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源记(节选)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眼睛是幸福的,有耳朵是幸运的,我就要见到世间最白的浪花,人间最绿的湘江源头了。
  小路穿着树叶,吃着野果,但历经风霜,我不知它的头在哪儿。我往上找它的源头,它往下,寻我的来路。这座山里可能住过我们逝去的以野果充饥的祖先。垂直的悬崖上漫步弯曲的树木就像他们的缩影。
  一只蜜蜂的屁股对着我,头藏进了一朵白色的野茶花。雨水应该稀释了它的甜度,它一动也不动。我靠近一看,它已经死了,死在最甜蜜的花蕊里。是因突来的大雨还是过于辛劳?生活中总有一些料想不到的厄运,哪怕你一直过着蜜蜂一样甜蜜的生活。树要发新叶,岩缝要出水,青蛙要捕虫,水要去远方。我似乎看见麋鹿的角、老鹰的眼,它们隐居在这里。几只黑蚂蚁好像是搬家途中遇到了雨,它们抬着一只蚱蜢,站在一根细如筷子的枯枝上,在一片悬空的树叶下歇脚,等待雨全部停下来。
  这个世界有各种生命,也就都有各自的命运。
  雨雾给我幻觉,山不停地移动位置,互为彼此,不分高低。我知道,它们其实一辈子都不会动,在这里守护水源。这是它们的使命,也是它们的命运。
  雨真的停了,我听到有鸟怯生生地叫了几声,便收起了伞。山坡也渐次收拢,两边的山夹紧木栈,我闻香拾级而上。雨水整理了我的上衣,又在我的裤脚和鞋里加重了我就要见到源头的肃穆和庄重。有眼睛是幸福的,有耳朵是幸运的,我就要见到世间最白的浪花,人间最绿的湘江源头了。我甚至能听到小溪在轻轻议论,这要上去的人到底是谁呀?我听到有节奏的“啾啾啾”的鸟叫声,像有人在说书一样。
  山路到了尽头,从树林往右拐,迎面就是悬崖,路沉入了一个水潭,不能再往前走了。我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水竟然自己从悬崖最高处跑出来迎我!到了!
  啊!瀑布!我到了!它也到了!巨大的水流从天边倾泻而下!我来之前,它就这么美,这是我最大的意见!
  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凭空跳了下来,砸在天下最坚硬的石头上,沸沸扬扬,激荡喧嚣!晶莹剔透的灰白色水柱从岩石上每道罅隙、每个豁口、每条裂缝,穿过亿万年光阴,喷薄而出!“哗啦啦!”瀑布被撕成很多条,落入水潭。水潭很小,却大过人间。再大的手也无法捂住泉眼的嘴巴,泉眼说的是最清澈、最明白、最单纯的语句。瀑布像飞起的千万只白鸟,它们是自由的白鸽,从此开始,它们就要挣脱桎梏,一直向下,滋润人间最底层,荡平天下的坎坷。
  这场瀑布美过世上所有的诗,像排场很大的交响乐晚会,急管繁弦,惊天动地。柔和的双簧管、滴滴答答的竖琴。我怀疑瀑布是被这场宏大的音乐骗出来的。由于地心离心力,山溪在悬崖上露出了肉身,让香炉石山有了洁白活泼的灵魂。它将飞瀑分成了岿水、潇水、沱水三条河,分别流向蓝山、宁远、江华三个县。溪水打出“纯洁自我,兼济天下”之旗,群山响应。这里像是天堂的边缘,又像是尘世的顶端。微风轻拂,细雨沥沥,每一颗水珠都是颤抖的佛心。小溪不自卑,它有香炉山、舜帝山和白云做它的背景。香炉山长得很壮实,是为了接稳天上下来的水。瀑布是云下到人间的梯子。云是山和天对话的使者。这些水每天都很专注地做同一件事,喷出来、喷出来,流出去、流出去,千遍万遍,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世间一直日夜辛劳、默默奉献的,只有水。特别是水源,一出生就有了奉献的好品质。
  雨完全停了。瀑布像一块液体银幕,悬挂在天地之间。白雾如羊、如牛、如仙,缓缓飘过。秋风起伏欢呼,树叶拍落手掌。小鸟飞来飞去,唱着瀑布小时候不安分的故事:
  “啾啾啾!别看它现在气势如牛,小时候还不如我的一根羽毛大。啾啾啾!最起始它是云层下来的一滴水,一片树叶伸手接住了它。它无头无尾,无手无脚,傻愣愣地沿着叶子边缘的锯齿,一步一步往下滑。啾啾啾!它掉入粉红的花蕊,又从花瓣上溢出,落在草尖。啾啾啾!它不愿做一颗珍珠,就跳进草丛,融进小兽的蹄印,和别的不安分的水珠玩在一起,聚成我身子那么大的一洼水,养育了一窝蝌蚪。啾啾啾!蝌蚪长成青蛙,青蛙扒拉枯叶围了一泓泉,又带着长大的泉到了更大的洼,聚成一条小溪。啾啾啾!小溪的脚步日夜不停,在林中串起更多的小溪,汇成一条小河。啾啾啾!小河身子大了,更不安分。它不想高高在上,只在山里游荡,它要到更大的世界去闯。啾啾啾!哗哗哗!它就從山顶冲出来,成了现在的瀑布。啾啾啾!瀑布的歌词永远只有一句话:‘我要远走高飞!’笑死我了!它不像我有翅膀,不知道它怎么飞。可是,它后来真的做到了。啾啾啾!除了水滴自己,无论谁都不能断定它成不了这个成不了那个。啾啾啾!它后来竟然站起来,成了巨人,大湘江!啾啾啾!”
  小鸟真像个说书人。水似乎也听懂了小鸟的歌声,或者说,听懂了我内心发出的声音。它跌跌撞撞钻出岩缝,活力四射。对人类,悬崖是悬崖,悬崖要勒马。对水,那只是它们祖先冲蚀的一条古老水道。你觉得它是不小心跌下来的,它却觉得如滑冰般好玩。水浪的白光反射到我眼里,我才意识到,它在这里流淌了亿万年,走了千千万万个日子,之前却没落下任何一条新闻。我看见舜帝默默睡在群山中。远看潇水,乃至湘江,像一根风筝的白丝线。风筝就是飘在香炉山头的那片薄云。香炉山像一首古诗。烟雨朦胧中,一只户籍不明的白鹤,细细的脚管漫步在松枝上,像缓缓写字的小楷。红彤彤的野柿子缀满枝头,给这幅书法盖上了历代皇帝的私印。
  我没摘花,也没采果,但收获颇多,什么也不用带走。喝了半辈子湘江水,到源头说声谢谢,是我来这里该做的事。世上只有两种事物可以对抗时间,一是水,二是善。善和水源一样,起初很弱小,但聚积后可以成为一条湘江。每个人都是善的源头。有人排放污水、采石挖山、拦河筑坝,致使湘江伤痕累累。我为水源哭泣。别让人的阴影玷污了湘江,让水安静地发育,让大自然回到大自然。湘江流淌,人要善良。水只想变成更远的水,人生比河流短一点,善却可以比河流更长。虽然遭受污染,但没有一棵树从地里拔腿就走,排队移民。所有的树,都在叶子和身上文身,文出小溪和河流的图案,表示它们的热爱和决心。
  水无论到了洞庭湖、长江还是大海,都会想起它的源头猫儿岭。你看香炉山顶上的云,正是这些水的化身,它们完成向低处流的使命后,回到了起源。
  又开始下雨了,我撑开了伞。我知道,云又开始给水源补水了。
  还是赶快下山吧。我离开后,野鸡将在这里恢复航线,野猪会像老大一样在林间踱步。喔,雨中有人唱瑶歌,麻雀从我眼前飞过,我替他们感到幸福。
  下山途中,看到了一个野柿子。我毫不犹豫地折断了那只“红酥手”,把它的红皮剥了,将它红颤颤的肉身送进自己口中,吞了自己上山时的矫情和虚伪的承诺。我知道,因为饥饿,我正在往下走。
  摘自《北京文学》
其他文献
大自然孕育了许多身世传奇的生物,它们有的仅存在于化石记录之中,有的被认定已经灭绝多年。然后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这些生物竟“死而复生”,又出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失而复得的“拉撒路物种”(指那些过去仅在化石记录中出现过、被广泛认为已经灭绝的,而后又在自然界中被发现的古老物种,意即“复活”的物种),都是大自然绝无仅有的珍宝,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基石。如果任由它们再次失落,人类终将饱尝生态恶化的苦
汆白肉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菜肴,是满族习食的代表菜肴之一。满族发源于东北,地处寒冷,冬季时间长,为了过冬,多采用腌渍方法保存白菜,这就是常说的酸菜,它是氽白肉的主要原料。氽白肉的原名叫吉菜粉氽白肉,是时令性较强的菜肴。通常饭店经营此菜是在农历九月和三月,也就是酸菜刚腌好或快没了,且蔬菜还没有下来的时候。而家庭则是冬季常食,并不严格。  氽白肉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突出。  主料:猪肉500g,选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2008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餐饮业零售额从1978年的54.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2352亿元,增长了225倍,人均餐饮消费额也从1978年的5.69元增长到2007年的950.15元,增长了166倍。  从2006年开始,中国烹饪协会每年发布一份《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今年的报告分六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中国餐饮产
进餐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下几则新概念可助你一臂之力。    新概念之1 吃食分时间    科学家新近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日间食物,主要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列在这张清单上的有牛肉、羊肉、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夜间食物则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
春天的一个早晨,82岁的父亲早早给我打来电话:“你陪我回老家去看看,那棵树是不是发了新芽?”  父亲念叨的那棵树,是一棵槐树,是我爷爷在他34岁那年栽下的。这棵树龄已有70多年的树,成為父亲在城里的牵挂。那树下,就是我爷爷瘦弱的土坟。爷爷去世以后的每年清明,父亲都要去树下祭奠。一棵树的身世,被父亲记在他发黄的本子上,那是父亲自己编写的家谱。  这些年,我与故土老家的关系,已经如飞到高空越来越渺小的
在喀什,我看了两场走钢丝表演。这两场表演都是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刻出现的,一次在夜市中,一次在剧场里。  我所见的第一场走钢丝表演,是在音乐声骤然停止的那一刻突然开始了。表演者是个女孩,她大约二十岁,眉眼深邃,是漂亮的维吾尔族人。她扎着双马尾辫,头发染成黄色,身穿白色表演服。她的助手也是一个维吾尔族女人,穿着酒红色的职业装、高跟鞋,端正地站在钢丝绳的下面,认真地盯着钢丝绳上的女孩,似乎在担心着她伙
自制酱料运用于菜肴调味,是现代厨师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种基本功,便可以在菜肴创新,口味多样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为餐厅或酒楼取得很好的效益,赢得回头客。笔者近日经过实验,创制出一种新的五味酱,用于菜肴制作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配方    鲜红辣椒1000 g,青花椒150 g,陈皮50 g,大蒜瓣75 g,白醋150 g,芝麻仁50 g,碎花生末100 g,精盐25
汤包因皮薄如纸,色透如玉,馅料汁多,口感鲜香,味道醇厚得以命名。追溯其起源,应从两晋开始。当时包子被称之为“曼头”,後来由于三国军事家诸葛亮而被推广。据传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曾“七擒孟获”。每次抓到後都将其释放,而诸葛亮在每次出兵时,都要来当地神坛拜祭蛮神,祭品要用人头,诸葛亮认为很不人道。于是乎他叫来随从,用面捏成“人头”包上肉馅,经蒸制成熟,点上色彩来纪念蛮神,同时也将其命名为“蛮头”。  然
日暮时分,飞驰的列车一路向北,齐刷刷的玉米顶着众星捧月的雄穗列队相迎,夜色便在飞奔的玉米林地里渐渐地浓了。车窗外,隐于夜色的地方便是荒野,铁道两边的玉米饮着浓浓的夜色完成后熟。  天色渐明,晨霭中,玉米全都黑着脸膛立在山野里。列车飞驰整整一夜,我从梦境里出出进进,列车掠过山野无数,却始终没有走出玉米地。  庄户人家或沿河而居,或顺路而生,庄户人各自种植的玉米连接起来,形成壮观的玉米林带。我不止一次
“早晨的一碗面,比早晨的懒觉要紧得多。”头汤面在老苏州心中的地位已无需多言。  苏州的面有诸多讲究,暗藏着店家对食客的用心和对美食的追求。  在苏州,吃面前需要“对密码”。苏州面馆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切口”,暗合了人们对一碗面条的精致需求。米其林标准在这历史悠久、韵味无穷的通关密码前,也会自叹不如。  如果你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姑苏城,你可能会这样度过休假的一天:一早去熟悉的那家面馆吃一碗头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