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角下的中西方婚礼习俗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西方许多国家都加入到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吸收彼此多元的婚俗文化,形成了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具异域风情的婚礼习俗。从中西方婚礼习俗的探析中可以发现文化融合绝非偶然,而是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当代的需求所致。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传统性和地域性正在逐渐减弱,时代性和趋同性正在逐步强化。
  【关键词】:文化融合;中式婚礼;西式婚礼;习俗
  婚俗文化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伴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而不断被继承、丰富和改变,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婚姻作为两个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改善了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联系。婚礼习俗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衬托出了当地的民俗特色,反映出了当地的文化特征。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下,西方的婚俗元素渗入到传统的中式婚礼习俗中,使得某些仪式和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一、中西方婚禮习俗比较
  (一)婚前礼节
  中式婚礼讲究“三书六礼”的传统。“三书”主要指:(1)聘书:双方订亲的文书;(2)礼书:双方互换礼品的清单;(3)迎书:新郎迎娶新娘时使用的文书。“六礼”具体是指:(1)纳彩: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待女方同意后,男方备礼到女方家求婚;(2)问名: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出生年月,通过占卜看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合;(3)纳吉:男方将卜得的结果告知女方;(4)纳征:男方选择良辰吉日带聘礼到女方家商定婚事;(5)请期:男女双方商定结婚的好日子;(6)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纵观整个婚礼礼节,可以看出中式婚礼习俗较为繁琐。
  西式婚礼被称为国教婚礼,主要内容有:(1)来宾入席;(2)牧师宣布婚礼开始,新郎、伴郎、伴娘进场;(3)女方家长入席,父亲将新娘交给新郎;(4)牧师证婚,新人宣誓;(5)新郎新娘互相给对方戴上婚戒;(6)唱祝福歌;(7)礼成,新郎新娘一起出教堂,来宾退场;(8)晚宴。由此可见西式婚礼相对简洁浪漫,而且神圣庄重。
  (二)婚礼服饰
  中式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象征吉祥如意、红红火火和喜庆。新娘多着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是红礼帽、红长袍。龙和凤寓意龙凤呈祥,龙代表阳刚之气,凤代表阴柔之美,至今仍被运用于婚礼服饰中。西方婚礼服饰强调纯洁、个性和浪漫。白色是婚礼服饰的首选,在西方文化中有善良、正直、平安和吉祥的意思。新娘需要准备的东西有:母亲用过的旧头纱,代表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全新的白色礼服,象征新娘的纯洁无暇;向朋友借的物品,表示永远珍惜与朋友的友情;蓝色的缎带,体现出新娘的忠贞不渝。
  (三)婚礼地点
  传统的中式婚礼偏爱热闹与隆重,举行婚礼的地点一般在自家或邻里家开阔的庭院,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众多中式婚礼的地点从庭院迁移到了酒店。一是因为城市里高楼林立不具备空旷的庭院办婚礼;二是酒店办婚礼更显档次和面子。西方文化认为婚姻是神赐予人的神圣使命,是神对人类的祝福,只有在神的见证下才是有效的、完整的。因此,西式婚礼多数会选择在安静的地方或者教堂里举行,并且需要牧师的主持,得到亲友的祝福才算完美。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融合
  (一)拍婚纱照
  白色的婚纱是西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服饰,新娘在结婚当天穿着白色婚纱的习俗源自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象征着美丽与纯洁。此后,白色婚纱风靡西方,如今也成为中式婚礼中新娘所喜爱的礼服之一。中式婚礼迎亲当天新娘着红色中式礼服,根据场合也会穿着白色婚纱。婚纱照渐渐成为人们婚前准备的必要环节,婚纱摄影按照不同顾客的需求辅以不同的场景和服装,让新人美好喜悦的回忆定格在照片之中。
  (二)运用西方婚礼仪式
  在西方的婚礼仪式中,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手捧鲜花挽着父亲步入婚礼场地,在牧师的见证下完成婚礼宣誓,互戴戒指正式成为夫妻。现已被运用于中式婚礼中,尤其在大城市里常见。佩戴戒指的习俗源于远古社会,寓意双方将要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到了现代,佩戴戒指则表示双方即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是负责的体现。
  (三)使用西方婚礼物件
  手捧花、蛋糕、香槟等都是西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也成为中式婚礼中必要的内容。西方婚宴中常备有酒杯垒起来的小金字塔,新人将香槟缓缓倒入酒杯之中顺势流下,既代表着新人爱情源远流长,又表现出美满姻缘的坚固和永恒。西方婚礼习俗中的手捧花寓意着新娘把幸福传递下去,凡是有幸抢到手捧花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位结婚的人。
  三、中西方婚礼习俗融合的原因
  (一)跨文化交际的加强
  西方文化依靠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力量强势入驻中国,借助现代文化的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其辐射范围,增强其穿透力,以各种形式浸润到中国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政治、科技和思想观念,小到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西方的交往空前频繁,中式婚礼习俗不同程度借鉴、吸收和运用西方婚礼习俗的形式与内涵,成为中西结合的新式婚礼习俗,不仅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传统婚俗文化价值,且展现出强烈的西方文化价值。
  (二)婚姻观念的转变
  婚姻是一个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真正成熟的标志。然而,中国婚姻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使得许多相爱的男女不能结为连理,产生了不少人间悲剧。中国人崇敬祖先,崇尚伦理道德,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婚姻中考虑更多的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一对新人的结合更像是两个家庭的结盟。西方的婚姻更重视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男女在爱情上享受平等的权利,彼此之间认同对方即可。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思想观念在转变。中国也把婚姻的首要条件聚焦于两人是否相爱,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经济条件的改善
  婚姻对中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不但是两个人相爱的结合,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契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社会发展的步伐中获得了经济条件的巨大改善,人们不再守着钱过日子,而是活在当下。西式婚礼的习俗融合在中式婚礼中,既传承了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又给予新人一个充满幸福的仪式记忆。中式婚礼中的彩礼、嫁妆的商讨流程,接亲、迎亲的大张旗鼓,新人西式的婚礼着装,婚宴里西方的仪式掺杂着中式的叩首谢恩环节等都是中西方婚礼习俗融合的表现。
  结语
  婚礼习俗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不论是中方还是西方,婚姻都是社会法律与风俗习惯结合的方式。婚姻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反映出一种社会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西方都非常注重婚礼。在探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融合并不是完全的撇去原有的传统婚俗,而是在文化接触中,以实用理性为原则,在保留传统婚俗的基础上,筛选、整合西方婚俗文化,成为中西合璧的新式婚礼习俗,目的在于丰富婚礼的表现形式,表达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参考文献:
  [1]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4]张雅秋,王玉峰.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
其他文献
【摘要】:曼德尔施塔姆是俄国白银时代阿克梅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世界文化主张带给了他“世界文化的孩子”之称号。诗人的故乡圣彼得堡同样是一座世界文化之城,在曼德尔施塔姆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圣彼得堡的形象一直缠绵与诗人的创作之中。本文拟对曼德尔施塔姆诗作中的圣彼得堡形象为切入点,探寻诗人在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情感变化,以窥视从沙皇到苏联政府转型的这段特殊历史阶段文人的生活境遇。  【关键词】:曼德尔施塔姆;圣彼
期刊
【摘要】:《后花园》是萧红的一篇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重要短篇,不长的篇幅却透出满纸孤独、寂寞的生存体验和反抗绝望的生存勇气。本文就从磨倌冯二成子的几无故事的悲剧人生去试图揭开萧红对人生苦难的终极追问。  【关键词】:萧红;后花园;精神觉醒;终极意义  《后花园》一开篇就将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一面是儿童视角下热闹纷繁的后花园,一面是临着后花园的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和磨房里寂寞的磨倌冯二成子
期刊
【摘要】:杨万里的亭台堂阁记共 46 篇,占其记体文的近三分之二。在这些记中,以写景为主的有很多。不仅如此,杨万里还善于跳出写景之外,或记人,或议论,令人耳目一新,拓展了亭台记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杨万里;亭台楼阁;思想内容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坛的名家,也是南宋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杨万里的散文,体裁齐全,尤其记体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性、实用性
期刊
【摘要】:提到孔子,必离不开他的“仁”和“礼”,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创建一个有序的社会而努力。以“仁”释“礼”,孔子将周公所建立的氏族贵族的社会外在规范化制度发展成个体的内在自觉,由此奠定了汉民族修身修己、内圣外王、君子之道的文化心理基础。  【关键词】:仁;礼;政刑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何为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孔子明确将“仁”规定为“爱人”。他在建构自己的仁学思想
期刊
《说文解字》厂部字字义研究
期刊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谭載喜著,本人基于通读全书之后的个人感想,对其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概括和简单评析,以期激励自己和他人继续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从而在翻译界取得成就。  一、引言  今有幸拜读了《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谭載喜著,商务印务馆,2013年· 北京,对该本的作者以及西方各国翻译界人士们肃然起敬,悠然深爱,他们对本人的翻译实践和眼界具有极大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二、对作者和
期刊
【摘要】:认知诗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它从语言学及心理学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是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个契合点。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背景---图形,隐喻等理论对李清照的《一剪梅》进行解读,希望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词有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认知诗学;认知语言学;诗歌;文学;一剪梅  引言  认知诗学是将语言学与心理学以及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新兴学科,它的出现为文学研究提供了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其内在思想的重要体现。《干校六记》的语言平时朴素,又不失机智、幽默,在翻译时需要准确把握这种幽默风趣的风格。本文以《干校六记》葛浩文的英译本为例,针对译者如何再现原作的幽默风格进行探讨,赏析其翻译技巧与策略,从而为风格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幽默风格;翻译;《干校六记》  一、引言  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文学素养以及写作题材的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受文化、社会等因素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以来,陈忠实关注农村的物质精神文化现状,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这种反思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理性的一面。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九部中篇小说,是一个连接早期创作和《白鹿原》的过渡阶段,充满了理性的反思,形成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飞跃,陈忠实的中篇小说,是所有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鹿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陈忠实的重要的创作积累。《梆子老太》就是作者通过对黄老太的心理展
期刊
【摘要】:《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是著名元杂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是王实甫杰出的代表作,是元杂剧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上的瑰宝,被称为杂剧之冠。《西厢记》主要以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来反映封建制度下青年男女受封建礼教的严重迫害,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青年男女敢于追求自由婚姻的勇气,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并且塑造了敢于突破封建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