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堆:坚定不移的爱国情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长在国旗下,
  国旗下那片丰腴的土壤,滋养了他。
  而他回报祖国的是深深的爱,
  1979年,他将生活的小船从福建驶向香港,
  爱国,是他心中的双桨,
  爱国,也是他不变的方向。
  异地打拼虽不易,
  他的一生也平凡,
  却仍渴望为我们祖国的繁荣,香港的稳定,
  贡献力量。
  一个中国人最坚定的信念,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他的崇高。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对于祖国,高武堆先生也是这样的情感。
  1939年,高武堆先生出生在福建著名的侨乡——石狮市,1962年,他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后于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十六年的时间里,他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从略显稚气的学生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专业的科研人员,他所担任的职务也由副科长提升为科长。为祖国的农林业竭诚奉献,尽职、尽智。
  1978年,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对于华侨、侨眷更多了些关心和重视,向华侨及侨眷征求了意见,并实行一系列关怀华侨、侨眷的政策,为分隔两地的华侨及侨眷团聚增添了政策的支持和更多的机会。作为侨眷(其父为菲律宾华侨)的高武堆先生亦在其中。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属于国家干部之列,国家对他多年来的培养让他对祖国满怀感恩,他说:“是国家辛辛苦苦培养了我,所以,如果我要离开,必须要经过组织的批凖,只有组织点头说‘可以’,才离开。”言辞切切,其对祖国的心,日月可鉴。
  于是,他向组织询问,“是否可以去香港?”组织说:“国家有华侨政策,如果你愿意去,是可以去的。”得到批凖,1978年,高武堆先生的妻儿先于他来到了香港,第二年,他也来到了香港。
  当时,之所以选择来港,高武堆先生说:“是因为中华儿女要融入香港这个社会。”无论是在内地从事科研工作,响应国家的建设四化政策,还是来到香港,融入香港,皆出于对祖国深而真的爱,爱国的旋律响彻了他饱满的一生。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人生如璞玉,需要打磨和锤炼,方能成品。高武堆先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在新中国的红旗下成长,他的学习生涯伴随着艰苦的劳动锻炼,他曾有过下放农村的经历。这些,在他的人生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不仅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更将爱祖国、爱大家情怀深深地植根于内心之中。
  1979年来港之时,高武堆先生已年近四十,这个年龄在大多数人眼中,无论是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还是打拼,或学习,都不是一个最佳的年龄,尤其是在港英政府统治下的香港,行走起来,更显不易。所幸,他一直将自己置身于乐观、上进、积极、努力的心态之中。
  回顾过往,那时的他,在内地获得的大学文凭和专业资格证书不被认可,才华也得不到承认,面对现实,他低下了头,却将意志和思想扬起。他从不抱怨,也不诅咒,他选择的是在坚忍中积蓄力量,默默耕耘,因为他的身体里有一个不屈的灵魂,因此,他的脚下有了一片坚实的土地。
  高武堆先生以在纺织厂打工拉开了异地打拼的序幕,个子并不壮实的他却特别能吃苦,后又转到一家手表厂工作,在那里,他积累经验,一步步成长,短短几年之后,高武堆先生便由一个最基层的工人上升为部门的管理层。他工作了十来年,后来,因为工厂决定搬迁至内地,已经适应香港生活的他选择了留在香港。
  时针转至1989年,此时,《中英联合声明》已经签订完毕,内地、香港开始为回归做凖备工作,内地来港的专业人才也逐渐地得到了香港的重视。许多单位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其中有一家医院正需要一位专业的园林工作者。
  专业的技能在被搁置了许多年之后,能有一个重新发挥的机会,高武堆先生当然不会放弃。他拿着收藏了许多年的福建省农林大学毕业证书来到医院,在应聘的十多人当中,大多数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唯独他,已经五十岁。也许是文凭的优势,也许是丰富经验的沉淀,也许是他所拥有的一整套园林知识和技术,医院最终选中了高武堆先生,聘用他做医院的花卉管理,将医院美化,直到2003年退休。
  高武堆先生是一个坚强而执著的人,而努力和勤奋是支撑他立足于香港的支柱,事业、家庭,在他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人生中最为珍惜、最珍贵的部分。
  他的太太是一位护士长,他们相识于内地,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在九十年代,他们购置了住所,温馨四溢。如今,儿女已经长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儿子在港开设了一家培训公司,女儿、女婿在深圳开办了工厂,后在东莞买了土地,建了厂房。金融风暴来袭,他们顶住了风浪,站住了脚,顺利走到了稳定的今天。这一切,全是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而来。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爱国,行动与精神的契合
  曾经,是祖国这片丰腴的土地滋养了高武堆先生,这让他对祖国心存感恩,对祖国满含敬意。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爱国的热血,他的骨子里存留着爱国的因子。高武堆先生说:“祖国培养了我,爱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他对祖国的爱,早已根深蒂固,坚定不移。于是,在他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心和行动表达着他对祖国的爱。
  从1979年来港至今,高武堆先生亲身经历了香港回归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他感慨万千:“香港在过去是殖民统治,回归之后,人民可以当家做主,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作为主人,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好香港,因为香港是我们自己的土地。”
  从1994年开始,高武堆先生便开始参加社会工作,那时,因为自身有工作在身,他常利用空闲时间参与,2003年退休以后,他更全勤投入社会服务之中。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上一届立法会选举。当时有的选区在选举期间,反对的声音不少,选情严峻复杂,在那些时间里,他常利用喝茶、家访等方式,循序渐进,将情况清楚地说与他们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改变了许多人的态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那次选举的顺利进行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不久前,他来到福州参加了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分院五十周年联欢,在见面的那一刻,五十年前的求学时代场景又一次重现,半世纪校友情,浓得化不开。只是,他放弃了在福州的游览,九月九日清早,他马上乘坐飞机赶回了香港,一是为了投身于即将开展的2012年的立法会选举,二来是为了将爱国爱港的人士选入立法会,为稳定、繁荣香港,尽自己一份力量。意识形态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需要慢慢地转变,而他们,正在努力。高武堆先生说:“来香港的变化,就是学到了知识,也赚了些钱,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一直在践行这句对祖国的承诺。   在香港,居住着一百多万福建籍人士,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数所大学的成千上万人居住在此,他们是知识分子,是一支重要的队伍。在香港回归之前,许多福建省各大学的旅港校友纷纷成立校友会,旨在更好地将大家团结起来,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做出贡献。从1994年开始,高武堆先生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校友开始着手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港澳校友会,并于1996年7月28日正式成立,陈炳生先生为创会会长,永远会长李常盛,颜禧强先生为现任会长。在校友会成立的第一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上,高武堆先生出任副秘书长,现任为常务副会长。会务中,他们将关心校友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2011年,福建九所大学在港校友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联欢会,此联欢会由福建农林大学港澳校友会主办,高武堆先生任统筹,发挥团队的力量,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这场联欢会举办得十分成功,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1年,对许多人来说是普通的一年,而对于厦门大同中学和高武堆先生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厦门大同中学校友会三十多位代表回到了大同中学,参加母校85周年校庆,会长为母校捐赠了上百万,成立了教学基金,为母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他们常举办各种活动,如聚会、郊游等,通过活动,将大家凝聚在了一起。
  退休之后的高武堆先生不仅没有闲下来,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他忙碌于各个社团,身兼诸多社会公职,他和宗亲发起成立了高氏港澳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会员人数已由最初的几十人,递增至一百多人。他是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财务部主任,掌管着整个社团的“经济大权”,他廉洁、严谨、严肃,他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作为财务主任,如果不带头做好,下面的人便会乱套,上梁不正下梁歪。”也因此,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高武堆先生参与的所有社团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国爱港,他说:“爱国爱港是根本问题,丝毫不能含糊。”爱国,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坚定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他平凡中的崇高。
  高武堆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福建农林大学港澳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香港厦门联谊总会财务部主任
  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第四届
  副秘书长
  香港厦门大同中学校友会秘书长
  福建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顾问
  高氏港澳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发起人之一
其他文献
梁挺师傅,人称“詠春王”,  是国际詠春总会创办人,  亦是将中国功夫引入全港大专学府第一人。  他一生致力詠春拳的研究与推广,  13岁拜师学艺,17岁传授詠春拳术,  於上世纪70至80年代,将詠春拳风靡欧美各国,  其詠春武馆分佈於世界60多个国家,徒子徒孙逾百万人。  他言:“习武绝非恃强凌弱”、“弘扬中国武术,是将中国武术的精髓教出去,使他门他派信服,心甘情愿地跟随你学习及发扬,比单纯打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在伦敦夜空美丽的焰火中,在酷玩乐队激情的歌声中,在几万名观众留恋的眼神中,2012年伦敦残奥会9月9日晚在“伦敦碗”闭幕。自此,奥林匹克的接力棒传到里约手中。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闭幕式致辞中说:“这是一届简单而神奇的残奥会,是一届独一无二的残奥会。”  在过去11个比赛日,英国观众对伦敦残奥会投入了持续的热情,残奥会共销售了超过240万张门票。在奥林匹克公园、在EXCEL体
期刊
江立峰先生简历  香港最具实力的中国工笔人物画画家之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工笔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曾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会美术课程导师,年轻时得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袁浩、杨之光、刘济荣等的指导。1987年来港定居,他的画风严谨,线条刚劲中带有秀润,运笔利落流畅,色彩调和典雅。既保留传统中国工笔画技法,也配合丰富的时代气息,作品多次在香港、日本、台湾、澳洲、美加及内地展出,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期刊
岑才生先生——报业先驱,传媒行家,  他曾主办的《华侨日报》,  用文字迸发出奔涌和势不可挡的力量,  针砭时事,见解独到,入木三分,  曾经,一则分析当年英镑贬值的新闻,  将他推到了业界潮流高峰。  岑才生先生——善长仁心,大爱无疆,  从1953年回港开启服务征程后,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停步,  在慈善事业的进程中,  他用最真的心,最动人的情,最无私的爱,  谱出一首奉献赞歌,书写一段
期刊
勇攀高峰,保持浩然正气 ,  恪尽职守,维护法理公平。  两岸三地不同法系,  公平、公正  一心一意服务华夏。  尽心、尽责  人生不断突破,事业开拓。  经验丰富的公証人  两岸三地法律体系各不相同,香港法律属于英美普通法系,有别于内地的法律体系,两者接触难免存在法律的协调问题。二十多年前,香港实行了委托公証人制度,其核心就是为了确保香港发往内地使用的公証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解决两地不同的社
期刊
第三届“两岸和平创富论坛”不久前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开幕,两岸众多知名人士汇聚一堂,以“推动陆企来台投资、两岸经贸龙年创新局”为主题,多角度探讨两岸如何把握商机、实现双赢。  自台湾方面2009年开放大陆资本来台投资以来的3年间,大陆企业来台投资已有200多个项目,投资金额近3亿美元,取得初步成果。此次论坛由台湾《旺报》主办,为期2天。两岸产业和金融界人士将就推动陆企来台投资、加强两岸信息通讯产业合作
期刊
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开幕  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当地时间8月8日上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  据组织者介绍,本次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的宗旨是广泛联合海外“反独促统”力量,巩固海外侨胞“反独促统”成果,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於推动两岸关係和平发展,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将“反独促统”运动引向深入
期刊
艰苦,不能使他屈服,  坚持,是他的座右铭。  他半工半读,入驻建筑行业,  以最大限度且恰到好处地利用空间为特色,  终在建筑行业领域里有所建树。  因为努力,因为坚持,  他的平凡人生发出了熠熠光彩,  他的人生旅途亦充实自信与自豪。  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施仁泰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对自已的每一个工程都充满了信心。1972年开始进入建筑师楼工作,晚上再进修。1977年远赴英国攻读土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以自己名字设立的体育基金会8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向伦敦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颁发奖金仪式。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曾宪梓、理事长曾智明向金牌运动员代表林丹、孙杨转交了2520万港元支票。  56位中国伦敦奥运会金牌健儿们与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副主席段世傑、杨树安以及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单位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伦敦时间8月29日晚8点30分,一位脑海里装得下宇宙的残疾人一动不动地歪坐在轮椅里,在亿万人瞩目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中心,用思想的语言向世界掀开了2012年第14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序幕。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成为今晚第一个在伦敦残奥会开幕式上出现的人物。他在静默中用大脑发出的电子语音将以希望和乐观为主题的开幕词传达给全世界30亿电视观众和八万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