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根生,蒙牛乳业董事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平地高楼,创立了一家“中国成长性企业百强之首”的企业,早在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辞这样评价牛根生:“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从2003年到2006年,牛根生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2006年排名第三位)。如今,蒙牛乳业已经成为中国乳业当然的业界龙头,中国人喝的每四袋牛奶中,就有一袋是蒙牛产的。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大德大慈躬行孝义
牛根生不仅是一位有大胸襟、大格局的商界领袖,有他的管理哲学和思想,有他人生的境界追求和生活哲学,生活中的坚实和厚重也一样印证着他在做企业时也是在做人,否则“愿每一个中国人健康”的理想就找不到依据。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德是什么?德就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德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蒙牛今天的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就是因为一个德字。对待亲人和朋友,牛根生都是一个有情又有义的厚道人。我们还是来看看与牛根生结婚26年的夫人申淑香眼中的这位企业领袖的形象侧面吧:
天下少有的大孝子
“百德孝为先,牛根生是天下少有的大孝子。”这是他们整个家族几十口人对牛根生的共同评价。牛根生的身世比较特殊,拥有四个母亲三个爹。但是,面对七位父母长辈,他都同样的孝顺。
当养父母去世之后,生身父母曾前来认亲,当时我们还没成家,牛根生单身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没敢认这门亲。1985年,我们结婚的第5个年头,他听说生身父母生活困难,家里连喝粥的米都是从邻居家借的,还有一个妹妹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他就主动去托克托县拜认了生身父母,三年以后他生父去世,第四年他生母去世。在认亲之后的这四年里,牛根生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托克托县看望父母,从吃的喝的到用的,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生身父母去世时,牛根生根据托克托县的风俗为二老披麻带孝,并且承担了所有的丧事费用,还把妹妹接到我们家里来,一住就是五年。我当时有点不理解:“他们从小就把你给了别人,又没养育过你,你对他们为什么这么好?”牛根生说:“虽然他们没有养育我,但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报答一辈子。”
当时我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80元,一家四口人住在12平方米的平房里,全家只有一张床。可当小姑子出嫁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她的全部嫁妆。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有洗衣机,我也没有戒指,可给小姑子的嫁妆什么都有,既有洗衣机,又有戒指。
养母去世之后,养父又娶了一位继母,继母带过来一个儿子,一开始继母对他的儿子好,对我们不太好,我心理很不舒服。牛根生对我说:“我们四个母亲三个爹,对哪一个都要孝顺,哪怕继母跟养父过一天,她也是咱的老人,我们必须要尊敬她,不能与她计较,允许她不对,不允许我们对她不敬。”
记得1987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包了一顿饺子,按常规吃饺子总要想着给继母送一碗过去,恰巧那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饺子不够吃,我就给牛根生留出来了一碗,没给继母送。晚上牛根生回来,一边吃饺子一边问我,是否给老人送了,我跟牛根生解释,因家里来客人没给继母送。第二天,牛根生就去附近的餐馆买了一碗饺子给继母送过去。
牛根生对我说:“老人就像小孩,包饺子不给她吃,她会有意见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那次以后,再包饺子即使我自己不吃,也不能不给继母送过去。
继母病重的日子里,我和牛根生经常去照顾她,比她的亲生儿子媳妇还周到。继母十分感动地说:“我这辈子算是遇上好人了,你们真是比我亲生的儿子媳妇还孝顺。”
1999年,蒙牛刚开始创业,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能自理。牛根生工作忙,他经常提醒我去照顾父亲。有时我抱怨其他姐弟照顾的少,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牛根生就安慰我:“自己尽自己的孝心,不要计较别人,你忙不过来,咱们花钱雇人帮你,千万不要与兄弟姐妹攀比。”还有一年,我母亲的胆结石突然发作,疼痛难忍,牛根生非常着急,在医院里背着我母亲爬四楼。多少年以来,牛根生一直把我母亲当亲妈对待,非常敬重。有时候我与母亲说话声音高一点,牛根生就批评我:“孝顺、孝顺,孝容易,顺不容易。孝顺必须要顺着老人的心思去做事。”
在牛根生眼里,老人的事都是大事。自从几位老人相继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为老人扫墓,工作再忙他从来没间断过。他父母的墓地在距呼和浩特市十五华里的石头新营子村,以前他骑自行车去,这些年坐车去。每次去都让我帮他准备好供品:烟、酒、烧麦等,凡是父母生前喜欢吃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2003年的清明节,他带着从英国学习回来的儿子到养父母的墓地扫墓,在十几座祖坟前,父子俩一一跪拜。儿子回家后十分感动地对我说:“我原来以为老爸是一个粗狂豪迈的人,没想到老爸原来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重感情的人。老爸总是教我怎么做人,从七八岁起就带着我扫墓,扫墓的时候,老爸怎么教我,我就怎么说:我是你们的孙子,你们虽然没见过我,但是我是你们的根,我一定要为你们争气。”
继母与养父结婚后,共同生活了六年,养父就去世了,我们又承担起了继母的生活责任,与她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继母去世的时候,牛根生同样为继母送终尽孝。继母走了以后,牛根生又承担起继母儿子一家人生活中的大事,无论是买房,还是子女上学,牛根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使他们备受感动。
面对七位父母长辈,牛根生可以说是人人尽孝尽责,然而他从内心最崇敬的是养母。他经常对我说:“吃亏是福,财散人聚。”这些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源自养母。牛根生曾多次说他这一辈子受养母的影响最大,有好吃的要学会分享,有责任要勇于承担。他经常回忆养母的故事:吃饭的时候,窝头一人一份,青菜或牛肉也是一人一份,平等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干活的时候,责任也是一人一份,谁的活谁负责到底。养母的这些理家之道在牛根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养母生活非常勤俭,对牛根生的教育特别严格,10岁就让他承担家务,学会揉面做饭,甚至学会了缝毛衣、做针线。每次谈起养母,牛根生都充满崇敬和怀念,养母教育他:聪明的父母教孩子吃亏,愚蠢的父母教孩子占便宜。
儒家思想谈立世讲求修齐治平,自己的品性历练道德完善是一个成就功业的准备,要不怎么西谚云“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呢。人格高尚者肯定有号召力,有凝聚力,做人是一个最后的根本问题。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有大成就似乎不太可能。这个结论如果验之蒙牛的牛根生董事长,我是相信的。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大德大慈躬行孝义
牛根生不仅是一位有大胸襟、大格局的商界领袖,有他的管理哲学和思想,有他人生的境界追求和生活哲学,生活中的坚实和厚重也一样印证着他在做企业时也是在做人,否则“愿每一个中国人健康”的理想就找不到依据。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德是什么?德就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德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蒙牛今天的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就是因为一个德字。对待亲人和朋友,牛根生都是一个有情又有义的厚道人。我们还是来看看与牛根生结婚26年的夫人申淑香眼中的这位企业领袖的形象侧面吧:
天下少有的大孝子
“百德孝为先,牛根生是天下少有的大孝子。”这是他们整个家族几十口人对牛根生的共同评价。牛根生的身世比较特殊,拥有四个母亲三个爹。但是,面对七位父母长辈,他都同样的孝顺。
当养父母去世之后,生身父母曾前来认亲,当时我们还没成家,牛根生单身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没敢认这门亲。1985年,我们结婚的第5个年头,他听说生身父母生活困难,家里连喝粥的米都是从邻居家借的,还有一个妹妹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他就主动去托克托县拜认了生身父母,三年以后他生父去世,第四年他生母去世。在认亲之后的这四年里,牛根生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托克托县看望父母,从吃的喝的到用的,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生身父母去世时,牛根生根据托克托县的风俗为二老披麻带孝,并且承担了所有的丧事费用,还把妹妹接到我们家里来,一住就是五年。我当时有点不理解:“他们从小就把你给了别人,又没养育过你,你对他们为什么这么好?”牛根生说:“虽然他们没有养育我,但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报答一辈子。”
当时我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80元,一家四口人住在12平方米的平房里,全家只有一张床。可当小姑子出嫁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她的全部嫁妆。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有洗衣机,我也没有戒指,可给小姑子的嫁妆什么都有,既有洗衣机,又有戒指。
养母去世之后,养父又娶了一位继母,继母带过来一个儿子,一开始继母对他的儿子好,对我们不太好,我心理很不舒服。牛根生对我说:“我们四个母亲三个爹,对哪一个都要孝顺,哪怕继母跟养父过一天,她也是咱的老人,我们必须要尊敬她,不能与她计较,允许她不对,不允许我们对她不敬。”
记得1987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包了一顿饺子,按常规吃饺子总要想着给继母送一碗过去,恰巧那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饺子不够吃,我就给牛根生留出来了一碗,没给继母送。晚上牛根生回来,一边吃饺子一边问我,是否给老人送了,我跟牛根生解释,因家里来客人没给继母送。第二天,牛根生就去附近的餐馆买了一碗饺子给继母送过去。
牛根生对我说:“老人就像小孩,包饺子不给她吃,她会有意见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那次以后,再包饺子即使我自己不吃,也不能不给继母送过去。
继母病重的日子里,我和牛根生经常去照顾她,比她的亲生儿子媳妇还周到。继母十分感动地说:“我这辈子算是遇上好人了,你们真是比我亲生的儿子媳妇还孝顺。”
1999年,蒙牛刚开始创业,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能自理。牛根生工作忙,他经常提醒我去照顾父亲。有时我抱怨其他姐弟照顾的少,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牛根生就安慰我:“自己尽自己的孝心,不要计较别人,你忙不过来,咱们花钱雇人帮你,千万不要与兄弟姐妹攀比。”还有一年,我母亲的胆结石突然发作,疼痛难忍,牛根生非常着急,在医院里背着我母亲爬四楼。多少年以来,牛根生一直把我母亲当亲妈对待,非常敬重。有时候我与母亲说话声音高一点,牛根生就批评我:“孝顺、孝顺,孝容易,顺不容易。孝顺必须要顺着老人的心思去做事。”
在牛根生眼里,老人的事都是大事。自从几位老人相继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为老人扫墓,工作再忙他从来没间断过。他父母的墓地在距呼和浩特市十五华里的石头新营子村,以前他骑自行车去,这些年坐车去。每次去都让我帮他准备好供品:烟、酒、烧麦等,凡是父母生前喜欢吃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2003年的清明节,他带着从英国学习回来的儿子到养父母的墓地扫墓,在十几座祖坟前,父子俩一一跪拜。儿子回家后十分感动地对我说:“我原来以为老爸是一个粗狂豪迈的人,没想到老爸原来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重感情的人。老爸总是教我怎么做人,从七八岁起就带着我扫墓,扫墓的时候,老爸怎么教我,我就怎么说:我是你们的孙子,你们虽然没见过我,但是我是你们的根,我一定要为你们争气。”
继母与养父结婚后,共同生活了六年,养父就去世了,我们又承担起了继母的生活责任,与她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继母去世的时候,牛根生同样为继母送终尽孝。继母走了以后,牛根生又承担起继母儿子一家人生活中的大事,无论是买房,还是子女上学,牛根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使他们备受感动。
面对七位父母长辈,牛根生可以说是人人尽孝尽责,然而他从内心最崇敬的是养母。他经常对我说:“吃亏是福,财散人聚。”这些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源自养母。牛根生曾多次说他这一辈子受养母的影响最大,有好吃的要学会分享,有责任要勇于承担。他经常回忆养母的故事:吃饭的时候,窝头一人一份,青菜或牛肉也是一人一份,平等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干活的时候,责任也是一人一份,谁的活谁负责到底。养母的这些理家之道在牛根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养母生活非常勤俭,对牛根生的教育特别严格,10岁就让他承担家务,学会揉面做饭,甚至学会了缝毛衣、做针线。每次谈起养母,牛根生都充满崇敬和怀念,养母教育他:聪明的父母教孩子吃亏,愚蠢的父母教孩子占便宜。
儒家思想谈立世讲求修齐治平,自己的品性历练道德完善是一个成就功业的准备,要不怎么西谚云“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呢。人格高尚者肯定有号召力,有凝聚力,做人是一个最后的根本问题。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有大成就似乎不太可能。这个结论如果验之蒙牛的牛根生董事长,我是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