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致命的“子弹”——狂犬病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又称为“疯狗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而狂犬病的元凶,就是一种形如“子弹”的狂犬病毒,在病毒分类上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感染上狂犬病毒,就如同“子弹”击中要害一样,紧随而来的只能是死亡。
  狂犬病自古就有,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埃什努纳法典中有关于狂犬病的条款。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的《左传·襄行志》中就有关于病犬咬伤引起人感染狂犬病的记述。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撰的《淮南子·汜论训》中也有“因猘狗之惊,以杀子阳”的记载,说明郑国臣子阳之死,是被狂犬咬伤导致的,这是我国历史上被狂犬咬伤致死的最早病例记载。
  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发生过多次狂犬病大的流行,动物感染发病后攻击人类,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恐慌。
  尽管历史上狂犬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直到18世纪,对狂犬病的研究和认识才取得重要的进展。1804年病毒学家Zunke将狂犬病的唾液接种在健康犬的伤口处,导致犬发病,还可以传染给家兔等,证实了狂犬病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直到1885年,法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才真正找到了克制狂犬病这颗“子弹”的防弹衣,首次研制成具有保护性的抗狂犬病疫苗,由此人类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产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如今,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少数亚洲国家通过数年的免疫措施的采取,严格犬的管理和进口动物检疫,人和犬的狂犬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灭。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当前狂犬病仍在全世界2/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流行,每年世界狂犬病病例约5万人左右,其中98%发生在亚洲。全世界年发病率在100以上的国家有8个,其中6个在亚洲,1个在非洲,一个在南美。
  在我国,狂犬病的发病数及死亡数一直在每年1000人左右,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每年用于狂犬病防疫的费用超过100亿元。从发病的地区分布上看,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从人群分布上看,可概括为“三多”: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较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狂犬病对人类社会危害严重:一是病死人数多且病死率最高。二是暴露后处置费用高。三是占用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四是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目前尚无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和动物是否感染狂犬病,而且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狂犬病的确诊基本都需要运用实验室检测的手段,但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对于下一步确定性诊断(实验室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鉴于狂犬病病毒无法穿透正常的皮肤组织,可以说人类和动物本身就穿有一件狂犬病防弹衣,预防狂犬病重要的是避免这件防弹衣出现漏洞,也就是说需要我们有效地防范被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咬伤,舔舐到有皮肤破损的地方,做好了这个环节,可以说就能够远离狂犬病的困扰。
  此外,还有另外一件狂犬病的防弹衣,就是狂犬病疫苗。自从法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以来,人类对狂犬病预防产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人和健康动物实施狂犬病疫苗注射后,肌体的免疫器官能够产生抗狂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主动中和、消除入侵体内的狂犬病毒,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倡议,到202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并把每年的9月28日定为世界狂犬病日,提出了“共同努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的口号,而从北美、西欧、日本和南美洲的许多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狂犬病是可以被消灭的。
  对犬只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最关键有效的措施。目前,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都来自于犬,而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狂犬病流行的地区,面临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控制并最终消除该疾病在犬类中的传播,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因犬狂犬病造成的绝大多数的人类病例。有证据表明,对某一地区每年70%的犬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免疫,就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播。
  消除狂犬病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民众对狂犬病的防范意识,这是当前狂犬病控制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犬主缺乏责任感也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可能受到狂犬病威胁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狂犬病健康知识传播、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信念、采取科学的行为,提高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对于狂犬病的科学防治和消除狂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勐角乡,在地图上是个偏远到不易发现的村落。  翁丁意为水边的寨子,也有云雾缭绕的意思,在很早之前就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的原始村落”。这是一个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佤族山寨,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  由于佤族居住在中国偏远地区,所以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这使翁丁留下了很多原
期刊
混迹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都市人,整日面对繁忙的生活、窒息的环境、冰冷的建筑,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关于田园的梦想:山清水澈,莺飞草长,果蔬清香,扶子把锄,躬身言教,饕餮鲜活……  在北京通州区的潞城镇,就坐落着这样一座美丽田园——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  园区隶属于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公司,这里集聚了百余项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及栽培模式,它不但可以满足你的都市田园梦,还能为你勾勒出对未来农业的浪漫想象。  
期刊
本期主题:“空降”第一书记  背景:2015年初,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  编者:“第一书记”,一个响亮的称呼,昔日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就是
期刊
马宏杰 著 /39.80元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游走,一起扒火车,一起卖艺,和猴子一起打地铺露宿,记录了耍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记录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被刑拘的各种离奇遭遇,从一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与变化。在作者的镜头和文字里,猴
期刊
父亲说过,我们这个家庭是体面的家庭。父亲所说的体面,不是指有钱有势大官显位,而是说我们这个家庭有个很好的家风,那就是人人喜欢读书爱学习。  从爷爷说吧。我的爷爷念过私塾,认识不少字,而且字写得好。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人争着邀请去写对联。爷爷还是一把“铁算盘”,加减乘除、开方、乘方各种珠算方法烂熟于心。因此,村里村外常常有人请爷爷去算自己不会算的账。爷爷是个热心人,给人家帮忙吃顿饭就行了,别的啥也不要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标志我们将全面步入法治建设新时代。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发建设于1999年,搬迁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移民群众22万人,回族人口
期刊
近年来,留守儿童遭遇不幸的新闻频繁爆出,今年,在“六一儿童节”之后的第八天,6月9日,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一时间,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讨论异常热烈。  6102.55万: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
期刊
烈日炎炎,却没能阻挡得住村民们读书的脚步,当记者走进山西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王村农家书屋时,顿时被村民们的读书热情所感染。书屋正墙上悬挂一幅象征书籍的竹简画,竹简下书“用书籍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人生”。这幅竹简画,为这间农家书屋增添了些许温情,使之更具品位,更富内涵。书屋宽敞明亮,靠墙排列整齐的书柜上摆放着科普、农业、文学、少儿、种植、养殖、家庭等各类书籍,空调全天都开放,五六位读者正在专注而安静地
期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北海市银海区下村扎实推进村基层文化建设,于2011年建起了3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000多册,2014年被评为全区示范“数字”农家书屋。  下村位于北航北海学院东南方,距市区约10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大力发展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领导重视,完善建设  下村农家书屋建于2011年12月份,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喜爱的“求知
期刊
我叫刘熙,现年71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我是原平市法院退休干部,现居住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西镇乡田家庄村,2009年起担任田家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当书屋管理员是我理想的选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感情特深。从法院退休回村内定居后,我总想为村里、村民办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8年秋,新村委会大院建成后,村党支部书记让我筹办图书室,我欣然应允。退休几年来总算找到个发挥余热的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