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校本教研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校本教研是对传统教研的一种改进和提升,它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校本教研的根基在学校,如何因地制宜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重复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走出一条幸福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一、校本教研的主题要鲜明
  反思现实中很多的教研活动存在着研究主题不明确,研讨时话题分散,发言质量不高,参与者收效少等问题。这样的研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达不到提升教师发展的目的。只有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才能保证研讨的质量和效果。研究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几个条件:1.研讨的主题要有吸引力,老师们有研究的兴趣才能乐在其中。2.研究的问题要有价值,通过研究能解决一些急需解决并带普遍性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老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3.研究方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所以研究的主题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学校组织学科组老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筛选、提炼,最后根据比较集中的意见确定研究主题。在确定研究主题的同时制订具体研究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
  围绕主题进行研究,老师们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同一问题,寻找收集的资料就相对集中,讨论的话题比较统一,这为集体研讨时老师们能深度参与奠定了基础,确保研究的质量,使老师每次参与研讨后都有所收获。在操作时要求老师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同伴组成研讨小组,共同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样,老师可以有目的的针对问题集中精力去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进行思考,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能自觉地围绕着主题来组织,听课时的关注点也比较集中,能更全面、透彻地了解分析课堂上的情况和课堂实施效果,这样就能保证每个老师发言的质量,给人以启迪和帮助,如此便会形成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道理论的良好循环。当然,要求老师在集中研究一方面问题的同时,也要关心其他问题,关注的问题要有轻重之分,确保每个问题的研究都有深度,这样才能形成研讨时的互动场面。在集体研讨时全体老师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来自于同事,事例来自于身边,因而对所有的参与者来说,体会都是深刻的,收获也是丰厚的。校本教研在老师的收获提高中体现了成效和价值。
  二、行动反思是校本教研之本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因此可以授予,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能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来获得。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有知识的支持,但更重要是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靠“自悟”,即对自己行动的研究和反思。所以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行动反思,需要注意四个具体方面:
  一是要明确地对教师提出行动反思的要求。要求教师课后写反思后记,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科研手册上写工作反思。
  二是引导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每次研讨活动要经历几个过程,当研究主题确立后,在一个年级选定研讨课的内容,先让教师个人分头备课,然后集体研讨,每位教师在修正完善自己方案的过程中进行了第一次反思,然后形成相对统一的教学方案,指定一位老师第一次试教,课后组织研讨,教师经历了从课堂预设到实践验证的反思过程,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找到了预设与学生实际间的差距,提出新的修改意见,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预案,再由另一位老师试教,然后组织第二次课后的研讨,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并在自己的班上试教,整个过程都在引导教师进行不断反思、修正和完善。
  三是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提高教师反思质量。在平时的研讨活动中,骨干教师和校领导要担当专业引领角色,能用理论剖析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帮助教师用新理念、新观点去梳理问题、剖析原因,要求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的成功和遗憾之处,寻找成功的理论依据、查找失败的细者原因,以此引导教师养成从现象中揭示本质,用理性去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组建了校本教研智囊团,全体成员参与学校组织的重大研讨活动,提高大家熟悉各门学科教学的本领。不同学科在教学上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经常组织不同学科的领导老师一起研讨,能起到思维互补、拓展思路的作用。智囊团成员要有一双慧眼,能捕捉课堂上和研讨中有价值的研究点,引导教师深入实践;又能统领全局,引领教师围绕着主题开展研讨,避免出现因纠缠于无价值的细节问题争议不休而浪费时间的现象,保证每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校本教研建立反思工作机制。学校在每个学期末广泛听取教师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行政办公会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形成下学期校本教研的思路,不断改进校本教研工作,使老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因此,校本教研工作是围绕满足教师需求,帮助教师不断发展来开展的,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校、学生、教师三者和谐统一发展。
  三、机制推动是校本教研的保证
  确保校本教研有效性,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全员、深度参与。全员参与可以靠学校制度来保证,但深度参与不是靠行政管理手段就能实现的,教师深度参与的前提是能用心参与,如何让教师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做到用心参与?一要靠机制策略推动教师深度参与。校本教研初期,学校可以推行“校本教研活动记载表”、“教师上课评课能力互评表”、“教师活动考核表”、“教科研工作手册”,四种表册的使用,推动教师做活动中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因为不能旁观,每个教师都需发表意见,就必须在参与前去学习,去思考。但如果一直靠制度来逼迫老师参与,老师们参与后没有收获、提高,或者收获提高不大的话,就不会产生参与的内需和动机,时间一长会形成应付的心理和行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就要寻找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策略、途径:一是听取教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二是在活动中领导骨干发挥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教师在活动后有收获;三是领导通过阅读教师“教科研手册”等帮助教师总结、提炼、撰写发表论文,使教师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体会校本教研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需求,产生参与的内动力。二要加强对教师校本教研的考核力度。要将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工作量、工作成绩和效果等记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纳入对教师的年终考评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和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内容。
  四、校本教研要与学校文化建设整合进行
  校本教研有效开展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教师深度参与研讨就要深刻反思,对课堂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挖掘,有时要提出尖锐的质疑,如果没有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的话,往往会产生矛盾,或有些老师怕别人不愉快而避谈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实施了“学会合作”校本教研校园文化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努力通过物化环境,建立评价机制,有效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乐意合作、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合作中享受快乐的良好研究氛围,依靠和谐、合作精神文化来支撑,切实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我们通过创设物化环境来熏陶人,通过建立评价机制来引导师生学会合作,通过开展活动来培养师生的合作精神。校本教研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引导下健康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了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尤其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之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我觉得任重而道远,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美术课中有所获有
技术进步是当今世界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加快技术进步的重要
在过去的2007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一次再一次的非“理性”局面,使更多的投资者的投资心得平添几分酸楚。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意义重大。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原始森林、极地雪原、人迹罕见的高山峡谷,给人粗旷、怪诞美;西湖风景、桂林山水、滇池西山、昆明石林,让人感受到天然浑成的美;而“风吹草低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新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则为其搭建了一个有效发挥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音乐 科学 创新精神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了现代音乐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发展 诸多学校就自身学科教育也进行 新的研究探索高中化学课程作为·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在势前高中学生的学习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地位 能否有效就化学课程教学进行知识体系的良性构建及内容知识的选择 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 项丞待优化的现实问题 本案以高中化学的新课程建构为例,系统阐述了化学新课程实际推进中。  教师应怎样进行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的选择构建。新课程改革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从现代电网向智能电网的过渡时期,变电维运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在任何模式下,都需要提高变电维运人员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模式;智能化;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27-01  引 言  员工应深入研究智能变电所的运作及维运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捉.供了广阅的平台和强力支撑,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后续发展。本文以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初中政治教学的改进措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长期以来
数学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认为阅读数学教材无非就是看看结论、背背公式。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这些都说明学生不会数学阅读,更不懂课本中思考题对解题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