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一片青石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那么,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情感教学,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呢?本文因此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态度亲和,言行感染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认知的倾向。同样,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凡是态度亲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反之,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很难会接近你,更不必说让学生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
  (一)“言”之有“情”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语气要温柔,要让学生感到安全感、信任感、亲密感。如,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时,可用关爱的语气鼓励他:“不要紧,大胆一点,说错也不要紧。”当有的学生因胆小而不敢举手时,教者轻轻地抚摸他的头,温和地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二)“动”之有“礼”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在用口头语言表达真情时,教者还可辅之以一定的体态语言,如耸耸肩、点点头、甜美的微笑、关切的目光等,从而让所言之语更加有情,通过言行配合感染学生的情感。
  二、煽情导入,渲染激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发挥语言魅力,注重教学语言的“煽情美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一位老师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先以一曲《黄土高坡》导入,创造出适合文本基调的情感氛围,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如此煽情导入,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阅读课文时入境悟情就显得水到渠成。
  三、媒体辅助,以形激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实践表明,运用媒体手段辅助,创设适当的情境氛围,能够激发想象,促进理解,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存”。因此,在平时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幻灯、图画、实物、录音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来开展我们的教学步骤,解决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笔者教学《九寨沟》,伴随着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神奇的九寨》的音乐旋律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了九寨沟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景色。学生还未学习课文,已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已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者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如此设计,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优秀的文章往往情景交融,情感体现字里行间,渗透在文章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慢慢读文,深入分析文本的内蕴”,从而把握词语的选择之妙,品鉴词语的“味道”。例:一位老师教学《诺贝尔》一文时,紧紧抓住文句:“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引导学生体悟其中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了什么?/生1:从“怦怦直跳”这个词,我能体会到诺贝尔紧张的心情。/生2:读到“近了!近了!”这个词,我知道炸药就要爆炸,危险正在接近诺贝尔。/生3:“近了!近了!”不仅是火星接近炸药,更是离实验成功近了。从“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我体会了他兴奋的心情。而这样的心情,我们也可以从三个“!”体现出来。/生4:由诺贝尔“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可以体会到他为了自己酷爱的事业而不怕危险的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教者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的仔细品析,完成了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融汇与再创,使文本中情感真实地激荡于学生心中。
  五、换位体验,角色移情
  所谓“换位体验”就是以生活情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最终获得高于生活的情感。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在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换位体验”,能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使学生达到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设问换位
  阅读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应作“变化”与“平衡”的统一。在教学中,通过设问导情,可以诱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情感活动。
  (二)表演换位
  赞可夫认为,“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高、好胜心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适当的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机会,可鼓励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换位体验情感给语言材料带来一个再想象、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情感教学,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美丽!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累语言与学习表达的主阵地。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表达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这是小语界的共识。文章通过举例阐述教师在课堂上从文本空白、诗词意境、文章题目、精彩句式等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以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关键词】读写结合;切入点;语境;表达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
【摘要】七年级学生容易因为语文知识的缺失而造成答题概念不清、语意混乱。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课本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够轻松掌握并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七年级;随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翻开每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不难看出,试题越出越灵活,尤其是课外阅读,品味、体验、感悟、想象等文学欣赏类型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引发后人普遍的共鸣。但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月”的意象,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它也不同程度地烘托人物的内心,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明晰其中的意蕴同样可以读懂诗歌所传达出来的诗人之心。  【关键词】月;审美属性;衬托;想象;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在古
【摘要】利用孩子的认知节奏调控学习进程,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节奏远不止这些,教者应不断发现并恰当把控好这种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浓,效率才会更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三年级学生;认知节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节奏”一词本属于音乐范畴,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快慢、高低等现象。在学习过程
【摘要】童话故事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情景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因此,我将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为初中语文的童话故事教学提供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相较于情感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童话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可忽视。我建议,教师在
【摘要】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学第一要素——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不断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的理想境界。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与写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在其发表的《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提到了有关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方法
【摘要】克服写作文的畏难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达到轻松面对作文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听说读写;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写作文的苦恼,经常能够在学生中听到。学生不是抱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抱怨不知道怎么下笔。要改变学生这种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而词汇又是语言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组成语句、完成表达的最重要部分。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词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内涵,也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等。这种隐蔽的、不易于习得的文化含义让留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针对留学生特别是中高级留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课堂、创新课堂、生态课堂成为教师们不断追求、永远探索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体会,深刻省悟了教师指导学生学,让学生自学、互学、自我展示、合作交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绽放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创新课堂;《木兰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为教学改革吹响了号角,刮起了东風,吹绿了教育教学这方沃土。然而,有些教师仍然放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大模块”中,学生基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又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小学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写作方面的知识也是知之甚少,缺少生活经验,缺乏写作素材,写作处于茫然又无所适从的状况。到底困扰学生作文的“老大难”问题的根在哪里?又有什么方法去“对症下药”?这恐怕成了一线教师最头疼不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写作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