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实践策略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古今含义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究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策略和途径,主要借助传承诗书经典,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六大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企合作育人等形式,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032-02
   国之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大计,立德树人。国家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重视人才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我们国家的教育着眼点在于“立德树人”,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有品德、有素养、有文化、有内涵的新时代的新人。本课题以中职学校的德育培育为立足点,深入研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就目前中职学校的“立德树人”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进而促进中职学生的品德和素质的提高,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要。
   一、立德樹人的含义以及理论探索
   (一)立德树人的古今内涵解读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主题的提出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1.“立德树人”的历史由来
   首先,关于“立德”一词,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即为儒家所推崇的“三不朽”。后来唐人孔颖达对此注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即立德就是树立一种仁爱的品德,爱国爱民,并且影响后世人们向这样的品德继续学习,是人们品德追求的最高境界。三国时代曹魏的李康著有《运命论》一文,强调“立德”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甚至清代著名学者钱谦益提出“立德”就是成帝王事,成国家事,为社会有贡献的人,“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其次,是树人。所谓树人就是培养国家、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一词具体出于《管子·权修》一文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里明确提出了“树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任务性。
   2.“立德树人”的当代含义
   立德,即形成高尚品德,做一个为国为民、大智大勇之人。树人,即培育、培养人才。在当今时代重新提出“立德树人”这一主题,意境深远,任重道远。正确理解“立德树人”在当代的含义,是进一步理解我国当前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性人才和公民的需要。
   3.“立德”与“树人”的关系
   “立德树人”实际上是“立德”和“树人”两个层面的构成。这两个方面虽然各有其内涵,但是二者是统一的。“立德”即“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境界的追求,其中“立德”居首。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立德”作为重点,也作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价值和人生理想,甚至作为“圣人”这一高尚精神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标准。“立德”思想的延续直接或间接地造就着中国人不懈的品德努力和人生追求,把自我的德行的价值化为实现的精神倾向。“树人”概念充分说明教育的本质既要进行品德培育,还要认识到智育培养的长期性和实践性。实际上,“立德树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再挖掘和再利用,是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培育和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时代使命感人才。所以,“立德”是“树人”的坚实基础,“树人”是在新时代“立德”前提下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延续和体现。
   (二)立德树人的理论思考
   1.“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那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引下,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性活动。这是为新时代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
   2.“立德树人”的现实依据
   “立德树人”的现实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下中国教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流于形式,以追求高分升学的过分功利化目标为主,既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又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其关键和核心是人才竞争,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且具竞争力的人。从十八大起,“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具有强烈的问题针对性和现实必要性的,既是对现在教育领域现状和问题的指导与纠正,又是托举着国家和民族发展、国际竞争的紧迫需要。    二、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与实践策略
   中职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德育的根本,结合实际校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实践路径。本课题组为使这一德育主题得到切实贯彻,把下面几个方面作为主要的实践策略,以达到中职学生“立德树人”的目的,学生要有良好的技能,还要有优良的品质,做一个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高标准、高素养的职业人才。
   (一)传承诗书经典,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通渭县地处陇中,虽然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但却有一个良好的传统——耕读传家,诗书传世。通渭历来被誉为“书画之乡”“诗词之乡”,这说明这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良好的基础。
   1.挖掘地方文化宝藏,构建优良品质架构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说法也不是浪得虚名,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不论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每家每户都会储藏或悬挂字画,在内容上也十分注重健康、积极向上、劝人为善。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影响力,无论老少都有喜爱书法和诵读诗词的习惯。我们要借助这些地方优势资源,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艺术化育和传统文化的化育作用,促进中职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2.培养人文情怀,提高道德素养
   借助通渭现有的这些文化资源,课题组决定以“墨香校园”的建设为契机,在学校建设和形成艺术陶冶功能室和“诗词校园”的构建目标。通过这些计划的建设和落实,进一步形成实际可操作的和具有艺术熏陶的功能室,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而我们的书法教育功能室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成果。“诗词校园”也初见成效,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他们的气质。
   3.修身、正心、笃行
   重视传统文化的人文修养教育之外,还将这些传统正能量作为中职学生的人生座右铭,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学会自我修养的建设。
   (二)“润物细无声”——六大行为习惯内化的养成教育
   所谓六大行为习惯即安全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健体习惯和节约习惯。在日常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将六大行为习惯通过学校严格的制度,内化在每一个中职学生的内心深处,只有在严格律己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养成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把良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在无形中成为自己日常生活坚持并要求自己做到的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而六大行为就是将日常的生活细节细化在举手投足之间,纠正每一个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样就把“立德树人”用具体的行动化为日常的行动。
   (三)重视开展活动,加强育人机会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名声就是:自由散漫、学习懒惰、打架斗殴、酗酒抽烟、谈情说爱等。但实际上这是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说辞。为了让中职学生更好地发展品德,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用各种活动改变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1)注重班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行为反思。(2)开展各种体艺活动,加强学生的智、体、美、劳的具体性教育。(3)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中职学生的自我内涵和自身价值。(4)积极组织各类社团主题活动,提高能力,提高素养,提高品德,加强中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的培养。
   (四)完善制度,长效育人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长期被诟病,原因也需要从学校层面反思,与我们的日常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因此,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还需要学校加强自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1)督导评估制度。中职学校在加强各种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督导评价制度。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技能和品德的监督和考核。把中职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一种企业用人的参考指标,在量化的同时,记录在册,形成个人档案,作为中职学生的升学或就业参考指标。(2)培训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德育培训,校内和校外的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模式多样化,建立健全学生品德学习和教学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和多途径化。
   (五)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育人
   在本课题组的建议下,由本课题组负责设计方案形成的“四位一体”德育教育方案已经在我校推行。所谓“四位一体”即学校文化育人、社区文化育人、家庭环境育人、社会环境育人四方面的结合。我们通过四方面的结合做到整体互动,个体灵活;做到家校合一,校企一体;做到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学校考核全面;做到“我为社会贡献,社会因我善良”的“四个做到”育人方案,进而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六)“复合”评价,校企合作育人
   除了中职学校本身管理之外还要建立起学校、企业单位“复合”长效评价,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品德的提升。中职学校当前的发展趋势专业化的同时,校企合作将是一种固定的发展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进行,还需要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用以促进中职学生品德和才能的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将是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一种具有实际操作和实际效应的途径。
   中职学校在当前的“立德树人”中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走多元培养途径。实际上,中职生“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中职学校主动“升级”才能完成。本课题试图通过这种尝试对今后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143.
   [4]李梅.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講[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编辑 常超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其理念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现状值得关注。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技能竞赛目前已经成为评估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技能竞赛的举办背景、竞赛项目等方面入手对当前技能竞赛的训练策略进行分析,在探究中职
电气安装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取得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就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使得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质量得以提升,这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特点,进一步对高层
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有效的预防房屋结构出现裂缝现象,还能起到加固的作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本文就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测量测绘工作是确保工程持续有序开展和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给工程施工测量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
目的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诊断意义,及其对晚期NET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125例NET患者
全球大气电回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而大气电导率是大气电学地球空间电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参数。1905年Gerdien电容电导率仪面世,之后利用升空气球获得了大气电导率直接探测的
近几年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节能设计也在电气设备中应用很广.本文从电气工程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电气自动化的安全供电与节能降耗的技术.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教育受到教师广泛重视。中职学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中职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稳步提升,学校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分析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内涵,重新定位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不断发现并改进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对人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