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超早期使用控温毯控制体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于腋温>38℃时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观察组患者腋温>36℃时即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12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1.9%、4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控温毯行体温超早期控制,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体温控制;超早期;控温毯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情进展凶险,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如何改善预后,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关键。由于受到颅内血肿压迫及继发性损伤等因素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合并体温中枢受损,从而出现体温持续性异常现象。持续性高热可增加患者基础代谢率及内源性毒性物质的大量分泌,进一步加剧脑部损伤,使致残率及致死率大大提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体温控制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本科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在降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纳入标准: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②受伤时间<12h;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排除标准:①孕妇、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病患者;②合并颅外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③有脑损伤史者。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0.8±10.9)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5.3±1.7)分;受伤时间1~11h,平均受伤时间(5.1±2.6)h。观察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1.1±11.2)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5.4±1.6)分;受伤时间1~10h,平均受伤时间(5.0±2.8)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止血、利尿、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于腋温>38℃时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设定控温范围为36.0℃~37.0℃,待体温正常后停止控温。观察组:患者腋温>36℃时即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设定控温范围为36.0℃~37.0℃,待肛温<35℃时再停止控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肺部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
1.4 预后判定[2]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评分共分为5级,I~III级为预后不良,IV~V级为预后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加剧病情进展,影响预后。避免体温过高或体温波动过大,有利于避免脑细胞损伤,改善脑部水肿、血肿显著,降低脑部缺氧状态下ATP消化,延缓乳酸血症进展,从而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阀值[3]。临床研究证实[4],体温每降低1℃,脑部血流减少6.7%,颅内压、静脉压及脑脊液压均降低5.5%,基础代谢率降低7%。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已得到公认。王红斌等[5]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体温控制,使患者肛温于急性期(7d)内维持在36℃~37℃范围,结果显示体温控制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改善预后,与未采取体温控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对于体温控制的时机尚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应于高热出现后再给予降温处理,避免体温过低引发寒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开展超早期(即体温>36℃时)体温控制更有益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P<0.05),提示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可有效改善预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短时代偿有关,在机体代偿期间,体温中枢调节机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于此期进行体温控制,可阻断颅脑损伤所致高热的恶性循环,从而避免脑细胞进一步损伤,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Choi H A, Badjatia N, Mayer S A. Hypothermia for acute brain injury-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aspects[J].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2012, 8(4): 214-222.
[2] 袁辉纯, 徐立新, 刘志雄, 等.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 caspase-3, caspase-9 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004): 245-248.
[3] 梁晋, 祝捷, 李建国, 等.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1): 18-21.
[4] 崔淑敏, 郭兰瑛, 牛慧. 脑卒中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7): 890-891.
[5] 王红斌, 智华, 朱庆华, 等.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4, 54(9): 62-63.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体温控制;超早期;控温毯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情进展凶险,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如何改善预后,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关键。由于受到颅内血肿压迫及继发性损伤等因素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合并体温中枢受损,从而出现体温持续性异常现象。持续性高热可增加患者基础代谢率及内源性毒性物质的大量分泌,进一步加剧脑部损伤,使致残率及致死率大大提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体温控制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本科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在降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纳入标准: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②受伤时间<12h;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排除标准:①孕妇、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病患者;②合并颅外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③有脑损伤史者。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0.8±10.9)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5.3±1.7)分;受伤时间1~11h,平均受伤时间(5.1±2.6)h。观察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1.1±11.2)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5.4±1.6)分;受伤时间1~10h,平均受伤时间(5.0±2.8)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止血、利尿、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于腋温>38℃时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设定控温范围为36.0℃~37.0℃,待体温正常后停止控温。观察组:患者腋温>36℃时即给予医用控温毯进行控温,设定控温范围为36.0℃~37.0℃,待肛温<35℃时再停止控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肺部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
1.4 预后判定[2]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评分共分为5级,I~III级为预后不良,IV~V级为预后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加剧病情进展,影响预后。避免体温过高或体温波动过大,有利于避免脑细胞损伤,改善脑部水肿、血肿显著,降低脑部缺氧状态下ATP消化,延缓乳酸血症进展,从而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阀值[3]。临床研究证实[4],体温每降低1℃,脑部血流减少6.7%,颅内压、静脉压及脑脊液压均降低5.5%,基础代谢率降低7%。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已得到公认。王红斌等[5]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体温控制,使患者肛温于急性期(7d)内维持在36℃~37℃范围,结果显示体温控制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改善预后,与未采取体温控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对于体温控制的时机尚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应于高热出现后再给予降温处理,避免体温过低引发寒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开展超早期(即体温>36℃时)体温控制更有益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P<0.05),提示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可有效改善预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短时代偿有关,在机体代偿期间,体温中枢调节机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于此期进行体温控制,可阻断颅脑损伤所致高热的恶性循环,从而避免脑细胞进一步损伤,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控温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超早期体温控制,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Choi H A, Badjatia N, Mayer S A. Hypothermia for acute brain injury-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aspects[J].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2012, 8(4): 214-222.
[2] 袁辉纯, 徐立新, 刘志雄, 等.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 caspase-3, caspase-9 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004): 245-248.
[3] 梁晋, 祝捷, 李建国, 等.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1): 18-21.
[4] 崔淑敏, 郭兰瑛, 牛慧. 脑卒中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7): 890-891.
[5] 王红斌, 智华, 朱庆华, 等.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4, 54(9):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