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缺血预处理(IP)对小肠缺血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模型上,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腺苷酸含量和肠粘膜损伤情况。

结果

IP1组(预处理:10分钟缺血15分钟再灌注)和IP2组(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接以7分钟10分钟再灌)小肠的ATP和总腺苷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粘膜损伤亦明显减轻(P<0.05)。

结论

IP1和IP2组的缺血预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使人工血管体外形成内皮衬里并评价其抗血小板沉积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AHSVEC)铺植于贫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连接素预衬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并体外培养9天,再用含125 I标记血小板的全血以100ml/min的流速灌注60分钟。人工血管内壁形态以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沉积量以r计数测定。结果衬里的人工血管内壁形成了完全融合的内皮单层;血小板沉积量显著低于未衬内皮的对照组人工血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肝癌病人手术前后急性期反应蛋白(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前瞻性地调查了42例伴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AAT)升高,C3、C4、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显著降低,另外也发现血清TNFα减少,肝癌病人部分肝切后,血清CRP、AAT、AAG、CP、HP显著升高,TNFα只轻微升
目的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F 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56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并用Cox模型对瘤内血管密度及影响预后的几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瘤内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组(32.01±2.3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6±1.87,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5)。结论瘤内血
目的研究免疫细胞浸润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的关系。方法对动脉瘤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动脉瘤壁的炎细胞浸润由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组成;在动脉瘤破裂组肌纤维母细胞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阳性率高。结论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的机制并不单纯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与炎细胞浸润所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目的为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将髂胫束移植在血运丰富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腹内,与之编织为一体,动、静力联合替代后交叉韧带。结果临床应用7例,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能促进、保护移植髂胫束血液循环重建过程顺利完成,保证髂胫束的等长重建,成功地复制后交叉韧带的功能。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腹膜重建门静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幼猪27头,切除一段门静脉,分别以自体腹膜管、自体静脉和涤纶人工血管重建门静脉,观察重建后腹膜管通畅情况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腹膜重建门脉后1个月通畅率92.3%(12/13);3个月时通畅率为80.0%(8/10),5个月后通畅率为66.7%(4/6);较采用自体静脉稍低;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者均在术后3~5小时内发生门脉栓塞死亡。3个月时电镜显示腹
目的探讨肢体负压对犬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后肢动脉闭塞犬模型,检测肢体负压(LNP)前后外周血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静脉血氧分压(PO2)和pH值的变化。结果LNP治疗后实验组t-PA活性、P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I-1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NP可提高局部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和再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