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的立体美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版),是廖一研究员承担的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名)的研究成果。坊间虽出版有百余部传记文学研究著作,但涉及研究中国当代某一区域的传记文学之发展历程及其特色的,仅有香港寒山碧的《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寒山碧主编的《香港传记文学发展特色及其影响》、台湾郑尊仁的《台湾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廖一的这部专著属于内地出版的第一部,其价值意义自不待言。
  作为地域传记文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论著充分把握吉林传记文学多民族共同发展和融合互通特点,采用纵横交贯、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吉林传记历史演变进行了宏观深致的考察。
  在第一章“历史传记的发掘”中,著者从白山黑水先民传奇,谈到骁勇先民开疆拓土,继而从满族说部的整理与发掘,谈到古老传记演绎民族传奇,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东北古代地域的辽阔雄浑、苍凉寂寥和传记人物的坚毅果敢、刚健豪迈的传奇。如果说前面的两节关于《黑水先民传》《长白先民传》《吉林将军传略》《吉林名人传》等的概述尚属铺垫的话,那么后面的两节有关满族说部的阐释则属浓墨重彩。我们知道,“各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深厚、绵长、稳定且凝结有共同精神、心理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会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满族先民发端于长白山脉,满族漫长的民族成长历史充满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壮烈悲怆的故事,构筑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古朴而悠久的满族民间口头文学——传统说部。满族说部作为满族及其先民的百科全书,以往研究大多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谈论其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廖一的《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则另辟蹊径,将其从传记文学的角度切入考察,完成了她的理论跋涉,令人耳目一新。论著将满族说部归属于口述传记,归纳论述了满族说部诸多方面的特质,即形式口述性、历史真实性、传承单一性、流传变异性、功能教化性、文学艺术性。作者如同一位睿智风趣的导游,引领着人们穿越古代,身临其境般感受和鉴赏满族生活的活化石和風俗宝鉴,它是那么珍贵、自然、清新、迷人。
  第二章“融入世界 崛起与互动”,著者将视野投向西方传记文学热潮,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中观照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呼应,较深入地论述了吉林传记文学既自觉融入世界文学文化,又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特别是吉林的地域文化的特点。著者富有洞见地指出,吉林传记文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地域性和民族性上。吉林地处东北边陲,由于地域、自然环境、多民族性,使其内涵与中原文化相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吉林乃至东北边疆山林文化的边缘性,游牧文化、草莽文化的特点,使其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特殊文化品格:边缘性悲剧人格。论著令人信服地阐释了吉林传记文学中传主表现最为突出的悲剧人格,无疑具有重要的人生启示与警醒价值。不独如此,论著还从“狼烟揭示人物命运”出发,撷取韩边外、张作霖、张学良、义勇群像等多个典型草莽枭雄传主,及杨靖宇等抗日英烈,以别样的价值立场、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完成对东北人文化性格的深度透视。前者一面是舍生取义、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精神和高尚情操,一面是自由涣散、互不支援、鲁莽扰民等缺陷杂陈。后者阐述的像杨靖宇深谋远虑、大智大勇、文武兼备等极宝贵的文化人格,对比鲜明,丹心一片,青史可鉴。
  当代吉林传记文学取得了丰硕骄人的成果。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不仅满族蒙古族口传传记文学完成了从口传到文本化过程,而且古代才子佳人传记、近现代历史人物传奇、民国各色名流奇人传奇、当代杰出人物传记等等,更是琳琅满目。《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对其中涌现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也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第三章“主要传记作家解析”,从丰富的文学事实出发,尊重吉林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逻辑,从而得出扎实而严谨的科学判断。对在文坛独树一帜的两位老作家鄂华、苏赫巴鲁,论著以敞开心扉、放眼世界的感情和理性,驰骋在历史与现实、文化和文明的深度空间,通过展示民族性与文化性的视角景观,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新转型。如通过对鄂华写实冷峻的理性光芒与批判精神的阐发,透视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许多现象,充分呈现出作家多样化的审美追求。对苏赫巴鲁的成吉思汗系列传记鲜明民族特色的阐释,也是充分而坚实,其民族性、经典性特质,通过作家苏赫巴鲁和学者廖一富有民族特色和感染力的倾力描绘,浓郁如鲜醇的马奶酒,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不独如此,《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还对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投以关注的目光,涉及有杨子忱的《鬼才金圣叹》《纪晓岚全传》《王尔烈全传》,张钧的《纳兰容若》《野百合下的冤魂——王实味全传》,窦应泰的《宋美龄最后的日子》《张学良传奇》,王庆祥的溥仪帝妃系列传记,王维宪、王昭全、文欢、王小妮、吕明辉等人的传记作品多部。作者始终贴近文本,对吉林当代作家作品独出机杼的解析在本书中比比皆是,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和批评尺度,在廖一的笔下得到较完美体现。
  《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从地域、审美、传统、现代等多种维度,对吉林当代传记文学进行了阐释批评。阅读效果证明,作者并非是简单地编撰一部地域的传记文学研究专著,它是吉林某种程度上也是东北独特的文明形态的象征和凸现,堪称一部精彩纷呈、独具风格、具有较高学术品味和审美价值的创新之作。论著富有传记文化研究的立体美感,其智性诗意与恢宏气度令人难忘。在扎实可信的史料叙述的基础上,该书精心配制了百余幅作家照片、书影,有些甚至弥足珍贵的文物图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述过程中,著者十分注重多维比较方法的运用。如解析苏赫巴鲁的《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何以在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今天、成吉思汗的传记和研究著作数不胜数的情况下,还能荣获蒙古国世界游牧民族作家大会唯一的“成吉思汗奖牌”特别奖。论著将其与国外作者和国内作家、史学家的创作多方比较,认为苏赫巴鲁始终是以蒙古人的目光成就的,其观察和创作时切入的角度、心灵的历程,与海内外的作家、评论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对成吉思汗的创作和研究,极具民族性、经典性、史诗性,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同类型的史书和文学创作。
  如果从更高更完美的要求出发,愚以为《当代吉林传记文学研究》也有些不足之处可以完善。
  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吉林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该书对“朝鲜题材”的传记文学虽偶有涉及,但总体来说对朝鲜族方面的传记研究太少,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如金虎雄的《金学铁评传》《四海之内皆兄弟——朝鲜族教育家林民镐》,柳燃山的《不朽的英灵——崔采》,金秀永的《中韩友好的传奇人物韩晟昊》,李惠善的《郑律成评传》,李光仁的《崔音波评传》等。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缺点是,该书在梳理吉林传记文学的发展脉络、评析作家作品时,有些地方复述传记故事似乎偏多了一些,缺乏简约,述多评少。例如卓昕的《杨靖宇全传》,长达130万字,堪称一部全景式涵盖杨靖宇及其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抗战传奇的百科全书。在阐释这部作品时,该书显然流入叙述的狂欢,而对作品高超的艺术表现把握不足、论述不够。事实上,卓昕这部全传“详细描写了抗战岁月的风土人情”,“既有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有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有战争岁月的残酷与狡诈,有人情世故的练达与超脱;有风物河山的点缀,有习俗歌谣的铺陈……一条杨靖宇与抗日联军的战斗主线,串起社会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贾泳洋、王伊林《研究杨靖宇的“史学双璧”》,《世纪桥》2009年第1期)相信著者完全有能力从文化学的角度抽丝剥茧,进行体察入微的分析。
  (作者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值此《博览群书》出版400期之际,《博览群书》邀全球读者共同寻找400位“悦读书画家”。  一、活动主题:  我(们)与“博览群书”。  二、创作主题: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三、创作形式:  1、书法或绘画作品;2、作品请拍摄成图像(分辨率300以上;JPG格式;文件大小3M-5M),配400字作品创作故事(加上作者简介不超500字)。  四、发稿邮箱:  《博览群书》投稿邮箱(gmbl
在中外文学史上,以“家”和“家族”命运变迁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汗牛充栋。文学是人学,写人哪能离得开“家”呢?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写荣、宁两府封建大家族的命运;巴金的《家》《春》《秋》是写一个大家庭的兴衰;陈忠实的《白鹿原》写的是白、鹿两大家族的命运和秘史,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写的山东高密乡的家族故事;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两大家族的悲剧;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写的也是从家庭之变折
郭沫若被誉为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可是近年来只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新时代》《生命之科学》和《鲁拜集》出版发行,仅仅只有这么几部作品可能很难将郭沫若与翻译家的称号联系起来。特别是随着8卷本《鲁迅译文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和11卷本《周作人译文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现代文学作家翻译作品集的陆续出版发行,读者们对于现代文学作家的翻译情形有了整体的认知,对这些作家的
我参加的“文革”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已经过去40年了,但当年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  壹  我是1974年春季从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的。说是高中毕业,其实小学3年级时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革”。那个年代,一会罢课,一会复课,一会学工,一会学农,一会挖防空洞,一会烧砖窑。初中2年,高中2年,然后就稀里糊涂地毕业,进入了下乡的行列。  当时父亲深知他在解放前国军少将的头衔会影响我的未来,他担心我下乡是不
《国家目标下的科学家个人自由》,马佰莲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29.00元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美国著名政治家、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于公元1775年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口号,它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对自由的追求是千百年来人类行为的永恒动力之一。自由对于科学创新活动而言,则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由于科学研究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很难计划的,自由
·壹·  钱锺书(1910—1998)今日自是大名鼎鼎,但三四十年前,知晓其人的还很有限。20世纪60年代初,美籍学者夏志清在其英文名著《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对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等的小说大加推崇,这一看法与当时国内通行的现代文学研究结论相比,真如云泥相隔。不过,因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极少,这本日后被誉为“开创性”的著述,仅流行于港台地区,大陆则基本不知。差不多二十年后,此书方传入大陆知识界并引来
国人时常会跟着西洋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信仰。事实上,这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周易》有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拨开宗教信仰形式的外表,透视其实质与功能,我们就会发现,家庭就是中国人的教堂。这个论断出自国史大家钱穆先生。  钱先生1944年在《孔子与心教》一文中如是说:  西方的宗教为上帝教,中国的宗教则为“人心教”或“良心教”。西方人做事每依靠上帝,中国人则凭诸良心。西方人以
这本名为《天生有罪》的书,由美国兰登书屋2017年9月19日出品,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荣登美国《时代》周报评选的2017年度百本重要图书排行榜,位列畅销书榜单的榜首。  吸引我注意的不是榜首畅销书,而是书名以及作者的身份。作者系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的主持人特雷弗·诺亚。诺亚1984年2月20日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曾担任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和脱口秀演员,声名鹊起之后于2014年底赴
在人生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许多人,或许你并不经心,但当一切成为过去,你会发现有些人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你的生活里,你循着那些印迹去探寻,又发现你原本并不真的了解他们,他们就像是一座金矿在等待你的开掘,让你领会到那些原本你没有领会到的许许多多。或许,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金矿,那就是生活真正赋予你的有价值的东西……  我和文坛老人们的接触就是这样。  ··一··  1979年春天的一个日子里,我随荒煤老走
看了殷陆君为冯雪松的新作《方大曾:遗落与重拾》写的书评,想起三年前中国记协开的一场座谈会,应该说有不少没想到。  在2015全国两会上,听到一位政协委员说起记者冯雪松出了一本《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写得不错,引起社会关注。后来正好全国人大代表、《澳门日报》社长陆波先生提案,希望新闻管理部门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对方大曾精神好好纪念。中国记协后来召开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请政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