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医疗缺一勺儿想象力?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中国这么多移动医疗创业项目,最后总觉得缺点什么?做慢病管理的都是测数据、传数据、推消息、问医生;做医患互动的,打开界面感觉都是一个产品经理做的。想想,好像缺点想象力。
  慢病管理能否做得逗比且接近人性?
  上周五《纽约时报》报道了一项研究:护理宠物可以帮助小朋友管理Ⅰ型糖尿病。实验选择了29个10~17岁的少年,给他们其中的16个人每人一个鱼缸+5美元的礼品卡用来买鱼(剩下的少年没有鱼缸,只有5美元的礼品卡)。小盆友们需要每天早晚两次喂鱼,并且在同一时间检测记录自己的血糖;每周需要给鱼换一次水,在换水的时候需要和父母一起回顾这一周的血糖记录。经过3个月,实验组少年们的血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了0.5%),而对照组的少年们血糖只增未减。感觉欢乐且温馨呀!
  其实之前我们报告过一个类似的创意:Bushytail Health。它的亮点在于利用赌博的性质和特征来吸引糖尿病患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帮助他们管理自身健康。Bushytail Health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系统要确定用户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大致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接着,由创始人研发的一种算法将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个性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此后,用户会收到一份确认邮件,内附其个人努力目标和一个“游戏”的跳转链接。
  为了参与游戏,用户需要投入金钱买入筹码进行下注。下注的金额由用户决定,但他们下注使用的都是现实中的货币。用户的赌注和其他糖尿病患者的赌金会一起进入赌注池,然后他们就要努力,实现邮件中“游戏”规定6个月内要达到的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果用户没有达成目标,那么就会损失赌注的金额。如果达成了目标,系统会退还你的赌注,并附带一些额外的奖励。这些奖励都是来自于那些未完成目标而被系统扣款的用户。简单粗暴,但是接近人性。
  没人有喜欢被管理,但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被激励,所以给干巴巴的应用加一些更接近人性的激励吧!
  如果远程医疗不智能,那有什么性感的?
  最近一家叫Bright.md的公司A轮融资35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Ray Costantini,同时也是一名医生。他认为远程医疗的确方便了患者,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而且省去了无聊的等待时间。不过对医生来说,在每个患者身上花费的问诊时间反而变长了,而且很多是没有意义的内容。


  于是他运用人工智能做了一套系统,可以让医生在远程问答中的真实参与时间由20分钟下降到最短90秒。具体是,在患者登入系统时,Bright.md会指导患者做一套测试来获取基本的数据,系统会根据患者的回答来动态调整问题,而不是调查问卷那样的枯燥。因为系统是智能的,加上患者也更希望是医生而不是电脑在和自己对话,在系统检测到认为必要的时候,会接入真正的医生和患者进行在线沟通。
  其实类似的技术应该已经应用到一些国外的教练式慢病管理应用中,我们曾经体验过Vida,线上医生的回复极快且极nice, 初步判断应该有人工智能的参与,帮助医生处理一些惯例的问题,而且用户几乎不会察觉。
  移动医疗其实应该从更本质上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效率。除了秤和手环之外,人们还需要很多更有价值的科技产品创新。
  今年6月,英国曼彻斯特的外科医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人工仿生机器眼移植手术,用来治疗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所导致的失明。首例手术的对象病患是80岁的英国男性瑞·弗林,他因干性视网膜黄斑变性而失明。弗林术后可以“看到”眼前横、竖和斜线,能够辨识出人脸,不需要放大镜阅读报纸。弗林使用的仿生眼Argus II由美国公司Second Sight设计生产,原理是通过眼镜上的摄影镜头拍下影像,转化成电子讯号传至安装在患者视网膜上的电极,刺激视网膜细胞产生神经讯号,传至大脑还原成影像。
  这位老人成为了世界第一个生物视力和机械视力结合的人。手术成功后,弗林周围视野是自己的,中央的视野则来自机械设备Argus II,好玩的是现在他即便闭着眼睛也能看见。可以“特异功能”表演了。不过,仿生眼的费用高达15万美元,还不包含手术费和康复费,所以能承受者应该寥寥。
  那么,我们再看一款廉价而伟大的产品。便携式眼病检查工具(以下简称“Peek”)是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眼部疾病诊断系统。通过一个3D打印的塑料摄像头挡板和相应的软件应用,Peek能把智能手机变成一个眼部疾病检测工具,允许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彻底地眼部检查。Peek能利用智能手机的高质量摄像头来观察视网膜,检查白内障,进行视敏度、色彩和对比度测试。Peek旨在帮助全球约3900万无法获得基本眼科保健服务的消费者,帮助发展中国家患者接受到更好的眼部护理服务,包括通过白内障切除和处方镜片恢复视力。Peek所拍摄的医学图像还可以远程发送给医生,从而让医生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
  调查显示,全球80%的失明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Peek并不直接面向患者出售,而是面向医生。它让医生或其他经过相关训练的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眼部疾病检查。通过把医生办公室里的大型设备变成可放入口袋里的便携设备,以一种简单、低廉的方式拍摄高质量的眼部图像,医生可以按需访问任何地区的患者,随时为他们提供眼部检测服务。
其他文献
一年有多快?2011年,《英雄联盟》全球走过两周年,热度超过旧霸主巅峰登顶;国服运营接近一年,我们去年还在典藏刊解读《英雄联盟》的历史文化设定。于是大家津津乐道着德玛西亚和诺克萨斯,一起萌着约德尔的小矮子们,一起八卦着蛮子的媳妇和艾希的老公……这一年来,无数的版本更新,无数的人气英雄,新装备、新地图让我们不断了解《英雄联盟》的新魅力。这一次,九言终于不用再担心自说自话没人了解,因为大家早就成为了符
期刊
201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一场惨烈的股灾,仅3周的时间大盘即从最高时的5178点跌到3686点,整体跌幅超过28%。曾经在上一轮大涨中备受关注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也没能幸免,不少公司开启了减持模式。而在市场一片惨绿与飘摇中,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却成为最坚定的“护盘侠”。  自6月29日起,在股市震动最为激烈的4个交易日内,康恩贝连发4个增持公告。胡季强以个人名义完成的增持已达6笔,合计1701.58万
期刊
由于仿制药开发手续对比完全创新的新药而言相对简便,我国仿制药临床数据造假问题一直都普遍存在。因此,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了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临床数据核查公告”,直指我国仿制药开发上的混乱局面。事实上,1989年的美国,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挑战。  药企老板自费雇侦探查腐败  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法案允许药厂在药品专利过期后,凭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期刊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应该是创新研发,这是业内多年来公认的成功要素。但是,究竟是把真金白银投资在研发上,还是投资在收购和资本运作上,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布局,从而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局。  若干年前,摩根斯坦利的股票分析师Andrew Baum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大药厂的研发效率很低,不如把“R&D”改称“S&D”。所谓“S”,是指Search,也就是说不必投入太多做研究,而是做搜寻,从外部寻
期刊
中国医药创新近年来已显现明显加速态势。不过,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究竟几何,中国医药还需要在那些方面努力来更上一层楼,以及中国是否即将迎来医药创新的黄金十年,这些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并对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系统地评估,麦肯锡与百华协会在2015年首次推出了中国医药创新指数(CDII)。  CDII对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五个维度:政策环境、资金、能力、
期刊
2015年医药行业新药审批方面政策文件频频出台,政府其根本目的是去伪存真,鼓励创新。在终端市场因产能过剩,产品高度同质化引发各种集中采购怪相。企业在这一头一尾的夹击之下,或主动或被动都重新回归到对行业本质的专注—产品创新,以发现和产业化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引发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内部组织重心的再定位,研发部门获得了空前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立项专家最难找  2015年,研发部门
期刊
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和模式创新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但即便如此,这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也可能如鲶鱼般搅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一旦政策为互联网医疗打开闸口,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将成倍提高。  对于那些需要搭乘长途交通工具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就医的外地患者,通过移动APP上传检验结果,获取精确的专业诊断,会大大降低就医成本。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也可通过远程互动大幅度提高。在可穿
期刊
全球药品在2020年的费用将达到14万亿美元,较2015年有巨大的增加。因为医疗计划的覆盖范围扩大,新兴医药市场将成为最大的药品使用地区,占全球药品使用量的2/3,而其中仿制药又占了绝大部分。成熟市场地区由于更高的药品定价以及更新的药品,将继续是全球药品花费的主要来源。  5年之后,药品的可及性虽然各地区差异性巨大,但在全球范围内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于2015年,患者的用药量将达到45万亿个
期刊
中国医药研发格局的加速转变将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剧创新项目的竞争并为海外药品临床研究在中国的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以成熟市场为中心的传统研发模式带来了挑战,变革已迫在眉睫。  在这一动态的格局中,通过加强利用本土领先企业多方面的能力,合作伙伴关系能游刃有余地为合作双方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充分地利用此模式,决策者需要采取一种更为均衡的投资方式,培养有针对性的能力,从而创造最大价值。 
期刊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医疗是门又大又长远的生意,互联网医疗前途光明而挣钱不在一时。但从这个行业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关于商业模式的寻觅。而今天,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个看着颇像终极答案的答案:保险。  依托高效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互联网医疗,以摧枯拉朽之势在两年之内填补了医疗服务体系各个痛点。但至今没有商业模式,却成为互联网医疗自身一大 “痛点”。  我国的医疗市场上,医院、医生因垄断或稀缺而处于强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