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地区草场资源及其改良利用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河西地区系指甘肃境内黄河以西的广大内陆河流域。东起乌鞘岭,西止甘新边界;南有祁连山与青海为邻,北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行政区划上隶属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二市。总面积达27.02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河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甘肃开发和建设的重点,为此,我所河西队于1980—1985年对该区水土、植被、草场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该文是在考察基础上撰写而成,现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由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苏丹—萨赫勒办公室援助马里共和国的“马里绿色林带项目可行性考察”项目,由中马两国政府代表签订合同,委托兰州沙漠所组织专家组实施。这是兰州沙漠所第一次组织专家组执行承担项目的援外任务。
期刊
本文论述了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北沙地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及动态。根据预测,如果人工植被试验区象目前这样继续封禁下去,再过20年,地面固定较好,人工栽植地段的花棒、柠条以及目前能够天然下种进行更新的油蒿,都会先后从人工植被试验区退出。作者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工作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本文对0—10厘米垂直高度层内沙量(包括绝对和相对)的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对影响风沙流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即风速,总输沙量,下垫面)展开讨论。在定量分析中,分别研究了输沙量(或%)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上中下三层输沙量(或密)随风速和总沙量的变化规律;总输沙量随风速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风沙流结构指标,并对今后研究风沙流结构提了一点想法。
期刊
用主分量分析法对11种沙拐枣的水势,相对含水率,蒸腾强度、束缚水/自由水、体积/表面积。茎中维管束数目和表皮气孔密度7个指标综合分析,得出11种沙拐枣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红皮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白皮沙拐枣→心形沙拐枣→东缰沙拐枣→小果沙拐枣→膜果沙拐枣→蒙古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精河沙拐枣→昆仑沙拐枣。
期刊
宁夏沙坡头地区的气象观测现存的资料已有十三年,本文对该地区多年来的风向、风速的年、季、月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特别对近几年来起沙风风信状况的观测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以了解本地区风沙运动的季节性特点和风沙运动与下垫面季节变化的关系,为铁路沙害的防治提供基本资料。
期刊
毛乌素沙区地处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南部、陕西的榆林地区的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沙区总面积约50249.68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沙漠总面积的3.8%。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总面积2.48万平方公里,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的49.7%,占全榆林地区面积的57.7%,占全省面积的12.04%,沙漠面积
期刊
本文提出三北地区影响植物固沙的自然特征,论述了机械固沙、灌溉与植物固沙的关系,植被盖度与栽植密度的关系,人工植被演替及其控制,植物固沙的指标、固沙植物种的选择与配置,固沙植物的引种及其限制因子,并按等雨量线将植物固沙划分为四个区。
期刊
本文以商都县北部为例,对草原农垦区风蚀、沙漠化的现状,发生、发展及其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该区土地风蚀、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在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下,过度开垦沙质草原导致强烈风蚀所致。并认为该区现代沙漠化的发生时间为60—70年,沙漠化的发展则在近20—30年,并且以较大面积的风蚀地(风蚀残丘、风蚀洼地)、粗化地表、灌丛沙堆和片状流沙为主要地表特征。 本文提出乌盟后山草原农垦区沙漠化的整治应该是:
期刊
本文对盐池沙地六种灌木进行了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相对含水量,组织含水量、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结果表明,毛条和柠条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霸王和白茨以其低水势,低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的方式耐旱;而花棒和山竹子则以其庞大的根系吸取较多的水分,维持植株高水势,以保证其在水分亏缺下体内新陈代谢之需。由此可以认为,耐旱植物不是循同一途径或方式耐旱的。
期刊
本文以克里雅河流域石英砂粒表面微结构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推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物质来源为沙漠研究提供微观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