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还能转变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更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了弄清秭归县近10年来的创业情况,给县委、县政府指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第一手材料,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乡镇人民政府、人社服务中心,在秭归县范围内开展了创业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根本改变
随着秭归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前单靠政府引入外地企业的单一主体,已逐渐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残疾人创业、农民工创业、返乡人员创业、复转军人创业等多种创业主体。创业主体的多元化,为秭归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创业类型异彩纷呈
至2014年底,除规模企业外,秭归县创业企业的类型有以下8种:种养殖、餐饮酒店、物资销售、快递运输、办公通讯、美容美发、装潢设计、家政服务,其中,种养殖业大多是以合作社的方式运行。严坪茶叶专业合作社,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入社140多户,社员400多人,常年聘请本土专家6名,采摘时节每日带动就业100多人。文才黑豚鼠特种养殖场,辐射周边4个行政村,入社100多户,饲养简单、投入低、出栏率高、效益回收快。宇峰药材种殖专业合作社常年吸纳4个残疾人就业,采摘季节可带动近200人就业。目前,创业类型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创业的兴起,不仅方便了秭归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全县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促进了就业事业的发展。
3.创业人员大幅增加
从全县仅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人员来看,2004~2006年有290多人,2007~2009年有420多人,2010~2014年有1600多人,10年时间累计达到了2300多人。
4.创业规模逐渐扩大
如果从用工人数来看全县创业规模的现状,其大致情况如下:500~1000人的有3家:百丽有限责任公司、吉盛织染有限公司、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500人的有5家:屈菇食品有限公司、帝元食品罐头有限责任公司等;100~200人的有10家左右;50~100人的有50家;10~50人的有500家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创业者正在积极地筹划与准备之中。
5.创业经验辐射全县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创业、了解创业,加入创业的队伍中来,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2008年开始,连续六年在全县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广泛开展了评选“十佳家乡建设者”“十佳创业之星”“十佳创业带头人”等活动,到目前为止已评选出60位成功的创业人士,并把创业者成功的经验以及他们在创业中的点滴感悟向全县宣传。2014年,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过积极筹划、精心组织,把最具代表性的创业者的创业之旅编成了《秭归创业人》一书,免费发放给有创业需求的县人民。
6.创业流程简单便捷
一般创业者都会经过以下过程:申请培训→参加培训→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确立项目→联系主管部门(咨询政策)→规划设计→筹集资金→选择场地→正式创业。
7.创业优惠条件众多
创业者可享受七大优惠: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免费参考创业项目、积极的税费政策、政府贴息的创业贷款、困难人员可获得奖励资金、发展农家乐可获一万元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资金扶持。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短缺
一般创业者自有资金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基本上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虽然他们可以申请创业贷款,但由于担保基金总额有限,贷款额度有限、担保条件有限,而且创业担保贷款手续繁杂、要求严格、放贷时间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创业者创业的进程。
2.创业项目找不准
创业者在创业前缺乏科学的考证、深入的思考、长远的规划,也缺少对市场的调研,即使有也是浅层的、表象的。他们往往凭借的是个人感觉或熟人的建议,感性地投资某一个项目,有时选择项目时甚至出现“跟风”现象,认为有人在这个项目上效益很好,自己也能干出一番成就,往往投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亏损的情况。
3.创业竞争力不强
纵观全县的创业,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的现象。创业投资大多在5万元~30万元左右,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或手工操作为主,产品增加值有限,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偏低。
4.创业经验不足
农民工的创业基本上都是处于边摸索边创业的现状,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这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学习能力,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往往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创业缺乏系统引导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参加了创业指导培训,但那是粗线条的方法步骤和宽泛的理论经验,是一种共性的培训,这种培训不是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企业而开展的。即使培训了,仅能让培训者知道创业应该怎样做,具体到细枝末节的环节,除了创业者自己领悟之外,更需要职能部门的系统引导。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以每年评选的“十佳创业之星”为平台,以他们成功的典型事迹为载体,由创业成功者组成宣讲团在全县巡回宣讲,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短信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同时,要深入镇村,运用多种方式将政府对农民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积极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
2.加大指导力度
政府应加强与大专院校、大型企业联系,开展专家为农民“出金点子、送创业项目”活动,也可组建创业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对创业项目进行详细的科学论证,切实帮助农民选好、选准创业项目。农民资金不多,最好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适合农民自主创业的项目,例如生态农业、加工农业、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花卉种植、竹木工艺等项目。
3.加大信贷力度
一是人社部门继续向上争取更多的担保基金,弥补当前基金总量明显不足的缺口;二是人社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实地查看的情况来看,目前实行的男性创业者最高限5万元,女性创业者最高限8万元明显不能满足其需要,对不少的创业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三是人社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适当放宽担保条件。现在,部分创业者有创业技能、选择的项目有广阔的前景,但不具备目前担保机构规定的几种担保条件。
4.加大培训力度
县就业培训中心要大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本领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创业的优秀农民到县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学习锻炼,开阔创业视野、拓展创业思路。为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可以以县人社部门为主导,建立创业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上,创业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这样长此以往可以让创业者们摆脱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从而转变创业的观念,为创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大监管力度
创业贷款作为一项惠民措施,主要是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缺乏这一难题,对创业者来说是“雪中送炭”。针对创业者没有把这一笔资金用于创业的问题,创业指导中心要加大对创业贷款的监管力度,让它能真正扶优扶强,让它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6.加大投入力度
县委、县政府及人社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创业者落实好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镇。可以适当考虑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在融资上给予倾斜、在发展上给予引导,进一步强化服务创业意识,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根本改变
随着秭归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前单靠政府引入外地企业的单一主体,已逐渐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残疾人创业、农民工创业、返乡人员创业、复转军人创业等多种创业主体。创业主体的多元化,为秭归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创业类型异彩纷呈
至2014年底,除规模企业外,秭归县创业企业的类型有以下8种:种养殖、餐饮酒店、物资销售、快递运输、办公通讯、美容美发、装潢设计、家政服务,其中,种养殖业大多是以合作社的方式运行。严坪茶叶专业合作社,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入社140多户,社员400多人,常年聘请本土专家6名,采摘时节每日带动就业100多人。文才黑豚鼠特种养殖场,辐射周边4个行政村,入社100多户,饲养简单、投入低、出栏率高、效益回收快。宇峰药材种殖专业合作社常年吸纳4个残疾人就业,采摘季节可带动近200人就业。目前,创业类型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创业的兴起,不仅方便了秭归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全县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促进了就业事业的发展。
3.创业人员大幅增加
从全县仅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人员来看,2004~2006年有290多人,2007~2009年有420多人,2010~2014年有1600多人,10年时间累计达到了2300多人。
4.创业规模逐渐扩大
如果从用工人数来看全县创业规模的现状,其大致情况如下:500~1000人的有3家:百丽有限责任公司、吉盛织染有限公司、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500人的有5家:屈菇食品有限公司、帝元食品罐头有限责任公司等;100~200人的有10家左右;50~100人的有50家;10~50人的有500家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创业者正在积极地筹划与准备之中。
5.创业经验辐射全县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创业、了解创业,加入创业的队伍中来,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2008年开始,连续六年在全县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广泛开展了评选“十佳家乡建设者”“十佳创业之星”“十佳创业带头人”等活动,到目前为止已评选出60位成功的创业人士,并把创业者成功的经验以及他们在创业中的点滴感悟向全县宣传。2014年,秭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过积极筹划、精心组织,把最具代表性的创业者的创业之旅编成了《秭归创业人》一书,免费发放给有创业需求的县人民。
6.创业流程简单便捷
一般创业者都会经过以下过程:申请培训→参加培训→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确立项目→联系主管部门(咨询政策)→规划设计→筹集资金→选择场地→正式创业。
7.创业优惠条件众多
创业者可享受七大优惠: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免费参考创业项目、积极的税费政策、政府贴息的创业贷款、困难人员可获得奖励资金、发展农家乐可获一万元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资金扶持。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短缺
一般创业者自有资金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后续发展,基本上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虽然他们可以申请创业贷款,但由于担保基金总额有限,贷款额度有限、担保条件有限,而且创业担保贷款手续繁杂、要求严格、放贷时间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创业者创业的进程。
2.创业项目找不准
创业者在创业前缺乏科学的考证、深入的思考、长远的规划,也缺少对市场的调研,即使有也是浅层的、表象的。他们往往凭借的是个人感觉或熟人的建议,感性地投资某一个项目,有时选择项目时甚至出现“跟风”现象,认为有人在这个项目上效益很好,自己也能干出一番成就,往往投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亏损的情况。
3.创业竞争力不强
纵观全县的创业,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的现象。创业投资大多在5万元~30万元左右,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或手工操作为主,产品增加值有限,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偏低。
4.创业经验不足
农民工的创业基本上都是处于边摸索边创业的现状,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这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学习能力,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往往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创业缺乏系统引导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参加了创业指导培训,但那是粗线条的方法步骤和宽泛的理论经验,是一种共性的培训,这种培训不是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企业而开展的。即使培训了,仅能让培训者知道创业应该怎样做,具体到细枝末节的环节,除了创业者自己领悟之外,更需要职能部门的系统引导。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以每年评选的“十佳创业之星”为平台,以他们成功的典型事迹为载体,由创业成功者组成宣讲团在全县巡回宣讲,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短信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同时,要深入镇村,运用多种方式将政府对农民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积极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
2.加大指导力度
政府应加强与大专院校、大型企业联系,开展专家为农民“出金点子、送创业项目”活动,也可组建创业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对创业项目进行详细的科学论证,切实帮助农民选好、选准创业项目。农民资金不多,最好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适合农民自主创业的项目,例如生态农业、加工农业、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花卉种植、竹木工艺等项目。
3.加大信贷力度
一是人社部门继续向上争取更多的担保基金,弥补当前基金总量明显不足的缺口;二是人社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实地查看的情况来看,目前实行的男性创业者最高限5万元,女性创业者最高限8万元明显不能满足其需要,对不少的创业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三是人社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适当放宽担保条件。现在,部分创业者有创业技能、选择的项目有广阔的前景,但不具备目前担保机构规定的几种担保条件。
4.加大培训力度
县就业培训中心要大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本领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创业的优秀农民到县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学习锻炼,开阔创业视野、拓展创业思路。为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可以以县人社部门为主导,建立创业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上,创业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这样长此以往可以让创业者们摆脱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从而转变创业的观念,为创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大监管力度
创业贷款作为一项惠民措施,主要是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缺乏这一难题,对创业者来说是“雪中送炭”。针对创业者没有把这一笔资金用于创业的问题,创业指导中心要加大对创业贷款的监管力度,让它能真正扶优扶强,让它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6.加大投入力度
县委、县政府及人社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创业者落实好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镇。可以适当考虑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在融资上给予倾斜、在发展上给予引导,进一步强化服务创业意识,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