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2012年天津市36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对天津市专业设置情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天津市高职院校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 高职高专 专业设置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胡乔森(1989-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曹晔(1963-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所,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120290,课题主持人:曹晔)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12-03
“十一五”期间以来,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对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要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以及与产业的适应情况,笔者收集了2012年天津市36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对其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1.形成了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为主的专业结构。2012年,天津市共有高职高专院校36所,本次对36所院校进行全部调查。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该目录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分为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和532个具体专业。本次调研的天津市3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覆盖了所有19个专业大类、64个二级专业类和221个专业,覆盖率分别为100%、82.1%、41.5%。从专业布点数来看,2012年天津市36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总计为54973人,累计专业布点数为1075个,平均每个学校设置专业30个。设置专业数超过57个的院校有8所,设置专业最多的院校有44个专业,设置专业最少的院校有3个专业。19个专业大类中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5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均在80个以上,5个大类专业布点数累计为63.81%,而专业布点数较少的有水利大类、公安大类、法律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材料能源大类,均小于等于10个,专业布点数累计为2.89%。从招生人数来看,财经大类和制造大类招生人数最多,均超过了10000人,19个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平均为2893人,财经大类和制造大类招生人数分别是平均招生人数的3.55倍和3.47倍,这两类占总招生人数的37%。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这四类总共招生人数为32844人,占总体招生人数的60%,是主要的招生专业(如表1所示)。在天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以财经、制造、电子、交通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与产业结构也是相适应的。
2.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如表2所示,在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涉及的64个二级专业类中,招生超过1000人的有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商管理类等18个二级专业类。18个二级类专业中有4个属于财经大类,3个属于制造大类,3个属于交通运输大类,2个属于电子信息大类,2个属于土建大类,以及2个属于生化与药品大类,1个属于文化教育大类,1个属于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制药技术类、建筑设计类这5个属于第二产业,其余的13个属于第三产业。18个二级专业类占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64个专业的28.13%,但其专业布点数为707个,是总布点数1075个的65.77℅,并且这18个二级专业招生人数为38341人,占到36所高职高专院校总人数的69.75%,接近于70%。其中,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制药技术类、建筑设计类这5个第二产业招生人数占30.40%,其余的13个第三产业招生人数占69.60%(如表2所示)。可见,天津市高职高专的主体专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专业则没有涉及。
从表3不难看出,在全部专业中,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招生人数及二者所占的比例都占了较大的比重,进一步说明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次之,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最少。
3.专业集中度较高。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分布情况,同一专业设置在越多的学校,专业设置越分散,即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就越低;相反,专业集中度越高,说明学校的专业特色越明显,专业设置的集中度可以用同一类专业布点数比例与专业招生比例二者之比的大小来进行判断,后者大于前者,专业集中度高;相反,则专业集中度较低,二者之间的差异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大。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率较高的有12个专业,同一专业在36所学校中设置的数量没有超过50%的;超过40%的专业只有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7、16;超过30%的专业有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4、13、11、11、11。超过20%的有商务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0、9、9、8、8。没有出现一个专业在太多的学校开设的情况,说明天津市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总体来看集中度较高。如12页表1所示,在19个专业大类中,只有财经、制造、交通运输、土建、医药卫生、法律、公安大类的计划招生数比例超过了专业布点数的比例,表明这些专业大类的专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余的专业集中度则较低。具体专业来看,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集中度较高。 4.新型复合型专业较多。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专业与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进行比照,发现一些学校设置的专业与专业目录不完全对应。统计发现,新兴专业数 41个,占全部专业数的 18.55%;新型专业共招生3790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 6.89%。可见,新型复合型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数量,但招生数量还是比较少。这些新型复合型专业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天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职业,需要培养相关的人才。另外,新型专业招生的天津的生源有1159人,外省市的生源有2631人,分别占到30.58% 和69.42%,新专业中天津生源的比例高于全部招生计划中天津生源的比例。天津市生源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船机制造与维修、游艇维修技术、道桥工程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及管理等,这些专业与天津市主导产业相适应。可见,考生在选取专业时首选的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5.高职高专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外省市。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总计为54973人,其中本市招生人数为15315人,外地招生人数为39658人,本市的学生占27.86%,外省市的学生占72.14%,外地生源数量是本市生源数量的近2.6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天津市是直辖市,高等教育资源充足,学生高考的竞争相对较小,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外省市的学生,高考人数过多,竞争激烈,许多考生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只能选择高职高专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天津属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好,吸引到很多外地的学生选择来这里上学。外地生源占的比例高的大类专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大类占78.46%、生化与药品大类占82.61%、医药卫生大类占82.26%、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占81.60%、轻纺食品大类占82.36%、农牧渔业类占75.89%、水利大类占84.29%等相对艰苦和危险的行业。
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一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较低。根据天津市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天津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119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878.0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153.88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1.4∶52.5∶46.1。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比例为0.9∶29.5∶69.6。可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较低,尤其是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比产业结构低23%。可以看出,天津专业设置结构和产值结构之间没有形成对应的关系。天津高职院校形成了以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和交通类为主的专业结构,与天津的主导产业相适应;而从三大产业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不足,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2.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聚集度较低。专业聚集度(也叫专业集群度)是指同一院校设置专业大类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一个院校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多,专业集中度越低;相反,设置的专业大类越少,专业聚集度越高。当然,专业集中度也与招生规模相关。招生规模越大的学校,一般来说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多;相反,招生规模越小的学校,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少。因此,对专业聚集度的判断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在此次调研的36所学校中,专业大类数在1~2的有6所,3~4的有10所,5~6的有10所,7~8的有5所,在9~10的有4所学校,10以上的学校有1所,可以看出大多数院校的专业集群度主要集中在3~6,6以下的学校占到了26所,说明专业集群度相对较高,专业大类在7以上的学校有10所,而达到9以上的学校只有5所,这5所学校的专业集群度相对来说较低,当然与这些院校的招生规模较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
1.加大第二和第一产业专业设置的比重。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而三次产业的专业结构是“三、二、一”,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没有形成对应的关系。因此,要加大第二产业专业设置的比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同时,绿化美化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也要加强都市农业专业的设置,更好地为天津市农村学生就业和城市绿化美化提供服务。
2.部分院校要提高专业聚集度。学校的专业聚集度较低会造成一个学校内有共性的专业偏少,专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战线拉得太长,造成教学资源,尤其是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较低和浪费的现象,也不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各个学校应根据已有的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依托优势专业,发展专业集群,与行业的产业链相适应,实现学校办学的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和效益化。
3.专业设置应注意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专业的沟通与衔接。当前我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招生难现象不仅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也出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国际经验表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成为必然趋势,如韩国职业高中将2~3年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专科大学(2年+2年)、开放大学(2年+4年)等大学的教育衔接起来。①因此,我国在新的形势下,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大学沟通与衔接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中要充分主要这一点。
4.大力发展新型复合型专业。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表现为基础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支柱产业向技术化发展,第三产业向内涵化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来支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须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并跑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面。②所以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发展新型产业专业,包括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科研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形成传统特色专业与新型复合型专业的有效对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集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就业与招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外地生源占主体。外地生源除看中天津市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外,更重要的是看中天津就业机会多。因此,天津市相关部门重视外地生源在天津市的就业,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开发打造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起快捷、实用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在向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注释]
①蒋毅.高职院校新专业开发的冷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2-3.
②卢晓春,李明惠.韩国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及其借鉴[J].教育导刊,2002(8):7-8.
[关键词]天津市 高职高专 专业设置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胡乔森(1989-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曹晔(1963-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所,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120290,课题主持人:曹晔)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12-03
“十一五”期间以来,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对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要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以及与产业的适应情况,笔者收集了2012年天津市36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对其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1.形成了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为主的专业结构。2012年,天津市共有高职高专院校36所,本次对36所院校进行全部调查。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该目录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分为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和532个具体专业。本次调研的天津市3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覆盖了所有19个专业大类、64个二级专业类和221个专业,覆盖率分别为100%、82.1%、41.5%。从专业布点数来看,2012年天津市36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总计为54973人,累计专业布点数为1075个,平均每个学校设置专业30个。设置专业数超过57个的院校有8所,设置专业最多的院校有44个专业,设置专业最少的院校有3个专业。19个专业大类中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5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均在80个以上,5个大类专业布点数累计为63.81%,而专业布点数较少的有水利大类、公安大类、法律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材料能源大类,均小于等于10个,专业布点数累计为2.89%。从招生人数来看,财经大类和制造大类招生人数最多,均超过了10000人,19个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平均为2893人,财经大类和制造大类招生人数分别是平均招生人数的3.55倍和3.47倍,这两类占总招生人数的37%。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这四类总共招生人数为32844人,占总体招生人数的60%,是主要的招生专业(如表1所示)。在天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以财经、制造、电子、交通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与产业结构也是相适应的。
2.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如表2所示,在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涉及的64个二级专业类中,招生超过1000人的有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商管理类等18个二级专业类。18个二级类专业中有4个属于财经大类,3个属于制造大类,3个属于交通运输大类,2个属于电子信息大类,2个属于土建大类,以及2个属于生化与药品大类,1个属于文化教育大类,1个属于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制药技术类、建筑设计类这5个属于第二产业,其余的13个属于第三产业。18个二级专业类占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64个专业的28.13%,但其专业布点数为707个,是总布点数1075个的65.77℅,并且这18个二级专业招生人数为38341人,占到36所高职高专院校总人数的69.75%,接近于70%。其中,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制药技术类、建筑设计类这5个第二产业招生人数占30.40%,其余的13个第三产业招生人数占69.60%(如表2所示)。可见,天津市高职高专的主体专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专业则没有涉及。
从表3不难看出,在全部专业中,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招生人数及二者所占的比例都占了较大的比重,进一步说明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次之,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最少。
3.专业集中度较高。专业集中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分布情况,同一专业设置在越多的学校,专业设置越分散,即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就越低;相反,专业集中度越高,说明学校的专业特色越明显,专业设置的集中度可以用同一类专业布点数比例与专业招生比例二者之比的大小来进行判断,后者大于前者,专业集中度高;相反,则专业集中度较低,二者之间的差异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大。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率较高的有12个专业,同一专业在36所学校中设置的数量没有超过50%的;超过40%的专业只有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7、16;超过30%的专业有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4、13、11、11、11。超过20%的有商务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为10、9、9、8、8。没有出现一个专业在太多的学校开设的情况,说明天津市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总体来看集中度较高。如12页表1所示,在19个专业大类中,只有财经、制造、交通运输、土建、医药卫生、法律、公安大类的计划招生数比例超过了专业布点数的比例,表明这些专业大类的专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余的专业集中度则较低。具体专业来看,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集中度较高。 4.新型复合型专业较多。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专业与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进行比照,发现一些学校设置的专业与专业目录不完全对应。统计发现,新兴专业数 41个,占全部专业数的 18.55%;新型专业共招生3790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 6.89%。可见,新型复合型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数量,但招生数量还是比较少。这些新型复合型专业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天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职业,需要培养相关的人才。另外,新型专业招生的天津的生源有1159人,外省市的生源有2631人,分别占到30.58% 和69.42%,新专业中天津生源的比例高于全部招生计划中天津生源的比例。天津市生源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船机制造与维修、游艇维修技术、道桥工程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及管理等,这些专业与天津市主导产业相适应。可见,考生在选取专业时首选的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5.高职高专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外省市。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总计为54973人,其中本市招生人数为15315人,外地招生人数为39658人,本市的学生占27.86%,外省市的学生占72.14%,外地生源数量是本市生源数量的近2.6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天津市是直辖市,高等教育资源充足,学生高考的竞争相对较小,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外省市的学生,高考人数过多,竞争激烈,许多考生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只能选择高职高专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天津属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好,吸引到很多外地的学生选择来这里上学。外地生源占的比例高的大类专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大类占78.46%、生化与药品大类占82.61%、医药卫生大类占82.26%、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占81.60%、轻纺食品大类占82.36%、农牧渔业类占75.89%、水利大类占84.29%等相对艰苦和危险的行业。
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一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较低。根据天津市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天津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119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878.0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153.88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1.4∶52.5∶46.1。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比例为0.9∶29.5∶69.6。可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较低,尤其是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比产业结构低23%。可以看出,天津专业设置结构和产值结构之间没有形成对应的关系。天津高职院校形成了以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和交通类为主的专业结构,与天津的主导产业相适应;而从三大产业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不足,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2.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聚集度较低。专业聚集度(也叫专业集群度)是指同一院校设置专业大类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一个院校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多,专业集中度越低;相反,设置的专业大类越少,专业聚集度越高。当然,专业集中度也与招生规模相关。招生规模越大的学校,一般来说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多;相反,招生规模越小的学校,设置的专业大类数越少。因此,对专业聚集度的判断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在此次调研的36所学校中,专业大类数在1~2的有6所,3~4的有10所,5~6的有10所,7~8的有5所,在9~10的有4所学校,10以上的学校有1所,可以看出大多数院校的专业集群度主要集中在3~6,6以下的学校占到了26所,说明专业集群度相对较高,专业大类在7以上的学校有10所,而达到9以上的学校只有5所,这5所学校的专业集群度相对来说较低,当然与这些院校的招生规模较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
1.加大第二和第一产业专业设置的比重。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而三次产业的专业结构是“三、二、一”,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没有形成对应的关系。因此,要加大第二产业专业设置的比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同时,绿化美化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也要加强都市农业专业的设置,更好地为天津市农村学生就业和城市绿化美化提供服务。
2.部分院校要提高专业聚集度。学校的专业聚集度较低会造成一个学校内有共性的专业偏少,专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战线拉得太长,造成教学资源,尤其是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较低和浪费的现象,也不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各个学校应根据已有的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依托优势专业,发展专业集群,与行业的产业链相适应,实现学校办学的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和效益化。
3.专业设置应注意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专业的沟通与衔接。当前我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招生难现象不仅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也出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国际经验表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成为必然趋势,如韩国职业高中将2~3年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专科大学(2年+2年)、开放大学(2年+4年)等大学的教育衔接起来。①因此,我国在新的形势下,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大学沟通与衔接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中要充分主要这一点。
4.大力发展新型复合型专业。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表现为基础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支柱产业向技术化发展,第三产业向内涵化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来支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须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并跑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面。②所以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发展新型产业专业,包括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科研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形成传统特色专业与新型复合型专业的有效对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集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就业与招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外地生源占主体。外地生源除看中天津市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外,更重要的是看中天津就业机会多。因此,天津市相关部门重视外地生源在天津市的就业,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开发打造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起快捷、实用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在向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注释]
①蒋毅.高职院校新专业开发的冷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2-3.
②卢晓春,李明惠.韩国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及其借鉴[J].教育导刊,200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