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阅作业既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却出现布置随意化、碎片化和练习片面化,没有新意,机械重复抄写、练习,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本文设计的作业,以教材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创新作业,通过借助网络,课前准备作业;调动感官,课堂巩固作业;实践体验,课外延伸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创新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应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可见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和习惯。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随意化、碎片化和练习片面化,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设计符合当今新课改要求的语文作业,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素养呢?通过笔者多年对作业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冊教材为例,谈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一、借助网络,课前准备作业
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人们查找学习资料开辟了一条捷径。笔者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寻学习资源,并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而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搜集网上资料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实效在网上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普知识短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堂教学中,我适当穿插有关仿生学的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仿生学,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进行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教学前,我向学生布置两项作业:一是网上查找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二是调查了解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态度。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一重点句时,先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人物为别人着想的崇高思想境界,再请学生谈谈对捐献器官的新认识,使学生懂得捐献器官的重要意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观看有益视频
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网络推荐的和课文有关的网站或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网站观看网上视频,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看中学,在看中思。
如学习“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材上只安排了四篇与战争有关的课文,其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分别讲述夜莺、雨来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另外两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对战争不了解,对有关战争的课文也不能深刻体会。为了让学生直面残酷的战争场面,真切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看有关战争的录像片或新闻纪录片,了解国际动态,尤其要关注仍在战争的地区,激发学生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同时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国家而自豪。为了学习小英雄的爱国精神,我推荐学生们观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电影,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和平的幸福生活,自觉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二、调动感官,课中巩固作业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于是,我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进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画一画,演一演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为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保证作业质量,我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例如,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爱好画画,在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精彩描述,给双龙洞的内洞配上插图。学生兴趣盎然地画了蜿蜒盘旋的双龙和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钟乳,使人一看便觉得内洞更吸引人、更值得观赏。通过给课文配图这项作业,使很多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不仅乐于动手,而且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如在课文《扁鹊治病》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分组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演一演,评一评。整个过程,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自信心。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提高了学生写作、合作、表演等能力,同时感受到表演带来的乐趣,引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悟一悟,说一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是有情感的,任何文字创作都离不开情感,作家就是将主观情感用文字巧妙又含蓄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将饱含情感的文字与自己的情感链接激活,不仅情动于心,而且行于言,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移情体会的作业,可以有意识地拉近文本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
如在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时,我抓住“一位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这一重点句,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点拨学生:“如果你是文中的阿姨,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并在班上亲口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被人物的美德所感化。
三、实践体验,课外延伸作业
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处处有、时时有,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各种语文实践体验活动,就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创新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应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可见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和习惯。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随意化、碎片化和练习片面化,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设计符合当今新课改要求的语文作业,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素养呢?通过笔者多年对作业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冊教材为例,谈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一、借助网络,课前准备作业
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人们查找学习资料开辟了一条捷径。笔者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寻学习资源,并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而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搜集网上资料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实效在网上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普知识短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堂教学中,我适当穿插有关仿生学的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仿生学,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进行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教学前,我向学生布置两项作业:一是网上查找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二是调查了解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态度。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一重点句时,先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人物为别人着想的崇高思想境界,再请学生谈谈对捐献器官的新认识,使学生懂得捐献器官的重要意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观看有益视频
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网络推荐的和课文有关的网站或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网站观看网上视频,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看中学,在看中思。
如学习“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材上只安排了四篇与战争有关的课文,其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分别讲述夜莺、雨来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另外两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对战争不了解,对有关战争的课文也不能深刻体会。为了让学生直面残酷的战争场面,真切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看有关战争的录像片或新闻纪录片,了解国际动态,尤其要关注仍在战争的地区,激发学生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同时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国家而自豪。为了学习小英雄的爱国精神,我推荐学生们观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电影,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和平的幸福生活,自觉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二、调动感官,课中巩固作业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于是,我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进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画一画,演一演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为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保证作业质量,我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例如,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爱好画画,在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精彩描述,给双龙洞的内洞配上插图。学生兴趣盎然地画了蜿蜒盘旋的双龙和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钟乳,使人一看便觉得内洞更吸引人、更值得观赏。通过给课文配图这项作业,使很多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不仅乐于动手,而且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如在课文《扁鹊治病》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分组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演一演,评一评。整个过程,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自信心。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提高了学生写作、合作、表演等能力,同时感受到表演带来的乐趣,引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悟一悟,说一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是有情感的,任何文字创作都离不开情感,作家就是将主观情感用文字巧妙又含蓄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将饱含情感的文字与自己的情感链接激活,不仅情动于心,而且行于言,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移情体会的作业,可以有意识地拉近文本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
如在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时,我抓住“一位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这一重点句,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点拨学生:“如果你是文中的阿姨,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并在班上亲口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被人物的美德所感化。
三、实践体验,课外延伸作业
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处处有、时时有,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各种语文实践体验活动,就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