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虚拟现实、三维图形和人机交互等新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校博物馆展览展示领域。高校博物馆的功能是教育、研究与传承,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受众创造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促进了高校博物馆功能和价值的有效实现。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实践,立足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博物馆工作中的运用,从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体验价值4个维度来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高校博物馆;核心价值;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26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0)04-0023-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other new media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useum exhibition.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museums i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heritanc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creates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level immersive experience for the audience, and promotes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university museum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in its construction of a city-bas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nd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work of university museums, the author analyzes how to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core value of university museums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soci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experience value, so a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of practical talents.
  Key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University museum; Key values; Practical talents; Practical teaching
  基于國家文化复兴、文创事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高校博物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在配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同时,高校博物馆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具备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新型人才,在弘扬传统文化和激发创新思维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联合大学在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总目标下,提出了“以科学任务带动科学研究、以学术兴趣驱动学习激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博物馆(以下简称手工艺博物馆)是北京首家开展传统手工艺研究、保护、收藏与展示的高校博物馆,致力于打造高校教学研创成果展示实践基地,搭建服务首都、服务社会的传统特色文化体验平台。
  1 高校博物馆的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博物馆,也是第一个公众博物馆,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我国,张謇先生于1905年在南通师范学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成为我国第一座高校博物馆。历经百年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创建了一座又一座展品丰富、特色鲜明的高校博物馆,并于2012年成立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据博物馆数据名录,我国高校博物馆截至2013年已达316座,实际数量大于这一数值,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高校博物馆的规模和数量将进一步扩大,但相对于我国2 529座高等院校来看,这一数量占比较低,分配到每个高校的博物馆数量更少[1]。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取得了长足发展,已逐步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平台和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高校博物馆建设出现了科技导向的趋势,引进先进展示设备、升级智慧展示功能已经成为打造高校博物馆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高校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高校博物馆特色鲜明,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是开展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2]。作为教育领域的特殊平台,高校博物馆在繁荣校园文化和传递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较普通博物馆而言,高校博物馆具有文化气息浓厚、学术研究性强和社会信誉度高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社会接待水平有限等问题。发展中的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局限于举办校内展览、讲座等文化推广活动,还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博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文化教育、文化共享、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2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而产生的媒介形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平台,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信等作为新媒体的运作平台,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形态表现为数字杂志、数字广电、体验媒体及移动电视等等。微信、微博、知乎、简书、抖音等已经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的概念、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技术层面始终处于前沿位置。在博物馆陈列中,因新媒体的引入给传统的陈列语言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展示手段和方式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发展特征[3]。智媒时代的技术变革使新媒体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论是内容存储的数字化,还是文化传播的数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传播效率。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态呈现出以图文为主向以视频为主转变、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从单终端向多终端转变等诸多特征。
  虚拟现实、3D影像、互动娱乐、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高清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正悄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历史能够清晰呈现,未来似乎触手可及,信息的高度发达极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意识空间。相对传统媒介而言,新媒体孕育了崭新而多元的艺术形式,以虚拟交互性展示为代表的新型展陈模式的运用成为高校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高校博物馆摆脱了传统展陈方式对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多维度、多层次拓展,逐步形成了从线上到线下、从馆内到馆外的系统型网络型博物馆传播体系。全面推动新媒体在高校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博物馆核心价值的提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3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博物馆核心价值,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以及首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属博物馆建设应遵循博物馆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双重属性,如何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展览方式有机融合,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创作、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需求,已成为博物馆核心价值提升的着力点。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充分利用博物馆平台开展示范性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并以实力和特色服务于首都经济文化建設。具体而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体验价值4个维度有效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3.1 社会价值——践行教育实践,积极服务社会
  伴随着科教兴国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博物馆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现代诠释,努力打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群体高品位需求的展览,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打造丰富多彩的美育平台,实现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3.1.1 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所在城市的管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在科学研究上致力于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在人才培养上以所在城市生源为主,旨在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密切关注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内生的自觉性[4]。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博物馆立足北京、研究北京、融入北京并服务北京,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对京味文化的热爱,树立服务首都的意识、献身首都发展的使命感,突显北京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特色。
  高校博物馆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着高校博物馆的发展,高校博物馆通过收藏展品、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辅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打造高校博物馆特色文化,提升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将对城市型、应用型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博物馆一般都是依据高等学校独特的学科而建,它对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辅助功能,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实践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应引入数字化设备,通过现代多样化的展陈方式,将博物馆知识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把文化传承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手工艺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特色,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开设的展示与陈设、北京传统工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在手工艺博物馆现场实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博物馆展览策划、展馆布局、展品陈列、导览讲解等环节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通过营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做认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艺术工作者。
  与此同时,应配合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利用优质的多媒体资源开展一系列延展性实践,并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活动、成立手工艺工作坊、创建大师工作室等等。通过个性化、智能化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2 服务社会——塑造城市型大学精神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城市型大学建设除了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需要在社会服务方面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各种有效的社会服务[6]。顺应首都发展需求和新媒体发展动态,高校博物馆应逐步面向社会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推广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数字博物馆等公众互动新媒体平台,发挥新媒体技术信息传达高速有效的特性,及时传播展览资讯,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观众可以轻松便捷地通过在线资源浏览云上展览,关注展览信息发布,阅读新闻推送,预约导览讲解,参与互动问答、问卷搜集、在线测试、评价反馈等板块活动,使得博物馆能够了解受众需求,以便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手工艺博物馆应借助新媒体背后的大数据,密切关注首都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展览受众需求,并针对相应用户采取更合适的方式推广展览信息。
  在展览主题方面,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通过深入挖掘首都的历史和现实的文艺创作素材讲好北京故事,助推人文北京建设。例如展览“溯源红色——北京革命历史遗址采风创作展”,精选了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红色革命遗址采风创作师生作品,展现了学校师生关注首都历史、向英雄致敬的艺术追求和美好愿望,通过成果展示激励学生不忘初心,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手工艺博物馆立足北京城市发展,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打造“溯源红色”“北京味道”特色品牌,不断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建设和改革创新。总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高校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通过丰富的文化主题和多元展示手段,对内践行教育实践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对外积极服务社会塑造城市型大学精神,高校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将因此得以提升。
  3.2 文化价值——传承古法技艺,坚守匠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7]。国家的这一文化导向正是通过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群体中,并由此产生社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载体,应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内涵、加强交流,夯实文化育人的基础,铺就文化育人的道路。
  自2016年建馆以来,手工艺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始终围绕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工艺精品进行主题性的策展与专业布展。而计算机图形图像渲染、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革新交互认知手段,让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无缝融合,以更先进新颖的方式来诠释手工艺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传承传统手工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意义深远。手工艺博物馆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校园资源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展览资源,彻底改变以物为中心的展览模式,挖掘出展品本身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在校内外的传播和继承,从而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例如“景泰蓝艺术品展览”,依托传统文化发展教学资源,建立師生核心技术团队,开发了景泰蓝技艺数字化展示。展览依托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优势,将景泰蓝传统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用前端科技手段辅助传统技艺,通过现场采集珐琅厂制作过程中的所有素材,手绘及后期制作,运用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技术真实还原景泰蓝的制作流程,用虚拟化手段再现景泰蓝的精美工艺。参观体验者可以通过佩戴立体眼镜,直接观察景泰蓝作品的立体形态,使用自由度交互笔与景泰蓝作品进行直接交互,并通过多点触控和交互模块浏览视频和文字介绍,从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认知体验,在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魅力的同时体会传统手工艺制作者的匠人精神。
  3.3 艺术价值——创新表现形式,陶冶美学情操
  博物馆是文化艺术的载体,高校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利用校园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打造现代艺术空间,将观众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使观众的体验更加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博物馆展示将不再是单一的对展览物品本身进行展示,展览的陈列风格和独特创意可以极大地提升展品的艺术美感,同时构成特殊的艺术展示空间,生动地把展品的前世今生呈现在观众面前。新媒体技术提供了这种具有较强创新特征的展览方式,能够生动地传达展品的艺术价值,在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创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空间,为观众美学情操的陶冶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进而大大提升博物馆展览的艺术价值。
  为了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更加符合首都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北京联合大学着力于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手工艺博物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创新美育、德育模式,搭建课程思政平台,着力于打造馆内教学、多元实践、艺术熏陶等环节,充分挖掘工艺品展览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馆为营,以物化人,以文育人,将思政元素贯彻育人全过程,切实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在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手工艺博物馆得以将展览主体的美学价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声光电数字技术将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器型、色彩所蕴含的美展现在观众面前,学生们被一件件精品的手作之美深深打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文化风貌、工匠精神和艺术美感进行体验。只有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德育元素充分融合进传统手工艺展览实践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情结、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展览的艺术价值从而被更加充分地彰显出来。
  3.4 体验价值——深化互动体验,提高传播能效
  体验价值是指顾客从产品或服务中所体味到的源于内心感受的价值。以观众为中心的交互动态数字展示已成为高校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把光影、声乐、展品动态交互融合在一起呈现给观众,能够突破展馆设施和展览空间的限制,将展览的主题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更加人性化、生动化、体贴化,带给观众一个美好的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手工艺博物馆打造的“童年的回忆”——民间玩具收藏展,展出了120件民间玩具藏品,包含泥塑玩具、竹木玩具、益智玩具3个部分。除了实体展示,还采用虚拟场景创设的方式,增加了可视化区域,模拟充满童趣的儿时街景,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沉浸在快乐纯真的童年时光里,感受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憧憬与祝福。在互动中,通过情景体验方式,强化了对展品的认知,提高了学习能效,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观者充分体会到展览的主题格调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情怀。展览的趣味性也开启了校园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一件件玩具展品的活化与还原,触动观者的心灵和情感。   另一方面,手工艺博物馆积极探索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通过招募、培训学生志愿讲解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目前,手工艺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有一部分是表演专业的在校学生,他们热爱文博,发挥专业特长为博物馆用户提供优质的参观体验。他们参与展览数据和史料的搜集梳理工作,学专融合,用故事去传播文化,帮助文博爱好者在博物馆读懂展品,真切认识到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每一位讲解员都把自己塑造成展品最好的代言人,努力把展览主题故事讲好,让展品活起来,创造讲解员和参观用户之间双向的体验价值。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挖掘高校博物馆文化的宝贵价值,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探索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实现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展示方式的优势互补,拓展展览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高校博物馆功能和价值的有效实现。手工艺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探索传统文化精神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实践途径,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维方法和文化价值观,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务实笃行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英强.浅析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4):246+251.
  [2]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EB/OL]. (2011-06-01)[2020-05-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106/t20110601_120370.html.
  [3] 劉新阳.数字技术解读历史陈列: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2,2(2):37-42.
  [4] 韩宪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 31(1):1-5.
  [5] 刘欣.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模式:以“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为例[J].学理论,2016(6):175-176.
  [6] 杨积堂,周悦. 根与耕:“麦田农夫”视野下的城市型大学与社区互动:以朝阳区麦子店社区治理田野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31(2):12-17.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责任编辑  李亚青)
其他文献
〔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外库切研究者普遍认为库切创作思想与欧美及南非文学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而对于其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则未曾论及。事实上,库切在多部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国及中国元素,对中国文化乃至古代中国都有一定了解。通过对库切传记的考察,甚至可以挖掘出他与儒家文化的姻缘。文章尝试论证库切创作与中国文化的关联,重点考察其作品中的刑罚观、大同思想等契合儒家人文思想的伦理和政治观
期刊
[摘要]景区社区一体化是在保障社区原有权利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景区的吸引物与服务功能,创造旅游收入来实现乡村振兴。以西江千户苗寨景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景区社区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式的发展基础是景区与社区空间位置的融合,关键是社区功能与景区功能的融合,核心是传统治理与现代管理的结合,景区同社区形成良好的“契约关系”,以期为类似的景区社区一体化区域发展提
期刊
[摘要]紧凑城市以实现土地与能源节约、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提高城市運行效率为最终目标。从空间利用、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等三大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元逐步回归线性模型,测算2008年、2011年、2014年及2017年济南都市圈6市1县的城市紧凑度空间演变特征,探讨影响区域和城市紧凑度研究的因素,研究发现:1)影响济南都市圈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紧凑和人口紧凑,与现阶段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
期刊
[摘要]书写方式的变革要以人为本,适当兼顾计算机信息处理。词式书写不具备理论研究价值,全面分词连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比较低,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层面难以闯过起步关。我国大陆盲文实行全面分词连写,对盲文编校专业人员的难度非常大,普通盲人更是难以承受。如果对汉字文本仅在专有名词和有歧义的关键节点进行分词,分词率控制在1%以内,对现有习惯冲击小、可行性高、效益大。借鉴藏语的间隔号,比空格的接受度
期刊
〔摘要〕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权的要价,美国和英国也获得了各自在中国的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参加对日作战。《蒋介石日记》《蒋经国自述》及《艾登回忆录》都对《秘密协定》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证明在美苏强权政治的压力下,中国与苏联通过谈判,苏联获取了比《秘密协定》还要多的好处。《秘密协定》无
期刊
[摘 要] 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正逐步成为高校学术界关注探讨和研究阐释的热点问题。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优秀的个人品格和全面的科学观等。这些元素在专业课中的融入途径有知识本身挖掘、知识模块整合、知识发展应用、知识前沿追踪以及知识呈现“中国化”等。以经济学类专业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
期刊
[摘要]生涯发展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受到社会学及教育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特殊人群尤其是智力障碍人士的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中,具备生存技能、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诉求。关注并分析学习能力、技能掌握水平及职业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进行问题诊断、差异教学和职业引导。多元化、系统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构建以生涯发展为指引的系统评价结构及量化指标体系,实施多阶段、多
期刊
〔摘要〕文章设计了以概念映射模式为基础的语域分析方法,比较了商务话语和健康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结果表明,在语言层面上,后者比前者使用了更多、更动态及更具体的隐喻词语;在思维层面上,前者中的[战争]隐喻映射突显“战争的计划性”而后者突显“过程的突然性和猛烈性”;在交际层面上,前者的[战争]隐喻传递的评价意义为{中性:情感——渴望}而后者传递的评价意义为{消极:判断——危险}。这种基于概念映射模式的
期刊
〔摘要〕文章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中国学者介绍经过语义化的英语语气系统网络,其二是说明以新的语气系统网络替代之前旧的语气系统网络的重要性。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一至四章,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方向,回答关于语气系统的三个问题,回顾早期对语气系统的语义化描述,并阐释影响语气系统语义化进程的因素,从而说明第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由较长的第五章实现,它和附录一起构成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经过语义化的
期刊
〔摘要〕第二十五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高层论坛于2018年6月9日—10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共邀请到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和汉语学界知名学者13位。相关主旨发言采用功能视角,围绕汉语句子的定义、结构、成分、分类、功能、划界、语法地位、语气等方面问题展开探讨。本次论坛为功能语言学和汉语学界的各位同行深化研究、增加共识搭建了交流平台,对国内功能语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