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的模块技术发展机制研究综述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革新,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新兴产业的模块技术发展机制有助于模块系统内各子模块之间的竞争中制造出赛式激励创新。通过比较国内外现有的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模式,理清模块内知识“包裹化”与模块内部“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关系,有助于中小企业定位于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模块,并且通过柔性契约网络融入全球整合资源。
  [关键词]新兴产业;模块技术;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沈克慧(1972—),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技术创新、风险预警;(江西南昌330077)曾妍琪(1991—),女,河海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技术创新。(江苏南京 210098)
  [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资助(2015年度招标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模式研究”);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动态能力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创新研究”(12GL18)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激发了各国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革新,因此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传统产业减缓了发展速度,逐漸被新兴技术产业替代。以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加工制造技术为基础的IT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导力量。中国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褪去,过去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发展动力的“中国制造”难以延续,以往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影响。在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粗放式的产业发展难以延续,一些传统主导产业困境重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选择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综合的管理体系,各地在选择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都偏好那些技术较成熟,易短期见效的产业,在具体的产业链环节选择上也偏好低端切入,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同构风险。学界从产业层面对新兴产业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大都从新兴产业的衍生动因、发展模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运行特征等进行研究,而对新兴产业如何利用模块化技术发展,以及模块化技术发展机制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国内外现有的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力求通过文献综述,理清模块内知识“包裹化”与模块内部“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关系,展示中小企业如何定位于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模块,而有声誉、信息、知识和资本优势的企业如何定位于模块整合者或产业标准的制订者,通过柔性契约网络在全球整合资源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那些以关键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趋势为方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新兴产业(许晔,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趋势的产业,能够引致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陈柳钦,2011)。冯赫(2010)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解释为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交集”,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是科技性较强的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市场化的结果,同时具有显著的战略主导性,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现国家要素结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战略发展意图,承载国家竞争优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李勃昕,201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性显著,产业主导性强,带动效应广,产业发展战略意义明显,并且处于孕育期或发展初期,发展潜力大,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新兴性特征。
  二、科技创新模式概述
  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科学模式,是把科学研究同国家战略目标有效统一,推进实现二者双赢(葛国耀、曾淑君,2009)。目前学术界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四种模式。(1)布什范式。1945年,源于时任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主任的布什在其著名的《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的研究报告,其观点是:基础研究是不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它是对一般知识以及自然及其规律的知识,应用研究是有目的地为解决某个应用问题提供方法的研究,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处于一个天平的两端,通过基础研究活动中科学知识的创新,推动应用研究的发展。即科学知识的流动呈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线性模式”。(2)司托克斯四象限模型。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交错关系,在他的四象限模式中,依据科学研究是否具有求知属性和应用属性,将它们分列于一个二维图表中,如下表所示:
  巴斯德象限所代表的那一类基础研究将应用目标融入其中,以应用目标为导向,引发基础研究新的创新,有利于国家战略目标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这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在科研资源稀缺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科学研究事业和国家战略利益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葛国耀、曾淑君,2009)。(3)美国科技创新模式。美国是一种“科学——技术——生产”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包括3个子模式:科技计划决策模式、科技创新的鼓励模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体现了政府要大力扶植企业科技创新,创新投入要紧密联系市场实际和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刘芳,2010)。(4)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韩国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功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典范。其特点是: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陈晓晖、丛培蹇,2014)。
  三、新兴产业的模块技术发展机制研究现状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模式,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三种:(1)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新兴技术链是产业发展的“能力”或“内核”,以专利和标准战略构建自主技术链,避免产业发展陷入“技术空心化”。新兴产业链是把这种能力引入新市场并实现价值的媒介,以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自主产业链(岳中刚,2014)。(2)国际合作模式。通过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国际合作(靳茂勤,2011)。(3)产业雁行周期模式。以落后国家为立足点,短期内实现技术迫赶和产业超越提出产业发展的追赶模式。   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模式设计。根据采用模块化组织方式的行业一般有如下三个特征:结构复杂、同步操作和不确定性。这正是模块化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方面。模块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价值导向、规则(显示知识)治理、任务矩阵与知识创造、转化与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政府应将模块化技术应用广泛的汽车、飞机制造、金融等行业,培育一批具备模块集成创新和标准制定能力的大型旗舰企业。中小企业则应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使其研发技术含量较高的新模块产品,与大型企业形成能力互补,共同升级。利用模块化技术的发展,降低发展中国家企业转向新产品生产所需的专用资产成本
  新兴产业模块化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在共同标准下(模块化理论称之为“看得见的信息”),上级模块可以选择不同的下级模块,这使得竞争性在模块化的组织结构中表现得很明显。模块化环境下的竞争比传统环境下要激烈,因为企业必须不断地进步,否则就能够在市场上找到更好的模块提供商。它们把握了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有效的产品,从而淘汰现有的模块供应商,这是一种“背对背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设计研发和创新。此外,这种制度安排也为拥有新技术的小企业带来了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由于新技术催生的新型企业很容易与上层的模块达成合作,使之融入上层的模块,成为它的子模块,条件当然是引入这种新的子模块可以改进整个模块的水平,或者可以用这种新的子模块来替代原有的模块。
  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度保障研究。遵循环境优先、综合协调、区域差异、重点突出等原则,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核心模块化技术的突破,通过国家对核心模块化技术的补贴,企业既能获得生产核心模块产品的高收益,又能通过逆向外包享受模块化技术带来的低成本;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模块化技术发展的良好行业环境,同时统一模块接口标准,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新兴产业模块技术发展机制的研究展望
  模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内分工技术,对企业产品创新有重要的影响。将模块化技术思想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完成关键领域的核心模块化技术的突破,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同时提出制定较为统一的行业关键模块接口标准,促进企业多渠道地研发新产品,提高核心模块化技术水平。所以新兴产业模块技术发展机制的研究重点在以下两方面。①国家补贴的制度设计。国家对特定创新产品研发的补贴,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跳跃距离,补贴制度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原则是重点补贴跳跃距离较大的产品或核心模块化技术的研发,企业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新产品时,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另外企业开发出生产率较高的新产品、新技术存在信息外溢的外部社会性问题。存在投入开发成本,却不能独享新产品的全部收益的。因此国家补贴的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②市场性金融支持体系。欧美厂商在进行技术转移和生产外包的过程中,必然保留核心模块和关键技术知识,以维护其核心竞争力。核心模块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是一国实现功能升级乃至跨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使得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载体企业更易获得市场性信贷支持。同时,加强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等方面的信贷创新,尽快建立支持核心模块的创新企业获得市场性金融支持,实现我国以核心模块技术研发为基础推进产业全球化布局。
  建立有关影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模型,确定金融、市场、科技創新、政策和产业发展等五大因素,揭示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为我省构建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科技创新模式,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更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视角新颖。
  [参考文献]
  [1]W.布什著.张炜等译.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M].北京: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编,1985.
  [2]D.E.司托克斯著,周春彦等译.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周国荣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4]葛国耀,曾淑君.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模式分析[J].学界,2009,(9).
  [5]程文,张建华.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6]孟玉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1,(3).
  [7]李文元,张茜,张鑫.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3).
  [8]刘新宇,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纵横,2012,(1).
  [9]慕静,彭长清.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企业内生式科技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10]刘芳.美国科技创新模式及对我国启示[J].河南科技,2010,(8).
  [11]陈晓晖,丛培蹇.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J].科技创新又摘,2014,(15).
  [12]程文.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与企业产品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1).
  [13]汪海粟,胡立君,石军伟,王玉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4).
  [14]刘美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11,(11).
  [15]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2013,(12).
  [16]李奎,陈丽佳.基于创新双螺旋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2).
  [17]兰茹佳,朱英明.金融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13,(12).
  [18]靳茂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J].亚太经济,2011,(6).
  [19]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5).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裂缝问题,一旦裂缝问题发生就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因此文章结合实际,对土木工程施工常见的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
近年来,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农民工出现了"返乡潮",逐渐成为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该群体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相对于上世纪返乡的农民工而言,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与
在地铁建设中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着运营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本文简要对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了几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创新措施,希望能对今后完善我国地
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不合脚的鞋子,洒了的热牛奶,变心了的爱人,想不通的就不想,得不到的就不要,没人在乎你曾受过多大的委屈,没人在乎你在多少个深夜痛哭过,不会有人在意你的脆弱,你要独
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而设立的,是规范和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现辅导员和学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筑在进行施工中应用的新型材料和技术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想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就必须要不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更新。本文就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措施  1混凝土施
为了能够将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水平提高,文章结合实际以预应力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施工操作要点的同时对该技术的应用环节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总结,实践可知该技术在市政道路
[提 要]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OECD(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学生学习质量比较、教育成果比较和监控的大型研究项目。通过对PISA及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地考察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这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PISA;教育;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 彭丹丹(1976—),女,南昌师范学院讲师;张源(1976—),女,南昌市阳明学校高级教师。  (江西南昌 3
风积沙干压实施工工艺湿压风积沙的压实效果较好,能满足公路工程的使用要求,但这种方法用水量较大,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该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对风积沙路基施工工法及
毛泽东邓小平基于同样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做了积极探索.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在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效果上各不一样,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