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笔随 合理迁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训练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总感到生活平淡无奇,素材难寻,无从下手。文言文教学大多局限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文言字词、课文,导致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为学生写作“开源引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我尝试的做法是将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作者将两种文体有机地融为一体。从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的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的格局;从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政之道来看,又具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这种寓说理论政于故事之中,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从“养树”中得“养人”的道理,这种具寓言性的思想阐发,闪耀着诗意的光辉。正如公木所说:“寓言的诗意,它总是以生动的形象触动人的感情,以弦外之音来暗示或启迪人的睿智,它是在真和善的根株上滋生出来的美。”这篇文章生动活泼,既有生活之趣,又不乏理性,我们要学习古代作家自由创作的精神,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写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意到笔随,合理迁移。
  一、事理相生,体会主旨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这样,它不是板着脸的严肃劝诫,而是采取婉约多讽的寓言的方式,使散文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的同时,还在艺術表现上富有创造性。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为了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正反两方面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方面进行对比。为了弄清楚种植的当与不当,首先要了解树木的本性,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四个“欲”字,看似没有新意,平实之至,但却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在这里揭示树木的自然性格,指出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来栽种,就是保护了它的自然生机,该管时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该放手的时候就撒手不管,这样就可以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撒手不管,就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违背了苗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会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种瞎折腾就是和树木的自然天性作对,妨碍了它的自由生长。从介绍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可以看出,柳宗元以种树为例,提倡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认识到“树木”固有的天性,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的规律。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楚后,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三大段,即第四自然段。
  ●第三大段正面揭示本文主旨,实为全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相照应的写法,把对树苗的管理引申到吏治上去,陈述了郭橐驼对吏治的看法,文章先简要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之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呈现: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并对农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横加干涉,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老百姓的苦难。官吏们违背了治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那些“他植者”违背种树的规律如出一辙。
  ●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养树和养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要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文章通过讲述郭橐驼栽培、管理树木的方法,揭示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同时,嘲讽了那些“好烦其令”,名为爱民,实际上是扰民害民的官吏。
  二、激活思想,合理迁移
  从郭老人身上,我们所获得的,决不仅仅是种树与为官的道理,还有更丰富而深远的生活哲理。柳宗元选取郭橐驼种树、蒋氏捕蛇(《捕蛇者说》)、梓人造屋(《梓人传》)这些故事都是为了借题发挥,另有深意。后学者多将其当作“设事明理”之作,这的确是符合作者当初的写作动机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本文是“以寓言为本”“幻设为文”。因此,我认为本“寓言”还揭示了更加丰富的、多方面的生活哲理。所以我们可利用课文素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更深、更宽的拓展: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合理迁移:
  ●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顺“民”之天,以致其性——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违时令,不违背规律。
  ●“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使“木之性日以离”——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揠描助长。这虽然是生活常识,但很多人却把握不好这个“度”,不是过分就是不及,往往达不到预设的高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疏本”“平培”“故土”“密筑”是种树的关键——注重“过程与方法”,有过程还必须讲究方法。
  ●“驼业种树”,不但乐以为业,而且“术业有专攻”,才能取得“硕茂”“早实以蕃”“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事业才会有成。
  【后语】
  积极引导学生读课文,激活思想,着眼整体,层层深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积极开拓,以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读文生联想,从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的情况自然地联想到眼下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此心感身受!如此,意到笔随,合理迁移,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实现现实生活与语言生成之间的对接。
其他文献
【注意事项】  一、全文横向结构必以情思见长  我们一般不提倡学生写传统的并列结构的议论文,这种单一的结构常常导致学生思维简单,不愿深入思考,说一些空洞的套话,诸如“意气是一种情怀”“意气是一种境界”“意气是一种智慧”三段论式的老式作文,或“意气是屈原的不屈灵魂”“意气是李白的潇洒傲骨”“意气是苏轼的旷达情怀”,这样的文章显然单调肤浅,且易陷入素材的简单罗列,缺少思维的缜密变化之美。  当然,也有
期刊
老家对一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逢年过节回去一趟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沛县的一个村子里。  现在的我每天生活在城市里,耳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汽笛声,只有到了深夜,才会有些许安宁。而此时,我会忍不住想家,甚至会做一个静谧而美好的梦,一个属于家乡的梦。  梦中的我站在村头的一座小山上,旁边的一棵树挺拔而茂盛,我倚坐在它身旁,呼吸着泥土的芬芳。两只蝴蝶在我眼前翩翩而过,舞向山坡下缤纷的野花,我追赶它们一
期刊
作为一名女生,作为一名高中女生,作为一名青春期女生,我真的很在意自己的体重。  到了这个年龄,除了学习,我想,部分女生总是忍不住关注自己的体重,身高,脸蛋儿。而我呢,就是这部分中的一员。军训的时候,看着那一排排瘦高个子大长腿的女生,我的内心是流血的。于是,减肥这个念头就在我脑海中出现了。  这个过程,很漫长,要抵制各种诱惑,忍住贪吃的心。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那天晚饭,我破天荒吃了很少。谁
期刊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
期刊
2017年3月2日《昆明日报》报道,随着越来越多市民选择骑乘共享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以来,云南昆明街头也随处可见小黄车、蓝黄车、小橙车的身影。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小区、公园甚至马路上,总有孩子骑着共享自行车横冲直撞、相互追逐,不少市民表示太危險,而且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使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昆明交警七大队也发出公开信,呼吁家长和学校禁止12周岁以下儿童骑乘共享自行车上路。租赁共享自行车,需要绑定
期刊
记者: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逐渐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方式。与此同时,他们不仅是网络文学的拥趸者,也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基于这种现象,传统教育模式是否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邵燕君:当下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新媒体时代,它需要我们在不断接受的同时,不断学习它所带来的一切产物。在这个大环境下再来看语文教学,除了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之外,其最根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与之前并
期刊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网络文学则大受欢迎。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却注定了它的曲高和寡。  从阅读内容上,与网络文学“茶余饭后”的性质作比较,经典不
期刊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受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是那么的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匆。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思念李白,不管流落何地都会写出刻骨铭心的诗句,如“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  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
期刊
自2015年高考以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最常采用的结构模式是“引议联结”。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其实是颇有讲究的,只有按照其内在规律,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精心为文,才能获得高分。下面,我们就这种结构模式的写法作具体分析。  一、引析材料,形成论点  “引议联结”式议论文,开头一般在引述中心事件的基础上作简洁评论,并马上树立观点,这一过程一般有“引—评—
期刊
示例1:爱我就请信任我,让我自然健康地成长。《种树郭橐传》中有关“他植者”的记载很值得我们深思,“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多像溺爱子女的父母啊!在他们心中,我们永远稚嫩,还是一棵没怎么扎稳脚跟的小树苗,经不起风吹雨打。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实,我们渴望风吹雨打,如同父母渴望我们快点长大!那就请你们信任我们,让我们自己快乐地成长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