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财与《天朝田亩制度》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虚拟情境,历史运用,《天朝田亩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13-04
   李旺财同帕帕提、二毛、阿牛一样,是一位虚拟的人物。①在讲述《太平天国》一课时,许多老师都引用了以下虚拟情境:
   李旺财是个广西桂平的农民,今年18岁。前几年,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随太平军参加起义。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李旺财和伙伴们十分高兴。
   李旺财家里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规定,他们家里可以分多少田地?
   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不用交租给东家了,全家都很兴奋,但又听说除了留足吃的粮食,其余的通通②要交到天国的国库去。娘发愁了,大姐年底该出嫁了,拿什么去办嫁妆呢?卒长说不用愁,这些费用都由国库统一开支。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没多久,大伙的高兴劲儿过了,很多人开始懒散,你说这是怎么了?
   这个虚拟情境的用意不难理解。它借用李旺财一家的遭遇,集中反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及其颁布后的影响。但是,该情境不合情理之处颇多,现试加简析。
   问题一,李旺财家参与分配田地吗?
   对于分田地,《天朝田亩制度》是这样规定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③
   这段话由于写进教科书,老师们可谓是耳熟能详。但是,按照《天朝田亩制度》的设计,是所有的人都参与分田吗?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功熏(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有两个阶层,一个是“功熏(勋)等臣”,一个是“后来归从者”。前者“世食天禄”,无须参与分田。因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分得田地者,也就意味着要下田劳作,产品归公;世食天禄者当然无须这般辛劳。后者才参与分田,努力耕田,收获“奉尚”。
   那么,李旺财属于哪个阶层呢?情境给李旺财设定的身份是拜上帝教的早期会员,广西老兄弟。早在1851年10月12日,洪秀全在广西永安就颁布了《谕兵将立志顶天真忠报国到底诏》:
   今诏封从前及后一概打仗升天功臣职同总制,世袭。掌打大旗升天功臣职同将军侍卫,世袭。现封及者袍帽遵依官制,未封及者封帽一概尽与两司马同。既封及者一体,未封及者一样,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袭,龙袍角带在天朝。①
   〔按,所谓“功熏(勋)等臣”,即参加早期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到永安突围)的将士。只要是功勋等臣,无论大人、小孩,一律职同总制,享受由国家供养等待遇。②作为广西老兄弟,李旺财参加了金田起义,当然属于“功勋等臣”。“世食天禄”的他是无须为分多少田而操心的。〕
   问题二,普通农民能见到《天朝田亩制度》吗?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方面有个情报专家,名叫张德坚。这个人认为要打败太平天国,就必须了解太平天国。因此,他致力于搜集有关太平天国的情报,主动向俘虏、难民等人搜集资料,甚至多次化装深入太平军占领区进行侦察,后完成了《贼情汇纂》一书。该书曾成功预言天京变乱,其客观性历来受到史家的认可。张德坚的《贼情汇纂》收录了太平天国讫1855年所刊印的19部书籍中的18部,唯独没有《天朝田亩制度》。以致张德坚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③
   张德坚的这个问题现在有了明确的答案:太平天国的确刻印过《天朝田亩制度》。据罗尔纲考证,“查《天朝田亩制度》现存两个本子,封面都题‘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其颁布“是在癸好三年十月献明年新历盖玺后,而在癸好三年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内《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刊刻前,当在癸好三年十一月”。④《天朝田亩制度》既然被刻印过,但是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的老百姓很少有人能见到,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没有被广为刊布。按情境的原意,李旺财应该是一个普通农民;如果是这样,他见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也就无法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问题三,普通农民见到《天朝田亩制度》会感到高兴吗?
   假使一位普通农民真的能见到《天朝田亩制度》,且有一定的识文断字的能力,他会感到高兴吗?
   《天朝田亩制度》在谈及分田之后,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宁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古代的一些王朝,如北魏、唐代推行过均田制,其主要内容也是均分田地。《天朝田亩制度》与之相比,有何区别呢?在古代均田制之下,农民交纳一定数量的赋税之后,剩余的产品均归自己支配。而《天朝田亩制度》则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其余产品与财物均要上交国库。因此,按照《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农民虽然可以得到土地,但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绝非土地的所有权;甚至可以说,农民得到的只是耕田的义务,因为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则必须遵守。《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民能遵条命及力农者则为贤为良,或举或赏。民或违条命及惰农者则为恶为顽,或诛或罚。    这显然是把农民耕田这件事作为义务来看待的。因此,从一般的情理来分析,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是不会支持这种制度的。对此,相关史料也能予以印证:
   设立乡官之后,则又出示曰:“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已。”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稽查所设乡官一军之地共有田亩若干,以种一石终岁责交一千文,米三石六斗核算,注于册籍,存伪州县监军处备查。①
   《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规定不仅与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天性相违背,甚至还有一些对农民带有歧视性的规定。
   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则为奸,由高贬至卑,黜为农。
   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
   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
   谴谲各军帅所奏贬各官,或贬下一等,或贬下二等,或贬为农。
   但凡在尚保升奏贬在下,诬,则黜为农。
   凡天下诸官,每礼拜日依职份虔诚设牲馔,奠祭礼拜,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
   官员们稍微犯错,就有“贬”为农民的可能。在《天朝田亩制度》的话语体系中,农民地位之“卑”微,可想而知。
   综上,如果一个普通农民真的能读到《天朝田亩制度》,恐怕他很难高兴起来。
   问题四,李旺财家能住在一起吗?
   情境并没有明说“李旺财一家”住在一起,但其行文给人暗示了这一点。那么,历史上,“李旺财一家”能住在一起吗?此处摘一段史家的论述:
   为了达到让教徒和起义军战士禁欲的目的,“天国”废除了家庭,将男女分别集中在营、馆里,过集体生活,这一点同当代国外膜拜团体极为相像。这个制度最初在起义军中实行,在建都南京后,又推广到全社会。……太平天国官方也承认该办法“荡我家资,离我骨肉,财物为之一空,妻孥忽然尽散。嗟怨之声,至今未息”。所以,到咸丰五年(1855年)不得不取消男女分馆的制度,准许男女婚配,夫妻团聚。②
   也就是说,在1851~1855年,太平天国先后在起义军中和天京城内,取消了家庭,当然更不允许结婚。太平天国执行此命令异常严格。③据情境的叙述,自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那么此时应该是1854年夏季。如上,男女别馆是1855年取消的。因此,在1854年,李旺财一家不可能住在一起,“大姐”也不会有机会谈婚论嫁。
   问题五,普通农民能就婚嫁问题请教卒长吗?
   假使李旺财不是广西老兄弟,而是一个普通农民,李旺财的娘能就嫁妆问题去请教卒长吗?这主要取决于卒长在太平天国的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与职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形成了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十三等官阶制度。两司马是最低等,卒长要高于两司马。《天朝田亩制度》是这样规定的:
   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次设二十五旅帅各所统五卒长,共一百二十五卒长。次设一百二十五卒长各所统四两司马,共五百两司马。次设五百两司马各所统五伍长,共二千五百伍长。次设二千五百伍长各所统四伍卒,共一万伍卒。
   《天朝田亩制度》对于卒长的职权没有太多记载,对两司马倒是着墨不少。两司马作为最底层的官员,举凡经济、婚嫁、宗教、诉讼等事宜,均由其出面处理。《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如下: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宁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凡两司马办其二十五家婚娶吉喜等事,总是祭告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切旧时歪例尽除。其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书焉。
   或各家有争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直启天王主断。天王乃降旨主断,或生,或死,或予,或夺,军师遵旨处决。
   太平天国等级森严,且明文规定婚娶之事由两司马办理。因此,“娘”去请教的应该是两司马(当然,也有可能是通过伍长去请教两司马),越级去请教卒长的可能性极小。
   综上所述,该虚拟情境的纰漏着实不少。这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是情境的错?还是虚拟的错?
   情境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人的认知活动都是在具体情境中发生的。人文学科尤其重视情境,因为情境关系到事实的意义,同一事实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不一样。自然科学的研究不需要情境,它们必须抽掉特殊的情境,推导出适用于任何情况的一般法则。然而,在自然学科的教育中,同样强调其法则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因此,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存在是合理的。
   虚拟情境作为情境的一种,因其灵活方便而为老师们所喜爱。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虽可贵,却有固有的局限。一则史料常常只能反映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于特定人物身上的事情,其信息容量有限。在此史料与彼史料之间,往往不够顺畅,存在断裂。西方戏剧讲求“三一律”,即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要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虚拟情境与之有些类似,它突破史料的局限,将众多历史信息集中在同一个人物身上,便于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贯通理解。但是,虚拟情境如果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虚”的是,主人公不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果是真人真事,这就是历史事实,与虚拟无关。如果是真人配他人的真事,这就是张冠李戴,弄虚作假。如果是真人假事,这可能是小说或者历史剧。
   “实”的是,虚拟人物其实是历史上这一类人的化身。他的姓名、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其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所见闻、所经历,均应能在历史上找到可靠的依据。而且,以上因素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历史学者于赓哲著有《唐人张九奴的一天》,发表在《历史学家茶座》上。文章“将唐代基层民众医疗状况用虚拟手段表现出来,尽量拣选比较典型的历史片段,缀合并浓缩为一个唐代长安普通居民张九奴的一天,这一天里,这个虚拟的主人公将为自己的疾病忙碌奔波,跟随着他的步伐,历史的画卷将逐步展开,为我们展现出唐代基层民众的社会生活面貌”。该文关键之处均有出典,如敦煌文书、墓志铭、官修史书、时人文集、医学典籍、史家论著等,并通过脚注的形式予以说明。由此可见,虚拟情境其实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的活,其根基是史实,讲究“无一字无来历”。而李旺财这个情境之所以糟糕,就在于它违背了这一条。可以想见,创作者在设计这个情境时,基本上是想当然,没有查阅相关文献,甚至连最基本的《天朝田亩制度》都没有完整地阅读过。
   要言之,虚拟情境旨在促进学生的理解,它以虚拟的人物为线索,将各种史实集中起来,“查无此人”,但“确有此事”。用好了学生兴致盎然,用不好将致谬种流传。
  【作者简介】张汉林,男,1975年生,湖北蕲春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他爱站多久站多久,就当是小男人不听话,罚站一次,站死活该。  参加一个女性下午茶聚会,主题是分享婚姻之道。  一年轻女子讲自己的故事:某晚,夫妻二人已上床。将睡还醒中,感觉到有东西在被子上移动。她猛地打开灯,发现是老鼠。她尖叫着爬起来,使劲地往床里边躲。这时老鼠已经逃到地上,她抬头找丈夫,想让他赶走老鼠,可是却发现,丈夫正站在比床还高的餐桌上看着她!她只得壮着胆下地,打开门,拿起扫帚,心惊胆战地费
“我家的天花板就是别人家的地板,我家的地板也是别人家的天花板。”近日,一位网友的发言,引发了众多市民的感慨与共鸣:“住进这个小区5年,我一个邻居也不认识,直到上周志愿者敲门。”“我每天下班后百无聊赖,小区QQ群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邻居。”……近年来,现代化小区遍地开花,人们的物质条件改善了,而彼此间的感情却疏远了。不过,传统人际关系的回归,为新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网络化生存正以前所未有的
关键词 价值主线,单元教学,重点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5-0003-08  2019年9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六省市开始使用,其他省市在未来几年也将陆续使用。统编教材有许多新的变化,如培养理念新了,以涵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编写体例变了,回归到大时序下的通史体例;内容相对多了,一年
周末,苏小妹从寄宿学校回来,背包一丢,打开冰箱门拿出一盒冰激凌,往沙发上一躺,美滋滋地吃起来。我拍一下她的头:“起来好好坐着,陈二妹看见又会骂你坐没坐相。”话音刚落,陈二妹从里屋出来了,看看吴小妹手中的冰激凌,走上前来一伸嘴:“我吃一口。”  苏小妹手一缩:“冰箱里有,自己拿。”陈二妹固执地伸着手:“我就吃你手上的。”一个非要,一个偏不给,两个人开始争夺,像小娃娃过家家,谁也不让谁。争到最后两人一
邮箱里收到一封邮件:各位同学,今年9月是我们入校10周年,欢迎大家回校参加“10周年聚会”。10年了?我有一点愕然,再掐指一算,可不是吗?2001年考上大学,到今年整整10年。给几个老同学打了电话,就上网订了机票,转眼10年过去,真想回去看看。   聚会订在9月10号,既是教师节,又是中秋节,据说同学聚会的一大功能是“拆散一对是一对”。临行前,男友有点紧张地问我:“还记得回家的路吗?”我笑他太紧张
年轻的白领常常熬夜加班,整日面对电脑,皮肤老得非常快,明明是20多岁的青春女孩,愣是在相亲中被认为已经30岁了,怎一个恼字了得。美丽达人胡敏有5个经济的破解“危肌”法,趁着皱纹刚刚露出细小微痕,赶快行动吧!  第1招 巧用鸡蛋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中
到印度尼西亚民丹岛休假,我们一家选择的是Club Med的形式:交上一笔费用后,就可以在岛上的度假村随便享用美食、饮品、潜水、帆板、冲浪、高尔夫、网球、攀岩、骑马等等,一价全包。  从北京出发经过六小时的飞行到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然后乘坐一个小时的快艇抵达民丹岛。经海关落地签,就算进入了印度尼西亚了。带着鱼叉标志的Club Med的大巴把我们接到度假村,到达村口处,员工们为我们新成员举行了简短而
即便与布达佩斯仅仅是一次无意的邂逅,也不禁让我用双手抚摸她那些古老建筑中沉重的皱纹,倾听多瑙河温情不断的诉说,品尝她奉上的佳肴美酒,还有追寻那些古人传奇而浪漫的足迹。  多瑙河所赐的优雅与宽容  巴黎人称布达佩斯是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可见法国人也并不算最开眼的。这个城市没有浮躁的奢华却充满矜持内敛的优雅。布达和佩斯曾是欧洲母亲河——多瑙河怀抱里最眷顾的一对姐妹,但却因蓝色的多瑙河水而融为一体,那是
[关键词]文明史观,革命史观,评析,历史事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1—0040—04  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新史观相当流行,不少历史教师,尤其是青年历史教师很重视用所谓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一些新的史观来阐释历史事物和评述当今高考历史试题,且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所谓传统的历史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对立起来。或许我辈顽愚,因没有深入学习和研读
虽然是个80后,但我却一直与新潮的事物无缘,数年如一日地用着自己的古董机,上网仅限于浏览网页和聊QQ、写博客,就连最基本的视频下载都不会,所以女儿嘲笑我是奥特曼老妈。最初的时候,我以为她是在夸我无所不能,后来我才从单位小伙子的口中得知:原来女儿是在笑我落伍,因为所谓的奥特曼就是“Out Man”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在偶然中发现了女儿的小秘密,并果断地为了她变身为微博控……  微博初开,只为打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