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丽华贵 艳雅相宜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翠工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是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点翠工艺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先用金或鎏金的银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依设计要求剪裁好用胶粘于金、银饰品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地子,以制成各种头饰、风景挂屏、摆件等工艺装饰品。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饰品,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
  点翠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宫廷中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画屏配色,清代宫中内务府的“皮库”负责收集和管理翠羽,而“银库”设有“点翠匠”三名,专门承造宫中的“翠活计”,多数点翠是应用到妇女的头饰上,点翠工艺做成的首饰称作“珠翠”。
  点翠中的翠是指翡翠鸟的羽毛,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并带有辉亮的金属反光,羽毛掉落了也不会褪色。因此,多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点翠用的翠鸟的羽毛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色彩,以翠蓝色和宝石蓝为主要颜色。虽然没有宝石的炫亮华丽,但是点翠制成的饰物,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体现了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再配上金边,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可以产生更加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清代点翠发簪,一般都是宫廷富豪之物。清代满族女子素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即指女子不裹脚,而金头即是十分重视头饰。正因为满族的这一习俗,清代女子非常喜欢佩带各种头饰,清代妇女尤其喜用发簪,贵族妇女更是戴得满头珠翠,并以此为荣耀。加上清代每个点翠发簪都富有吉祥、喜庆、美好愿望或祝愿等含义,因此点翠工艺在清朝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境地,发展到了极致。
  这里介绍几件点翠发簪供大家欣赏:
  嵌珠葫芦花蝶点翠头花
  通长14厘米。镶嵌珍珠、珊瑚、玉石等各种颜色的装饰材料,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宝石做成花瓣、花蕊,并在底部钻上孔,穿细铜丝,绕成弹性很大的弹簧,轻轻一动,擅摆不停,使蝴蝶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戴在女性头上无疑增加了几分娇态美姿。整件头花珠光宝气、色彩艳丽,富贵豪华吉祥,主要是在吉庆场合和传统节日时戴用的。头花造型精美别致,珠石镶饰疏密有序,色彩搭配浓淡和谐,是一件较好的艺术作品。(图1)
  青竹荷莲点翠头花
  通长20.5厘米。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又洁净无染,象征清白。(图2)
  蝙蝠鲇鱼点翠头花
  通长12厘米。用翠鸟羽毛的深浅翠兰色进行对比,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鲇鱼寓意为年年有余,蝙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福禄寿喜等祥瑞的概念。(图3)
  灵仙祝寿点翠头花
  通长21厘米。由点翠铺衬,铜镀金底托,以珍珠、珊瑚、玉石、碧玺等珠石组成各色花饰,衬托仙鹤形体轻盈剔透。整个头饰颜色搭配和谐,表现了清代宫廷流行的审美情趣。(图4)
  凤凰点翠头花
  通长14.4厘米。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百鸟中最尊贵者。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和才智、吉祥和谐。此件头花凤身呈翔式,选材精良,造型精巧别致,做工精致,富丽堂皇且有灵动感,佩之娇艳活泼又不失雍容华贵。(图5)
  子孙万代点翠头花
  通长14.5厘米。以珍珠、珊瑚珠及各种料石缉缀与镶嵌装饰出大小葫芦、仙鹤及蝙蝠和钱文等纹饰。葫芦既谐音“福禄”,又寓意多子多孙;仙鹤寓长寿之意;蝙蝠和钱文寓意福上有福。因此,这对头花称为“子孙万代(带)”或“福禄万代”。这对头花做工精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水平。(图6)
  清代点翠发簪给人以华贵耀眼的感觉,色彩艳丽、风格独特,一般表达的是吉祥如意、高贵典雅、和谐美好的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近年来文物市场上发现不少仿点翠的发簪,但仔细对比不难发现真仿品之间的区别:首先从质地而言,真正的点翠是用翠鸟的羽毛,而且还要是从活着的翠鸟身上取得,光泽度是其他材质不能比拟的。现在的仿品是用孔雀羽毛或其他材料制成,质地没有那么细腻,那么轻薄。其次从颜色来看,真品蓝色有金属光泽,柔和、亮丽、鲜艳;仿品则蓝颜色过于刺眼、单调。第三从工艺来看,真品做工细致,羽毛柔顺,纹理不那么明显;而仿品则不仅羽毛粗,还过分均匀,看上去呆板、苛刻。第四从造型上看,真品造型繁复、优美,有动感;而仿品则造型死板、设计粗枝大叶。(图7、图8)
  一点粗浅鉴赏点翠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方家多多指正。
其他文献
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按中国农历计算,2014年是午马年。马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草食性动物。马具有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等特性,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可靠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因此古人将马视为“六畜之首”。马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品上都能找到“踪影”,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亦不例
期刊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将拍卖  香港苏富比对外宣布,4月8日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将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存世的鸡缸杯仅有3件为私人收藏。  绝世国宝“皿方罍”将归国  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近日向佳士得提出联合洽购皿方垦,以促成
期刊
【摘要】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会有一定数量的漆器文物,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切入点,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分别对该批残片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  【关键词】:宋代漆器 出水漆器 工艺 艺术  宋代沉船“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水后,分别在2007年和200
期刊
玉,一个美好的字眼,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玉器经历了诸多变化,总体上是由颇具宗教化色彩转向世俗化,具体到纹饰、器形的变化上,都是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以西汉时期的玉器最为出色。  在长沙市博物馆的库房里,收藏着数千件玉器,时间从战国时期一直
期刊
按照闽南的习俗,每逢敬神祭祖、岁时节庆或人生礼俗,人们都要使用品种多样、图样精美的印模制作米粿,作为供品或礼物赠送。由于窑业的兴盛,除了木质和金属质地的粿印,闽南地区也常见.陶瓷质地的棵印。瓷粿印有不蛀不腐、花纹不变、易于脱模等优点,但相对较易损坏,故世数量较少。目前闽南地区所见的瓷粿印,大多为德化窑和磁灶窑的产品,年代范围涵盖明清至近现代。釉色以白釉和酱釉为主。白釉印模,有的瓷胎细腻坚实洁白,釉
期刊
福建积翠园艺术馆是二十年前福建省政府特拨专款在福州西湖之滨建成的。馆内主要藏品是北京军区后勤部原副政委陈英同志所捐赠的六百余件古今珍贵书画作品,包含了上至唐宋、下至现当代的诸多书画名家的精品之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明末清初四画僧之一的髡残的山水画也收录在其中。  髡残(1612-1673年),画僧,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俗姓刘,字介丘,号电住道人、残道者、石道人、石谿、白秃,出家后名髡残。是明末著名
期刊
第22届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在13日进行的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虹以1分14秒02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摘取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速滑金牌。  1992年,在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我国冰上运动名将叶乔波,顶着严重的腰伤在速滑项目比赛中夺得两枚银牌。虽然实现了我国冬奥会奖牌和速滑项目奖牌两个“零的突破”,但能够在速滑
期刊
铜镜,古人照面饰容的工具,其组成部分为镜形、镜面、镜背、镜纹、镜铭、镜钮、钮座以及缘。镜形即铜镜的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亚字形、菱形、葵花形、桃形、柄形镜等,形态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战国方形镜、唐菱花镜与葵花镜、宋亚字形镜与长柄镜等。除造型各异,铜镜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纹饰(如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人物、神话等纹饰)也是专家、学者及文物收藏家研究和欣赏的主要内容。因为纹饰不仅和镜形一样
期刊
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于5月29日开始预展,6月1日至6月6日拍卖,并于6月6日晚间顺利收槌,共计拍得28.3亿元。此次拍卖共有34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104件拍品成交价超过500万元。全场标王是高达3.25米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这件故宫之外尺寸最大的宫廷四件柜以931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古董家具的世界纪录,并成为全球2013春季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中国艺术品。唐寅
期刊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据考古资料发现,钧瓷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全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长达数百年。产地以禹县“古钧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延伸,古有“进入神重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之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和影响的深远。目前在全国的十多个省市中,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烧窑遗址,南起河南的临汝、郏县、新安、鹤壁集、安阳、林县、浚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