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开始做积件的时候了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mbour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我国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积件的论文。10年过去了,中国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积件论文很多,积件却很少,积件制作不容乐观。那么,我国积件低迷的原因是什么?是积件自身出了问题吗?有没有可行的办法解决积件迷局?笔者一直致力于积件开发工作,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解决思路,愿意与积件开发者、专家和教师们交流。
  
  一、我国积件开发现状及其低迷的原因
  
  黎加厚教授在1997年连续发表了几篇有关积件的论文,被誉为我国积件化课件制作的理论先行者。黎教授在文中详细描述了积件的定义、开发的注意事项,并用这样的文字结尾:“(积件)在标准和技术规范未确立之前,任何大规模的努力都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002年,教育部发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V1.0版》(简介)的通知”,发布了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在内的标准,应该说标准和技术规范早已确立。
  黎教授在2006年的一封信(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6/1846.html)中写道:“国际上标准化组织开展的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元数据标准化运动,LOMSCORM等纷纷出台,中国教育部也编制了国家远程教育的原(元)数据编码规范、基础教育的原数据编码规范等,也就是说,当时积件理论提出的‘可重用性’、‘基元化’、‘标准化’等等思路都逐步实现了。”
  按照以上结论,1997年,“在标准和技术规范未确立之前,大规模的努力都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5年后,标准出台,应该说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如今又一个5年过去了,中国积件的开发状况如何呢?笔者在网上搜索“积件库”,找到相关网页11万,几乎都是论文,偶尔有几个积件库也都是个人开发的小库,毫无可积的价值。目前,中国课件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成本浪费,而绝好的积件库并没有在学校、地市教委、国家层面进行制作,还停留在个人制作的小作坊阶段。笔者认为,积件化课件没有进入大规模制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软件更新速度过快,许多教师来不及积累就改学下一个软件了,甚至教育研究人员也跟不上软件更新的速度,软件开发平台不停地更换。
  2.国家制定的《标准》过于细致、繁杂,不适用于普通教师,不便于推广。
  3.教研人员对积件不够重视,缺乏有效技术指导,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4.教育主管部门对积件开发的组织、标准的传播以及积件的推广不够重视,没有提供开发人员交流平台,导致积件的开发、制作、推广完全由教师自发组织,举步维艰。
  5.各地开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使用软件平台各异,难以组织高水平交流。
  6.教育产业没有意识到积件的开发前景,找不到合适的获利途径,导致很少有教育产业公司进行积件的开发。
  
  二、积件开发的市场需求与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当前,积件开发的市场需求已经非常明显,积件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1.开发平台的选择问题
  开发平台的选择决定了积件的体系和质量,挑选一个好的平台是当务之急。第一,跨平台的积件开发并不理想。跨平台导致接口比较低层,虽然容易整合,但是积件颗粒度小,更加素材化。此外,平台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不应该是积件制作者考虑的问题,而是平台开发者考虑的问题。第二,LINUX平台不理想。课件制作是面向全体教师的,是低水平设计开发,而适合这个操作系统的课件制作软件很少,因此不适合广大教师使用。
  那么,用什么来界定平台的好坏?可以肯定的是,第一,现开发已经来不及;第二,若由专家指定、全国统一,虽然建设与推广效率要高一些,但是教师却失去了比较的机会。笔者认为存在一个主流平台,允许其他平台共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积件开发标准的确定问题
  一个好的标准,应该是容易推广,便于实施的。国家标准是跨平台的,从内容上看更像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描述,更适合专业软件开发人员阅读,并不适合普通教师。其次,不同的平台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在这些标准中提取出共同点,目的是便于推广,而不是为了统一。
  3.积件的组织整理与发布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教师已经开始以网站、QQ群、网络教室为组织模式,进行积件的学习、交流和传播,形成了一个自发的学习交流群体,但是这种交流通常停留在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对这些教师进行理论、技术指导和标准传输。各级电教机构应该给予支持,但不要将其划归到体制内,以保持其活力。此外,应该鼓励各教育产业机构参与积件的制作与推广,利益的推动对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极其强势的。
  
  三、反对积件概念扩大化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高层专家指导对积件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指导若在方向上有一点偏差,就可能发展成一个不同的体系,甚至导致整个体系出现问题。在描述积件概念之前,先介绍几个名词。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伴随着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课件(Courseware):又称“课程软件”,是为课程的教学或学习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及相应的文档资料。它采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制作,是专用于教学的应用软件。
  积件(Integrable ware):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引自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课件作为软件的一种,同样面临着“软件危机”。积件提出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课件的软件危机,要“像搭建积木一样制作课件”,积木即可重复使用的基本模块。可见,积件是作为教育软件的另一种形式出现的,积件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软件,但是积件概念在没有软件实践的环境下,在学术圈中被反复炒作,已经逐步丧失了其本来面目。人们把一些难以用计算机描述的东西添加到积件概念中去。我国积件概念的提出者——黎加厚教授在一封“关于积件对话”的信中这样描述“大积件”:“积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将教育活动中的人(教师、学生等)、教学活动等也看作“积件”的元素,从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来看这些基元的组合与重用。……积件的基本元素将拓展到人的活动和人的需求,软件系统的设计者和用户从分离状态转向融合状态,即由用户自己设计,按需设计。我们注意到,Google和微软的发展已经宣告了这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因此,积件的思想和内涵将会有新的发展和转变,即我说的‘大积件思维’。”
  笔者这样理解黎教授的描述:在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可以用软件(或者网络)描述的终极理想状态下,可以做到一堂课组合一下就可以了(例如“魔灯”就基本上可以用计算机来描述和组合上述教学元素),这必然能极大地降低成本。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依旧以全民课堂授课为主,自主学习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在狭义积件都没有用计算机实现的前提下,用计算机语言描述所有教学对象是难以实现的。
  大积件思维必将到来,当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依托网络得到推广时,才会有大积件的发展与转变。教师坐在Google面前,完全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用完全不同于班级授课制的方法来教学,这是在国外自主化学习和开放教育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但是在狭义的积件库尚未积累起来的时候,在我国谈这些只能使大部分教师无所适从,这个提法不免有些超前。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反对将积件概念扩大化,我们应该先把狭义的积件做起来。大积件概念随着其他教育(超越学校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具备可行性条件的时候自然会发展起来。
  国内外积件概念的提出几乎是同步的,但国外的软件业发达,概念的提出与制作几乎是同步的,而我国在制作上已经晚了整整10年。一个研究群体,如果只在思想上与国外看齐,行动上毫无动静,整个群体会堕落。此外,笔者不认为等着西方将技术研究出来,再将成果直接在国内推广是个好办法,这样的等待只会使我们更加落后,工作不能落到实处。积极的办法是停止讨论概念,更不要把概念扩大化,与之相反,把概念细化、明确化,注重可行性。
  近几年,我国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巨大,多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已经使教师掌握了必要的电脑知识,已经具备了软、硬件资源。广大教师对课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甚至积件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部分教育信息技术骨干在各自的平台上摸索前进。这些都是进行积件开发的有利条件。在积件需求呼声日益迫切的今天,积件的研究事业就像一堆干柴,只等待一根火柴,一旦点燃,将会烧起熊熊的火焰!
  
  (作者单位:山东天鸿书业多媒体开发中心)
其他文献
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要想共享一条线路上网,一般需要使用路由设备。专门的路由器不仅价格不菲,配置也不方便。本文介绍一种基于Linux的路由器解决方案,一台586电脑就可以既作为专用
人们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构成身体隐喻概念,去认知、体验和感受其他领域的隐喻概念。本文主要从本义及其直接投射、容器隐喻、情感及通感隐喻、颜色隐喻这几方面论述与"
语言本质上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形成的自足的形式系统,每个语法范畴都有其清晰的定义性界限。以“家族相似”呈现的跨范畴语法现象大多是由历时性的或然因素所致。语法能力是言语
本研究以Kobayashi(1984a)和Kirkpatrick(1995)研究为框架,对166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议论文文体段落模式成因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发现高年级大学生概括思维的特点、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功能,即专题学习网站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使得其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专题学习网站不因为同网络的结合而失去自己的本质意义,而是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对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功能的讨论还会进一步引用出对专题学习网
1.引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省法(introspection)、音频和视频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和实验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具有很大的互补性。(Talmy,2007)虽然认知语言学
文学史教学应该展示一个时代里作家的互动,突出他们之间的共时性影响。这样可以还原生动的文学活动原貌,有助于学生厘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把握个别作家与整个时代的文学特征。
<正>为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莎士比亚教学、演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势下莎士比亚研究的新方向,经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莎士比亚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渴望利用互联网高效率地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但是,网上学习资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丰富有趣。于是,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教师们则把大量原本用于准备教学的宝贵时间花费在搜索适合的教学资源上。人们针对网络教育资源萌生了很多疑问,怎样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为一线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本文以纽约时报学习网为例,介绍社会参与教育资源建设的一种方式,希望引起相关各方的关注,更好地建设
四川外语学院杨全红教授最近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级翻译十二讲》,该书序言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士聪先生撰写。读过该序后,我们认为它对翻译学习者及至翻译工作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