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评价资源,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提供情景或模拟情景问题,考查学生在新问题下的思考能力,在探究情景问题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传道解惑,其实质也是一个反思教学过程,在反思中理清思路,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喜悦。在新课程的教与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教材,学会思考
右图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
第一步:我们用电压表分别测得A、B两点间的电压UAB,B、C两点间的电压UBC和A、C两点间的电压UAC。
第二步:换( )后,再用电压表分别测得AB、BC、AC间的电压。
分析一、二两步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
其实,通过第一步的实验就可得出这个关系,为什么还要进行第二步甚至第三步?说说你的想法,并画个表格以方便你记录实验数据。
新课程下,教材是学习范例,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问题,应适当地拓展,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敢于质疑,像上述这个实验经过教师的延伸,让学生耳目一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关注实验,乐于探究
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其中有一组学生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实验桌上有一个玻璃灯泡碎了(灯丝完好)的3.8V的小灯泡,他们把好的灯泡换下,接上这个灯泡,继续实验,发现灯丝发红但不亮,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了。为此我让学生在讲台上重新演示,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提出了很多问题:(1)玻璃泡碎了,灯泡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发红不发光,为什么?(2)玻璃灯泡(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3)完好的小灯泡亮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4)完好的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否与损坏灯丝电阻有关?
学生的收获来源于探究和思考,勤于思考和敢于动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不断突现出来。教学中要重视和利用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的特殊现象,引导他们探究。当他们的观点得到老师认同时,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这对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关注生活,学会迁移
例:小强与小宏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两人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他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记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即两个烧瓶完全相同,保持水的初温相同、( )相同和环境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强与小宏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分钟后,用泡沫塑料包着的烧瓶水温降低了()℃,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善于观察、思考、收集、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将身边的现象、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关注教材,学会思考
右图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
第一步:我们用电压表分别测得A、B两点间的电压UAB,B、C两点间的电压UBC和A、C两点间的电压UAC。
第二步:换( )后,再用电压表分别测得AB、BC、AC间的电压。
分析一、二两步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
其实,通过第一步的实验就可得出这个关系,为什么还要进行第二步甚至第三步?说说你的想法,并画个表格以方便你记录实验数据。
新课程下,教材是学习范例,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问题,应适当地拓展,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敢于质疑,像上述这个实验经过教师的延伸,让学生耳目一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关注实验,乐于探究
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其中有一组学生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实验桌上有一个玻璃灯泡碎了(灯丝完好)的3.8V的小灯泡,他们把好的灯泡换下,接上这个灯泡,继续实验,发现灯丝发红但不亮,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了。为此我让学生在讲台上重新演示,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提出了很多问题:(1)玻璃泡碎了,灯泡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发红不发光,为什么?(2)玻璃灯泡(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3)完好的小灯泡亮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4)完好的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否与损坏灯丝电阻有关?
学生的收获来源于探究和思考,勤于思考和敢于动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不断突现出来。教学中要重视和利用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的特殊现象,引导他们探究。当他们的观点得到老师认同时,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这对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关注生活,学会迁移
例:小强与小宏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两人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他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记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即两个烧瓶完全相同,保持水的初温相同、( )相同和环境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强与小宏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分钟后,用泡沫塑料包着的烧瓶水温降低了()℃,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善于观察、思考、收集、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将身边的现象、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从生活走向物理。