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为冯骥才“改寿”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童心的人不会老
  冰心老人92岁生日的时候,冯骥才到她家去拜寿。在场有朋友对冰心说:“冯骥才总说给您磕頭拜寿,却没见过他真的磕过头。”冰心开玩笑说:“他是嘴把式!”冯骥才听罢,立即跪在地上磕了3个头。坐在轮椅上的冰心想拦都拦不住,就说:“你怎么说来就来。”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冯骥才起身打趣道:“照老规矩,晚辈磕头,得给红包。”
  冰心想了想,边拉开抽屉边说:“我还真的有件奖品给你。今年过生日时,有人给我印了一种寿卡,凡是朋友们来拜寿,我就送一张给他做纪念。我还剩点儿,奖给你一张吧。”
  冯骥才接过寿卡一看,粉红色的卡片鲜美雅致,在正面的右上角是“谢冰心”3个字,中间是一个一寸见方的烫金“寿”字,背面则印着冰心老人手书的座右铭:“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冰心对冯骥才说:“这寿卡是编号的,限数一百,这是他们为了教我长命百岁。”冯骥才当时还不到50岁,一看自己的这张卡编号77,就顺口说:“看来我既活不到您这分量,也活不到您这岁数了。”冰心说:“胡说。你又高又大,比我分量大多了。再说你怎么知道自己不长寿?”冯骥才说道:“编号一百是百岁,我这是77号,这说明我活77岁。”冰心嗔怪地说:“更胡说了,怎么能说这话!拿来……”结果冰心拿起桌上的圆珠笔在77的数字上画了两个弯,马上变成99号了!冰心还又写上一句:“骥才万寿,冰心,1992.12.20。”大家看了大笑,同时无不惊奇。
  后来,冯骥才回忆说:“这个小的细节,就是冰心老人对人的善良。她的智慧、幽默、机敏,令人折服。”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其他文献
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你就是行家  祖父住在艾維尔小镇上,他拥有一个小花园。每年春天,我都会帮他打理花园。  “我猜测,这株郁金香明天会开花。”傍晚,我站在花园旁,对祖父说。虽然我用了“猜测”的字眼,但我的语气却十分肯定。因为我已经观察它很久了,我看着它一点点抽枝展叶,直至长出一个小花苞。可是,它却像突然睡着了一样,迟迟没有绽放。直到现在,花苞最外层的一片花瓣裂开了一条缝——这应该是开花的迹象。  
一次,作家池莉参加一个创作座谈会,与会的都是圈内作家,中餐时主办方安排了自助餐。用餐时间,大家拿着盘子和碗,一个个都盛得高堆满上,唯独池莉只盛了一小碗饭,夹了几棵青菜。一位青年男作家就坐在池莉对面,见她拿得少,就说:“池老师,别人都拿得那么多,你不多拿点,等会儿就没了。”池莉笑了:“我只吃得下这些,拿多了就浪费了。”  吃过自助餐,大家陆续离开餐厅。但是,餐桌上的盤子里,还有好多没吃完的餐点。而池
日本右翼文化从未消亡,而这可以在《物语日本史》中找到答案。《物语日本史》与其说是一部日本通史,不如说是一部日本现代版的《神皇正统记》,一部渗透着平泉澄个人“皇国史观”的作品。“窥一斑而知全豹”,平泉澄这种可笑的论调居然能在战后风靡一时,日本学术界的价值体系可见一斑。  《物语日本史》文风极佳,引用了大量古典资料,包括《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等名著,而平泉澄引用这些颇有价值的古籍,都是为了更好地输出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中有一句话:“看海久了想见人,见人多了想看海。”我们之所以会厌倦一样东西,不是你喜欢的东西发生了改变,而是你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曾国藩夜间背书,梁上君子藏于房梁。他背了一晚上,没有背下来,倒是小偷记住了书的内容。曾国藩有些笨,却舍得花工夫,这就是过人之处。天赋不够,努力来凑。曾国藩之所以能位极人臣,与他一直坚持读书是分不开的。  读书不能变心,要从一而终。很多人翻开书,眼睛
长篇小说《地泉》发表后,给作家阳翰笙带来一些名气。后来,他准备将《地泉》再版。一天,他去找茅盾,恳请他为《地泉》再版本写一篇序。茅盾当时对于1928年至1930年间盛行的革命文学中存在的“描写人物运用的是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而且在语言上也用标语口号的言词去表达感情”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得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我们都有最在意的,它的名字叫责任  2019年11月的一天,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赵林英和家属守在手术室门口,很快就到他的母亲动手术的时间了。当主刀的骨科主任许向东走进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后,过了一会儿,又从手术室出来,一声不吭地走下楼梯,离开了。  赵林英等人面面相觑,怎么回事?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见许向东回来。眼看手术的时间到了,赵林英去质问护士。没想到护士请他放心,说医院有特别通道,许主任已经
心有底线走得远  一次拍卖会,有一件仿成化瓷器,拍卖行判断是清代的,估价4万元,他们觉得此物太便宜,怕流拍,准備退回到卖家手中。当时由于拍卖行业刚起步,拍卖行人才缺乏,于是,拍卖会负责人邀请马未都给他们把关。马未都仔细看后说:“是真品。”负责人笑了,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但当马未都再问:“这件拍品你们标示哪个朝代的?”“清代。”马未都愣住了,赶紧拿起放大镜再仔细地瞧后说:“错了,应该是明代成化
黄旭华和姚玉峰,一个出生于1926年,一个出生于1962年;一位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誉;一位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世界眼科界“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创始人。尽管两个人的职业、年龄相差很大,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正是这个相同的荣誉,让他们有幸相识,缔造了一段廣为传颂的“光明缘”。  2017年11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时,姚玉峰看
我小时候喜欢闯祸,随手薅了外祖母种在园边的香葱,也不稀罕吃,丢了一路;随手打落外祖母种在屋后只有指甲大小的青杏,扔进嘴里,酸涩地把眉头皱成了山川;随手折断外祖母种在房前的向日葵,然后手中握着好几棵大朵的葵花在风中招摇。远远地看着外祖母颠着一双小脚在后面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只手抚着胸口,另一只手指着我,说不出话来。  所谓喜欢,不过是淘气罢了。远远地看着的时候,有一种悲悯在心中慢慢的地滋生出来,
身教是最好的教导  《童话大王》创刊以来,只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这意味着他每天必须写5千字,才能保证杂志每月正常出刊。儿子郑亚旗3岁时,特别黏郑渊洁,郑渊洁会放下笔陪他玩,这导致郑渊洁下期的稿件有可能没法按时完成。于是,郑渊洁把儿子送到父亲家住,以便自己能专心创作。  在爷爷家的那些天,郑亚旗每天都给郑渊洁打电话,问的都是同一句话:“你今天写了几页?”起初,郑渊洁没在意,就照直说今天写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