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茂神韵 豪荡大气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萧娴的书法艺术之路以及社会影响
  
  萧娴(1902年—1997年),字雅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阳人,解放后随夫一直生活于南京,是我国现代书法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大家,被誉为“金陵四老”(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之一。她在书法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两位人物(其父萧铁珊和其师康有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们是她艺术上重要的引路人。笔者把萧娴的书法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书法艺术道路的第一步
  萧娴出生于书香门弟。她的父亲萧铁珊是南社社员,同时也是清末民初的书法家、诗人。萧娴幼承家学,书法以邓石如篆书入手,后临习《散氏盘》《石鼓文》,隶书以《史晨》《张迁》《华山》等汉碑铭刻,用功最勤。其父在篆隶书法上对萧娴的启蒙,使其少年时期便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少女时代的萧娴,性格中颇有些男子式的魄力与才干。她喜写榜书,曾说:“似能抒我胸中之盘郁,此习竟至今不衰。”这是她抒胸中情怀,也是她一生的个性体现。13岁时,她“为广州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书写丈二匹对联,字大如斗,人以为神,震惊海肉,被誉为‘粤海神童’”;15岁时,为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筹款劳军义卖,所书大字作品三天均售一空,此举受到孙中山先生赞赏,并得宋庆龄亲授奖状、奖章。20岁时,她拜师康有为,成为入室女弟子。康氏见其13岁时所临《散氏盘》不同寻常,认为她是“卫夫人以后一人”。曾在册页上跋文:“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雄。应惊长老咸避含,卫管重来主坫坛。”这是对她书法艺术的最高评价。青年时期的萧娴亲聆康南海的教诲,并对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碑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她继承并发展了康氏以碑学为主要命脉,致力于碑学研究的书学思想,潜心研究笔墨。在艺术界广交书坛名宿,刘海粟、徐悲鸿等都曾是她的师兄,对其目后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石门铭》是康有为研究最深,也最擅长的书体。萧娴得到康氏的真传,并在老师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少年时期受其父萧铁珊的启蒙教育,以及青年时期受康有为的影响,使得萧娴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散氏盘》是商周金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铭文,是草篆之先河。萧娴晚年时期写《散氏盘》具有根本的变化,如所集《散盘》擘窠大字联“湖心微月至,墙东新柳斜”(87岁所书),体现了雍容大度的金石气,其谲奇恣放的形质,真率稚拙的情趣,醇古朴茂的意韵,以及跌宕呼应,婉转圆润的线条给人以凝重含蓄的感觉。她将老辣与稚拙、雄健与恣肆、灵动与深茂、遒劲与厚实有机地相契合,风韵粲然,代表了她一生的精华。
  《石鼓文》是篆书中的经典,萧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习。她曾说:“《石鼓文》它有彝铭的血统,上承金文,下接小篆,入籍于稀世之巨石,组成诗篇,凡此足以令人神往。能得此笔,可书诸篆。其行笔平稳而有重轻,圆转自如而见抑扬,平均着力而节奏分明。”萧娴晚年的很多篆书作品中,以《石鼓文》用功最多,如集《石鼓》大对联:“好花微雨湿,古寺夕阳多”(84岁所书),方整茂密,擒纵严谨,用笔凝重浑劲,粗细一致,写出了拙朴雄厚,古茂神韵的气势。这是她晚年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之一。她写《散氏盘》任其恣肆和率真,而写《石鼓文》则注重平整与严谨,这是她将《散氏盘》与《石鼓文》在用笔上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取得的成果。
  《石门颂》是摩崖刻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汉碑之一。萧娴在《石门颂》碑刻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其代表作《石门颂》临本(80岁所书),用长锋羊毫书写。虽在书写上加大了难度,但她运用捻管笔法,使其作品神完气足,独具风韵,线条挺劲圆润,富有弹性。另外,她运用涩进力推之法,使圆笔中锋之线,充 满篆意。此临本结体严谨,裹束与开拓、紧结与飞扬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章法和谐,疏密匀称。原碑帖中较长的笔划,虽整齐划一,但在萧娴笔下却灵动活泼,富有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林散之对其隶书临《石门颂》曾赠诗云:“能以笔法追刀法,圆转自如出性灵;我亦喜临汉隶字,未能如此见精神。”可见林老对她的圆转自如的篆隶线条非常推崇。在对《石门颂》的理解上,萧娴认为《石门颂》“如武士挥戈,开张恣肆,气势逼人”,“我之所以敢为,是受了先父萧铁珊的影响。先父书法,论者以为熔《石门颂》与《郑文公》于一炉”,“胆小者不敢为,力弱者不能为”。她敢于打破“小女人”的框架,敢于挑战女子柔弱气力不如男的特点,在她晚年擘窠隶书大字上,具有豪放的气势。如其所书的对联“汉书下酒,秦云耿天”(88岁所书),已在所临《石门颂》原碑的基础上变法,融入了其它汉碑的精华;写得高古豪迈、雄厚苍浑,显示出萧老气力畅达,艺术上更加纯臻完美。这是她晚年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之一。
  《石门铭》是行楷魏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摩崖刻石之一。萧娴晚年对其理解跨越了她的老师康有为,擘窠行楷书大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不以小女人的秀丽婉约见长,而恰恰以伟丈夫的气概著称。如所书行楷书大对联“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76岁所书),应是她行楷书的经典之作。其中“泛”字,运用涨墨笔法,写得生动活泼。最后一撩笔,犹如蛟龙凤舞,上面的白与下面的黑形成一道自然景观,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再看“黄山云似海,天姥日为先”(90岁所书)一联,在书写内容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表现形式上,更具有宏伟壮观的气势,是文字内容与书写意境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出萧娴行楷书在结体上的自然错落,犹如天女散花,毫无刻意作态。在布白的处理上,不作刻意的经营,而是自然流露。她用篆隶笔法写行楷书,篆籀气息十分浓厚。
  
  古人云“字如其人”“书为心画”,萧娴擘窠大字里所透出的气质,是来源于“经历长久德育和智育的薰陶,气质对于书艺,犹如土壤之于植物”。她的气质,来自于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天性豪爽。据说她年轻时爱着男装,并能豪饮,曾有过喝一斤白兰地写100幅对联的壮举。而后天的修练,“一盘三石”是她书法艺术生命追求的支撑点。这种天性中自然透出来的气质,在于根植书法这块土壤中所体现了“伟丈夫”的气概,这是胆怯者所不能的,更是娇柔的小女人所不可想象的!这需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胸襟与胆略。
  萧娴的一生,有过坎坷的少年家庭磨难,还有过中年时期的颠沛流离,但由于她出生于书香门弟,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可以说她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书艺之外。她还能刻章、抚琴、吟诗、作画、传教授书,她还爱看京戏,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人们把她的灵气与才气通通归结为一个“悟”字,她认为:“必有悟,然后可以读书,悟者,书魂之窍妙也。”“学习书法不仅仅要练字,还得以更多时间认真读书,读得越多、越广、越好。不读书,就没有内含神韵的书卷气,不能脱俗,难免匠气……”萧娴的这些论述,是教导我们书法作品要脱掉俗气,多一份书卷气,必须去多读书。书法不仅仅在于它的表层的基本功夫,更应体会它的书外功夫——读书,只有多读书,汲取全面的营养,来为我所用,书法的真道才能够悟出来。而“悟”字,正是对书法本质的探索。
  萧娴有时喜作墨梅,这其中的水墨韵味不仅仅表现在绘画中,她还在书法作品的用墨上进行尝试。通过体验,展现了墨色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枯、湿、浓、淡、渴、涨”的韵味。
  萧娴爱抚古琴,爱看京戏,她“从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注意人物的种种身段。如起坝、走边、圆场、亮相、吊毛、抢背等,将这些极美的动作借鉴移植到她笔下书法的字形及其气韵上,这样具体的字便栩栩如生了”。
  从字外功夫——读书中汲取书卷气,萧娴凭借多才多艺的艺术人生“悟”出了书法的正道。
其他文献
教育题材影片《旗》是“第五代”导演梁明的电影新作,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音乐和最佳儿童片三项提名。影片通过乡村教师等开花不辞辛苦给患有自闭症的6岁男孩端端上课的故事,反映了农民进城潮、乡村空心化巨变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影片对现实的呈现深刻、冷静,表现手法诗意、唯美,可谓近年来教育题材影片中的现实主义力作,而其对人性的深入开掘,丰沛的情感表达,让本片呈现出了具有超越意味的
克隆一词是19世纪初由韦伯(H·J·Webber)提出来的,指的是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个体。然而,首先提出“克隆人”思想的是英国生物科学家霍尔丹:“克隆人类不仅可能,而且能成为人类控制自身进化的有效手段。”[1]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拔一根自己身上的毫毛就可以变出无数个孙悟空的神话故事,也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而今由匈牙利导演本尼德克·菲利格夫执导,伊
《樱桃的滋味》是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年的作品,该片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一上映就在世界影坛引起了巨大轰动,更摘得了第5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阿巴斯征战各大影节获得的最高奖项,也使他成为了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阿巴斯運用朴素而简约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名男子开车在山路间兜转,找寻在他自杀后能帮忙埋葬的人选的故事,表达了导演在伊朗电影限制和自由的
作为一部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献礼片,《无问西东》历六载春秋,蛰伏于漫长等待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影片借助四个时代下的个体故事,将宏大历史叙事与微观平民视角相结合,通过每个时代中普通人的生活精神状态,反衬每个时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状态。与此同时,寓“人生无常”的美学观于日常化叙事中,把“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中呈现的原因与条件的相对互存化入情节,用生活化的语言,展现中国文
赛尔乔·莱昂内是具有世界声望的意大利著名导演。年轻时先后担任了《暴君焚城录》《宾虚》等电影的助理导演工作。而从1961年的《罗德岛巨像》开始,莱昂内开始正式导演属于自己的电影,其先后导演了“镖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等经典电影,被誉为“意大利式西部片之父”。作为美国“西进运动”的大时代背景在银幕上的影像反映,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电影类型,有约翰·福特、莱昂内、伊斯特·伍德等著名西部片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自同名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虽然与小说之邈远的时间纵深感以及广阔的空间浩大感不能比拟,电影只是截取一个横断面,从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滴水里映射大海,通过一对夫妻的离合悲欢来探讨生存的亘古之悲与爱情的千古长叹,观影者照样可以感慨万千,心潮起伏。  一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主要围绕牛爱国与庞丽娜的婚恋悲剧展开。电影开始,年轻的牛爱国与庞丽娜青春洋溢,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热情,在民政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其每个时期都能焕发出观照当下的深刻意义。1998年,当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海上钢琴师》首映时,人们已经领略到天才钢琴家“1900”孤独却令人惊叹的传奇一生。时隔22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重现于银幕,人们得以发掘影片“更深一层”的“兴味蕴藉”。  从罗兰·巴尔特有关批评是“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的创造性观点,到“作者已死
“中国电影学派”其本质指涉的是在新时代语境下构建中国电影自己的话语体系,通过这套话语体系(知识体系)生发出相应的中国电影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历史追溯与当下建构,这对处于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中国动画电影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回顾中国动画史,曾经的“中国学派”独树一帜,完成了当时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对中国动画身份的認同,体现了中国动画的“主体性”。不过,“中国学派”并不具备一套完备的
一、 短视频社交的崛起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为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进入你我生活之中,有关移动应用领域也越来越火红,成为飙网的平台;而其中,一款时下火爆的应用软件“TikTok” ,从中国大陆的“抖音短视频”(又称“陆版抖音”)开始风行起,远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在台湾地区青少年中掀起一阵狂热。  因互联网受众观看习惯与视觉效果,15秒到几分钟不等,且伴有音乐与特效的短视频,自2017年开
[摘要]侯孝贤的电影保持着他个人的一贯表现风格,在《恋恋风尘》中同样能够详尽地分析出他平淡而又深邃、写实而又有气韵的视听语言特点,并能够从台湾青年的纯洁恋爱故事背后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台湾发展中折射出的人性轨迹。  [关键词]表达 顽强 宿命 人性 轨迹    一、侯孝贤电影的表达文本    他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他带着温情去审视这个世界;他是一个著名导演,却用最犀利的眼神观察着人生的淳朴;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