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学家校联动心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来源 :现代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学必须更好地发挥家校联动心育的育人功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频共振,一起关爱中学生、理解中学生,让中学生在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后疫情时代中学家校联动心育应立足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搭建一个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营造健康的学校环境及家庭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后疫情时代中学家校联动心育应坚持德育为先、生命至上、潜移默化、家校联动、混合教育等原则.后疫情时代中学家校联动心育的育人功能强调纾解学生心理焦虑压力、加强学生自控自律能力培养、健全学生心灵精神世界、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优化校园和谐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行为感知是机器分析和理解人或者动物等对象行为特征的方法。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行为感知技术具有低成本、覆盖广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基于Wi-Fi 的行为感知受信道带宽、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感知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针对商用Wi-Fi设备在行为感知中的局限性,以聚合带宽和多设备协作为例分别展开研究,旨在提升基于Wi-Fi
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科学论证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科学论证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当下生物学科课程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PCRR科学论证教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模型内学生论证的四阶段,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师启发行为框架,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对科学论证过程中的教师启发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
教学等待是教师课堂中做出的适当时间的等待,且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等待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促进个体不断发展;有利于启发法的应用,催发个体的深层学习;有助于教学要素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目前课堂提问、自主学习和反馈等教育环节中均存在“教学不等待”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等待时间、把握教学生成、设置教学情景等教学等待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道德修养,需要构建以学习责任感、学习使命感、学习敬畏感和学习幸福感为体系的学习者道德意识基本框架,以培养有操守的学习者为目标.学习责任感是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底线要求,是对其履行应尽学习义务提出的硬性指标;学习使命感是由学习责任感升华而产生出的一种更具社会意义的道德意识和观念;学习敬畏感要求以虔诚之心对待学习活动,倡导学习者养成尊师重道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学习幸福感是学习道德情感体验的终极追求,它关注学习给学习者个体带来的获得感和意义感.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再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学习活动或任务的教学设计模式.将逆向教学设计作为思政课一体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密钥”,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前提,也是教师实现思政课程深度教学的内在要求,更是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立德修身的重要保障.思政课一体化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逻辑进阶,找准教学“密钥”,即逆向教学设计,进而探索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密钥”的实践路径.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智慧学习环境的普及化正在迅速普及.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近三年参加全国小学优质课活动的30个不同科目的特等奖模拟展示课例,基于滞后序列分析建构智慧学习环境教学行为序列图,解构我国小学优秀课例在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行为结构特征,深刻体验智慧教室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潜力,并为提升智慧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建议:媒体技术支持问题情境重现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探究任务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高阶能力;媒体技术支持资源推送与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位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求跨越学科界限,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初中枟科学枠教材中“酸碱溶液混合”一课为例,阐述以发展科学思维为导向的深度学习策略(挖掘教材背后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利用前认知进行合理推断,实现跨越学科的知识迁移;在纠错与改进中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从“记忆科学事实”向“发展科学思维”的转变.
大概念是由诸多相关小概念组成的上位概念,它具有统摄性、结构性、进阶性和多维性.学生大概念的形成,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本研究以“能量”大概念教学为例,系统分析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中与能量相关的知识与要求,建构了“能量”这一科学大概念的框架体系,关涉能源与能量形式(静态)、能量转移和转化(动态)、能量定律(理论)三个方面.教学实践中,要以大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科学概念,关注概念的进阶以不断提升对大概念内涵的理解,以实验探究为媒介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到概念抽象的升华.
乡村小学教师“双轨并行,四方协同”培养模式是由高校、全科学生、乡村小学和地方政府共同构成的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共同体,通过“四方”协调会、乡村教师的招生、就业、双导师制度等协同育人的机制,明确“四方”人才培养主体协同育人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制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与教材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乡村小学教师的精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