾,很痛苦。我批判的都是我自己,批判的是财富、都市化、不平等,我必须从诗人的角度找出一种张力来,诗歌和诗人的魅力就在这里。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发展壮大,要追求利润,在这个过程当中,既在创造,也在破坏,同时,我和我富起来的诗人身份还有冲突。在企业家的位置上,我会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秘密通道,企业财富是怎么积累起来的以及财富积累的残酷性。作为诗人的我在这个时候写东西就有张力了。”
  要弥合逐利的企业家和带批判色彩的诗人两种身份之间的差异,黄怒波认为只有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共享。黄怒波说:“中坤要向与社会共享的方向发展。企业利润、发展经验要和社会共享,制定战略时,也要考虑中坤发展能不能与社会共享,这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慈善型企业,也不是做一个简单的企业公民。”
其他文献
栏目主编王圆圆:  意大利诗人鲁西诺·科森佐(Luciano de Crescenzo)有一句名言:“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卢迪亚·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如此描述狼群的生存之道:“狼是群居动物,由于集合了每一头狼的合力,狼群集体的捕猎行动可谓战无不胜。”毫无疑问,一盘散沙的组织和团队绝无战斗力可言。从影视剧《我的团长
期刊
在这个以大为美的年代里,快品牌、轻资产横飞,舒朗十年才做到8个亿的年销售额,似乎不过平常之辈。  尽管如此,山东大汉吴健民已经把舒朗欧洲公司从米兰搬迁到法国巴黎。这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是个和他同龄的德国女人。  1999年,吴健民下海创业。在山东烟台,他在不多的可选项中,选择了做女装。这很不简单,因为“在齐鲁文化中庸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被现代社会认可的时尚文化商品,是很困难的事情”。  秉持“舒畅明朗”
期刊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日前又推出最新力作—《草根领导》(Grass Roots Leaders,2009)。这是继他十年前成功地将“思维导图”工作法运用于领导理论与实践之后(见《聪明的领导者》,Wise Leaders,1999)撰写的又一部全球管理类畅销书。巴赞这本被誉为“史上第一本员工和老板共读的书”,以轻松明快的语言和真实有趣的故事勾勒出新一代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
期刊
多元化团队是趋势  根据一项针对大公司的研究,团队成员多元化已经非常普遍。诺基亚常常从其全球各业务部门抽调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去攻克一些项目。英国广播公司(BBC)总是建立庞大的团队来应付各种新闻媒体,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实时转播。BBC的团队还面临着一大挑战——这些工作没有事后修正的机会,必须一次就做对。电信业(如法国电信和加拿大无线通讯巨头罗杰斯通信公司)和银行业(如苏格兰
期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发展方兴未艾,但是由于国家层面上立法的滞后,PE的设立还有许多法律问题没有厘清。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鼓励本地PE的发展。  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包括PE在内的金融产业上无疑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目前,北京积极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
期刊
并购是企业配置长期资产的战略投资。在企业并购中,交易价格和交易结构是并购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主并方与被并方反复博弈的过程,被并方自我认定的企业价值和主并方对被并方估价之间的均衡。  并购实际上也是一个投资项目,一般也采用净现值法(NPV)或内部收益率法(IRR)进行估价。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参数模型基本相同,得出的结论一般也是一致的。并购交易结构包括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和收购资金来源两方面的内容,与非法
期刊
很多研究表明,现代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更好的教育、经验更丰富、更适合领导者的位置。但是美国政界女性领导者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在法律要求下,很多组织的委员会不得不设有一名女性委员。在公司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大约是16%,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增长。这个比例跟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并没有高多少。很明显,高层领导职位中女性所占比例较低,如何改变现状?本文介绍一个研究结果,该研究
期刊
在每天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到一大堆“负责任的”、“不负责任的”、“好像负责任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所以,谈责任不能一股脑儿的仅做些呼吁,而应该换个角度来谈责任,把责任这个老弄不清楚也困扰着每个人的问题,重新进行剖析。  责任包含了三个主要的概念:  AA制。许多人对AA制应该不陌生,它是英文acting appointment或有人说是 all apart的缩写,或有人干脆说Let’s g
期刊
根据弗伦奇(French)和雷文(Raven)的研究,专家权力是一种因为对于公认权威的服从而形成的影响和权力。与没什么名气的领导者相比,被介绍为卓有声望的领导者很容易被其他人所接受,其工作会更加轻松,对下属的影响力也更大。注意,此时的领导者可能是真正的专家,也可能是拥有专家光环的“非专家”。这两类情形对盲从的下属来说,是难以区别的,特别是在一次两次的短期交往中。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美国有位D
期刊
在厄威克漫长的一生中,他的著述很多,其中一本并不算厚的著作《管理备要—70位先驱者生活和工作的历史记载》,在管理学中具有特殊地位。1951年,在布鲁塞尔第9次国际管理大会上,厄威克提出这本书的设想,国际科学管理委员会为此专门委任厄威克作为这本书的国际荣誉编辑。无论是厄威克本人还是CIOS,都十分看重这本书,它不是一本单纯的传记或者故事汇编,而是立意要对管理学的发展进行全面的鸟瞰和总结,使那些对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