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韬光养晦”到“有限展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新纪元似乎开始了,而中国参与新纪元规则设计的愿望尤其强烈。
  3月23日-26日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连续发表3篇文章,提议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阐释“解决储蓄失衡问题,需要综合药方”,同时力陈应在现有微观金融体制中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以确保金融体系更为稳健。
  随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文公开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债并要求增大中国表决权,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也畅谈财政政策如何在宏观层面与金融更好互动,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则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私人宴会上就IMF未来设计以及国际金融如何监管等话题发声。中国财经高官如此短时间内高频率亮相,在国际金融议题上意欲展现话语权的姿态明显。
  诚然,对于已经“礼崩乐坏”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建立全球性的金融监管体系,恢复金融市场秩序刻不容缓。围绕G20伦敦峰会所体现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动向值得高度关注,这很可能影响到今后全球金融体系的调整和变革。未来全球将有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有关金融衍生品设计和交易的监管性协议。
  对于中国来说,G20伦敦峰会仅仅是又一个争取影响力、参与游戏规则制定的舞台。中国应该充分考虑到欧美之间的不同利益,以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密切关注其发展,熟悉国际金融组织的新议事规则,有限争取话事权。
  根据以往经验,“新游戏规则”一般都需要在政府力量经过多次磋商之后,才能达成协议。但现在欧盟与美国存在巨大分歧,美国方面试图通过刺激需求挽救经济,重掌金融霸权,而欧洲的如意算盘则是强化金融监管打压美元拓展空间。如果美欧达不成共识,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势必难产。
  中国当下在国际舞台上的谈判筹码无非是依托庞大人口所宣扬的“消费市场”和外汇储备。就中国目前2万亿美元的外储而言,本身就掺杂着泡沫,它是重商主义政策下中国财富流失的结果,而非社会财富增长的标志。
  然而中国财经高官此番表态,注定中国政府在相当长时间内采取的是和欧美经济抱团过冬的策略。显然,中国此时要翻脸,全球经济登时陷入深渊。可取之策,似乎就是在经济账怎么算都吃亏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利用债权人地位在大国政治博弈中多捞几分。至于如何运筹帷幄参与大国俱乐部游戏,存乎政治家一心。
  很明显,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意外地带给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好时机。虽然覆巢之下无完卵,但与苦难深重的欧美同行相比,中国经济所遭受的损失要小得多。这无疑给中国当代领导人更大的自信和勇气,维护本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中国频频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己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
  更何况目前欧美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已开始明确对中国地位的崛起做出反应。从危机爆发后学者和政要们提出要建立G2(美国和中国)的议事机制,到金融稳定论坛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吸收中国加入,都可看作外界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种认可,刘中国应承担更多国际事务责任的期望。而这种重新定位,显然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2005年时美国对中国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描述。
  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外界对中国的更加重视,政治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大”是不好当的,与“老大”分庭抗礼也会付出极高昂的代价。在大国兴衰的历史中,中国应该牢记一条基本原则:更高的国际地位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而这些责任短期很可能成为中国的“负累”。
  就国内来看,在庞大的经济规模背后,问题和弱点不胜枚举,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社会阶层的潜在冲突,都使中国没有放弃“韬光养晦”的本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对外界沸沸扬扬的“中国热”,一定要头脑冷静。当下中国在综合国力、制度准备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做好冲击更高国际地位的准备。
  从国际局势看,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依然是化解持续不断的“中国威胁论”压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之后的不适应和恐惧心理。中国要有效保障自身的利益,光靠彰显大国实力不行,还须放低身段寻找新思维,特别要注意内外兼修,经营好国家形象才是上策。
  邓小平在1989年后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其核心是“不要当头”,成为中国至今的一项根本国策。在20年米的国际重大政治、军事、经济事件中,中国基本上没有出阁,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的打击不断深化,中国似乎出现了一种苗头:逐步放弃“韬光养晦”策略,并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事务。这非常考验中国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局势的敏锐掌控力。
  无论如何,今年对中国是个“大年份”——要庆祝建国60周年,还要大阅兵。越在这时候,中国越要清醒,可以随着形势发展“有限展示”自己,但放弃“韬光养晦”——明显时候未到!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创新所带来的对制度的不断革新,会形成对民主政治的“路径依赖”,对于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将功不可没。    案例四: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    也有一些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做到了可持续发展。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为此,笔者专门考察了中国东部浙江省温岭市的制度创新。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10年了。  温岭地处浙江省沿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那里民营经
崔少明,香港资深媒体人士,专栏作家    香港一位有影响力的报人最近宣告:“社会主义的确能够维系社会公平”,但港人当他“透明”。原因可能是,反过来,这是否等于说,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余下的40年资本主史阶段处理不好公平的问题?    感觉上,《信报》的创办人林行止“改宗”,所反映的是回归10年和内地发展对港人思想的冲击。而他也并非要香港搞社会主义,而只是觉得香港习惯上向资本家倾斜,有必要采取较为
管轶是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也是流感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在SARS爆发期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最早确认导致SARS的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他就此次疫情的流行和防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南风窗》:墨西哥航空AM098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之后,上海卫生部门执行的检验检疫方式是否国际通行的做法?有没有国际通行的标准流程?  管轶: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国际通行的标准作业流程,上海的做法是可以接受的。任何
编者按    在这一波金融危机中,广州市频频出台社保新政,逐年走向城乡居民的全覆盖,成为民生工作的一大亮点。有评论称,最近两年,是广州社保发展最快的两年。根据近日广州市统计局一项针对民生问题的民意调查,广州市民对“完善社保政策”的满意度最高,  生于1952年的广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军旅出身,言语铿锵有力,逻辑缜密。在崔仁泉看来,建立社保制度的具体工作固然重要,但理念更为重要,它不仅决定着
现实中,国家与农民是一种相互博弈的互动关系,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国家主义的现代化诉求与农民利益的增进是一种动态平衡,而非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    对于土地制度的争论,虽说由来已久,近来却日渐激烈,而且并未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相关政策信号的释放而有所缓解。论辩双方有一个共同点,即互指对方为某利益集团的传声筒。无论指控是否属实,最起码道出其中奥妙——集体化抑或私有化,到底是
打造金融中心也要靠政治,“在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中,政治家的决定性作用可能不亚于金融家。”中国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如此。    “我们会和着时代的步伐去实现这么一个伟大的理想。”张梅珍说。作为上海外办一名普通干部,也感受到2009年上海“金融年”的冲击和感染,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终于被提到国家议事日程。  1997年,张梅珍曾到香港参与筹备第二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上海国际
韬光养晦是一个阶段性的战略,而不是一个教条。韬光养晦不能管100年,中国外交是很复杂的,在哪些方面韬光养晦,哪些方面有所作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但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韬光养晦。从全局来看,有所作为的成分必须增加,这是个趋向,跟韬光养晦不矛盾。    中美关系的两轮战略对立    《南风窗》:中国目前似乎正处于30年来最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美国在南海和黄海军演,由此形成
(2008年第26期《志愿者:“鸟巢一代” “汶川一代”》)    美国的志愿者组织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据统计,在1990年代初总数超过l00万个,参加的成员更是庞大,美国也因此被称之“社团组织的国度”。19世纪30年代托克维尔曾经说过:“我在美国遇到了我以前从来有过一点概念的社团组织,这些联合起来的组织,既严肃认真,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既普及却又相互封闭,其成员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只有几个人。美国人联
12月1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意见。在具体举措上,除了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开支、三农开支外,对于各界普遍关注的减税问题,会议定调在“实行结构性减税”。  若干年来,政府收入增长相对国民收入增长过高,是国内几个大的结构性经济失衡问题之一。而要扩大内需,包括民间投资
所有的传记都是作伪,我自己写的传记也不例外。……传记之所以作伪是因为其中各章是根据一个预设的计划串联成篇,但事实上,它们是另行组合,只是无人知道如何组合。……无论谁写出他自己的生活,他都不得不分享上帝的观点来理解那些交叉的因果。传记就像贝壳。贝壳并不能说明曾经生活在其中的软体动物。……传记的价值只在于它们能够使人多多少少地重构传主曾经生活过的时代。  2004年8月14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