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
党的十八大首次用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规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达。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向大学生进行国家观、民族观、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使各民族学生形成民族团结意识,履行民族团结义务,争做民族团结事业的践行者。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一、从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疆发展的最大目标。新疆高校通过培育大学生践行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把国家建设和个人价值取向相结合,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寻找民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较高层次理解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即:发展经济、发扬民主、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一)经济发展是基础
经济是民族团结最雄厚的物质保障。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均衡性,导致了新疆部分民族群众心里不平衡,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随之减弱,成为新疆民族团结的严重阻碍。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新疆大学生意识到经济发展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一种出路,自觉肩负起发展新疆的责任,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此外,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持久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这就要求新疆大学生摈弃民族歧视,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一切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二)人民民主是保障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各民族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新疆大学生应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秉承党和国家的意愿,向社会大众传播民族政策,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在少数民族学生中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素质发展全面的学生干部,发挥引领少数民族其他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
(三)先进文化是导向
文明从狭义上可理解为精神文化。新疆由于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发展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团结教育关乎新疆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疆精神为导向,共同构建一个文明的校园环境,以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首先,先进文化指引着新疆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新疆高校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文化之间的摩擦与冲动时刻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增加民族间的沟通。其次,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对新疆精神进行了最终阐述:“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每一个合格的新疆大学生都应认真研读新疆精神,把新疆精神内化吸收并付诸实践。汉族同学在理论水平和掌握知识能力方面都优于民族学生,应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手拉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四)社会和谐是目标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好坏关系着社会和谐的程度,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化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减少不同民族成员交往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根据地,民族团结符合时代和国家现状的需求,大学应当肩负起这一使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四个认同”,培养出更多的愿意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统一事业而奋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宗教是影响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少数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国应该正视宗教中的积极的内容,把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整合,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从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重要原则、本质要求、治国方式做了阐述。各民族大学生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性,以这些标准判断社会中的是非曲直,达成共鸣,促进民族团结。
(一)自由、平等是基石
我国致力于维护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制定各项为人民服务的政策,为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民族地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平等观为指导,调动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增进民族间的情感,建立了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首先,各项制度的制定是自由、平等的保障。宪法和法律对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的保护都做了明文规定。各族大学生要学习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常识,维护自己的权力。只有自身获得自由、平等的发展,民族团结才有希望。其次、人的自由、平等是相对的。新疆大学生应充分了解平等和自由的相对性,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平等权,切勿夸大平等自由权,弄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活动自由的本质区别,避免做一些危害他人、学校甚至于社会和国家的事。 (二)公正、法治是保证
公正、法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在新疆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却也伴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矛盾的滋生。这些不公平因素会影响民族团结。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具体表现为全国对口援疆,促进新疆地区以经济为主线,全方位的发展,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上的公平,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这些理念的灌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认清区情,增强对国家的感恩,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就无法保证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发展。新疆大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民族团结的“红线”,绝不触碰“红线”。不宣传分裂国家的言论,不搞民族分裂活动,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坚决与暴力恐怖活动做斗争。校纪校规的遵守也是新疆大学生守法的一个重要表现,校纪校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约束作用。学生在学校严于律己,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从而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守法意识,特别在处理民族问题、民族纠纷时,严格依法行事。
三、从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人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民族团结。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了具体规范,把“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加强各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热爱共同的祖国;各族人民爱岗敬业,形成我为各民族,各民族为我的良好社会服务氛围;加强各民族之间诚信友善、互助互信、共同进步,都将有利于形成民族大团结的合力。
(一)坚持“四个发展”方向一致性的原则
民族团结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把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发展相结合。“爱国”和“敬业”就是把人的抽象价值观与具体价值观相统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古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爱国为己任,才能保障个人健康发展、家庭幸福美满。新疆大学生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把爱国主义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揭发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可疑人物;承担民族团结的责任,为民族团结事业和国家稳定大局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敬业是爱国主义外化的重要体现,具有实践意义。敬业是人格、自我品质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劳动者具备大无畏的敬业精神,就会努力工作、精益求精。敬业要求工作者以专业素养尽职尽责。人人做到爱岗敬业,就会爱护民族,爱护国家,共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园。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敬业精神,必将大大推动新疆的繁荣、民族团结。
(二)坚持以诚信、友善为助推器的原则
诚实守信、友爱善良是人际交往、民族交流团结的前提。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要以起码的“做人”标准为起点,以诚信、友善为助推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民族关系,深刻认识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的社会背景下,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诚实守信的黄金法则,出现一些商业欺诈和伪造假学历等信用缺失的现象,影响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端正校风。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受到“三股势力”的影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真诚对待各民族同学。多观看类似“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以他们为榜样,让诚信、友善之心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共建一个人人守信、友善的校园,增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新疆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决定着民族关系的融洽,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盛。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的关键时刻,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对新疆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加强新疆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指明了方向,使民族团结教育能够让学生听得懂、用得上,以身作则,促进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孙岿.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的内在联系[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4):16.
[2]矫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刍议[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4):30.
[3]徐贵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7):32.
[4]徐柏才.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2):12-15.
[5]王钊冀.新时期民族平等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1):37-3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
党的十八大首次用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规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达。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向大学生进行国家观、民族观、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使各民族学生形成民族团结意识,履行民族团结义务,争做民族团结事业的践行者。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一、从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疆发展的最大目标。新疆高校通过培育大学生践行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把国家建设和个人价值取向相结合,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寻找民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较高层次理解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即:发展经济、发扬民主、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一)经济发展是基础
经济是民族团结最雄厚的物质保障。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均衡性,导致了新疆部分民族群众心里不平衡,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随之减弱,成为新疆民族团结的严重阻碍。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新疆大学生意识到经济发展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一种出路,自觉肩负起发展新疆的责任,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此外,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持久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这就要求新疆大学生摈弃民族歧视,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一切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二)人民民主是保障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各民族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新疆大学生应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秉承党和国家的意愿,向社会大众传播民族政策,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在少数民族学生中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素质发展全面的学生干部,发挥引领少数民族其他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
(三)先进文化是导向
文明从狭义上可理解为精神文化。新疆由于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发展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团结教育关乎新疆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疆精神为导向,共同构建一个文明的校园环境,以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首先,先进文化指引着新疆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新疆高校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文化之间的摩擦与冲动时刻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增加民族间的沟通。其次,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对新疆精神进行了最终阐述:“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每一个合格的新疆大学生都应认真研读新疆精神,把新疆精神内化吸收并付诸实践。汉族同学在理论水平和掌握知识能力方面都优于民族学生,应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手拉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四)社会和谐是目标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好坏关系着社会和谐的程度,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化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减少不同民族成员交往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根据地,民族团结符合时代和国家现状的需求,大学应当肩负起这一使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四个认同”,培养出更多的愿意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统一事业而奋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宗教是影响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少数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国应该正视宗教中的积极的内容,把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整合,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从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重要原则、本质要求、治国方式做了阐述。各民族大学生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性,以这些标准判断社会中的是非曲直,达成共鸣,促进民族团结。
(一)自由、平等是基石
我国致力于维护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制定各项为人民服务的政策,为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民族地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平等观为指导,调动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增进民族间的情感,建立了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首先,各项制度的制定是自由、平等的保障。宪法和法律对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的保护都做了明文规定。各族大学生要学习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常识,维护自己的权力。只有自身获得自由、平等的发展,民族团结才有希望。其次、人的自由、平等是相对的。新疆大学生应充分了解平等和自由的相对性,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平等权,切勿夸大平等自由权,弄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活动自由的本质区别,避免做一些危害他人、学校甚至于社会和国家的事。 (二)公正、法治是保证
公正、法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在新疆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却也伴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矛盾的滋生。这些不公平因素会影响民族团结。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具体表现为全国对口援疆,促进新疆地区以经济为主线,全方位的发展,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上的公平,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这些理念的灌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认清区情,增强对国家的感恩,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就无法保证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发展。新疆大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民族团结的“红线”,绝不触碰“红线”。不宣传分裂国家的言论,不搞民族分裂活动,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坚决与暴力恐怖活动做斗争。校纪校规的遵守也是新疆大学生守法的一个重要表现,校纪校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约束作用。学生在学校严于律己,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从而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守法意识,特别在处理民族问题、民族纠纷时,严格依法行事。
三、从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加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人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民族团结。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了具体规范,把“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加强各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热爱共同的祖国;各族人民爱岗敬业,形成我为各民族,各民族为我的良好社会服务氛围;加强各民族之间诚信友善、互助互信、共同进步,都将有利于形成民族大团结的合力。
(一)坚持“四个发展”方向一致性的原则
民族团结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把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发展相结合。“爱国”和“敬业”就是把人的抽象价值观与具体价值观相统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古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爱国为己任,才能保障个人健康发展、家庭幸福美满。新疆大学生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把爱国主义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揭发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可疑人物;承担民族团结的责任,为民族团结事业和国家稳定大局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敬业是爱国主义外化的重要体现,具有实践意义。敬业是人格、自我品质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劳动者具备大无畏的敬业精神,就会努力工作、精益求精。敬业要求工作者以专业素养尽职尽责。人人做到爱岗敬业,就会爱护民族,爱护国家,共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园。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敬业精神,必将大大推动新疆的繁荣、民族团结。
(二)坚持以诚信、友善为助推器的原则
诚实守信、友爱善良是人际交往、民族交流团结的前提。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要以起码的“做人”标准为起点,以诚信、友善为助推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民族关系,深刻认识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的社会背景下,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诚实守信的黄金法则,出现一些商业欺诈和伪造假学历等信用缺失的现象,影响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端正校风。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受到“三股势力”的影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真诚对待各民族同学。多观看类似“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以他们为榜样,让诚信、友善之心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共建一个人人守信、友善的校园,增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新疆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决定着民族关系的融洽,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盛。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的关键时刻,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对新疆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加强新疆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为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指明了方向,使民族团结教育能够让学生听得懂、用得上,以身作则,促进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孙岿.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的内在联系[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4):16.
[2]矫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刍议[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4):30.
[3]徐贵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7):32.
[4]徐柏才.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2):12-15.
[5]王钊冀.新时期民族平等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