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六年来共见到钩端螺旋体病患者146例。兹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若干临床问题进行探讨,以提供参考。
我们在一次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调查中,曾遇见二例男性患者并发乳房发育症。现将住院观察的一例报告如下。
自Baty氏(1930)报告1例红细胞脆性正常、脾切除治疗无效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以后,Thompson氏(1939)亦发现三个家族中有15例类似患者。Haden氏(1947)发现二个家族中7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中无球形红细胞存在,共中一个家族患者的红细胞自家溶解加速,并认为这是一种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新类型(1)。Crosby氏(2)称这一新类型为先天性非球形细胞型溶血性贫血,以别于先天性球形
作者为了考核防护药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与已证明无害于人体健康的鸭血吸虫尾蚴是否有同等的防护力,用2%、5%、10%的苯甲酸苄酯油剂(benzylbenzo-ate)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剂(dibutylphthalate)以及1%、3%、5%、7%、10%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作防蚴剂,分别在28只兔和146只豚鼠体上进行两种尾蚴防护效力的比较试验。试验方法是在动物腹部剃毛后涂上防蚴剂,再用尾蚴感染
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日益增多,内毒素休克不再为临床少见,更因其病情重笃,治疗棘手,已渐成为临床工作中注视的课题。1951年Waisbren氏(1)首先报告15例内毒素休克的临床征象;Weil氏等(2)报告43例内毒素休克病例,病死率达63%;Gilbert氏(3)曾全面复习本病的发病机制;Alican氏(4)、MacLean氏(5)及Spink氏(6)又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诸问
1.报告36例钩端螺旋体病远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生于急性期后2~5个月。2.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无发热,意识多清楚,以一侧偏瘫为主最多见,亦可有双侧瘫及截瘫,轻型及早期病例仅有感觉障碍。3.结合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发现,考虑本病系由于颅内血管损害引起血栓形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