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漆的人,对漆的感觉多是与之相恋。因为做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得经过过敏、脱敏才能与之、对话,就像恋人一样从相识、起摩擦,到相知、相爱。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对于许剑武和吴淑芳而言,最浪漫的事,大概是“一起等待大漆慢慢蜕变”吧。
刮灰、打磨、推光……髹漆的日子,一大半时间都在等漆变干。若是一个人,难免寂寞。可如果有爱人相伴,忙时创作,闲时饮茶,几番细语,自然不同。许剑武和吴淑芳便是如此,夫妻同行,携手做漆,漫长的等待便化作另一种浪漫。
和漆谈一场长相厮守的恋爱
“打磨一张漆画,犹如谈一场不可预知的恋爱。”吴淑芳说,从最初略带不安又有所期待,到面纱渐渐被掀开的一刻,有惊喜、有失望,又伴随着怀疑、猜测、渴望、心动。“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你欲罢不能,你试图指引它,它却又同时牵引着你。”
这段话,也适合于形容这对夫妻的“漆之恋”。
“我们是典型的早恋。”吴淑芳笑,十七八岁的年龄,两人莫名就好上了,对于感性的她来说,无疑一场“灾难”。结果是,他考上鼓浪屿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她却落榜了。两人通信联络,她却只觉孤独。为了能在一起,她决定重新拿起画笔。于是,便晚了一年来到鼓浪屿。
可惜在学校里与漆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四年的学习中只有一年有漆画课程,所以早期我们的创作都是漆画。后来接触到漆艺老师傅,剑武才开始学习漆艺的底胎制作,为之后来立体作品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毕业后,两人选择回到福州,因为那里是漆艺重镇,有机会遇到更多的漆艺前辈。
2001年,他们拜漆艺家唐明修为师,并进入唐明修的工作室“漆园”学习漆艺。漆园在福州北峰山上,风景秀丽。“那两年,我们除了髹漆,就是种菜、做饭,基本是一种隐居式生活。”师傅的思维方式,几十年对漆艺的执着、热爱,都深深地影响着两人。“髹漆是苦,但乐趣无穷,身在其中的人自然解得其中真滋味。”
两年的漆艺学习,也是两年与漆的磨合。他们都爱上了这种等待大漆慢慢变干的生活。“工作室里弥漫着大漆味和挥之不去的湿气,生活只剩下山、水、漆、人。”两人一个感性,一个理性,在选择与大漆相伴的这条路上,却有着毫无争议的默契。“无所谓坚持,只是喜欢。”
“在漆艺创作中,打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过程,就像你不可能让别人替你谈一场恋爱。”只要涉及漆艺,他俩均亲力亲为。“很多人认为打磨是一桩苦差,那只能说明你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最终,漆也无法和你心心相印。”
髹漆南山下,成器又一年
“工作室叫‘南山漆艺’,真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关。”不过是因为吴淑芳的家乡叫南山村。村后是山,山下是成片的农田,一到春天便是不同的绿色重叠。“山脚下有一条长长的水渠,两边种满李树。春日李花盛开,从山顶望下去,两条雾状的白色长龙蜿蜒曲折,美不胜收。”
为工作室起名、布置室内细节,许剑武都不太在意。他更喜欢的,是动手。装修工作室、加工髹漆工具以及髹漆。“剑武动手能力很强,我们的工作室有450平方米,分为会客、展示、髹漆等空间,大都是他负责装修的。”吴淑芳则着手装点,不时就要对工作室的布置来一番“乾坤大挪移”。见她喜欢,他便充当搬运工,由着她重新做空间布局。
偶尔,她也充当他的助手,或帮忙加工工具,或拍摄他髹漆的过程。更多的时候,两人各忙各的作品。一天的日子,就是干活、洗手、喝茶,继续干活。
朋友来了,大都会说,这里很安静。吴淑芳觉得这是做漆的自然状态而非环境因素。安安静静地动手、思考、尝试。“我有时看着他,觉得他与漆之间的对话好像远远超过了与我的交流。这样的‘寂寞’也促使我寻求与漆的交流。是漆给了我们一样的方向,不同的风景。”
不做漆的日子,“或许有点文艺。”插花饮茶、爬山喝酒,简单而充实。吴淑芳喜欢写点小文章,记录他们的髹漆生活。有时也上论坛,说一些对漆器的个人见解。如今网上流行一段话:“大漆似大家闺秀,端庄含蓄、耐人寻味;腰果如小家碧玉,不失其味道,虽然平白了些;聚氨酯像风尘女子,惹眼但轻浮。”这是吴淑芳多年前在“中国漆画网”的留言。如今提及,她却觉得未必准确了。“因为现在腰果漆的质量下降严重,和聚氨酯一样都含有害的化学物质,用‘小家碧玉’做比喻已不太恰当了。”
所以二人坚持以大漆创作,在领教大漆“过敏脾气”的同时,也发现它的精彩。“有时我在想,一个值得欣赏的男人与大漆有许多相似之处。坚强,耐得住寂寞,越打磨越精彩;但也脆弱,需要耐心呵护。你若理解,便不断给你惊喜,带来无限的可能。”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对于许剑武和吴淑芳而言,最浪漫的事,大概是“一起等待大漆慢慢蜕变”吧。
刮灰、打磨、推光……髹漆的日子,一大半时间都在等漆变干。若是一个人,难免寂寞。可如果有爱人相伴,忙时创作,闲时饮茶,几番细语,自然不同。许剑武和吴淑芳便是如此,夫妻同行,携手做漆,漫长的等待便化作另一种浪漫。
和漆谈一场长相厮守的恋爱
“打磨一张漆画,犹如谈一场不可预知的恋爱。”吴淑芳说,从最初略带不安又有所期待,到面纱渐渐被掀开的一刻,有惊喜、有失望,又伴随着怀疑、猜测、渴望、心动。“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你欲罢不能,你试图指引它,它却又同时牵引着你。”
这段话,也适合于形容这对夫妻的“漆之恋”。
“我们是典型的早恋。”吴淑芳笑,十七八岁的年龄,两人莫名就好上了,对于感性的她来说,无疑一场“灾难”。结果是,他考上鼓浪屿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她却落榜了。两人通信联络,她却只觉孤独。为了能在一起,她决定重新拿起画笔。于是,便晚了一年来到鼓浪屿。
可惜在学校里与漆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四年的学习中只有一年有漆画课程,所以早期我们的创作都是漆画。后来接触到漆艺老师傅,剑武才开始学习漆艺的底胎制作,为之后来立体作品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毕业后,两人选择回到福州,因为那里是漆艺重镇,有机会遇到更多的漆艺前辈。
2001年,他们拜漆艺家唐明修为师,并进入唐明修的工作室“漆园”学习漆艺。漆园在福州北峰山上,风景秀丽。“那两年,我们除了髹漆,就是种菜、做饭,基本是一种隐居式生活。”师傅的思维方式,几十年对漆艺的执着、热爱,都深深地影响着两人。“髹漆是苦,但乐趣无穷,身在其中的人自然解得其中真滋味。”
两年的漆艺学习,也是两年与漆的磨合。他们都爱上了这种等待大漆慢慢变干的生活。“工作室里弥漫着大漆味和挥之不去的湿气,生活只剩下山、水、漆、人。”两人一个感性,一个理性,在选择与大漆相伴的这条路上,却有着毫无争议的默契。“无所谓坚持,只是喜欢。”
“在漆艺创作中,打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过程,就像你不可能让别人替你谈一场恋爱。”只要涉及漆艺,他俩均亲力亲为。“很多人认为打磨是一桩苦差,那只能说明你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最终,漆也无法和你心心相印。”
髹漆南山下,成器又一年
“工作室叫‘南山漆艺’,真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关。”不过是因为吴淑芳的家乡叫南山村。村后是山,山下是成片的农田,一到春天便是不同的绿色重叠。“山脚下有一条长长的水渠,两边种满李树。春日李花盛开,从山顶望下去,两条雾状的白色长龙蜿蜒曲折,美不胜收。”
为工作室起名、布置室内细节,许剑武都不太在意。他更喜欢的,是动手。装修工作室、加工髹漆工具以及髹漆。“剑武动手能力很强,我们的工作室有450平方米,分为会客、展示、髹漆等空间,大都是他负责装修的。”吴淑芳则着手装点,不时就要对工作室的布置来一番“乾坤大挪移”。见她喜欢,他便充当搬运工,由着她重新做空间布局。
偶尔,她也充当他的助手,或帮忙加工工具,或拍摄他髹漆的过程。更多的时候,两人各忙各的作品。一天的日子,就是干活、洗手、喝茶,继续干活。
朋友来了,大都会说,这里很安静。吴淑芳觉得这是做漆的自然状态而非环境因素。安安静静地动手、思考、尝试。“我有时看着他,觉得他与漆之间的对话好像远远超过了与我的交流。这样的‘寂寞’也促使我寻求与漆的交流。是漆给了我们一样的方向,不同的风景。”
不做漆的日子,“或许有点文艺。”插花饮茶、爬山喝酒,简单而充实。吴淑芳喜欢写点小文章,记录他们的髹漆生活。有时也上论坛,说一些对漆器的个人见解。如今网上流行一段话:“大漆似大家闺秀,端庄含蓄、耐人寻味;腰果如小家碧玉,不失其味道,虽然平白了些;聚氨酯像风尘女子,惹眼但轻浮。”这是吴淑芳多年前在“中国漆画网”的留言。如今提及,她却觉得未必准确了。“因为现在腰果漆的质量下降严重,和聚氨酯一样都含有害的化学物质,用‘小家碧玉’做比喻已不太恰当了。”
所以二人坚持以大漆创作,在领教大漆“过敏脾气”的同时,也发现它的精彩。“有时我在想,一个值得欣赏的男人与大漆有许多相似之处。坚强,耐得住寂寞,越打磨越精彩;但也脆弱,需要耐心呵护。你若理解,便不断给你惊喜,带来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