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所有加起来就是和谐。
重登百家讲坛 要讲诸子PK
《小康》:你近日重登百家讲坛讲述百家争鸣,是像有关媒体所说为了挽救百家讲坛下降的收视率吗? 你为什么要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内容呢?
易中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直是平稳的。我们不可能保证每期收视率都在那个水平线上,某一两期跌下去是可能的,但是,它的平均收视率是稳定的。
实际上,品三国讲完以后,百家讲坛栏目一直跟我谈下一次的合作,谈了半年。我当时已经很累,而且一个人老在聚光灯下面生活很郁闷。但是有一个观众提了一个问题,他说百家讲坛的宗旨到底是什么?我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这是我们的使命。他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中华文化要传承要传播,传承什么传播什么呢?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谁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他说我认识一些海外华人,我发现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我就由此想到了一个命题,应该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把我们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清理,看看哪些是我们民族的必须继承的,我们要代代传承下去,哪些是我们要进行调整的(也不是说批判抛弃),怎样和世界国际社会接轨,和现代理念接轨。
《小康》: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你讲座的风格,这次你会有所改变吗?你这次讲的内容跟于丹讲的孔子、庄子有重复,你们会有哪些区别?
易中天:风格想变也变不了。它实际是一个形式问题。大家认为严肃的不得了的问题,也可以用很幽默很诙谐很活泼很自然的方式说出来。其实我们读古人的书,发现他们也是很好玩的。比如,我这次讲到孟子,里面有一段话,孟子和齐宣王谈话,就是一个国君如果不称职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吧,他说有一个朋友把事情托付给他,但是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那该怎么办?齐宣王说,那就断交吧,那如果有一个官吏,把自己的地方管理得一塌糊涂怎么办?那撤职嘛!孟子又接着又问,如果是国君呢?齐宣王就惘顾左右而言他。
电视节目跟吃饭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存在我和于丹谁好谁坏的问题。但是有不同,首先是话题不同,我这次讲的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于丹只讲论语。第二个不同,我讲孔子的特点,是要将孔子和诸子PK的。孔子是先秦诸子第一人,儒家是百家争鸣第一家,有了孔子和儒家才有后面的墨家道家法家,才有儒墨之争。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要回答为什么会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他们为什么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文化遗产至今还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办?我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所有加起来就是和谐。
《小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段是中国古代文明最灿烂的一段,这次你主讲的内容很庞大,而且都是非常艰深的文化问题,你在学术和知识上做了哪些准备?现在学术界对诸子有很多分歧,你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易中天:1978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我的导师们有一个观点,基本上也是学术界的共识,凡是学古代文学史、哲学史专业的都要过先秦关,你只要把先秦这个关过了以后,后面都能通,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训练。那时候就开始读,但是不会想到30年以后会在百家讲坛上讲课。再就是毕业后我教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必须要讲诸子的美学思想,这也算一次准备。真正为节目做准备应该是从去年开始。
百家讲坛不是百家论坛,讲坛是一定要大家听懂,所以我还是以我为主,包括对诸子的评价,在这里观点、方法肯定是我自己的,但我会把学术界几种不同的解释告诉观众,观众也完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我这次会讲到一个人,历来被误解的杨朱,他其实被妖魔化了。杨朱的名言是“一毛不拔”,这在中国人看来很不道德,谁都没有想到杨朱同时主张“天下为公”,一毛不拔和天下为公怎么统一?杨朱为什么要讲一毛不拔,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这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看法。
从3000年文化史讲儒家
《小康》:你在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前面仍以谈儒家文化为主线,但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诸子中的一个,影响在当时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那么你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
易中天:因为他是承前启后的,我是放在中华文化大历史中去看他,不只是春秋战国那一段历史,如果只是那一段的话,你刚才说的观点是对的。孔子以后,真正显赫的学说是杨朱和墨子。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就归于墨。儒家那时其实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那主线就是儒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实际上是西周以后开始奠定,周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治理卓越,建立了三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周公建立的观念是以德治国,儒家是直接承接周文化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文化心理应该说是以儒家为主的。
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实际还有一个是法家,但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外儒内法,王霸杂用。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从前、从后来看,这个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孔子基本上是自说自话,墨子一出来就明确把儒家做靶子,到道家那儿是儒墨都批,到了法家的时候是儒墨道都批,所以我把儒家作为主线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不等于儒家就是最高明、最正确的,我还是要端平的。
《小康》:在你心目中孔子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外型应当是怎样的?
易中天:我认为他是文化巨人,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失意官员,他做过官,但官场不得意,最高做到大司寇(公安部长),相当于以公安部长代理总理;模范教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性情中人。实际上,孔子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后儒讲的那个样子,他不是一天到晚板着脸,他也不是一开口就说格言,《论语》是把孔子几十年教学的课堂笔记挑了又挑,把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编成语录,并记载了孔子的行动,其实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只要大家认真读一遍《论语》就知道,孔子很性情的。比如,有一个人来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就跟门房说,你跟他说我病了,门房出去了但还没有见到客人,孔子就把瑟取下来,鼓瑟而歌。意思是告诉那个人,我没病,但我不见你。再看他骂学生,骂当权派,就知道他很性情。
孔子应该是高高的个子,因为他父亲就很高大,很有力气。我对孔子的体会是他这个人很温润,因为孔子讲礼仪,所以一般的情况下要拒绝一件什么事情或者要反对一件什么事情,他会比较温和的委婉的表达。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小康》: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是必须要继承和发展的,哪些给我们带来不好影响?要抛弃的?
易中天:比如墨家提出的平等、互利、博爱,道家提出的真实、自由、宽容,法家提出的公开、公平、公正,儒家提出的仁爱、正义、自强等等都是我们要接受的,但我们要记住这些观点的时候,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比方说儒家提出仁爱,他是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那么,等级制度要吗?不要,仁爱要吗?要。比如法家提出公开、公平、公正是为了维护专制、独裁统治。专制、独裁统治我们要吗?不要。公开、公平、公正要吗?要。
《小康》:像公孙龙子、惠施等其实是中国本土的逻辑学最早的创始者,你为什么不讲他们?
易中天:我还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对于百家讲坛不要求全责备,我全不了,不可能全面的。我只能把我认为最重要、大多数观众更感兴趣的东西拿出来讲。
重登百家讲坛 要讲诸子PK
《小康》:你近日重登百家讲坛讲述百家争鸣,是像有关媒体所说为了挽救百家讲坛下降的收视率吗? 你为什么要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内容呢?
易中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直是平稳的。我们不可能保证每期收视率都在那个水平线上,某一两期跌下去是可能的,但是,它的平均收视率是稳定的。
实际上,品三国讲完以后,百家讲坛栏目一直跟我谈下一次的合作,谈了半年。我当时已经很累,而且一个人老在聚光灯下面生活很郁闷。但是有一个观众提了一个问题,他说百家讲坛的宗旨到底是什么?我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这是我们的使命。他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中华文化要传承要传播,传承什么传播什么呢?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谁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他说我认识一些海外华人,我发现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我就由此想到了一个命题,应该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把我们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清理,看看哪些是我们民族的必须继承的,我们要代代传承下去,哪些是我们要进行调整的(也不是说批判抛弃),怎样和世界国际社会接轨,和现代理念接轨。
《小康》: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你讲座的风格,这次你会有所改变吗?你这次讲的内容跟于丹讲的孔子、庄子有重复,你们会有哪些区别?
易中天:风格想变也变不了。它实际是一个形式问题。大家认为严肃的不得了的问题,也可以用很幽默很诙谐很活泼很自然的方式说出来。其实我们读古人的书,发现他们也是很好玩的。比如,我这次讲到孟子,里面有一段话,孟子和齐宣王谈话,就是一个国君如果不称职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吧,他说有一个朋友把事情托付给他,但是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那该怎么办?齐宣王说,那就断交吧,那如果有一个官吏,把自己的地方管理得一塌糊涂怎么办?那撤职嘛!孟子又接着又问,如果是国君呢?齐宣王就惘顾左右而言他。
电视节目跟吃饭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存在我和于丹谁好谁坏的问题。但是有不同,首先是话题不同,我这次讲的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于丹只讲论语。第二个不同,我讲孔子的特点,是要将孔子和诸子PK的。孔子是先秦诸子第一人,儒家是百家争鸣第一家,有了孔子和儒家才有后面的墨家道家法家,才有儒墨之争。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要回答为什么会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他们为什么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文化遗产至今还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办?我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所有加起来就是和谐。
《小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段是中国古代文明最灿烂的一段,这次你主讲的内容很庞大,而且都是非常艰深的文化问题,你在学术和知识上做了哪些准备?现在学术界对诸子有很多分歧,你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易中天:1978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我的导师们有一个观点,基本上也是学术界的共识,凡是学古代文学史、哲学史专业的都要过先秦关,你只要把先秦这个关过了以后,后面都能通,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训练。那时候就开始读,但是不会想到30年以后会在百家讲坛上讲课。再就是毕业后我教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必须要讲诸子的美学思想,这也算一次准备。真正为节目做准备应该是从去年开始。
百家讲坛不是百家论坛,讲坛是一定要大家听懂,所以我还是以我为主,包括对诸子的评价,在这里观点、方法肯定是我自己的,但我会把学术界几种不同的解释告诉观众,观众也完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我这次会讲到一个人,历来被误解的杨朱,他其实被妖魔化了。杨朱的名言是“一毛不拔”,这在中国人看来很不道德,谁都没有想到杨朱同时主张“天下为公”,一毛不拔和天下为公怎么统一?杨朱为什么要讲一毛不拔,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这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看法。
从3000年文化史讲儒家
《小康》:你在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前面仍以谈儒家文化为主线,但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诸子中的一个,影响在当时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那么你为什么采取这种立场?
易中天:因为他是承前启后的,我是放在中华文化大历史中去看他,不只是春秋战国那一段历史,如果只是那一段的话,你刚才说的观点是对的。孔子以后,真正显赫的学说是杨朱和墨子。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就归于墨。儒家那时其实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那主线就是儒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实际上是西周以后开始奠定,周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治理卓越,建立了三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周公建立的观念是以德治国,儒家是直接承接周文化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文化心理应该说是以儒家为主的。
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实际还有一个是法家,但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外儒内法,王霸杂用。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从前、从后来看,这个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孔子基本上是自说自话,墨子一出来就明确把儒家做靶子,到道家那儿是儒墨都批,到了法家的时候是儒墨道都批,所以我把儒家作为主线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不等于儒家就是最高明、最正确的,我还是要端平的。
《小康》:在你心目中孔子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外型应当是怎样的?
易中天:我认为他是文化巨人,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失意官员,他做过官,但官场不得意,最高做到大司寇(公安部长),相当于以公安部长代理总理;模范教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性情中人。实际上,孔子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后儒讲的那个样子,他不是一天到晚板着脸,他也不是一开口就说格言,《论语》是把孔子几十年教学的课堂笔记挑了又挑,把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编成语录,并记载了孔子的行动,其实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只要大家认真读一遍《论语》就知道,孔子很性情的。比如,有一个人来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就跟门房说,你跟他说我病了,门房出去了但还没有见到客人,孔子就把瑟取下来,鼓瑟而歌。意思是告诉那个人,我没病,但我不见你。再看他骂学生,骂当权派,就知道他很性情。
孔子应该是高高的个子,因为他父亲就很高大,很有力气。我对孔子的体会是他这个人很温润,因为孔子讲礼仪,所以一般的情况下要拒绝一件什么事情或者要反对一件什么事情,他会比较温和的委婉的表达。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小康》: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是必须要继承和发展的,哪些给我们带来不好影响?要抛弃的?
易中天:比如墨家提出的平等、互利、博爱,道家提出的真实、自由、宽容,法家提出的公开、公平、公正,儒家提出的仁爱、正义、自强等等都是我们要接受的,但我们要记住这些观点的时候,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比方说儒家提出仁爱,他是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那么,等级制度要吗?不要,仁爱要吗?要。比如法家提出公开、公平、公正是为了维护专制、独裁统治。专制、独裁统治我们要吗?不要。公开、公平、公正要吗?要。
《小康》:像公孙龙子、惠施等其实是中国本土的逻辑学最早的创始者,你为什么不讲他们?
易中天:我还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对于百家讲坛不要求全责备,我全不了,不可能全面的。我只能把我认为最重要、大多数观众更感兴趣的东西拿出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