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探究应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是激发学生爱学生物、学好生物,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疑;点拨;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0-02
一、“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或生物事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来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模式如下图。
该模式的内涵及操作程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或学情,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激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疑阅读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初步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实现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知、理解);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提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再提出问题,引思设疑,学生讨论解疑,表达、交流,升华,以实现生物教学标准来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的双边进行、思维的共同活跃、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作出点拨、总结、评价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师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与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然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判断推理弄清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行为参与,而且情感参与,既是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智力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同步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二、“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富有吸引力,对于启发学生正确的生物思维,掌握牢固的生物知识,在由“学会生物”向“会学生物”的转变上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采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达到巧妙、新颖,富有吸引力。只有新颖而有思考性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问题的设计要突出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新课进行前所提的问题,应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不要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一方面造成学生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计划。新授内容的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坡度”、“跨度”,要求“难”得适度,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要讲究感情色彩,力求抛弃陈旧样式,创造开拓一种新鲜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境界,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设计的问题要有较大的容量,要抓住关键,扣准重点,突破难点,问得集中。
3.问题要明确、具体。越明确、具体的问题,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内动力,越能节约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问题的展示要做到“快捷方便”,其最积极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借助于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避免因问题太多而使教学流于形式,又可以形成讲授新课的主线,顺次进行,水到渠成。
三、怎么运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科学的模式为“生物有效提问”教学设计了一个良好的框架,但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教师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构思,组织好教学过程,使其模式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实,产生最佳效果。“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教学设计是本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归纳起来,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先读后问。这种方式适合于易懂难记的大篇陈述性问题。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内容提问,教师点拨、归纳,学生会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先问后读。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结合青少年求知欲强的特点,提出一些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想象力回答的思考性问题。这种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但此时再让学生看书阅读或教师点拨、引导、启发,学生再思考、讨论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课时,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①为什么肾小囊腔壁和肾小球壁都很薄,并且紧紧贴在一起?②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能说明什么问题?③肾小管的外面为什么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④如果肾小囊壁和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结果会怎样?⑤如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了,结果又会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争论、探讨。通过对比发现,这样做比单纯讲课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将平淡无味的文字变得富有吸引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阅读书本、搜集资料、总结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3.分析设问。教师提供数据让学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在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章时,先给学生提供我国生物资源的绝对量、百分比、人均占有量及相应的世界人均数。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我国生物资源在绝对数量和种类上有什么优点?在百分比及人均占有量上有什么缺点?发展经济对我国的生物资源的影响有那些?对以上状况你有什么感想?通过分析学生便可得出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均占有量低的结论。
4.读图设问。充分利用生物插图设计问题,阅读分析从中找出答案。亦文亦图是生物教材的一大特点,大量的彩色插图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活现,使人印象深刻,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插图,使他们读有所注、读有所思、思有所得。例如进行《枝条由芽发育成的》一段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读图Ⅲ-13,并设计以下问题:①分别找出芽的各部分与枝条各部分的关系,叙述它们之间的发育关系?②叶芽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③枝条的不断伸长与叶芽的哪一结构有关系?根据以上问题的讨论、探究、解答,教师归纳出叶芽的结构与枝条各部分的关系,由此导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5.检测式提问。讲授新课结束,学生在心理上出现满足,甚至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降低。为了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向“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高度发展,教师设计好难度适中,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进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再次调动起来。此类问题可分为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两种,前者将已进行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改变形式或重新组合,让学生回答,查缺补漏,使学生再一次得到补救和深化,达到明确概念、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进行完《尿的形成》内容后设计如下提问:假若在化验病人的尿液时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或葡萄糖),分别是由于肾单位的哪部分发生病变引起的?(前两者均由于肾小球通透性过大引起的,后者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小引起的)。这个问题的设计实践性强、灵活性大、涉及面广,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争辩,分析评价,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升华,提高能力。
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初步探究和掌握了“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一些规律,总结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益。“生物有效提问”教学始终贯彻了探究式教学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当然也不是所谓的“满堂问”。
关键词:设疑;点拨;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0-02
一、“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或生物事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来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模式如下图。
该模式的内涵及操作程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或学情,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激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疑阅读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初步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实现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知、理解);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提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再提出问题,引思设疑,学生讨论解疑,表达、交流,升华,以实现生物教学标准来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的双边进行、思维的共同活跃、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作出点拨、总结、评价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师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与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然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判断推理弄清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行为参与,而且情感参与,既是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智力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同步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二、“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富有吸引力,对于启发学生正确的生物思维,掌握牢固的生物知识,在由“学会生物”向“会学生物”的转变上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采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达到巧妙、新颖,富有吸引力。只有新颖而有思考性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问题的设计要突出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新课进行前所提的问题,应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不要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一方面造成学生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计划。新授内容的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坡度”、“跨度”,要求“难”得适度,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要讲究感情色彩,力求抛弃陈旧样式,创造开拓一种新鲜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境界,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设计的问题要有较大的容量,要抓住关键,扣准重点,突破难点,问得集中。
3.问题要明确、具体。越明确、具体的问题,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内动力,越能节约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问题的展示要做到“快捷方便”,其最积极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借助于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避免因问题太多而使教学流于形式,又可以形成讲授新课的主线,顺次进行,水到渠成。
三、怎么运用“生物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科学的模式为“生物有效提问”教学设计了一个良好的框架,但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教师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构思,组织好教学过程,使其模式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实,产生最佳效果。“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教学设计是本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归纳起来,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先读后问。这种方式适合于易懂难记的大篇陈述性问题。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内容提问,教师点拨、归纳,学生会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先问后读。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结合青少年求知欲强的特点,提出一些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想象力回答的思考性问题。这种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但此时再让学生看书阅读或教师点拨、引导、启发,学生再思考、讨论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课时,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①为什么肾小囊腔壁和肾小球壁都很薄,并且紧紧贴在一起?②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能说明什么问题?③肾小管的外面为什么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④如果肾小囊壁和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结果会怎样?⑤如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了,结果又会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争论、探讨。通过对比发现,这样做比单纯讲课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将平淡无味的文字变得富有吸引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阅读书本、搜集资料、总结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3.分析设问。教师提供数据让学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在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章时,先给学生提供我国生物资源的绝对量、百分比、人均占有量及相应的世界人均数。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我国生物资源在绝对数量和种类上有什么优点?在百分比及人均占有量上有什么缺点?发展经济对我国的生物资源的影响有那些?对以上状况你有什么感想?通过分析学生便可得出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均占有量低的结论。
4.读图设问。充分利用生物插图设计问题,阅读分析从中找出答案。亦文亦图是生物教材的一大特点,大量的彩色插图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活现,使人印象深刻,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插图,使他们读有所注、读有所思、思有所得。例如进行《枝条由芽发育成的》一段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读图Ⅲ-13,并设计以下问题:①分别找出芽的各部分与枝条各部分的关系,叙述它们之间的发育关系?②叶芽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③枝条的不断伸长与叶芽的哪一结构有关系?根据以上问题的讨论、探究、解答,教师归纳出叶芽的结构与枝条各部分的关系,由此导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5.检测式提问。讲授新课结束,学生在心理上出现满足,甚至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降低。为了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向“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高度发展,教师设计好难度适中,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进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再次调动起来。此类问题可分为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两种,前者将已进行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改变形式或重新组合,让学生回答,查缺补漏,使学生再一次得到补救和深化,达到明确概念、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进行完《尿的形成》内容后设计如下提问:假若在化验病人的尿液时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或葡萄糖),分别是由于肾单位的哪部分发生病变引起的?(前两者均由于肾小球通透性过大引起的,后者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小引起的)。这个问题的设计实践性强、灵活性大、涉及面广,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争辩,分析评价,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升华,提高能力。
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初步探究和掌握了“生物有效提问”教学的一些规律,总结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益。“生物有效提问”教学始终贯彻了探究式教学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当然也不是所谓的“满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