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 引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红楼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典必讲篇目。以江西省为例,在使用全国统一教材时,第四册选入《林黛玉进贾府》,第五册设置《红楼梦》专题单元(含《诉肺腑》《宝玉挨打》《探春理家》);目前使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3仍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独立篇目,且为小说单元首篇,另设有《名著导读》专栏《〈红楼梦〉导读》(明确指定为必讲必考)。
  任何教材编订者对《红楼梦》向来是“青眼”有加,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无论从积累母语语言,积淀文化传统的长远目标,还是形成阅读能力,丰富表达材料的现实追求,这部名著必须认真对待。在教材中《〈红楼梦〉导读序言》就说:“如果我们能抱着一种对经典的尊崇态度,认真沉下心来,逐步进入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一定会大有收获。”
  在序言中,教材编写者还写道:“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但是对年轻的中学生来说,刚接触这部作品,可能不太喜欢读。因为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不算曲折。而且描写又十分细腻,读起来的确需要耐性”。
  “可能不太喜欢读”,“读起来的确需要耐性”,甚至“本书适合文化程度中等以上读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序》)……这些都是摆在教学中的难题。新教材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定位在“导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导入”内容,“传导”知识,“疏导”困惑,“执导”环节,“导演”这出以学生为主角的“品读经典”的“大戏”?
  “抱着对经典的尊崇态度”,值得商榷。尊崇,尊敬崇拜,观其“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敬畏之感油生,敬则远之,畏则不敢亲近。“博大精深”,却又“故事情节不算曲折”,内容也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琐琐屑屑,唠唠叨叨,易生厌倦,已是“食之无味”,如何细品其中“滋味”?
  所以在导读《红楼梦》时,首先采取的是“诱导”——引起兴趣,诱生进入,克服畏惧心理,亲近名著。
  抓住高中生特有的心理,“讲故事,品人物”是“诱导”的主要方式。
  1.讲“红楼故事”:《红楼梦》本不胜在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但好在“人事”二字不可分,讲“事”以人为“抓手”,以人带事,以事析人,“金钗十二钗”、“十二副钗”的身世、遭际、结局,既可以独立成篇,一一道来,又可纵览全局,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映证了整个家族的兴衰荣枯。这种“解密”的形式人为地制造了悬念,是很巧妙地“诱导”的“导源”之一。
  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应当是把“红楼梦”阅读的准入门槛降到适于初读《红楼梦》的学生群体,教师要甘于放下身段做文学名著的“普及”工作。
  2.品“红楼人物”:《红楼梦》的人物世界是博大精深,读者见仁见智,以熟悉的人物为依托,深可引发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联想,广可拓展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参悟。教师发挥“诱导”作用的空间相当大。笔者曾两次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红楼梦讲座》:一次为《宝玉挨打——看贾府人情世态》、《薜宝钗——人生的理性和智慧》,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学生阅读的全面引导。
  1.学生自读原著,参阅脂砚斋评点,作摘录笔记。
  2.教师课堂精讲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3.选择性观看1987版和2010版电视连续剧,比较分析——原著与电视剧比较,新旧版电视比较,然后讨论。
  4.邀请相关学者举行《红楼梦》知识讲座。
  5.交流读书笔记——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在班级QQ级发起讨论。
  6.交流读书心得,以“我读红楼”为题作文,学生相互交流,推荐优秀文章到校报和相关杂志,教师也下水作文并展示,讨论并师生互评。
  整个“导读名著《红楼梦》”教学完成后,笔者有以下思考:
  1.教学创设的高度。《红楼梦》本身是“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红学研究”是中国三大显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把阅读教学的高处定在何处比较恰当?高了,则为空中楼阁,教学无法落实;低了,缺少挑战性,既无激赏的期待,更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旷神怡。教学创设如何更精准,能引领又能提升?
  2.教师在导读过程中身份的“确认”和“转换”。理想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对话者,又是学习收获的分享者和共享者。为了“导读”,教师尽其所能,极尽“诱”、“引”之各种手段,可谓用心良苦,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获”是自然的,自发生成的,教师的匠心是否有揠苗助长之嫌?是否剥夺了其“自长”的发展的空间。
  3.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读红楼,从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每个学生所见“仁”、“智”不尽相同,阅读的高低深浅也各异,若一味强调尊重个性,各抒己见,极易造成“自话自说”,难以切磋砥砺,共同深入。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要引领整个群体共同前进,如何在导读过程个性和共性兼顾?
  4.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的共联,语文教学历来提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多次把《林黛玉进贾府》作为阅读课文的精讲篇目,可以将其在课堂上精雕细刻,求“解剖麻雀”之功。但若按传统小说学习方法来分析鉴赏人物,极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所有人物(除薜宝钗)在此章节都有“露面”,寥寥几笔,无不神情毕肖,但又仅是“露面”的几笔,再好也不能涵盖全文,总是挂一漏万,而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对文体的创造。若真正以课堂所学之“法”,让学生在课外“野读红楼”时,有自己的收益,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讲读与课外导读的关联?
  ★作者单位:江西奉新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本人有幸参加福建省名师网络课堂教研活动,观摩了一节高一《祝福》课堂教学实况,并听取教师代表的评课意见。教学期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师生简单的对话之中,教师引导剖析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并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多重性,学生也积极投入到文本中去,搜寻相关的信息予以佐证。最后,教师代表评课时对此大加褒奖,称之为新课改的示范课,并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建议由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进一步探讨中国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努力做一个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少走弯路,多些收获。在实践与探究中,我采用“五个以”的教学策略,即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适时激励”为催化剂,以“加强思维训练”为中心,以“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为重点,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改前,许多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在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指令”。因此,许多学校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备考训练重点。  但是,当今年作文命题材料出现漫画时,有人认为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倡导者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起。  一、听——两耳关心窗外事,不再只读圣贤书  我们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总喜欢强调“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实际上,这种指导太宽泛,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审美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逐步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审美角度上着手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是语文教学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散文学习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完全没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审美教
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的中职教育,肩负着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人们往往认为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是专业技能课程,而简单的将语文归为学科课程,其实不然。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而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则是相对次要的,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最终能不能学会使用语言,会不会开展语文活动,形成言语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的形成是源于活动,
“山羊过独木桥”是高考语文2014年课程标准乙卷材料作文题,其题是: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
我理解的课堂生成是这样的,老师充分课前预设,将一篇课文尽可能有的知识点、能力点、审美点、情志点充分琢磨,在裸读备课的情况下,再综合各种资料信息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走上课堂。其出发点归宿点全在学生,课堂的生发点也基本由学生引起,老师在其中只起引导、诱发、促疑、纠错、拨正等作用。这样的课堂中的生成是动态,对话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情境是生活化的。  我在教学《鸟啼》一课时做了尝试。现将在两个班的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尤其是材料作文,一旦审错题,立错意,归错类,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可谓是致命的。江苏作文批改分六类法:一类卷,70~63分,要求切题,立意独到、深刻;二类卷,62~56分,要求切题,立意准确、正确;三类卷,55~49分,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四类卷,48~42分,基本切题,立意略有牵强;五类卷,41~28分,不切题,立意牵强贴标签;六类卷,27~0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本文文言知识浅显不艰涩,积累起来不是很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把握。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其中项羽这一人物生动形象,情节分明紧凑,颇能吸引学生。鉴赏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就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应该能顺利愉快进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文言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