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脱氢酶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均给予红霉素治疗。根据RMPP的定义,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RMPP组。RMPP组采用红霉素基础上添加甲泼尼龙治疗。根据疗效,将RMPP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所有患儿均检测血LDH、WBC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CK)。分别比较RMPP组和普通MPP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无差异。

结果

共纳入253例受试者,其中普通MPP组161例,RMPP组92例。与普通MPP组相比,RMPP组患儿年龄更大,LDH、ESR、ALT、AST水平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OR=1.029,95%CI 1.020~1.037)、ESR(OR=1.063,95%CI 1.009~1.120)为RMPP的预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LDH临界值为400.50 U/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9,95%CI 0.936~0.983。RMPP组添加甲泼尼龙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有效组LDH、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血清LDH可能为早期识别RMPP和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无论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已经成为AML精确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检出率不高。有40 %~50 %的AML患者在初诊时用标准的染色体显带分析方法检测不到克隆性染色体畸变,被称为正常核型AML。非M3型A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40 %,是一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分子亚群及临床预后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瘤。通过识别单核苷酸变异进行基因测序,从基因角度对DLBCL的重新定义,为该病在分子亚型精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支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两方面对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ENKTL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局限期患者可考虑单纯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多药联合化疗为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传统化疗方案对ENKTL的疗效欠佳。近年,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在ENKTL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文章就ENKTL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与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经五级制分诊原则筛选评分为3级以下的需要进行急诊治疗的3 81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意识行为、心血管和呼吸3个方面进行监测,使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系统评分,对不同PEWS分值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判断PEWS
目的确定实施糖皮质激素用于儿科脓毒性休克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场所加拿大7家三级PICU。对象存在可疑脓毒性休克的新生儿至17岁儿童。干预措施静点氢化可的松或安慰剂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或满7 d。测量方法及主要结果174例候选患儿中101例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组57例患儿,49例(氢化可的松组23例,安慰剂组26例)纳入最终分析。从筛查到随机化平均用时(2.4±2.1
目的本研究假设三种炎症病理生物学表型与儿科严重脓毒症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倾向性及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相关死亡有关。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符合三项中任一表型及不符合者进行比较分析:(1)MOF相关免疫麻痹(内毒素应答全血间接体内肿瘤坏死因子<200 p
目的分析儿童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探索预防措施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 936例创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起创伤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创伤患儿男性多于女性(1.73∶1),外地患儿(5 535例)多于本地患儿(2 401例)(χ2=14.314,P<0.05)。婴儿期(2 024例)和幼儿
目的探讨移动ICU远距离院际转运在危重症患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模式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46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67例危重症患儿转运自南宁周边县市共27家医疗单位,其中男295例,女172例;年龄29 d~11岁(中位数10个月);体重2.5~40.0 kg(中位数8.3 kg);转运距离68~436 km(中位数
肠黏膜屏障损伤是危重患儿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造成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源性感染,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肠黏膜屏障损害,积极纠正肠屏障功能障碍,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危重患儿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方法及营养支持的进展等做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