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杖子金矿化区处于喜峰口—凌源成矿带北东段,北与凌源-北票成矿带交汇,南与毛家店-柏杖子矿集区相邻,处于毛家店-柏杖子矿集区和滴答水—岔不岔金多金属矿集区中间。由于该区目前工作程度较低,缺乏金的存在形式、矿床形成温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微观特征研究,初步依据矿化体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等宏观特征,认为该矿床类型浆热液型、石英脉型、蚀变破碎带型。
关键词:刘杖子;地质特征;构造层;侵入岩;断裂构造
1、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北西部与内蒙地轴衔接部位,即辽西台陷太平沟-叨尔登断褶束的中部,喜峰口-凌源成矿带北东部的凌源-三十家子元古界次级隆起内,毛家店-柏杖子金矿集中区的北侧,属北荒-胡杖子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
经历了太古代地槽发展、中元古代-古生代地台发展、中生代地壳活化三次大的地壳发展阶段,区域上由下而上形成了三个大的构造层,即太古代地槽型构造层、中元古代-古生代地台型构造层、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型构造层。
区域性大断裂作为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对区内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起控制作用,并控制着成矿带的展布。如青龙-锦西、承德-北票两大区域性壳断裂在辽西台陷的南北两侧分别控制两条成矿带。而中生代地壳活化形成的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往往控制着矿田的分布,如柏杖子大型金矿床受青龙-锦西断裂与喜峰口-凌源断裂的交汇部控制。
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可分燕辽晚期(晚元古代)、印支期、燕山期,以燕山期最为强烈。燕山期有多期次的岩体侵入,多呈岩株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该期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大型金属矿床有:峪耳崖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20余吨;柏杖子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20.495吨;毛家店斑岩型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10吨以上;肖家营子大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已探明钼储量10.50万吨、铜金属量10447吨;滴嗒水铜矿床已探明铜金属量1.40万吨,并在外围发现了若干金铜矿床(点)。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大面积出露蓟县系雾迷山组(Jxw)灰白-深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局部分布为硅质角砾岩夹层,以含密集燧石条带及结核为主要特征。局部见侏罗系土城子组(J3t)主要为一套浅褐-紫红色泥砂质-凝灰质砾岩为主,夹紫色粉砂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之上。
2.2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较明显,分布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南北向三组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及金多金属矿化体的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为区内含矿热液运移与沉淀、多金属矿化体的形成与产出提供了良好的导储空间。
2.3岩浆岩
区内主要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侵入有花岗岩、正长斑岩、细晶岩等,岩性为中-中酸性,呈岩株和岩脉产出。
3、矿化地质特征
3.1破碎蚀变带特征
沿北荒花岗岩体的北接触部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1400m,宽1~80m。其西段带内硅化、褐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较为普遍;蚀变灰岩中褐铁矿化多表现为沿裂隙充填的不连续分布的小细脉,而脉岩中褐铁矿化多以星散状分布为特征;铁锰碳酸盐化则主要以岩石破碎裂隙充填形式分布。中段的白云质灰岩普遍具较强的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局部见较强硅化、褐铁矿化;脉岩普遍具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呈石英微细网脉分布,褐铁矿化表现为沿裂隙、星散状(脉岩)、团块状等几种形式。东段花岗岩与白云质灰岩为侵入接触,接触部发育较强的高岭土化、铁锰碳酸盐化。与岩体中、西段相比,该段花岗岩矿物粒度较大,出现2~5mm粒径的长石斑晶,岩体普遍具高岭土化,靠近接触部渐强。接触部外侧白云质灰岩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次级构造发育,充填规模不等的细晶岩脉。
破碎蚀变内共见两条金多金属矿化体:
1号金矿化体:产出于花岗岩体北部岩破碎蚀变带的西段,长约230m,宽0.4~1.0m,Au1.8×10-6,Ag25.0×10-6,矿化主要与断裂破碎带中充填细晶岩脉并具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等蚀变矿化有关。
2号金矿化体:
为1号金矿化体的平行脉,矿化类型与1号矿化体相同,长约40m,宽0.5m,Au3.6×10-6、Ag27.2×10-6。
3.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为半自形-自形粒状。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致密块状为主,少数为角砾状构造。
3.3 矿石矿物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少量孔雀石、蓝铜矿等。主要造岩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燧石、蛋白石、石英、长石等。
3.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及硅化,岩石内常见石英脉产出。
花岗岩体具钾花岗岩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及硅化。岩体内常见石英脉分布,石英脉内见黄铁矿、褐铁矿、辉钼矿金属矿物分布。
4、矿化成因分析
矿产的产出主要受构造层、侵入岩、断裂构造控制。
4.1矿化与构造层的关系
太古代构造层以产金为主,主要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中元古-古生代构造层主要赋存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中生代构造层,因其形成受火山作用的影响,其赋存的矿种较复杂,有金银、铜、铅锌等。
4.2矿化与侵入岩的关系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对成矿起重要作用,侵入不同的构造层,因岩性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侵入到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侵入到中元古代-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常围绕同一岩体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脉型钼铜、铅锌、银等同一系列的矿床。
4.3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辽西凹陷西缘与冀东台陷的交接部位有一呈北东向由中上元古界组成的带状隆起。该隆起带断裂构造发育,断裂多为北东向,呈尖灭再现平行产出,由众多的断裂构成一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伴随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一系列多金属矿床,构成了冀东-辽西金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长150km(冀东段长40km,辽西段长110km),宽20~40km。成矿带由南向北分布有金厂峪-峪耳崖金矿集中区、毛家店-柏杖子金多金属矿集区、北荒-胡杖子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滴答水-岔不岔金多金属矿集区等。沿成矿带金多金属矿产分布规律:①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是金多金属成矿的基本条件,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创造了富集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不规则的燕山期中小型岩株,几乎所有矿床都伴有中酸性岩体(株)产出。②由南向北具有金→金银铅锌→金铜钼的成矿分带特点;③喜峰口-凌源断裂带与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控制着矿集区的展布。
参考文献:
[1] 蒋永臻等.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区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2011.
[2]贾广宁,金成洙. 辽宁柏杖子岩体特征及找矿标志[J]. 有色矿冶,2006,06:1-3.
[3]玄力等. 凌源毛家店矿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J]. 有色矿冶,2006,06:4-6.
[4]李晓季等. 辽宁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J]. 国土资源,2008,S1:82-83.
[5]张广范,张志伟,马建德. 辽西地区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J]. 有色矿冶,2005,01:4-6+11.
[6]蒋振和等. 辽西凌源-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2011,06:457-460.
[7]蔡发田. 喜峰口-凌源成矿带金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J]. 矿产与地质,2001,05:305-310.
作者简介:
伞志强,1986-,男,籍贯吉林榆树,助理工程师,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关键词:刘杖子;地质特征;构造层;侵入岩;断裂构造
1、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北西部与内蒙地轴衔接部位,即辽西台陷太平沟-叨尔登断褶束的中部,喜峰口-凌源成矿带北东部的凌源-三十家子元古界次级隆起内,毛家店-柏杖子金矿集中区的北侧,属北荒-胡杖子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
经历了太古代地槽发展、中元古代-古生代地台发展、中生代地壳活化三次大的地壳发展阶段,区域上由下而上形成了三个大的构造层,即太古代地槽型构造层、中元古代-古生代地台型构造层、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型构造层。
区域性大断裂作为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对区内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起控制作用,并控制着成矿带的展布。如青龙-锦西、承德-北票两大区域性壳断裂在辽西台陷的南北两侧分别控制两条成矿带。而中生代地壳活化形成的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往往控制着矿田的分布,如柏杖子大型金矿床受青龙-锦西断裂与喜峰口-凌源断裂的交汇部控制。
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可分燕辽晚期(晚元古代)、印支期、燕山期,以燕山期最为强烈。燕山期有多期次的岩体侵入,多呈岩株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该期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大型金属矿床有:峪耳崖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20余吨;柏杖子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20.495吨;毛家店斑岩型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10吨以上;肖家营子大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已探明钼储量10.50万吨、铜金属量10447吨;滴嗒水铜矿床已探明铜金属量1.40万吨,并在外围发现了若干金铜矿床(点)。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大面积出露蓟县系雾迷山组(Jxw)灰白-深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局部分布为硅质角砾岩夹层,以含密集燧石条带及结核为主要特征。局部见侏罗系土城子组(J3t)主要为一套浅褐-紫红色泥砂质-凝灰质砾岩为主,夹紫色粉砂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之上。
2.2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较明显,分布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南北向三组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及金多金属矿化体的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为区内含矿热液运移与沉淀、多金属矿化体的形成与产出提供了良好的导储空间。
2.3岩浆岩
区内主要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侵入有花岗岩、正长斑岩、细晶岩等,岩性为中-中酸性,呈岩株和岩脉产出。
3、矿化地质特征
3.1破碎蚀变带特征
沿北荒花岗岩体的北接触部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1400m,宽1~80m。其西段带内硅化、褐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较为普遍;蚀变灰岩中褐铁矿化多表现为沿裂隙充填的不连续分布的小细脉,而脉岩中褐铁矿化多以星散状分布为特征;铁锰碳酸盐化则主要以岩石破碎裂隙充填形式分布。中段的白云质灰岩普遍具较强的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局部见较强硅化、褐铁矿化;脉岩普遍具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呈石英微细网脉分布,褐铁矿化表现为沿裂隙、星散状(脉岩)、团块状等几种形式。东段花岗岩与白云质灰岩为侵入接触,接触部发育较强的高岭土化、铁锰碳酸盐化。与岩体中、西段相比,该段花岗岩矿物粒度较大,出现2~5mm粒径的长石斑晶,岩体普遍具高岭土化,靠近接触部渐强。接触部外侧白云质灰岩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次级构造发育,充填规模不等的细晶岩脉。
破碎蚀变内共见两条金多金属矿化体:
1号金矿化体:产出于花岗岩体北部岩破碎蚀变带的西段,长约230m,宽0.4~1.0m,Au1.8×10-6,Ag25.0×10-6,矿化主要与断裂破碎带中充填细晶岩脉并具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等蚀变矿化有关。
2号金矿化体:
为1号金矿化体的平行脉,矿化类型与1号矿化体相同,长约40m,宽0.5m,Au3.6×10-6、Ag27.2×10-6。
3.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为半自形-自形粒状。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致密块状为主,少数为角砾状构造。
3.3 矿石矿物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及少量孔雀石、蓝铜矿等。主要造岩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燧石、蛋白石、石英、长石等。
3.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大理岩化、铁锰碳酸盐化及硅化,岩石内常见石英脉产出。
花岗岩体具钾花岗岩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及硅化。岩体内常见石英脉分布,石英脉内见黄铁矿、褐铁矿、辉钼矿金属矿物分布。
4、矿化成因分析
矿产的产出主要受构造层、侵入岩、断裂构造控制。
4.1矿化与构造层的关系
太古代构造层以产金为主,主要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中元古-古生代构造层主要赋存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中生代构造层,因其形成受火山作用的影响,其赋存的矿种较复杂,有金银、铜、铅锌等。
4.2矿化与侵入岩的关系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对成矿起重要作用,侵入不同的构造层,因岩性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侵入到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侵入到中元古代-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常围绕同一岩体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脉型钼铜、铅锌、银等同一系列的矿床。
4.3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辽西凹陷西缘与冀东台陷的交接部位有一呈北东向由中上元古界组成的带状隆起。该隆起带断裂构造发育,断裂多为北东向,呈尖灭再现平行产出,由众多的断裂构成一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伴随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一系列多金属矿床,构成了冀东-辽西金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长150km(冀东段长40km,辽西段长110km),宽20~40km。成矿带由南向北分布有金厂峪-峪耳崖金矿集中区、毛家店-柏杖子金多金属矿集区、北荒-胡杖子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滴答水-岔不岔金多金属矿集区等。沿成矿带金多金属矿产分布规律:①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是金多金属成矿的基本条件,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创造了富集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不规则的燕山期中小型岩株,几乎所有矿床都伴有中酸性岩体(株)产出。②由南向北具有金→金银铅锌→金铜钼的成矿分带特点;③喜峰口-凌源断裂带与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控制着矿集区的展布。
参考文献:
[1] 蒋永臻等.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区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2011.
[2]贾广宁,金成洙. 辽宁柏杖子岩体特征及找矿标志[J]. 有色矿冶,2006,06:1-3.
[3]玄力等. 凌源毛家店矿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J]. 有色矿冶,2006,06:4-6.
[4]李晓季等. 辽宁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J]. 国土资源,2008,S1:82-83.
[5]张广范,张志伟,马建德. 辽西地区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J]. 有色矿冶,2005,01:4-6+11.
[6]蒋振和等. 辽西凌源-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 矿产与地质,2011,06:457-460.
[7]蔡发田. 喜峰口-凌源成矿带金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J]. 矿产与地质,2001,05:305-310.
作者简介:
伞志强,1986-,男,籍贯吉林榆树,助理工程师,从事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