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电生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正常灌注、模拟缺血/再灌注下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电生理作用,初步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标准微电极技术,分析豚鼠左心室乳头肌在正常灌注、缺血/再灌注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电生理作用以及CV-6209和格列本脲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活化因子明显缩短了动作电位时相,灌注前后APD90(90%复极水平的动作电位时相)分别为(144.0±5.8)ms和(120.3±5.8)ms(n=8,P<0.001),CV-6209(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剂)和格列本脲(ATP敏感性K+通道阻断剂)明显抑制了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发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缩短.CV-6209组(n=5)、格列本脲组(n=6)和对照组相比较,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发的APD90缩短率分别为(5.8±1.9)%,(1.1±1.9)%比(16.4±1.8)%(P<0.05,P<0.001).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了早期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进一步缩短,相反,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再灌注早期的动作电位时相延长.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明显缩短了动作电位时相,CV-6209和格列本脲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发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缩短,提示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和ATP敏感性K+通道,可能介入血小板活化因子电生理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放大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和正常区的不均一性,这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纳洛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围产期窒息新生儿44例,其中重度窒息19例,轻度窒息25例。将44例窒息新生儿中的32例设为实验组(重度窒息14例,轻度窒息18例),在生后第1天及用纳洛酮治疗后1 h和3 d分别取血,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β-EP及VIP。另12例为窒息对照组(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7例)。正常对照组16例
目的探讨口服化疗对胰头癌根治手术后患者的疗效. 方法 48例患者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化疗组24例,口服化疗药物5′-脱氧-5-氟脲嘧啶(5′-DFUR,商品名:氟铁龙)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连续6个月,对照组24例未行化疗. 结果全部48例共有12例死亡,化疗组有5例死亡,包括肝转移2例、局部复发2例,对照组7例患者均由于肝转移死亡.2组肝转移的发生率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组
目的为了给临床偏瘫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供统一可信的评定方法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的微机化. 方法应用Delphi编程工具,编写了一套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软件. 结果经临床应用,本套软件统计分析程序安全可靠,各项功能运行正常. 结论 能更科学、准确的评定残疾的程度及康复效果,为临床工作及科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依据.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和HSP7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P法 )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5 6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logical viability and the biochemical change of fresh allografted intervertebral disc of rhesus monkey.Methods Under general a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去白细胞去血浆疗法 (Leuco PE)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报道。笔者采用该疗法对 7例严重的RA患者进行了治疗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主动脉弓及颅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以进一步认识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方法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食道超声(TEE)检查主动脉弓;同时
[目的] 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 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加入不同浓度氯
目的 探讨小儿白血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医院感染费用 效益比。方法  10例白血病患儿分别在门急诊和病房各接受 4 0个疗程化疗 ,分析治疗成本构成 ;给予药物及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