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西明简介: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担任主讲。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篇大文章,一个新课题。如何深化我们的认识?如何融入我们的实践?4月8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应邀来川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专题报告,借此机会,我们带着问题,向他请教,探询答案。
  
  把握国情立足现实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
  ●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现实依据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首先请谈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张西明:我们所说的时代背景问题实际上是,为什么在这个发展阶段,只有科学发展观而没有别的什么发展观可以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科学发展观而没有别的什么发展观可以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向前进。对此我想必须从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入手来深化我们的认识。
  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它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依据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
  记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张西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国情进行再认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要求全党同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归结起来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记者: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否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显得更为迫切?
  张西明:的确。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前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但仍是低水平、不完全、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以,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经过20年的努力,建设一个能够惠及10多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而美好的目标,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快,我们进入了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
  十七大对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已经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八个方面的归纳概括。这些概括实事求是,表述科学,充满了辩证法,就是说,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虽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但又是初级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變化的具体表现,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关注世情打开视野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对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
  ●科学发展观充分汲取、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地球村”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有个国际视野问题。请您对此作个分析和介绍。
  张西明: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离不开世界的眼光,即我们的初级阶段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所以从邓小平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并由此确立对外开放思想开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把握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国情与世情密不可分,发展到今天尤其如此。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始终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发展背景的判断、对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是科学发展观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记者:谈到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是否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有个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问题?
  张西明:是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而且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借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外兴起的以研究工业化、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发展理论;不仅以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镜鉴,而且吸取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随着国际社会对发展道路的反思和对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念、“增长极限论”的警示和把经济增长、城市化同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联系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论”等,表明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汲取了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理论新境界实践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记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请您谈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西明:十六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加突出地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记者:请再具体分析一下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张西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高举的伟大旗帜、开辟的发展道路和形成的理论体系,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全部的理论和实践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在这个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全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属于同一个科学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由于实践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不同阶段的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上的一脉相承;而它们之间的与时俱进,也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可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因地制宜高度自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
  ●在国内外发展的两个大局中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因地制宜谋划科学发展的高度自觉
  
  记者:我国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比如,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在实际上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请您谈谈,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应当有所侧重,或者说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是否各不相同?
  张西明:这还要从初级阶段说起。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上所述,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八个方面的归纳概括。
  这些概括都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比如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都很快,但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发展相对于城市要滞后很多,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7:1,2000年达到2.79:1,2006年扩大到3.28:1。有人形象地说,中国有的地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如果考虑城乡居民在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城乡不协调的矛盾更加突出。
  就像你们说的,从区域结构看,发展也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区域发展的差距也在扩大。从人均GDP来看,改革开放初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目前已比全国高70%左右;西部和东部的差距由1:1.9扩大为1:2.4。从居民收入来看,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3,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5。这种情况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从初级阶段在不同的地区、领域的表现特征出发。
  记者:四川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您认为该怎样从实际出发,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张西明:总的看,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国内外发展的两个大局中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全国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也是这样。四川从确定自身发展方位这个根本问题入手,作出“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更加明显仍然是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最大的问题”的基本判断,提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因地制宜谋划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高度自觉。
  
  解放思想率先垂范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起点和归宿
  ●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记者: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都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您认为,解放思想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怎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張西明:学习实践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把全党全社会的思想统一到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当前我们说解放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起点和归宿,只有把我们的思想从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和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大胆地鼓励、支持、全力以赴地去做,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精心筹划,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凡是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拿出勇气和魄力来,坚决地予以纠正,毫不犹豫地改。
  记者:中央反复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请您就这一点为我们做个解读。
  张西明:在围绕学习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认识、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始终是关键。无论是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都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要求和方法,立足本职岗位,面对现实矛盾,着眼大局和长远,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素质、提高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的过程。
  所以,在这一次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中央特别强调要把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等主要任务相结合。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四川作为先行试点单位,省委要在领导干部中率先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因为领导干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首先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抓住了问题的纲,纲举则目张。
  
  编后小记:
  此文付印前张西明同志写来了这样一段话——7月4日,出差途中,收到《四川党的建设》编辑部同志发来的手机短信,告这篇访谈文章即将付印。接信后眼睛不由自主就湿润了,但编辑部同志发来的第二条短信更让我震撼:“这一个多月流的泪太多了,请您也把悲痛和感动收藏,愉快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吧!”从创伤深重的灾难中顽强地乐观地奋起,在地崩山摧的废墟上继续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对我而言,这一段短信对谈蕴含的实在太多太多。“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正在四川、在中国,在亿万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应验着。
其他文献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全力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    记者:中央确定广东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请问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有哪些部署?  颜学亮:“5·12”地震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第一时间作出紧急动员部署,迅速成立了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
期刊
自贡井盐业曾创造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之最  1821-1850年: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性开采的气水田——自流井气田;   1835年: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燊海井;  1838年:最早的招商引资项目——扇子坝盐井招商;  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工场手工业主——自贡盐业“四大家族”;  19世纪中叶: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盐井顿钻技术在世界领先;  1892年:中国第一口岩盐井——发源井; 
期刊
地震发生3小时,我们学校就向灾区派出第一个医疗小组。5月12日晚上11点起,又连续派出7支医疗队、14 支卫生防疫队,共410人,昼夜兼程,奔赴德阳、映秀、汶川、北川和理县等重灾区,与灾情争速度,从时间手中抢生命,救治伤员15889人,收治3312人,手术854台,后送1068人,先后有130多个医疗小分队,进入与外界失去联系的70多个村寨救治群众3000多人。  地震发生时,重庆震感十分强烈,我
期刊
我们师是全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后20分钟,首先接到空军号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中止训练飞行,收拢在外飞机,立即转入战斗状态。震后1小时58分,2架伊尔-76飞机接令紧急升空,经两次转场、4个小时飞行,最先将242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吨特种装备火速运到灾区,第一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送到亲人的心坎上。  震后的灾区,道路阻隔、桥梁坍塌,打开空中通道,抢救灾区群众,刻不容缓。
期刊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钟,我正开车走在路上,突然感到汽车剧烈摇晃起来。路边的房子和电线杆,接连不断倒了下来。我猛然惊醒:“不好,地震了!”  我连忙跳下车。抬眼望去,几分钟前还热热闹闹的县城,现在到处墙倒屋塌,扬起的尘土弥漫了整个山谷,慌乱的人群四处乱跑。  我朝周围的人大喊:“我是警察,大家不要慌,都到这边的空地上来。”听到喊声,200多人很快跑了过来,他们惊慌失措地看着身穿警服的我。在简单安抚受
期刊
社会监督员是志愿者,没有“官位”,不拿“官饷”,没有考核指标,一切出于自身的责任和工作热情。  因为独立,他们可以自由监督;因为无关利益,他们可以不受干扰。  这种有别于职务行为的监督,既为体制内职务监督提供了必要补充,也为群众监督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是更广泛凝聚抗震救灾力量的必要途径。    时间:2008年7月10日9:00-21:30  社会监督员:程绍鹏,律师;岳珊平,某公司财务管理;黄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带领全体干部和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以出色的工作确保了旅客的安全,确保了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架起了一座通往重灾区的“生命之桥”。    灾难突如其来,应对从容不迫    2008年5月12日午后,成都双流机场候机楼里,1万多名旅客正等候航班起飞。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14点28分地震发生了,顷刻之间,大地在颤抖,高楼在晃动,
期刊
汶川地震,波及雅安。位于滔滔大渡河畔的汉源县受灾极其严重。在与地震灾害抗争的战斗中,汉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率领全院医务工作者沉着应战,出色地履行神圣职责,成功地转移和救治了大批灾区伤病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颂歌。    灾害面前,党总支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    大地震突如其来,县医院住院大楼楼顶坍塌、墙面开裂、楼体摇摇欲坠,而此时医院尚有住院和门诊病员近600人,形势万分危急!院党总
期刊
我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出台  7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实施。  省级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土资源、产业扶持、工商管理、就业、社保、粮食和其他十个方面47条。其中不包括国务院已出台的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政策内容,重点是根据省级管理权限,提出地方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政策措施,明确了部分国家出台政策的实施范围与内容。 
期刊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一则四川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这则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广告,在当时却具有一种爆炸力——它发出庄严的宣告:生产资料也是商品。薄一波同志后来称赞说:“这则广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立了一功。”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30年了,作为亲历者,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潮起伏。  其实,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大的时代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