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滞后于现实需求、人才培养定位不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忽视全面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实践不足、教师教学的“互联网+”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通过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策略实施运输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  运输管理  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18-02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改革。而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具备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强调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实施“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教学”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思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现实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当前高职院校在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落后于现实需求的问题,阻碍了运输管理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实际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运输管理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时期,现代化的运输管理模式和专业技能也随着社会专业化的需求而不断被运用,运输管理方面逐步朝着专业化、一体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运输国际化等方面发展,由此对运输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运输管理人才增强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力。但当前高职院校的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依旧以传统的运输需求为主要的培养内容,致使人才不能满足现代运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来说,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来制定运输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更好地得到实现,但是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使得人才无法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能有效实施差异化和多元化运输管理体系,因此所培养人才也就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互联网人才要求。
  (三)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忽视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既要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素养,还要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在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综合素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共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和谐沟通和交流。而高职院校更倾向追求“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尽管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技术不能代替一切,尤其是当前重视技术与文化共同生存的理念,使得学生的文化知识凸显出来,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更新当前的培养模式。
  (四)互联网技术应用实践不足
  “互联网+”的发展对运输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运输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将运输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实践是当前教学的一大重点。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运输管理人才培养尽管具备基本的实践,但在互联网融合运输管理方面的实践存在不足,因而学生虽然能基本掌握本专业运输管理方面的技能,但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运输管理上的实践仍是欠缺的,尤其是创新客运模式的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客运模式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而学生在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方面以及对客运方面的了解方面存在不足。
  (五)教师教学的“互联网+”意识不强
  “互联网+”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前提。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只有教师在“互联网+”方面懂得越多,才能教会学生更多关于如何实现“互联网+”运输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要在运输管理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联网+”认知,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教学技能。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互联网+”的重视不足,导致在教学中无法教授有关互联网与运输管理知識相融合方面的内容,影响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创新客运模式为重点培养方向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传统的道路客运行业目前处于改革浪潮之中,客运服务的智慧是要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传统运输管理模式的改革。这反映到高职运输管理专业教学中,则要更多地为交通客运提供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即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创新客运模式为重点培养方向积极培养适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国外在客运技术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联网、车智能监控、基础设施智能标识等,由此开发了电子红外光电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夜视装置等客运产品,相比而言,在国内则主要在车联网、车辆监控上采用无线感知、视频识别、信息集成、GIS、GPS等技术,统筹客运站站务管理、客运联网综合管理、联网售票清分结算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从而为实现客运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人才。
  (二)建立标准化课程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界定为: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于某一领域的几种工作的能力,甚至能够从事多个领域的活动。由此可知对高职运输管理的课程设置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专业知识能力和某个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要重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通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区域经济调研工作,保证运输管理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高职院校运输管理专业要建立标准化的课程体系,除了基本的运输管理专业知识外,增加互联网知识方面的课程,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算法等课程,以提升学生互联网思维,积极促进运输管理与互联网融合,促使交通客运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   (三)重视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离不开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实践应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实践尤其是互联网创新客运实践提供平台。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创业相关的活动与竞赛,如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及国家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两年一届的“挑战杯”等影响力较大的比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了解当前的前沿信息,从而了解市场需求,了解互联网技术对运输管理专业的渗透程度。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互联网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在互联网企业工作过程中逐渐掌握互联网的相关规律。
  (四)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素养
  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主要行为人,是高职运输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力量,处于教学创新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积极使用互联网思维去实施教学,同时多学习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知识,不断探索互联网技术与运输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更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应将“互联网+”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互联网为教学辅助工具,多了解本专业与“互联网+”融合相关的学术前沿动态信息,优化教学设计。
  “互联网+”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与趋势,在这个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结合“互联网+”推动实施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当前高职运输管理教学模式面临一定的问题,对此,应结合“互联网+”,通过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提升教師职业素养等方面措施实施运输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胜任力视角[J].物流科技,2017(8)
  [2]王恒,崔岩,王振锋,等.“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7(18)
  [3]杨琳.“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6)
  [4]李颖,张绍阳.“互联网+交通”环境下的智能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
  [5]邹鹏.“互联网+”时代的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思考[J]. 智富时代,2017(10X)
  [6]杨宇清,韦景令.“2+3”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广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探索[J].广西教育,2018(6)
  【基金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运政管理体制改革下的运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ZY2018A03)
  【作者简介】李卓丹(1980— ),广西梧州人,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管理。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制药企业的职责是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产品,而作为制药企业的制造部门,其职责对于市场及使用者而言则更偏重于上市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即符合已有的质量标准,同时能够具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高糖介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NRK
[摘 要]:本文就民族医药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诸如民族医药、民族医药学、民族医药研究方法等作了初步思考,在辨析概念基础上,提出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包括民族学等方法是提升民族医药的有效途径,对深入研究民族医药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民族 医药 思考    1 关于民族医药    民族是特定时空的产物,那么,在这一特定时空中的人类出于生物本能和健康生存需要所创造的医药谓之该民族医药,如藏医药
为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家不断扩大免疫规划,并提出:“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预防接种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出现
国内外有关(不)礼貌及其策略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虚假不礼貌及其各种实践活动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入。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破产姐妹》的语料,从触发机制、构建机制、回应机制
【摘 要】本文阐述“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构建的价值指向,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想”体系构建顶层设计不够、职能部门推进缓慢、专业教师认识不深等问题,提出加强“课程思政”体系顶层设计、做好教材思政元素融合、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德育意识、构建工作合力机制等对策,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体系构建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广西沿海高速铁路电力贯通线瞬时短路故障较为频繁且呈突发性强、隐蔽性高、排查范围广等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故障成因与沿海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产生凝露引起爬电闪络
期刊
因现代人环保意识增强,所以植树造林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以往植树造林技术水平偏低,导致营造林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在现代背景下,要对其进行改善。本文就这一问题以晋北地区
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要努力把林业产业培育成造福人民群众、推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