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的神秘面料。即使少女身上的银饰、绣片五彩炫目,依然压不住它的魅惑。那是一种黑色中透着金属般神秘冷艳之光的面料,有点儿挺括,但自然成形。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上那些古老的纹样相比,它现代得几乎可以直接裹在模特身上在国际T台上亮相。这就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侗族甚为流行的一种手工织品——亮布。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黔、桂、湘三省交界地区。他们平日里的穿着一般是一身紫青色的衣服,身处山野之中,这种服装的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而在一些盛大的场合上,他们则可能穿上一身呈现金属光泽的衣服,其色泽、工艺、质地一点不亚于刺绣和织锦,很是好看。侗族人平日里所穿的紫青色服装,由侗族地区极为流行的一种衣料——侗布所制,这是一种十分特殊、工序复杂并且传承久远的民族工艺。他们节日里所穿的亮闪闪的衣服布料则是更加神秘的布料——亮布。它是一种在侗布的基础上经过表面特殊处理而成的布料,是侗族印纺染织物中的上乘之作,备受侗族人民喜爱。
千辛万苦制侗布
在揭开亮布的神秘面纱前,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侗布是怎么制成的。
侗族的文化、事物在古代的起源均以民歌和传说故事为载体,通过口头文学传承下来,纺织品亦是如此,世代相传,传唱千古。侗族人认为是其繁衍人类的始祖发明了侗布,它是伴随着侗族的诞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民族手工纺织品。作为侗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布料,侗布是侗族民族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支柱。侗布不仅有着良好的蔽体御寒的使用性能,其用途还非常广泛,从内衣到外衣,从头帕到绑腿,从工艺品到祭祀用品,各种用途应有尽有,同时还融进了本民族的文化气息和审美理念,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
侗布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主要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在织造工艺上,摘棉、弹棉、纺线、织布等环节均为手工操作,织成的土布有平纹布、蜂窝布、鱼骨头纹布、花椒布、斜纹布等,制作较简单省时也最常见的为平纹布和斜纹布。
侗布的制作是一个相当繁琐而又神奇的过程,染整工艺是侗布的一大亮点:从工具和原料上看,所用工具古朴简单,大致包括染桶、竹篮、木盆、木锤等。而其染料均为天然植物染料,主要提炼自蓼蓝、马蓝和木蓝等蓝草。整理剂则有薯莨、牛胶、鸡蛋清、金樱子根、黄豆等,品种丰富,侗族各个分聚地所用的整理剂也不尽相同,但是应用目的是相同的,差别在于处理后的布料手感、色泽、舒适度等方面。另外,部分侗族人在制作染料的过程中还会加入神秘的“材料”,其多为中草药,但是具体品种依旧属于“秘密”。有趣的是,制作侗布、亮布的技术由侗族的男子掌握,女子则主要负责具体制作。
从工艺过程上看,侗布要经过多次的染色、捶打、上浆等过程,晾晒后才能成型。整个制作过程时间很长,在制作过程中,侗族女子可能会一整天布料不离手。
由于深色耐脏且稳重大方,与华丽的刺绣相得益彰,所以大多数侗族服装都以深蓝为底色。从白色的棉布到深蓝布,主要是由蓝靛染成的。尽管蓼蓝、马蓝和木蓝这三种植物都可被用于染蓝,它们却是不同科的植物,形态差异很大。蓼蓝属于蓼科,一年生草本,叶呈椭圆形,干后会变蓝色;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发现“蓼蓝即堪揉汁染翠碧”。马蓝是爵床科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倒卵形,干时黑绿色。木蓝是豆科的一种灌木,羽状复叶。
调制染料时,先将植物叶片和嫩茎收割后倒进染缸,加水浸酿;待液体呈深蓝色时,将茎叶捞出,加入石灰水,用力搅拌,使水和靛蓝分离,底部留下的沉淀就是人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土靛。把土靛和酒倒入碱水中,在染缸中发酵大约12天。期间,需要不时用木棍搅拌,通过色、味、触感来判断染料是否做好:用眼睛看,发酵好的染料呈黄色;用嘴尝,有一点点酒味即可,若有酸味则表明石灰多了,需要加入甜酒和水来调节;用手摸,看有无黏性,有黏性就表明可以染色了。一般每50千克染料能染40~50米布,每染完一次都要“喂料”(加入新的染料),不能让靛水虚亏,因为缸水是靠碱和石灰养着的。由于缸水温度需要保持在20℃左右,所以过了重阳节之后,到来年春天之前还需要给染缸生火加温。
染料做好了,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白布一节一节按顺序放入染桶,浸染后取出漂洗,在架子上晾晒氧化;晾干后,重新浸入染桶。就这样反复浸染、漂洗、晾晒,蓝色一层层加深。一天中要反复浸染3次,完成全部过程一般要持续两天。
布是怎样变亮的
侗布的染整工艺本就十分复杂,而以此为基础的亮布染整工艺可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甚至有“十染十漂十捶”“两浸”“两刷”“ 两蒸”“加色”一说,其过程还要用到牛胶水、鸡蛋清、薯莨或者杨梅树皮等,最终成型后才是那种发光的亮布。
可是,布到底是怎么变亮的呢?
清晨,走在黔东南寨子的小河边,常常可以看到捶布的妇女。这个时候的布已被露水打湿,比较柔软,正是捶布的好时候,而捶打可以压扁纱线,使竖起的绒毛被压伏,从而使布匹表面平滑光洁。捶打好的布还需要放入染缸中染蓝,每染完一次都要漂洗、晾晒,干后放入新的牛胶水中再染。这种牛胶水是牛皮加清水用文火清炖而成的。把染好的布用牛胶水均匀涂抹,待布匹干后,再放入薯莨煮出的水中反复染三次;晾干后,再用牛胶水涂抹,然后晾干。这个过程可以固色和让布硬挺。如此反复四五次后,就得到了不太亮的普通亮布。整个过程至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还需要更亮的亮布,那就需要上浆了。上浆所用的浆料都是取自于生活的天然原料,如黄豆浆、青柿子浆和鸡蛋清。浆一条百褶裙,需要用掉至少5个鸡蛋。
上好浆后,还需要把布放入甄子中蒸约三炷香的时间。这样,浆料才牢固不易脱落。
蒸布也是个很讲究的过程。一般甄子底层要先垫稻草,稻草上依次放干辣椒和红色的花草。各个地区放的蒸布草不尽相同,如黎平肇兴地区,除了放干稻草和干辣椒以外,还要放入一种杜鹃花的茎叶。蒸好的布拿去晾晒,干后捶打至发亮。
这样,一块泛着紫光的亮布就基本做成了。要得到一块好布,需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
因为土靛和灰碱的质量不稳定,气温变化会影响染色的效果。民间染匠大多是靠实践摸索经验,对染料的化学反应原理不甚了解,控制染料环境的技术有限,只能靠祈神以求缸水调和,染布顺利,所以,侗族人在染布时有不少禁忌。他们认为,孕妇染布会让染水死掉,因此不许孕妇染布,其实这也是对孕妇的一种爱护,毕竟染布的劳动强度不小。染坊墙壁上一般贴有红纸用以驱邪。苗家的蓝靛缸都用芭茅草标镇邪,使靛水不坏,易着色。舀水入箩,要请身强力壮的男士搅拌几下后才由妇女继续,他们认为这样才能镇住染水。到别家讨靛草种植,要给主人一点米或钱,并祝福说:“栽了就活,染了就青。”然后才可拿回家中。每年在祭祖敬神时,人们占卜时最关心的大事,除了“雨水好不好”“人丁平安否”之外,“染布青不青”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亮布和侗布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在处理过的亮布面料上,除了可以看到和侗布一样的棉布和靛蓝成分之外,还可以看到多了蛋白质的成分。这说明,亮布表面比侗布多了一层蛋白质涂层。
那么,亮布为什么会有神秘之感呢?我们知道,紫色是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光,也是色相中最暗的颜色,人眼对它的视知觉很低,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神秘、安静的感觉,再加上亮布表面泛着的金属光泽,保持了紫色的情感稳定性的同时,又添加了一份动感,从而营造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让亮布走出大山
与我们常见的那些普通棉布相比,亮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侗族大多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容易使人出现皮肤过敏甚至湿疹等皮肤问题;而亮布所制成的服饰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保证穿着者的皮肤干爽温暖。靛类染料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在经过靛蓝染色的亮布中,靛蓝能够固化在纤维中,从而起到长期的抗菌作用。侗族生活的地区,每到夏季,毒蛇、蜈蚣、蜘蛛等喜阴毒虫肆虐,而在染整过程中添加了神秘中草药的亮布能起到一定的抗菌抗虫作用……如此看来,用亮布制成的服饰可谓是保健功能强大的服装了。
由于上浆时所选择的浆料不同,亮布的硬度也会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既可以制作出薄软的布料,又可以制作出硬挺的布料。
透湿性实验显示,以纯棉纤维为主的亮布的透气、透湿性仍然很好。
在色牢度方面,虽然亮布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很低,但其汗渍色牢度基本能达到现代贴衬织物的服用标准。
侗族民众穿的自织自染的侗布多为墨青、青、红青色,青色和本色侗布主要用于便装;而由于染料的化学结构、染色方法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天然亮布的色牢度都不高,尤其是水洗色牢度,使得亮布服饰不仅不适合水洗,还容易弄脏袖口等处的绣花纹样,所以一般只用于制作节日盛装。
如何提高亮布的色牢度,是让亮布走进现代时尚社会的难题。如今,服装染整工艺专家通过选用合适的固色剂和温度、固色剂浓度控制等手段,能使天然亮布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得到有效提升。色牢度的提高对亮布的艺术性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让亮布从大山里走出来,融入更广阔的天地。
传承悠久的民族符号
在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亮布广泛应用于服饰、饰品、祭祀、礼仪等方方面面,尤其在礼尚往来中,送一批亮布作为礼物显得十分厚重和珍贵。用亮布制成的侗衣,其样式虽不如苗族衣饰纹路那样纷杂,却洋溢着极简之美,从而透出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其上衣颜色为闪亮的紫色亮布,裤子多为墨青色,头上经常带白色花格帕。侗族男子服饰现今已趋于现代,女装仍旧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其色调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完美融合,其色调对比鲜明,饱和度高,显示出一种既朴素而又不失高贵的和谐美。
在侗族人的服饰中,亮布还经常用来与织锦、刺绣搭配在一起,用来装饰衣领、袖口、披肩、背带、头帕等部位,也应用在床单、被面等床上用品上。在泛着高贵紫色金属光泽的面料上,绣上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或图腾,那些或具体或抽象的形象,通过艺术提炼,充满浓郁的民族情感和自然气息,极具艺术表现力。
在侗族人的婚恋和人情交往中,亮布则体现着当事人浓浓的心意。因为是自己手工制作,所以常常被作为定情信物,一匹布的好坏往往是衡量一个姑娘爱意的标准。而在互赠亲友上,通过亮布本身的精致加上布料所绣纹饰图案的寓意,往往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表达出最友善的情感。做工极其精致高档的亮布甚至可以作为极其贵重的礼物,出现在高端的社交场合乃至国家层面的友好往来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广西一些地方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化纤加涂层制成的“假亮布”。而在生活中,购买和使用这种“假亮布”的人也愈来愈多。事实上,传统亮布的制造工艺虽然复杂繁琐,制作周期很长;但不论是在表观上,还是在穿着的舒适性上,都远远优于“假亮布”。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亮布是具有民族符号意义的产物,它传承着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侗族文化所崇尚的人与自然、个体与族群、情感与行为、物质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这迫切需要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提升亮布的制作工艺,避免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
【责任编辑】赵 菲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黔、桂、湘三省交界地区。他们平日里的穿着一般是一身紫青色的衣服,身处山野之中,这种服装的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而在一些盛大的场合上,他们则可能穿上一身呈现金属光泽的衣服,其色泽、工艺、质地一点不亚于刺绣和织锦,很是好看。侗族人平日里所穿的紫青色服装,由侗族地区极为流行的一种衣料——侗布所制,这是一种十分特殊、工序复杂并且传承久远的民族工艺。他们节日里所穿的亮闪闪的衣服布料则是更加神秘的布料——亮布。它是一种在侗布的基础上经过表面特殊处理而成的布料,是侗族印纺染织物中的上乘之作,备受侗族人民喜爱。
千辛万苦制侗布
在揭开亮布的神秘面纱前,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侗布是怎么制成的。
侗族的文化、事物在古代的起源均以民歌和传说故事为载体,通过口头文学传承下来,纺织品亦是如此,世代相传,传唱千古。侗族人认为是其繁衍人类的始祖发明了侗布,它是伴随着侗族的诞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民族手工纺织品。作为侗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布料,侗布是侗族民族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支柱。侗布不仅有着良好的蔽体御寒的使用性能,其用途还非常广泛,从内衣到外衣,从头帕到绑腿,从工艺品到祭祀用品,各种用途应有尽有,同时还融进了本民族的文化气息和审美理念,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
侗布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主要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在织造工艺上,摘棉、弹棉、纺线、织布等环节均为手工操作,织成的土布有平纹布、蜂窝布、鱼骨头纹布、花椒布、斜纹布等,制作较简单省时也最常见的为平纹布和斜纹布。
侗布的制作是一个相当繁琐而又神奇的过程,染整工艺是侗布的一大亮点:从工具和原料上看,所用工具古朴简单,大致包括染桶、竹篮、木盆、木锤等。而其染料均为天然植物染料,主要提炼自蓼蓝、马蓝和木蓝等蓝草。整理剂则有薯莨、牛胶、鸡蛋清、金樱子根、黄豆等,品种丰富,侗族各个分聚地所用的整理剂也不尽相同,但是应用目的是相同的,差别在于处理后的布料手感、色泽、舒适度等方面。另外,部分侗族人在制作染料的过程中还会加入神秘的“材料”,其多为中草药,但是具体品种依旧属于“秘密”。有趣的是,制作侗布、亮布的技术由侗族的男子掌握,女子则主要负责具体制作。
从工艺过程上看,侗布要经过多次的染色、捶打、上浆等过程,晾晒后才能成型。整个制作过程时间很长,在制作过程中,侗族女子可能会一整天布料不离手。
由于深色耐脏且稳重大方,与华丽的刺绣相得益彰,所以大多数侗族服装都以深蓝为底色。从白色的棉布到深蓝布,主要是由蓝靛染成的。尽管蓼蓝、马蓝和木蓝这三种植物都可被用于染蓝,它们却是不同科的植物,形态差异很大。蓼蓝属于蓼科,一年生草本,叶呈椭圆形,干后会变蓝色;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发现“蓼蓝即堪揉汁染翠碧”。马蓝是爵床科多年生草本,叶对生,倒卵形,干时黑绿色。木蓝是豆科的一种灌木,羽状复叶。
调制染料时,先将植物叶片和嫩茎收割后倒进染缸,加水浸酿;待液体呈深蓝色时,将茎叶捞出,加入石灰水,用力搅拌,使水和靛蓝分离,底部留下的沉淀就是人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土靛。把土靛和酒倒入碱水中,在染缸中发酵大约12天。期间,需要不时用木棍搅拌,通过色、味、触感来判断染料是否做好:用眼睛看,发酵好的染料呈黄色;用嘴尝,有一点点酒味即可,若有酸味则表明石灰多了,需要加入甜酒和水来调节;用手摸,看有无黏性,有黏性就表明可以染色了。一般每50千克染料能染40~50米布,每染完一次都要“喂料”(加入新的染料),不能让靛水虚亏,因为缸水是靠碱和石灰养着的。由于缸水温度需要保持在20℃左右,所以过了重阳节之后,到来年春天之前还需要给染缸生火加温。
染料做好了,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白布一节一节按顺序放入染桶,浸染后取出漂洗,在架子上晾晒氧化;晾干后,重新浸入染桶。就这样反复浸染、漂洗、晾晒,蓝色一层层加深。一天中要反复浸染3次,完成全部过程一般要持续两天。
布是怎样变亮的
侗布的染整工艺本就十分复杂,而以此为基础的亮布染整工艺可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甚至有“十染十漂十捶”“两浸”“两刷”“ 两蒸”“加色”一说,其过程还要用到牛胶水、鸡蛋清、薯莨或者杨梅树皮等,最终成型后才是那种发光的亮布。
可是,布到底是怎么变亮的呢?
清晨,走在黔东南寨子的小河边,常常可以看到捶布的妇女。这个时候的布已被露水打湿,比较柔软,正是捶布的好时候,而捶打可以压扁纱线,使竖起的绒毛被压伏,从而使布匹表面平滑光洁。捶打好的布还需要放入染缸中染蓝,每染完一次都要漂洗、晾晒,干后放入新的牛胶水中再染。这种牛胶水是牛皮加清水用文火清炖而成的。把染好的布用牛胶水均匀涂抹,待布匹干后,再放入薯莨煮出的水中反复染三次;晾干后,再用牛胶水涂抹,然后晾干。这个过程可以固色和让布硬挺。如此反复四五次后,就得到了不太亮的普通亮布。整个过程至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还需要更亮的亮布,那就需要上浆了。上浆所用的浆料都是取自于生活的天然原料,如黄豆浆、青柿子浆和鸡蛋清。浆一条百褶裙,需要用掉至少5个鸡蛋。
上好浆后,还需要把布放入甄子中蒸约三炷香的时间。这样,浆料才牢固不易脱落。
蒸布也是个很讲究的过程。一般甄子底层要先垫稻草,稻草上依次放干辣椒和红色的花草。各个地区放的蒸布草不尽相同,如黎平肇兴地区,除了放干稻草和干辣椒以外,还要放入一种杜鹃花的茎叶。蒸好的布拿去晾晒,干后捶打至发亮。
这样,一块泛着紫光的亮布就基本做成了。要得到一块好布,需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
因为土靛和灰碱的质量不稳定,气温变化会影响染色的效果。民间染匠大多是靠实践摸索经验,对染料的化学反应原理不甚了解,控制染料环境的技术有限,只能靠祈神以求缸水调和,染布顺利,所以,侗族人在染布时有不少禁忌。他们认为,孕妇染布会让染水死掉,因此不许孕妇染布,其实这也是对孕妇的一种爱护,毕竟染布的劳动强度不小。染坊墙壁上一般贴有红纸用以驱邪。苗家的蓝靛缸都用芭茅草标镇邪,使靛水不坏,易着色。舀水入箩,要请身强力壮的男士搅拌几下后才由妇女继续,他们认为这样才能镇住染水。到别家讨靛草种植,要给主人一点米或钱,并祝福说:“栽了就活,染了就青。”然后才可拿回家中。每年在祭祖敬神时,人们占卜时最关心的大事,除了“雨水好不好”“人丁平安否”之外,“染布青不青”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亮布和侗布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在处理过的亮布面料上,除了可以看到和侗布一样的棉布和靛蓝成分之外,还可以看到多了蛋白质的成分。这说明,亮布表面比侗布多了一层蛋白质涂层。
那么,亮布为什么会有神秘之感呢?我们知道,紫色是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光,也是色相中最暗的颜色,人眼对它的视知觉很低,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神秘、安静的感觉,再加上亮布表面泛着的金属光泽,保持了紫色的情感稳定性的同时,又添加了一份动感,从而营造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让亮布走出大山
与我们常见的那些普通棉布相比,亮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侗族大多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容易使人出现皮肤过敏甚至湿疹等皮肤问题;而亮布所制成的服饰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保证穿着者的皮肤干爽温暖。靛类染料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在经过靛蓝染色的亮布中,靛蓝能够固化在纤维中,从而起到长期的抗菌作用。侗族生活的地区,每到夏季,毒蛇、蜈蚣、蜘蛛等喜阴毒虫肆虐,而在染整过程中添加了神秘中草药的亮布能起到一定的抗菌抗虫作用……如此看来,用亮布制成的服饰可谓是保健功能强大的服装了。
由于上浆时所选择的浆料不同,亮布的硬度也会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既可以制作出薄软的布料,又可以制作出硬挺的布料。
透湿性实验显示,以纯棉纤维为主的亮布的透气、透湿性仍然很好。
在色牢度方面,虽然亮布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很低,但其汗渍色牢度基本能达到现代贴衬织物的服用标准。
侗族民众穿的自织自染的侗布多为墨青、青、红青色,青色和本色侗布主要用于便装;而由于染料的化学结构、染色方法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天然亮布的色牢度都不高,尤其是水洗色牢度,使得亮布服饰不仅不适合水洗,还容易弄脏袖口等处的绣花纹样,所以一般只用于制作节日盛装。
如何提高亮布的色牢度,是让亮布走进现代时尚社会的难题。如今,服装染整工艺专家通过选用合适的固色剂和温度、固色剂浓度控制等手段,能使天然亮布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得到有效提升。色牢度的提高对亮布的艺术性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让亮布从大山里走出来,融入更广阔的天地。
传承悠久的民族符号
在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亮布广泛应用于服饰、饰品、祭祀、礼仪等方方面面,尤其在礼尚往来中,送一批亮布作为礼物显得十分厚重和珍贵。用亮布制成的侗衣,其样式虽不如苗族衣饰纹路那样纷杂,却洋溢着极简之美,从而透出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其上衣颜色为闪亮的紫色亮布,裤子多为墨青色,头上经常带白色花格帕。侗族男子服饰现今已趋于现代,女装仍旧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其色调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完美融合,其色调对比鲜明,饱和度高,显示出一种既朴素而又不失高贵的和谐美。
在侗族人的服饰中,亮布还经常用来与织锦、刺绣搭配在一起,用来装饰衣领、袖口、披肩、背带、头帕等部位,也应用在床单、被面等床上用品上。在泛着高贵紫色金属光泽的面料上,绣上丰富多彩的动物图案或图腾,那些或具体或抽象的形象,通过艺术提炼,充满浓郁的民族情感和自然气息,极具艺术表现力。
在侗族人的婚恋和人情交往中,亮布则体现着当事人浓浓的心意。因为是自己手工制作,所以常常被作为定情信物,一匹布的好坏往往是衡量一个姑娘爱意的标准。而在互赠亲友上,通过亮布本身的精致加上布料所绣纹饰图案的寓意,往往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表达出最友善的情感。做工极其精致高档的亮布甚至可以作为极其贵重的礼物,出现在高端的社交场合乃至国家层面的友好往来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广西一些地方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化纤加涂层制成的“假亮布”。而在生活中,购买和使用这种“假亮布”的人也愈来愈多。事实上,传统亮布的制造工艺虽然复杂繁琐,制作周期很长;但不论是在表观上,还是在穿着的舒适性上,都远远优于“假亮布”。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亮布是具有民族符号意义的产物,它传承着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侗族文化所崇尚的人与自然、个体与族群、情感与行为、物质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这迫切需要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提升亮布的制作工艺,避免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