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巴格莱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比较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愈和巴格莱分别是中西方文化传递论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分析比较韩愈和巴格莱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异同点,汲取有益思想,为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韩愈;巴格莱;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
  一、韩愈和巴格莱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异同比较
  韩愈和巴格莱都十分重视教育,倡导将人类文化中的共同要素一代代传递下去,从而使文化世代相传,民族延续。二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在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异同。
  (一)理论基础
  韩愈提出人人都有性与情,性是与生俱来的,而情是后天形成的。性、情都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后天教育能使上、中、下三类人都得到改造和发展,充分肯定了后天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巴格莱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他认为教育是社会进化的重要因素,教育的职责就在于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世代传递下去。二人都认同教育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中西方思维差异影响,韩愈和巴格莱的理论基础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二人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教育目的
  韩愈反对佛老之学,推行儒家的道统思想,他认为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手段,强调教育是为“道”服务,推行儒家的仁义道德,企图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道德教育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和中央集权制度。巴格莱指出正规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掌握共同文化,最终形成共同认知、共同理想、共同标准,促进民主社会的集体思维和集体决策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准,推动民主社会的发展。韩愈和巴格莱把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促进社会统一和安定。
  (三)教育内容
  韩愈认为教育内容应该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作为教材,当时主要开设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巴格莱认为,教育内容的选择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二是要具有永恒性。因此,他认为要从人类文化遗产中挑选出共同文化要素即具有永久性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并设计出稳定而系统的课程,有培养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科目、训练学生的心智能力的几何和拉丁文科目、丰富个人知识背景的地理和历史等科目。韩愈和巴格莱都主张教育内容的一元化,教学课程的统一性,并且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统一的教育内容和课程,有利于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而中断,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四)师生关系
  韩愈认为由于人们对“道”的造诣不同,对“业”的专攻不同,教师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学生也不一定不如教师。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韩愈强调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师生观。巴格莱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他指出教师掌握丰富的人类知识和完整的学科逻辑体系,了解并遵循教育过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巴格莱倡导的是不平等的、绝对的师生关系。
  (五)教育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韩愈主张对学生进行知识、道德伦理方面的灌输。他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教育方法主要是单向的“传”、“受”、“解”。但韩愈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实施符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巴格莱认为只有教导的方法才具有普遍意义,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吸收经验知识和掌握规定的教材内容,通过系统性和顺序性的科目接受种族经验和民族经验。韩愈和巴格莱都认为教育者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这是一种外在的强加教育,受教育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但韩愈还实行“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和成长。
  二、韩愈和巴格莱的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启示
  韩愈和巴格莱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既有局限性,又存在很多可借鉴之处。作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吸收其中的经验和精华,为现世所用。
  1.从教育内容上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韩愈和巴格莱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元主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的思想观念不去占领人们头脑的思想文化阵地,那么就会有错误的思想观念去占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抵御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受教育者思想侵袭,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认知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
  2.积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到平等的位置。教育者有着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教学技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受教育者则在教育者价值引导下进行思想品德建构活动。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关乎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败,所以要在坚持教育者主导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互动交往关系,这有利于促进教育双方的交流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从队伍建设上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
  韩愈和巴格莱都注重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且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就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等。我国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培育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4.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借鉴西方德育思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首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目的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观念、面向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其昶,马茂元.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美]巴格莱著.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从古至今,无论是民众的生活,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财富的获取,而如何均衡地分配财富,实现社会和谐,更是思想家和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儒家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主流和现实政治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均富”问题,即重视社会各阶层之间在财富分配上的相对均衡。儒家学派不仅从理论上揭示出“均富”的丰富内涵,更重视将“均富”思想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实践去,从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
期刊
【摘要】:班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是根植于研究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儿童教育方案,到目前为止,班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班克街教育学院,而是通过长期的实验过程,对美国和全世界的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班克街课程模式和班克街家庭中心的理解和阐述,剖析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班克街;早期教育;社会学习;启示  一、班克街课程模式(Bank Stree
期刊
【摘要】:毛泽东的权威领导在红军长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权威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长征中毛泽东权威的生成途径并总结了长征中毛泽东权威确立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长征毛泽东权威  (一)毛泽东权威的权力合法性  毛泽东促成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反革命围剿,革命根据地一片繁荣。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享有崇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鸦片种植在甘宁青地区开始泛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种植区域之一。鸦片从广泛种植致使甘宁青地区民众吸食成风,鸦片专业市场开始勃兴,鸦片走私与使贩频繁,鸦片产业呈现畸形繁荣的局面,这也使得甘宁青地区由鸦片引发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严重。  【关键词】:甘宁青;鸦片业;畸形繁荣  一、甘宁青鸦片种植的兴起  甘宁青地区土地贫瘠,社会极其落后。为改善生存条件,当地民众自道光末年起开始
期刊
【摘要】:自由主义起源于西方,且一直是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存在,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出现以及发展依赖的思想理论。近代,中国传入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思潮。马列主义与自由主义紧密相关,两种思潮都起源于西方,都对中国社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两者在相互对立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本文将就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的对立与互动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近代中国;自由主义;马列主义;
期刊
习主席强调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探索,把握精髓要义,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以哲学的思维指导思考,以哲学的观点指导工作,以哲学的理论指导创新。  一、认识哲学,确立正确导向  哲学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为“爱智慧”,日本学者西周根据古汉语将其译为“哲学”后传入中国。哲学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模式入手分析,努力探索出一套能够适用于各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从管理机制、教学、思想教育、开放性实验、实践基地、科技类协会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各培养方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套固定培养模式,即创新管理机制至使教学需要纳入开放性实验、校内外实践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
期刊
【摘要】: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做?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之中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积极进行学科整合,鼓励学生学生参与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期刊
【摘要】: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生态学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创设出符合幼儿需要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自愿、自主的氛围中实现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幼
期刊
【摘要】:分析应用型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的设计呈现跳跃式发展,设计教育亦然,最能反应艺术院校教育成果的就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最直观的方式反映学生素质,检验学校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及教学质量的一个样本。基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