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货运平台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商品交易市场空前活跃,城市内部的各种货物流通需求日益高涨。2019年,我国同城货运的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7.8%;运货量达20.3万亿吨,同比增长3.57%。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货运平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一、网络货运平台基本情况
  互联网货运平台通过共享模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方便、科技、可靠”的货运平台。人车准入环节,驾驶人需要提供手机号和“三证”(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4.5吨及以上货车驾驶人提供普通货车运输证和驾驶人从业资格证),缴纳保证金,接受约半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驾驶人首月需要交纳会员费,之后每月自愿交纳会员费,会员级别分为超级、中级、低级,高级别会员享有优先接单权,交纳会员费的驾驶人接单后平台不收取佣金。未交纳会员费的驾驶人,每天允许通过平台接两单,平台收取运费的15%作为佣金。在线下单环节,用户首先选择车型(包括小面包车、中面包车、小货车、小型平板车、中货车、大货车),然后选择是否安排人员跟车(最多2人跟车),完成上述选项后支付运费。驾驶人接单后与用户确定货物数量、类型等具体信息。
  二、网络货运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货运实现了分散运输资源的集约整合、精准配置,解决了目前货运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运力空驶、长时间等货等突出问题,有效减少了交易链条、降低了交易成本,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新方法。但是部分网络货运平台为实现“扩张快、成本低”的目标,千方百计规避自身在车辆人员合规准入、服务安全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主体责任,网络平台责任难压实、监管跟进不及时等问题相继涌现。
  (一)平台主体责任长期不落实,安全风险不确定性加大
  为增加城市覆盖率和提高驾驶人注册数量,网络货运平台追求快速扩张,未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一是人车准入门槛低。平台仅要求驾驶人上传“三证”或“五证”进行审核,不涉及驾驶人的背景核查、驾驶技术、安全意识、车辆安全性能等方面。而且平台对车辆型号没有严格限制,将面包车列入备选车型。二是安全管理不完善。平台在功能和管理上存在缺失,安全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异常订单不能及时发现,缺少全程录音功能和安全预警功能,在驾驶人偏航后也不能及时介入。三是货物监管不到位。驾驶人通过电话方式向用户了解货物信息,往往存在货单不符问题。平台方面只是提醒驾驶人不得违规载货和拍照上传,而对装载物品是否属于危险品、易燃易爆物、违禁物品未进行实质性审查,且对货物运输过程无动态的审核监管。
  (二)网络货运车辆交通违法多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平台审核不严,管理乏力,加之货运驾驶人普遍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网络货运车辆交通违法多发,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一是“客车载货”乱象高发。由于客车适合跑同城、不受限行的优点,部分驾驶人将小客车拆改座位后在平台上注册为货车。这些车辆不符合货运装载条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2017至2020年相比2013至2016年,城市道路查处客车违反规定载货同比上升92.1%,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同比上升42.9%,其中14-16时发生交通事故及致人死亡最为集中。二是“货车载客”时有发生。《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但由于网络货运平台不约束,驾驶人为牟利,用户图方便,运送货物时往往会有1-2人跟车,甚至部分用户将网络货运车辆作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使用,以“货”代“客”现象屡禁不止。2017至2020年相比2013至2016年,城市道路查处货车违反规定载客违法行为同比上升90%。三是粘贴车身广告影响视线。为提高企业知名度,平台往往要求网络货运车辆在后车窗玻璃粘贴全覆盖式广告,影响驾驶人视线。2017至2020年相比2013至2016年,城市道路查处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违法行为同比上升1.5倍,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上升2.14倍,致人死亡同比上升50%。
  (三)监管跟进不及时,网络货运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和引导
  作为新经济业态,网络货运平台长期处于法律法规的“空白地带”,监管措施不到位。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网络货运经营是指承担承运人责任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同时明确了网络货运经营不包括仅为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提供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等服务的行为。但是,《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并没有将网络货运平台纳入管理范畴,也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货运平台承担承运人责任,同时,网络货运平台车辆和驾驶人准入条件、平台和驾驶人劳务关系等也都缺少具体规定。
  (四)交通运输行业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后续管理缺乏有效抓手
  2018年以前,交通运输部门规定对驾驶人申请使用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的,需要办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安全监管不充分、措施简单化。特别是为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2018年底,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起,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再为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目前,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不需任何审批就可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网络货运平台也不需要审核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和驾驶人从业资格证,降低了车辆从事货运业务的门槛,安全隐患突出。
  三、加强和改进网络货运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加强和改进网络货运平台管理,促进网络货运长远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网络货运平台是整合配置运输资源的服务提供者,也是行业秩序的维护者,应当履行好责任义务,依法运营,严格管理,筑牢安全防线。一是严格准入审核。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扩充数据源,对拟加入平台的驾驶人和车辆进行实质性审核。一方面,对驾驶人开展身份信息审核、背景筛查、安全素养考核,如是否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危险驾驶犯罪记录、吸毒记录,另一方面,开展车辆类型、技术性能的审核,确保“人证一致”“人车一致”“线上线下车辆一致”。二是加强科技应用。借助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采取行程录音、行程分享、信息核验卡、偏航介入、AR识货、一键报警、行程位置保护等多项措施,保障司乘双方的安全,助推行业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针对驾驶人的宣传教育,探索实行货运驾驶人学习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时长积分制,提高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将接单优先等级与驾驶人服务质量、培训教育、交通违法、交通肇事等因素相关联,倒逼驾驶人提高服务意识,安全守法运营。
  (二)运用法治手段,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13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网络货运平台作为货运资源居间介绍的电子商务平台,有义务确保提供的承运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而言,平台有义务为货运用户提供合格的货运驾驶人,当驾驶人在承运过程中出现过错,导致用户发生损害的,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反恐怖主义法》第86条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因此,对于网络货运平台造成托运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可以鼓励、支持被害人及其亲属提出民事诉讼,向平台要求损失赔偿;构成违法的,推动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水平
  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用好短期治理、长期引导政策工具,既为货运驾驶人和车辆打造安全运营的环境,也为净化货运市场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一是纳入管理范畴。修改《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将网络货运平台纳入管理范畴,进一步明确网络货运平台的经营条件、承运人责任、车辆和驾驶人准入条件、劳务关系,加强对网络货运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审查和证件核发管理。二是强化统一监管。交通运输部组织优化完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纳入网络货运车辆信息,实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与网络货运车辆同等监管,并推进与平台公司、省市监管平台对接和数据交换共享,实时掌握驾驶人身份、车辆运行轨迹,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三是加强执法管理。交通运输部门牵头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针对网络货运车辆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路面查处力度,严查4.5吨以上货运车辆和驾驶人资质、4.5吨及以下车辆改装、客车载货、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规范网络货运车辆经营。四是坚持“放管并重”。交通运输部门加强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事中事后监管,研究探索实施网上备案制度,避免漏管失控。
  (四)便利货車通行,压缩“客改货”空间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的通知》(公交管〔2018〕552号)和《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交管〔2020〕383号)的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强与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协作,科学制定通行管理政策,合理设置货车禁限行范围,规范设定车辆禁限行标准,推广货车路线导航,为货运车辆进城通行提供便利。
  (五)借助社会力量,制定行业标准规范
  推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联合相关网络货运平台制定城市网络货运平台安全运营规范、信用评价体系等团体标准,规范网络货运平台驾驶人、车辆准入条件等,推进网络货运安全规范发展。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向企业宣贯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法规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网络货运发展模式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 :行驶记录仪可全过程记录和存储驾驶人行为信息、驾驶时间信息、车辆速度与里程信息以及对行驶记录仪的操作信息等,具有全过程监管与过程回放、证据长期存储、信息深度分析挖掘、设备和信息防篡改等功能和特点,是规范和加强行车安全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明晰事故责任的良好工具。鉴于行驶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其已成为机动车查验关注的重点项目。本文在上期机动车登记查验专刊“欧盟公路客运准入管理探析”文章
期刊
目的:观察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疾病知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锻炼自我效能和食钙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
目的:观察中蒙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各27例。基础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蒙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鼻塞、鼻痒、分泌物、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基础组有效率80.85%、复发率10.64%,观察组有效率97.87%、无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蒙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使疾病早期转归,降低复发率
摘 要: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开展音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很有必要。本文从音乐与交通安全两个维度出发,列举现实案例,梳理既有研究成果,阐述了音乐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联影响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佐证了不同的听音乐方式对交通参与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指出选择合适的听音乐方式可提高驾驶效能、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目的:观察漱口液联合嘎木朱尔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序号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漱口液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嘎木朱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溃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Ⅱ°、Ⅲ°减少,0°增多,联合组溃疡0°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不同程度降低,
摘 要:当前,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对在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中,开展面向实战的培训演练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在贴近实战的培训体系方面存在缺口,道路交通应急管理规范化与专业化不足。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初步构建了培训课程矩阵及体系。  关键词: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培训
目的:评价蒙药止血宁在药物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用蒙药止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经期恢复状况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以及经期恢复状况(经期复潮时间与复潮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中蒙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59例。参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蒙药结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