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及信息获取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偏好接收在时空上更具碎片化特征的信息,在此背景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为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微纪录片必须要不断开拓创新。本文从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特征着手,探讨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变化,并从创新内容创作、创新传播方式角度论述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微纪录片;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082-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RGDYX067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新媒体环境日趋成熟。新时期,各媒介之间的融合不断深化,融媒体时代来临,公众的生活时间趋于碎片化,人们偏好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在此背景下,伴随传播媒介、传播途径的发展转变,传统纪录片生态也发生了显著转变,并衍生出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作为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微纪录片充分把握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偏好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特征,融合各式各样元素,打造出了为人们所青睐的短视频节目[1]。而微纪录片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并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已然成为现阶段微纪录片发展中所需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作特征
  虽然微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发展形成的一项新型产物,但究其本质而言,微纪录片的发展根源依然是传统纪录片,真实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微纪录片源自真实的生活场景,其题材选择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式各样元素,展示的是真实的历史片段或现实场景。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在创作方面也表现出与之相契合的新型特征。短小精悍作为微纪录片的一项显著特征,在有限的时长中要实现完整的叙事,并做到有效赢得受众的关注,因此对微纪录片创作人员的长篇叙事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
  三、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作变化
  (一)叙事策略的变化
  传统纪录片宏大的叙事方式与融媒体时代人们的诉求存在一定偏差,换言之,如今的受众很难从传统纪录片中提炼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而微纪录片的叙事则偏向于展现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并善于通过细节的展示帮助人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方式、习惯的不断转变,广大受众更偏好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题材内容,尽管某些题材并非是自身熟悉的领域,但也能够迅速从中提取到与自身相关联的内容。随着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化,如今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微纪录片的受众不断增多,不同受众群体对微纪录片的内容题材、表现形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审美需求,这使得创作人员题材选择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诸如历史人文类微纪录片、美食类微纪录片、生活记录类微纪录片等一系列类型的微纪录片。同时,微纪录片的多元化发展除去体现于题材的多元化方面,还体现于创作人员对题材从微观视角开展多元化表达方面。从某种意义而言,微纪录片正是凭借对各式各样细节的放大,注重建立起与受众的交互,进一步让受众体会创作者所预期表达的内涵。
  (二)创作技术的变化
  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在拍摄技术、后期制作、辅助设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首先,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日常拍摄创造了极大便利,每个人都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微纪录片拍摄。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运用一些便携的设备即可拍摄出高像素的画面。比如,在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创作人员应用微距镜头取代传统的长焦镜头对各式各样文物的细节进行呈现,最终使得纪录片变得更具质感。另外,近年来无人机航拍镜头也在微纪录片拍摄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此显著增强了微纪录片镜头语言的丰富性。除此之外,越来越多微纪录片纷纷引入动画设计、特效制作等后期制作技术,不断推动微纪录片由以往的“小而糙”向“小而精”的方向变化。
  (三)传播互动的变化
  融媒體传播表现出高效便捷、传播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等特征,同时伴随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微纪录片传播互动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微纪录片时长短、内容少,易于传播、储存,为全渠道化传播模式创造了便利。微纪录片不仅可通过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传播,还可通过线下媒体平台传播,以此形成较强的裂变效应。其次,微纪录片在传播中可实现与受众的密切交互。广大受众通过网络平台以评论、私信等方式就微纪录片与创作人员展开交流,以此推动微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融媒体时代还可通过众筹拍摄微纪录片的方式,让更多受众参与到微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中。
  四、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创新内容创作
  内容创作是影响微纪录片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实现微纪录片创新发展,必须要注重创新内容。首先,坚持微纪录片的真实属性,切忌一味追求利益而本末倒置。在创作实践中,常见违背真实属性的现象包括“情境再现”“商业定制”等。比如,在一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创作中,由于缺乏完整的历史文献,一些环节需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以对历史进行还原。合理采用这一方式可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但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的内容必须以真实的史料为前提,倘若虚构的成分过多,不符合历史事实,必然会有违微纪录片的创作初衷[3]。另外,如今“商业定制”型微纪录片已成为微纪录片的一种重要类型,如2011年初由华语影视导演贾樟柯与某威士忌品牌合作拍摄的微纪录片《语路》即为典型的“商业定制”微纪录片,这一创作形式为微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创作人员在商业表达中切忌过于功利化,而应坚持纪录片的真实属性,通过推进纪录片真实属性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实现共赢。其次,推进微纪录片内涵建设。随着微纪录片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非专业人员加入微纪录片创作的行列中,这使得微纪录片在发展中表现出内容同质化、缺乏内涵等问题。同时,一些创作人员在内容选题上过去关注“微”的特征,并偏向于通过生活化的内容以体现微纪录片的“微”,而对纪录片实质内涵建设则不够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微纪录片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因而,微纪录片创作人员应加强纪录片内涵建设,注重提炼日常生活中具有深厚内涵的文化元素,为微纪录片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传播方式
  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应注重将小屏传播的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作为主战场,依托新媒体平台促进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首先,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精准传播。随着近年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凭借其视觉化的感官体验显著增强了用户黏性,同时依托其智能的内容推送方式实现了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的重新构建,进一步推动了传统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态,微纪录片当前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微纪录片必须加强对一系列新媒体平台的优化整合,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微纪录片应合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技术优势,提升传播精准度,即依托平台的算法推荐功能,找准目标群体,提升微纪录片影响力。其次,增进与受众的交流互动。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路径可理解为由一个中线点向周边扩散,最终连接成一个网面,而决定这一网面形成的动力则在于作品可激发受众传播分享的欲望。鉴于此,微纪录片在发展中,在确保自身质量以赢得受众认同的基础上,还应在传播过程中巧妙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交互体验及独特的感受,调动起传播微纪录片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微纪录片的不断发展[5]。再次,依托热点推进传播。微纪录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必须要秉持紧随时代脚步的互联网思维,借助外力以提升自身的传播效果。比如,微纪录片可依托社会热点推进传播,一方面可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及时创作微纪录片,迎合社会热点开展题材选择,如《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后,市面上随之陆续出现了大量美食类微纪录片。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建立起微纪录片内容与社會热点的紧密联系,以提升传播效果。如针对全民健身的热点,即可制作与健身减肥相关的微纪录片。对于微纪录片相关制作团队来说,应注重培养借力社会热点进行微纪录片制作的能力,保持良好的敏锐度及洞察力,创造出更多为人们所青睐的微纪录片,推动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传统纪录片因受众信息接收习惯方式的转变关注度不断下降,微纪录片作为传统纪录片的衍生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并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现阶段微纪录片发展所需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相关人员应不断钻研,深入分析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特征及其创作变化,并从内容创作创新、传播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安经.融媒时代系列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探析——以《国家相册》第一季为例[J].四川戏剧,2020(10):145-149.
  [2] 范银红.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创作特性之变化[J].视听,2019(03):49-50.
  [3] 张伟强.浅析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J].新闻采编,2019(04):45-46.
  [4] 崔小妹.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15):109.
  [5] 钱毅君.微纪录片创新创优路径探索——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获奖作品《我的船我的梦》为样本[J].视听纵横,2020(03):85-87.
  作者简介:张伟强(1983—),男,山东寿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影电视。
其他文献
"沉浸体验式戏剧"突破传统戏剧的观演关系、叙事模式和舞台限制,成为都市年轻观众群体追捧的文化热点.在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过程中,编导、演员与观众之间存在传受同体的共约关系,在传播内容上拥有游戏、故事、空间三大要素,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交互性、开放性、全境性三大特征.通过传播理念、传播体系、传播行动的层层演绎与有机作用,构建沉浸体验的场景传播模式,优化场景传播机制,提升观演沉浸体验.
科学思想传播是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科学哲学、科学思维与观念以及科学方法的传播.图书作为能够提供系统化、理论化内容的载体形式,对于科学思想的传播有着特殊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版界出版的科学思想类图书数量不断增加,题材和类别越来越丰富多样,参与的机构和人员队伍逐步扩大.科学思想的传播对于在全社会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传播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于今天的科学发展也有着借鉴意义,但当时重实用知识轻基础科学理论的弊端,也给后来的中西
媒介企业化中企业采用一种间接地对外传播信息的方式,而在企业媒介化进程中企业对外传播主体性与自组织性能力加强,从原有的被动适应新闻逻辑向公众进行正面信息传输,转向主动接管品牌逻辑的媒介功能成为直接内容提供者,对具有合法性地位的“正统”传播权力结构与关系秩序产生消解:企业自主传播使得企业从媒介经营领域进入媒介编辑领域,模糊了原有的新闻编辑部与广告经营部的功能分配设定;对于重大的经营动态与日常的管理事务,企业已经有能力对内容进行“新闻格式化”的加工包装,从而削弱了“新闻报道”的自发性与突发性;对于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工作者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主动学习党史,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
实践社群作为一种“元理论方法”,对理解民国新闻业的空间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把当前研究视角从业态实践转向以空间生产为代表的新闻业社群物质实践。研究将民国时期上海望平街和天津南市报馆集群作为典型个案,在历史时间轴的基础上,聚焦其空间轴的变化,回溯民国新闻业实践社群的空间实践,探究促成“报馆街”生成、聚合、变迁、衰落及其“意义之场”拓展的原因,揭示新闻业实践社群与社群遗产、社会空间、文化身份以及时局间的关系,探索新闻业研究物质性转向的可能。
悲伤喜剧通常是喜剧和悲剧的融合,而情感是悲伤喜剧的重要内核之一.改编自贾玲喜剧小品的《你好,李焕英》作为一部典型的悲伤喜剧,在众多大IP大制作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2021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
摘要:近年来,媒体快速发展,政务信息的传播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务信息传播具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架起政民沟通桥梁、发挥媒介职能打造阳光政府、为党政机关工作提供建议、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  当前政务信息传播存在传播渠道单一化、传播实效性低、传播形式较为刻板、宣传色彩明显、主观性强等问题。优化政务信息传播的对策如下:渠道优化,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发展;表达优化,从
摘要:2019年11月,爱奇艺热播网剧《庆余年》的“超前点播”事件激起了网民与媒体的热烈探讨,甚至引发了相关法律诉讼。尽管2020年以来相关视频网站都修改了会员协议,以避免直接的法律纠纷,但相关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价格高昂的超前点播模式已成常态。文章从爱奇艺《庆余年》事件入手,依托新媒体时代的宏观背景,探究视频网站推行超前点播模式的原因、发展现状及影响;并通过与国外流媒体Netflix会员协议的横向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视听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传统文化对网络视听文化的传播与现实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特殊意义,有助于建设文明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将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三个方面的维度对应网络视听文化,即大众与网络媒介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网络环境中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意义及传承中庸之道的网络自我发展,有利于大众在网络视听文化传播中寻得使用与满足的平衡。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