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现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bsiufeuhfhk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科研工作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起步较晚,行业办学基础薄弱,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科研意识缺位,教职工对科研的认识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要实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需要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现状进行改革。
   一、学院科研管理概念模糊,教职工科研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两大作用,一是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知识,二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但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管理概念模糊的现象,认为科研管理是本科院校搞的事情,高职院校应该重心放在教学上面,教师们开展科研缺乏积极性,科研功利化,科研仅仅出于评职称需要。作为科研行为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理念存在错位。
   二、科研管理方式落后
  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基本依赖人工操作。不论是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结题,科研工作量统计,科技成果鉴定,各个工作所涉及到文件通知都是传统书面通知。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任务繁重,也容易造成信息滞后、纸张成本高、沟通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科研管理也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信息的及时、准确、高效的获取,造成信息传递的堵塞,流转失真且速度慢等弊端。由于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人员之间也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科研成果相互参考和寻求科研合作比较困難,科研资源的共享程度低。
   三、科研管理制度生搬硬套
  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不长,在管理制度建设上缺乏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借鉴,加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意识缺位,忽略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办学背景,部分高职院校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其中不乏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应该以应用技术研究作为重点的科研功能,制度导向偏向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科研导向无法提高学员教职工的科研水平,反而降低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活力。
  (一)管理制度重数量,轻质量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大多数停留在教学科学研究的层面,并且学院常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教职工科研能力的考评标准,发表的论文越多,视为科研能力越强。现有管理制度忽视论文发表的质量,大部分研究内容重点探讨教育科学研究,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缺乏对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重视,使得学院级项目中的技术改进、产品设计等服务区域经济的科研项目较少,从制度上缩小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内容和范围,降低教职工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性,不利于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阻碍学院服务社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二)科研评价制度缺乏激励性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及奖励办法,但大部分没有形成适应自身办学特点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主要评价依据仍然是论文发表数量、科研基金金额和等量化数据作为科研成果评价价值,不是以项目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否成果推广能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绩效作为评价依据。这种仅仅以各项指标的数量来衡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对学院贡献的评价机制,轻视了科研成果效益,评价方式简单化,唯数化,不利于学院科研工作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使得一些有可能推广后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评价过低,老师的科研热情降低。
   四、 教师科研能力不足
  教师作为科研活动的实践者,是科研管理辐射的对象。部分高职院校未定期对教师开展科研能力进行再培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时间去搞科研、搞项目。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学院在学术信息检索资源的投入不足,使得科研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科研能力就很难提高。学院院级课题数量有限,横向合题屈指可数,有意向的教师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不多,途径狭窄,使得教师科研能力停滞不前,“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科研合作分散,未形成团队
  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团队通常是以项目为导向来组建的研究人员,并且项目多由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青年教师参与机会少,未形成梯度明显,具有规模的科研团队。这是导致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不高、基础薄弱的一个重要成因,再者,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中青年骨干科研人员数量较少、专业带头人及科研梯队的建设相对滞后、研究方向分散、导致科研队伍不够稳定、导致科研效率不高。且不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六、忽视成果转化
  为地方经济服务,服务企业需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现实中,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较少,是大部分忽视科研管理的高职院校的共同特点,据统计,高职院校承担的项目中,最多的是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屈指可数。且仅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在教育教学技术方向反复立项、重复立项。研究成果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次,研究成果缺乏推广应用的价值,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其原因在于教师研究方向偏向教育技术方面,研究方向没能有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来思考,缺乏将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高科研效益的意识。应用技术科研能力不高。(作者单位: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村隔代抚养的现象是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问题。由于农村较城市的发展来说,速度比较缓慢,经济的效益低下,所以出现了家庭成员的有效劳动力背井离乡将孩子交给其父母抚养,是当下农村众多问题之一,对于隔代抚养这种抚养方式在农村的家庭慢慢的越来越多,使得先前较为稳定的家庭抚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是对巩义市中一个东部的小镇中的山怀村所存在的问题进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共管理类的人才需要量也在日益增长,同时对于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应当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以及在实
期刊
公共道德滑坡,价值体系构建迫在眉睫。要强化政府主导,构建以道德激励为手段,以道德引导为方式,以道德规范为支撑,以道德教育为依托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求解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公共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提升的意识领域;是弘扬社会新风,传播正向能量必须构筑的价值体系;是圆梦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在新时代,加强以政府为导向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构建,势在必行,也至关重要。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创新和拓展。我国院校会计专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会计教学方式当中及时的进行创新,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和探索。并且也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更加高质量的要求,所以院校必须要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方
期刊
微课就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将传媒手段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相结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一、引言   微课虽然创立于21世纪,历史较短,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帮助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
期刊
目前国内经济史的本科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课程受重视程度,都与经济史的学科地位不相匹配。本文对经济史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完善教材编著、优化授课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经济史本科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经济史本科教学的现状   一般认为,经济史是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根据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2009
期刊
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浪潮冲刷下,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亟待变革。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变革。  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的当下,在“互联网+”背景的冲刷下,已经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陆续脱离,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在高职院校中立足。如何结合“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将过去理论讲授型等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是高职旅游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
期刊
《基础会计》是我国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的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所在。只有掌握好《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拥有深入探究会计专业、经济专业的能力。所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会计以及相关经济类学科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当前各个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并不容乐观,学科教学中创新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不强等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实现对《基础会计》教学的探
期刊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教育模式不断改革,更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人才培养应该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营销专业角度,分析了校企合作环境下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模式探索。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各个阶段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程度的
期刊
本文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C语言程序课程教学中融入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改善传统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建立编程思想。  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注重程序设计过程的语言,通过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测试分析能力、程序编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我校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读的2017级和2018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