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的电镜观察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伤风梭菌由革兰氏阳性转变为革兰氏阴性后,细胞壁发生显著的改变。其改变的主要表现是肽聚糖层的减薄和外膜的形成。某些外膜可以继续增加,使细胞壁多达10层(含5个致密层)。此时,细胞壁开始崩解並释放外膜,剩下原生质体。有时外膜並不连续,它们由颗粒组成,好似2条虚线。如果它们被斜切时,2层膜上内外相对的颗粒呈现贯穿外膜的孔道。

芽孢形成初期,细胞膜不对称地分裂,形成一个小的子细胞和一个大的母细胞。随后,母细胞包围子细胞形成了前芽孢。因此,前芽胞具有2个单位膜。在这两者中间形成皮层,而在其外围形成芽孢壳。芽孢发育到此完全成熟,芽孢囊自溶。发芽时,芽孢膨胀,芽孢壳崩解。新的营养细胞呈革兰氏阳性,丢弃破散的芽孢壳。此外,形成芽孢和细胞分裂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见到。在芽孢内除有DNA丝和核糖体外,还可见到层状体,后者性质不明。

其他文献
溶葡球菌素能迅速溶解细胞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作用可为胰蛋白酶破坏。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葡球菌素-胰蛋白酶系统测定巨噬细胞吞噬、杀菌功能,可有效免除胞外细菌对结果的干扰,提高试验准确性。
期刊
蛋白A胶体金免疫电镜负染色技术可以检测特异性的病毒抗原。利用这一特性,我们检测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和SV40病毒,获得良好的结果。这种方法在免疫电镜检测中值得推广。
一种以1640为基础培养液并加入少量生长因子及激素的无血清培养液武生1(WS1),能取代血清支持14株杂交瘤及骨髓瘤细胞生长及进行细胞融合,其中油酸白蛋白结合物、转铁蛋白及乙醇胺是WS1中支持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成分。细胞在这种无血清培养液中已持续生长3个月以上,杂交瘤细胞能持续产生抗体,并成功地进行了细胞融合、克隆及再克隆,细胞生长稳定、良好。
期刊
期刊
用福氏痢疾菌2a153~l毒株免疫家兔所获得的免疫血清,用本菌的无毒株吸收,除去O及K凝集素。吸收后的血清仅能特异的与痢疾菌、EIEC(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毒菌起反应。用ELISA方法检查了97株痢疾菌及大肠菌,并与豚鼠角膜试验比较,总符合率为97%,符合率良好。可以替代豚鼠角膜试验测定痢疾菌、EIEC的毒力。本法简便、快速、经济、准确。一块微量聚苯乙烯
pVYE029为0∶3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毒力质粒。以pBR322为载体,利用 "鸟枪法" 将pVYE029的Bam HI片段克隆到E. coli C600,获得78株重组子的克隆库。从中筛选的一株重组子五代内在RPMI 1640培养液37℃培养时产生自凝,其培养物与耶氏菌温变诱导外膜蛋白的免疫血清起凝集反应。37℃培养的重组细菌表面疏水性比25℃的培养物明显增高。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该重组质粒
期刊
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分泌抗北亚立克次体种特异单抗的杂交瘤细胞。该3份单抗与立氏、小蛛和康氏立克次体无交叉反应,与北亚立克次体246株微量免疫荧光滴度为1∶5120~1∶10240。对国内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抗原分析表明,3份单抗均能与国内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虎林(84)株、精河株、32株等7株反应,且滴度多在4倍范围内,提示这些国内分离株均属于北亚立克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