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致密储层一体化压裂裂缝穿层扩展特征

来源 :断块油气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纵向上连续发育多套致密砂泥岩产层组,采用穿层压裂技术改造时,对水力裂缝垂向扩展规律认识不清,因此,文中基于水力裂缝三维穿层扩展模型,研究了应力差和岩性界面强度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 表明:根据水力裂缝与岩性界面作用方式的不同,裂缝呈钝化缝、T形缝、鱼骨缝和穿层缝等4种扩展形态;当垂向应力差异系数为0.2~0.5、层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小于0.12时,水力裂缝易沟通岩性界面,垂向应力差异系数越小,裂缝越易穿透岩性界面扩展至相邻层位;随着无因次岩性界面强度增加,水力裂缝沿岩性界面转向减少,当无因次岩性界面强度在0.15~0.25时,是否会形成鱼骨缝或穿层缝,由垂向应力差异系数决定,而与水平最小主应力差异系数无关.根据研究成果优选压裂层位,可实现多岩性叠置页岩油层系增产改造的目标.
其他文献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重力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成因不明等问题,利用岩心资料和钻测井数据,对长6段重力流沉积类型、分布规律、沉积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滑塌流、砂质碎屑流、浊流3种沉积类型,可识别出扇根和扇中2类亚相.扇根亚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呈孤立的条带状;扇中亚相发育范围广泛,连续性较好.依据研究区地质条件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滑塌、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3个阶段.东南部长6段重力流沉积砂体毗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区,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其中扇中区域以砂
濮城沙三中6-10油藏储层最大进汞饱和度和退汞饱和度变化范围大,这反映了油藏相渗端点非均质性较强.在相渗实验较少的条件下,利用压汞曲线实验,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结构指数和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定量预测模型.将油水相渗曲线标准化后,利用相渗端点标定技术建立了考虑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数值模拟新方法.研究表明,濮城沙三中6-10油藏这2个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相关性好,新方法能够表征每一个网格的束缚水饱和度和初始含油饱和度随储层物性的变化,可以更清晰地刻画油藏水驱开发
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影响,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与鹰山组断溶体油藏难以精细刻画.结合常规测井及电成像资料,开展了储层分类识别、断溶体发育影响因素剖析、断溶体油藏发育形态构建以及裂缝带、破碎带、溶蚀带分布研究.研究表明:断溶体油藏主要储集空间来自构造运动和溶蚀改造形成的溶孔、溶洞及裂缝;断溶体储层可划分为溶洞类、裂缝-溶孔类、裂缝类3种类型;断层构造样式、与断层的距离决定断溶体的发育程度;断溶体主要发育有V字形态、倒V字形态、复合形态、条带形态;断溶体裂缝带的发育范围较宽(0.75~3.00 km),破碎带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一般是在开发后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形成,其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准确识别水流优势通道,并且建立可运用推广的标准化定量表征技术,文中以克拉玛依油田X区克下组为例,结合地质资料和开发动态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系数、秩相关系数、井间阻力系数等参数和日注水量统计分析,根据累积概率分布规律及二八现金分流原则对水流优势通道等级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砂砾岩油藏的孔隙体积、渗透率、注水强度、注水量、注采比是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重要动静态参数;渗透率大于950×10-3 μm2,渗透率的级差大于7
以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及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沉积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长兴组沉积组合可分为生物礁型及无生物礁型2类.其中,生物礁型沉积组合细分为台缘礁+台缘滩、台缘礁+台内滩、台缘礁+无滩、台内礁+台内滩、台内礁+无滩等5个亚类,无生物礁型沉积组合细分为无礁+台缘滩、无礁+台内滩、台缘滩+台内滩及无礁+无滩等4个亚类.长兴组发育陡坡型台缘礁及缓坡型台缘礁,2种生物礁呈现不同的沉积组合规律.前者为台缘礁+台缘滩沉积组合;而后者主要为
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N2/CO2等温吸附方法,文中对黔北地区不同构造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进行表征,并且基于构造差异深入分析了其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能力.研究表明:相比于高陡构造区,低缓构造区孔径以双峰分布为主,并且发育较多的微裂隙有机质孔隙、与黏土矿物紧密结合的有机质孔隙以及粒间孔隙,而刚性矿物格架内的有机质微孔几乎不受构造条件影响,其发育特征仅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改变.低缓构造区微孔、中孔、大孔的体积均大于高陡构造区,表明低缓构造区具有更大的孔隙空间和游离气储存能力.另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差、孔隙类型多样的特点,采用传统渗透率模型对其计算的结果,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的精度要求.在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流动单元分类建立的渗透率模型,虽然计算结果精度高,但利用测井参数计算的流动单元指数误差较大,不能准确划分流动单元类型.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均为数据驱动,由于取心作业一般具有针对性,故某一类岩心数量会远远多于其他类,利用该算法预测时,其结果就会偏向数量多的类.针对传统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实际
自然产能特别低的油气藏,渗透率往往也极低,采用直井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通常采用水平井加多级压裂的方式进行开采.水平井增大了油气井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多级压裂增大了储层的改造体积,进而提高了油气井的产能.多级压裂可以是分段单缝压裂,也可以是体积缝网压裂(即体积压裂).体积缝网压裂在地层中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网络,对地层的改造程度远高于分段单缝压裂.为了提高压裂效果,文中研究了产生分段单缝压裂和体积缝网压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研究认为:只有物性极差的微观非均质地层才会实现体积缝网压裂,均质地层和宏观非均质地层
页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及表征方法是评价暂堵压裂效果的基础,常规裂缝形态监测手段(如示踪剂法、声发射法)难以准确反映水力裂缝的起裂与扩展规律.因此,文中结合三维扫描技术,开展真三轴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排量下页岩暂堵压裂水力裂缝的起裂与扩展规律;通过获取裂缝体积与面积等参数,定量表征页岩暂堵压裂的裂缝网络复杂程度,从而评价压裂改造效果.结果 表明,暂堵剂可有效促进页岩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以及多裂缝的形成,水力裂缝面曲率变化反映不同注液阶段暂堵剂的累积作用效果.不同排量下,页岩暂堵压裂的裂缝形态和裂缝网
为探究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石英砂占比、压裂液类型、铺砂浓度、闭合压力的影响,然后根据均匀设计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 显示:4个因素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闭合压力、铺砂浓度、支撑剂配比、压裂液类型;不同配比中,闭合压力为40.0 MPa时,陶粒体积占比每增加1%,导流能力大致增加0.95%;高铺砂浓度下,导流能力更佳;经过滑溜水和胍胶压裂液处理后,导流能力分别下降了12.4%和23.9%;导流能力会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